《山河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河行-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你晒过的衣服味道

妈妈月亮之下

有了你我才有家

离别虽半步即是天涯

思念何必泪眼

爱长长长过天年

幸福生于会痛的心田

天之大

唯有你的爱

是完美无暇

天之涯

记得你用心传话

天之大

唯有你的爱

我交给了她

让她的笑像极了妈妈

第七十一章 第一期报纸问世

辰时的临安街头,已经是喧闹非凡,到处充斥着繁华的气氛。来来往往的达官贵人,贩夫走卒,编织了一道稳定的,深具大宋特色的社会氛围。若是没有沉重地压在心底的外敌威胁,南宋此时的都城,也颇有一番盛世气象。绍兴三年三月初八的临安,丽阳高照,春意盎然。皇宫里正在举行殿试,新的状元即将诞生。

也许是为了给这个喜庆的日子,增添一些祝福,商家也纷纷推出了状元套餐,大打状元牌,搞一些促销活动。松江徐家的产业也不例外,其名下的店铺、酒馆也推出了一系列活动。徐家的大老爷徐烈,一早就出门巡视店铺生意去了,徐慧带着使女环儿,又身穿男装,在大街上溜达,美其名曰:调查行情。

“卖报啦,卖报啦!朝廷大事、市井新闻、传奇话本,尽在民声报!”

“卖报啦!想知道边关最新消息,就买民声报啦!六文钱一份,想买的快买呀!”

徐慧抬头一看,只见两个孩童,肩背着一个布包,里面放着一大卷纸张,手里拿着一份,一路走一路叫喊。路人闻声甚是好奇,纷纷止步观看。民声报?啥玩意?价钱倒是很便宜,不少人忍不住好奇心,纷纷拿钱买一份瞧瞧。随即,路人才传来很多的赞叹声。

徐慧也停住脚步,问环儿:“你知道民声报是什么?”

“奴婢也不知道,或许是才出来的,什么新鲜玩意吧?”环儿也是一脸疑问,摇头道。

“你也去买一份来瞧瞧吧。”徐慧吩咐环儿道。

环儿闻言,立即跑到卖报的孩童身边,买了一份回来,递给徐慧,“小姐,买的人越来越多了,那孩童背包里都不多了呢。”

徐慧接过报纸一看,首页放大的“民声报”三个字,立即映入眼帘。看到这三个字,她马上想到了这份报纸的立场,应该是为百姓出声的。随即,又看到了旁边一行字,她不禁微微一笑。

“小姐,怎么啦?报纸上有什么好玩的事,你这么高兴?”环儿一直看着自家小姐,看到如此表情,忍不住问道。

“这是他家办的。”徐慧眼睛看着报纸,随口答道。

“啊,谁?姑爷开办的?恐怕也只有姑爷那脑子,才想得出这新鲜的玩意。”环儿不禁惊讶出声。这几天刘朗和徐慧已经完成了订婚的程序,签下了婚书,也就是说,他们如今已经正式的未婚夫妻了。

“什么‘新鲜玩意’?不要瞎讲,这里面有大学问,此事办好了,将非同小可。”徐慧以她独特敏锐的智慧,立即想到了其中的不同寻常之处,不禁横了环儿一眼,又说道:“快去,把报童手里所有的报纸全部买下来。”

“啊,那报童手里恐怕还有十几份呢,咱们要那么多干什么?”环儿不解的问道。

“快去吧,爹爹他们每人送一份,其余的还要送些回松江。”徐慧眼睛还是盯着手里的报纸,催促环儿道。

徐慧待环儿买好了报纸,立即赶到她父亲徐烈所在的店铺。出门之前,他们父女商量过行程,她看看时间,立即知道爹爹现在在何处。

“爹爹,你看看这份报纸?”徐慧一进店铺后院,看见爹爹正和掌柜商谈什么,就让环儿留在门外,自己进了房间,向掌柜点点头,随即把报纸递给徐烈。

店铺掌柜看到徐慧进来,急忙起身行礼,又看他们父女估计有话要说,就告退出去。

徐烈接过报纸,疑惑地问:“这是什么?”

“这是民声报,第一期才出版的,很有意思,买回来给爹爹看看。”徐慧坐在徐烈身边,说道。

徐烈闻言,不由打开来,仔细阅读。民声报第一期,一共有六个版面,头版自然是朝廷大事或官方通告等等,第二、三版刊登的都是些道德文章,第四版为诗词歌赋、美文欣赏,第五版商业信息、市井新闻,最后一版则是话本连载。

引起徐慧感兴趣的,自然不是什么朝廷事件或什么道德文章,而是报纸的样式,和其中一篇署名黄权写的文章。这所谓的黄权,读者朋友们都知道,自然就是刘朗本人。当然,关于这一点,包括徐慧在内,所有人都不知道的。黄权是他前一世的姓名,他用此名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报纸上。在这片文章里,他详述了自己对海洋国土的注解,以及海洋对大宋的重要性。从目前大宋面临处境的分析,到为了解决问题而提出的可行方案,从而总结出了加强海洋贸易,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

徐家是临近海边的大家族,其在海贸上自然有重要分量,徐慧虽然不知黄权是谁,但她清楚民声报的后面是刘朗,以他的身份,发出此等消息,是否有官方的意向,这就值得考虑一下了。若是朝廷打算加强海贸,徐家当然要先一步跟进,好抢占有利地位。当然,徐家如今与刘朗关系不同了,若真有什么行动,自是可以上门询问。他们这只是看到此类与家族有关的消息,凭借天生商业头脑,一种习惯性的探讨。

“这黄权是谁?这篇文章有理有据,写的分出不错,能不能成为朝廷政策不知道,我们徐家也应当加强观察。”徐烈看完这篇文章,不住点头道。

“女儿不知道黄权是谁,但知道这民声报是谁办的,他的身份令这侧消息,重要性增加了不少。”徐慧脸颊有些微红,说道。

“哦?这民声报形式新奇独特,非常不错,是谁办的?”徐烈好奇地问。

“是,是他办的,是刘府产业。”徐慧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徐烈当然知道女儿嘴里的“他”是谁,看着女儿害羞的样子,不禁微微一笑,问道:“是朗儿办的?他跟你说过?”

“不是,爹爹你看,民声报旁边一行字,‘复兴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个出版社就是他府上办的,他还开办了三家书店,不久前才开张,女儿在他书店买书时刚好遇见过他。”

“不错,朗儿真是好才思,他是朝廷官员,府上做些文雅生意,也减少些非议。这份报纸这么多张,怕不要六七十文钱吧?”

“只要六文钱。”

“六文钱?怎么可能?”

“是只要六文钱,他家书店里的书,也是便宜得不可思议,女儿曾经买了两本,看印刷的质量,市价应是它的十倍左右。”

“还有这么回事?他这不是做亏本买卖嘛?”

“以女儿对他的了解,他不可能做亏本买卖,一定有什么秘诀,这肯定也是他府上机密,女儿也不好打听的。”

徐烈听了女儿的话语,沉思了好一会儿。这个机密的诱惑很大,若是女儿用心去打探,一定也能知道,毕竟女儿即将要入主刘府内院的,但为了女儿的幸福,他还是放弃了这种想法。女儿嫁入了刘府,就是刘家人了,苛求女儿出卖夫家,结局肯定很悲惨的。

父女二人聊了一会刘朗的事迹,徐烈对这个女婿越来越满意了。他以前对刘朗了解不多,来临安之前,对父亲吩咐他来商量爱女的婚事,还有些顾虑。事情之所以办得顺利,主要还是看在老太爷和女儿的意愿上的。到了临安以后,他才对这个乘龙快婿的关注度增加了,随着了解的深入,他满意度直线上升,也深深感叹老太爷虽然没有出门,其眼光却是非常精准。

“小姐,这故事太悲惨了!”环儿看到徐慧从房间出来,立即拿着报纸,迎上前去。

“什么故事?”徐慧停住疑惑地问道。

“当然是《绝代双骄》呀,你没看呀?报纸上刊登的,好悲惨哟,可惜只有一回,后面的故事还得等下一期才能看到。小姐,你向姑爷把话本后续章节多要几回来,可好?”环儿一脸难过的样子,真是让人不忍目睹。

“什么悲惨的故事,把你难过成那样啦?”徐慧看着环儿熊样,笑着拿过报纸。

第一期民声报刊登的《绝代双骄》,自然也是第一回,讲的正是江枫和花月奴逃难途中,被仇人追杀,最后死于移花宫主手中,可怜他们的两个儿子,也因此分隔两地。《绝代双骄》中江小鱼和花无缺的悲欢离合,也从此拉开了序幕。这个话本以凄惨的开局,迅速揪住了一大批读者的心,也因此有更多的人,和环儿一样,在期待下一期的出版。

徐慧看过这个故事,也同样被深深感触。不过,她毕竟不同于普通人,对这情绪的控制要好得多。她想得更多的,则是这是出自谁之手,从话本中很多的白话,又联想到刘朗平时习惯,她认定这大概是刘朗亲自主笔的。甚至前面那篇署名黄权的文章,她从文中用词看,也猜测出自他之手,只不过,没有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而已。

第七十二章 军器监

宋初,三司胄案主管制造兵器,无专官。熙宁六年废胄案,置军器监,以侍从官判监事。元丰改制。置监、少监、丞、主簿等专官。其所属东西作坊,与各州都作院掌造兵器、旗帜、戎帐、什物。其实就是一个军事装备和物资的生产集团公司,刘朗现在就是这个集团公司的总裁。

刘朗的半个月假期,在忙忙碌碌中结束了。自那晚后院盛宴之后,接下来的几天,完成了与徐慧的订婚程序,并把徐烈父女送离临安归家。十里长亭,一对已经转变关系的新人,依依话别,其浓浓情意自是不可言表。他们二人的婚期已经迫在眉睫,徐慧随父回家,就等待刘朗的请期和亲迎。

送别徐家父女之后,刘朗又去庄园看了看,检阅了下新护卫和匠作院。一番巡视下来,对朱貌、杨雄、花雨等人的工作,非常满意,特别是训练中的新护卫,已经初具特种兵的气质了。

安排妥当各项事务,刘朗的假期也临近尾声了。他提前一天去吏部办理了相关手续,并去工部、兵部等有关部门,联系了下工作,沟通沟通感情。他现在分掌军器监和临安水师,与工部和兵部打交道的机会,必然非常多。

第二天一早朝会一散,刘朗就决定先去军器监看看,毕竟那里是他很看重的地方。至于那个什么临安水师,实质上只剩一个名称了,留待有空时再去不迟。

自南宋成立以来,军器监的地位摇摆不定,初始并与工部旗下军器所监管,今年才重新开始置官,刘朗可谓南宋第一任判军器监。其实南宋朝廷成立以来,对军器的研制,也是比较注重的,之所以一直到绍兴三年才置官,局势不稳固然是一个方面,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刘朗第一次官场亮相,表现出了精湛的技艺水平,立即引起了高层的注意,出任首任判军器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军器监位于城北边,靠近城墙处,大概是有兵器实验场的缘故,占地相当的大。刘朗带着两个护卫,赶到大门口时,远远就看见了一大批人站在门口等候。今天是军器监南迁以来,非常重要的日子,朝廷第一次正式委任了监官,也就说明朝廷对军器监更加重视了。同时,主官刘朗的名声最近太响亮了,众人也不免好奇。因此军器监上至少监、丞、主簿,下至各坊管事,齐聚门口迎接他的到来。

“拜见大人!”门口等候的众人,一见刘朗来到近前,立即大礼参拜。

“众位快快起来,以后我们就要一起共事了,大家荣辱与共,不用客气!”刘朗首先亲手扶起少监,同时招呼大家起来。

军器监少监等一众官员,见刘朗如此随和,都是非常高兴,现场气氛顿时一片和谐。门口简短的相互介绍一番,少监就亲自带路,领着刘朗四处查看一番。军器监不愧为综合型的军需装备生产集团,其下属各坊,分工很细,门类齐全,从兵器打造到物资供应,应有尽有。

简单的巡察一遍过后,刘朗吩咐其他人各归各自岗位,带着少监、丞、主簿等人,进入军器监衙门落座。刘朗未来以前,军器监大印和日常事务一直由少监代管,现在他正式上任了,少监立即呈上印信,并汇报了一下代管期间的工作。随后丞、主簿以及各房管事,分别汇报了近期日常工作。

接管工作,其中最难的就是财务的接管,即使标榜最清廉的部门,其财务也有不清不楚的地方。刘朗有两世的经验,自然知道其中的猫腻。于是,他暗示了一下,他未接管军器监之前的账务,只要没有大的漏洞,账面做得清楚,他就不追究了。同时,他也强调,自此以后,账务必须干净。随后,他让随他同来的账房,把刘府新式记账方法传授给户房。这种新式记账方式,是刘朗参考前世经验得来的,一直应用于刘府商贸管理部,这么多时间试行以来,效果非常明显。运用新式记账方法以后,账面清晰明白,各类收支一目了然,深受账房先生的喜爱,现在已经通用于刘府和杨府旗下的各个店铺。

交接工作进行了一个多时辰,由于刘朗的有心放水,进展得非常顺利,各人都皆大欢喜。军器监是刘朗想进的部门,但却不是他的目标。他来的目的,是想借用此处大宋顶尖的军器人才,来帮他研制心目中的一批兵器而已。宋朝有很多宝贵的技术,在原来的历史上,已经随着宋朝的灭亡,而失传了,比喻神臂弓等。如今军器监是顶尖工匠人才的集中地,也收藏了各类兵器的制造图册。刚才巡视过程中,刘朗就见到了,心中慕名已久的神臂弓,这种大杀器,也是他心目中必得的兵器之一。

诸事办妥之后,刘朗留下少监、丞、主簿,吩咐其他人各回岗位。

“李少监,以及各位官员,各项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本官非常满意,希望咱们以后一起努力,同心同德,为皇上和朝廷管好军器监。”刘朗招呼大家一起坐下,转头对少监说道。

“多谢大人夸奖,为皇上和朝廷效力,这就是下官的本分。下官早就听说了大人的威名,大人能来军器监任职,卑职和上下官员都感到荣幸,下官会竭诚辅佐大人,管好军器监。”李少监连忙起身施礼说道。

“好好,李少监请坐。”刘朗连忙招呼李少监坐下,又说道:“李少监,我们监内有没有善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