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刘朗又和赵构深入探讨了一些敏感问题,双方达成了初步共识。
临走的时候,刘朗对赵构说:“陛下,为了保护陛下和皇室人员安全,微臣建议调遣亲卫军接管皇城防务!”
是保护还是看管?赵构一万个不愿意,也只得点头答应。
总之,这次会面气氛和谐,为朝局的稳定,建立了基础。刘朗回到侯府不久,宫里向天下接连发布了两道圣旨,第一道高度赞扬刘朗起兵的正义性、崇高性,并为刘朗找了一个借口,说此次出兵是按照圣上密旨行事的;第二道圣旨则大加指责秦桧等主和派一党祸乱朝纲,罪恶滔天,宣布全部缉拿入大理寺问罪!
秦桧一党大部都在城内,得到圣旨后,刘朗立即命人抓捕。可惜另一个主要成员张俊,正好在城外,据情报局探查,已经逃往他原先统领的军队辖区了。刘朗也没有放过,除派传旨太监领一队禁军士兵前往抓捕外,同时命令牛皋、汤怀、王贵率部出岭南,向张俊军辖区进逼,防止张俊拥军作乱。
清除了城内主要威胁,刘朗随即命令虎臣率亲卫军接管皇城防务,特种军进驻侯府守卫,其他军队,留五万守城外,全部撤到城外营寨驻扎。对朝廷王公大臣府邸的看管,也同时撤除,除了未经许可不许随意出城,城内已经恢复了自由。武定国也把城内安全工作,交还临安府衙。
当然,那些王公贵族的护院家丁,已经收缴了武装,和城内投降士兵一起,转移到城外集中看管。刘朗可不想,在身边放置一个定时炸弹。
这次刘朗军从破城到恢复城内秩序,只有短短几个时辰,堪称闪电战经典。城内文武官员,对刘朗军的恐怖战力,震撼得心惊胆战。至于,情报局、风云会和特种军,在这之前,做了多少工作,就被人忽略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通往侯府的巷子,就被车马挤得严严实实,除了极少数人,在京的大小官员都赶着拜见刘朗,俨然是大朝会的场景。至于宫中那位,暂时被遗忘了。
事情传报到刘朗那里,他立即吩咐,四品以下官员回家等候消息,四品以上官员,全部集中到前院大厅,商议朝政安排。
这次会议,除了西府相公张浚和王公贵族,在京的四品以上官员,没有被捕的,全部与会。刘朗带着武定国、朱貌、时宾,亲切地接见了大家,并与众人深入探讨了一些敏感问题,取得了空前一致的赞同。
至于这次会议,到底商议了什么,没有一个人透露。只知道诸位大臣随后进宫面圣,不久一道圣旨就昭告天下,加封刘朗为汉国公、大宋丞相、天下兵马大元帅,开府建衙,朝廷军政事务悉听丞相府检阅。
第一百九十三章 新朝气象
刘朗被明旨加封为汉国公、大宋丞相、天下兵马大元帅,开府建衙,朝廷军政事务悉听丞相府检阅。也就是说,他就是事实上大宋第一人了,赵构,或者说大宋皇上,也就成了橡皮图章,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这道圣旨一公开,天下震动,人们顿时想到了曹魏。于是,各种思潮在天下蔓延,有急着向刘朗靠拢的,有观望情势进一步发展的,也有抵触的。不过,暂时还保持着平静,因为刘朗抗旨不受了。
其实,这个任命也是朝廷四品以上官员,在刘府商议的结果。刘朗就算心里已经默许了,按照礼法,他还是高姿态的进行了三辞的程序。内行人都懂的,隔了两天,有一道圣旨下来了,刘朗毫无意外的再次推辞。
如此三辞三让,十天过去了,朝廷也停摆了十天。通政司积压了海量的奏折,如今局势不明朗,他们也不知该把奏折送到哪里去。两府和各部衙门,也基本暂停运转,大小事务越积越多,有些官员试图向刘府讨个主意,但被告知,侯爷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令他们自行处置。他们谁敢自行处置?
到了第四道圣旨下来时,朝廷大小官员齐集刘府,促请刘朗为了朝廷大局,接下圣旨。刘朗再三推辞不过,只好勉为其难接下圣旨。
在这十天里,还发生了一件值得玩味的事。大理寺主官,万俟卨投诚了。他原本以秦桧重要盟友的身份,也被关进了监狱待审。他在关押期间,亲自书写了一封血书,向刘朗投诚,并举报秦桧等主和派官员的一些不法事。
看守军士,把书信传递到刘府,刘朗看过后,很是犹豫,有心不予理睬,但又难以下定决心。他知道万俟卨是历史上有名的酷吏,就像一条凶残的恶犬,若是用得好,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他今天的地位,盲目的正义感,纯粹以仁德用人,绝对没有好处。各种类型的人才,都要利用的,比如打击逆党、震慑乱民,还是需要一条恶犬的。同时,万俟卨也是一个标杆,可以告诉天下人,只要归顺他刘朗,都会既往不咎,得到重用的。
想通关节后,刘朗立即下令释放了万俟卨,并恢复了他大理寺主官,令他主审秦桧一党。万俟卨没有让他失望,复官后立即投入审讯工作,通过各种手段,迅速把案情按刘朗希望的那样,审理清楚明白,作出了结论。
刘朗正式接受汉国公、大宋丞相、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后,立即下令,第二天举行大朝会,把朝廷这架机器再次运转起来。
说到汉国公,还有一个小插曲。当初,四品以上官员齐集刘府商议朝政安排时,主要就是讨论刘朗的地位问题。对于授予国公、大宋丞相、天下兵马大元帅,都没有什么异议,争论的焦点就是国公的名号。有说魏国公、楚国公、齐国公、韩国公,这时,一位官员拿出厚厚一叠纸,郑重宣布,经过他的考证,刘氏家族是汉光武帝之后,理应封为汉国公。
此言一出,四座顿惊,大厅里瞬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一起望着那立起的官员。大家都彻底服了,不说这考证是否有根据,就凭人家准备工作做得那么细致,竟然拿出了厚厚一叠纸,就势压群雄。大有培养前途呀!此人必将成为一个政治明星。
最后,毫无意外的达成了一致,确定了刘朗汉国公的名号。当此之时,谁敢否认刘氏是光武帝之后的身份?
刘朗履新之后第一朝会,也是临安事变以来的第一次朝会,如期来临。一大早,他就在杨雄率领的特种军护卫下,赶往垂拱殿。
“拜见汉国公!”
“拜见丞相大人!”
“拜见大元帅!”
刘朗一在午门广场出现,等候已经的文武官员急忙上前大礼参见。
“诸位大人,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刘朗下轿后,立即亲切上前虚扶一下,招呼众人起身。
午门前守卫的军士,见刘朗来了,连忙打开殿门。刘朗也不再矫情,径自领头,带领众官,穿过殿门,走进大殿。
今天的垂拱殿,与往日略有不同,那就是在皇上的御案左下侧,加设了一把椅子。那自然是刘朗的座位。他进殿后,皇帝还没有来,就先坐在椅子上假寐。
“皇上驾到!”
“吾皇万岁万万岁!”
“众位卿家平身!”
“多谢陛下!”
“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一套既定的程序,拉开了朝会的序幕。其实,如今朝廷军政事务悉归丞相府,朝会只不过成了一个形式了。所有官员,包括御案后的赵构,都把眼睛望着旁边座位上的刘朗。刘朗也没让大家久等,从身边拿出准备好的奏折,走到大殿中央。
“启禀陛下,秦桧一党的案子已经审结,秦桧一党祸乱朝纲,贪赃枉法,罪大恶极,证据确措,理当严惩!请陛下审阅批准!”
当值太监,把奏折送到御案,赵构面无表情的,略事翻阅,就提笔书写,并说道:“朕准了!秦桧一党主犯腰斩于市,家眷发配扶桑都护府!”
如今,赵构每天面对着值守在皇宫的亲卫军,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了,哪里还顾及得到一群小弟?只要刘朗签准了,他也就立马同意。
这时刘朗又道:“启禀陛下,案犯张俊逃到淮南路,拥兵自重,抗旨拒捕。请陛下下旨,宣布张俊一伙为叛逆,调遣军队清剿!”
“朕,准了!”
“启禀陛下,朝纲祸乱至此,陛下也有失察之过,请陛下下罪己诏!”
“朕朕只是被蒙蔽了,这些都是秦桧一党所为,何须朕下罪己诏?”下了罪己诏,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的过失,皇上怎么能有错呢?赵构一听牵扯到自己身上来了,立即反驳。
“陛下,天下赋税繁重,百姓流离失所,困苦不堪,朝廷一纸调令致使北伐大业毁于一旦,等等,仅仅是奸臣一党所为?朝廷失德,陛下当深刻检讨!为了取信天下百姓,恢复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微臣请陛下下罪己诏!”刘朗挺立大殿中央,直盯着御案后的赵构。
“你朕,朕”赵构想要反驳,但看到刘朗威严的眼神,后面的话再也不敢说出口。
“请陛下速作决断!”刘朗不想管赵构,或者其他朝臣有什么反应,进一步进逼道。
赵构看到大殿里,那些往日口若悬河的朝臣,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来为他分辨几句,顿时彻底泄气,有些失神地道:“朕,朕准了!”
第一次朝会,处理了刘朗所奏的几件事,很快就结束了。这次朝会,赵构最后一点威严,也被彻底摧毁,而刘朗的威信得到了进一步巩固,那些观望的中间派,迅速倒向了刘朗一边。最主要的体现,民声报最近连续刊载了,各界人士发表的文章,高调拥护刘朗,申讨赵宋过失。
第一百九十四章 汉王驾到
第一朝会结束后,刘朗就回到了国公府。他刚刚接手丞相一职,正式的丞相衙门还没确定,就暂时在国公府办公,通政司昨晚就把积压的奏折,全部送到了他的书房。如今身在其位,就不得不操劳国事了,朝廷停摆了这么多天,也不能耽搁了。他一回到书房,立即就投入了批阅奏折的事务当中。
“启禀丞相大人,军机处朱大人求见!”一位侍卫进门禀报。
刘朗一边批阅奏折,一边说:“让他进来!”
“微臣拜见丞相大人!”
“朱兄来了?不必多礼,快请一旁坐下用茶!”
“多谢大人!”
“朱兄这次来,有事商议?”
“禀大人,微臣听说了早朝的事情,对朝堂上一些争执,有些想法。目前天下还未彻底归心,还有很多人心存幻想,恐怕圣上就是其中之一。圣上毕竟执政多年,肯定有一些死忠之人,若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就是祸乱之源呀!微臣建议大人早作谋划,不可养虎为患,致使大业毁于一旦!”
“嗯,朱兄所言甚是有理!这样吧,等圣上下了罪己诏后,就顺势让他退位,带着他的后妃们换个环境养老吧!从圣上两个年幼的养子里,择一个立为新帝,把宫里宫女奴婢也清理一遍。这事就交给你去运作吧!”
“微臣遵命!”
“军机处和岭南宣抚司那班兄弟到哪里了?”
“启禀大人,据情报局回报,诸位大人陪同着丞相大人的家眷,今天下午就可以抵达临安了。”
“好呀,你到时代本相去迎迎!还有办公的场所也要选定好,府里空间小了点,容纳不了纳闷多办事机构。”
“大人,是不是把国公府扩建一下?”
“不必了,临安不是一个理想的建都位置,一旦统一全国,必要迁都。既然是暂时居住,就尽量利用现有建筑吧,省得劳民伤财!”
“大人仁德!大人认为丞相衙门设在何地姣好?”
“就设在皇城内,也方便各机构沟通,干脆选富宁殿吧,新帝年幼,也无需他操劳国事!”
“微臣遵命!微臣告退!”
这边刘朗和部下在商议对赵构的安排,那边赵构迫于无奈,连续下了三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就是惩治秦桧等一干主和派大臣的,全部腰斩于市。这也是意料当中的事,刘朗起兵的口号就是“清君侧、诛奸佞”,从刘朗军进城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秦桧等人必死无疑。秦桧等人的主和思想也不得人心,对他们的死,民众的反应,更多的还是拍手称快。
不过,圣旨还有一点,罪犯的家眷全部流放扶桑都护府,顿时让人们议论纷纷。这个“扶桑都护府”在哪里,包括朝廷官员,都不得而知。有与丞相府亲近的官员,过来打听,这才流传开来,原来汉国公已经派大军征讨日本去了,并且基本上攻克了。那个日本,就是拟议中的扶桑都护府。
人们对刘朗拥有的实力,再一次震撼,特别是那些还心存幻想的官员,顿遭当头一棒。而拥护刘朗的官员,则是信心爆棚,死心塌地追随在他身边。
第二道圣旨是针对张俊的,朝廷正式宣布张俊为叛逆。张俊逃会回军队驻地后,立即拥兵自重,拒绝朝廷调令。这开了一个很坏的头,其他地方驻军,虽然没有反抗朝廷,但也是在敷衍的等待事态的发展。
刘朗在张俊逃跑之时,就下令牛皋、汤怀、王贵率军出岭南,进逼张俊军防区。得到圣旨后,他立即下令三人率军剿灭张俊部。慈不掌兵,该强硬的时候,就决不能手软。这也是刘朗军与原朝廷军队的真正较量,其胜负将直接影响新朝的稳定。
第三道圣旨,自然就是赵构的罪己诏。这道诏书虽然不是他自己写的,甚至他连看都没有看,就被迫用玉玺盖上了大印。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诏书上历数了朝廷的种种过错,再一次严重打击了赵宋在民众心中的威信。精明的人都知道,这是要改朝换代的节奏了。
赵构的罪己诏下发后的第一个朝会,群臣纷纷上书要求赵构禅位给太子,至于太子,当然是朱貌秉持刘朗之意选定的。这里要说一下,赵构有两个养子,分别是赵伯玖和赵伯琮,原来历史上是赵伯琮继位的,也就是后来比较开明的宋孝宗,但朱貌不知怎么却选中了赵伯玖。刘朗一看就明白了他的选择标准,反正是充当木偶的,选一个混球也好。
随后,各路州府也纷纷上书京城,要求赵构禅位。这是向刘朗表达忠心的机会,谁愿意放过?顿时,奏折象雪片一样,飞进临安。连通政司也心领神会,自作主张,把这类奏折直接送进皇宫,赵构的御案上。
赵构望着堆积如山的奏折,心底最后一丝反抗的勇气,也被打击得无影无踪。
大宋绍兴十二年十月初十,皇帝赵构在临安宣布禅位给太子赵伯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