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大汉的兵权在韩信手里,军营之中,他的眼线恐怕最多,要想让他第一个知道,并不是什么难事。
心腹蒯彤接过密信,看了看,笑了,“殿下,想必是英布害怕了。”“害怕了?”韩信问道。“王爷,你想啊,当初调兵的时候,英将军并没有听从虎符的调遣,而是听了皇上的,如今,皇上对王爷恩宠有加,你还是他的上司,他能不怕?”蒯彤解释说。
蒯彤是个聪明人,心思比韩信缜密的多,不仅了解英布的想法,而且对于英布几次三番见不到国舅吕泽,以及走投无路的处境,都了解的一清二楚,听到英布造反的消息,他一点都不惊讶。
韩信听完他的分析,点点头,“有道理,就是英布小儿,破坏了本王的计划,他还知道害怕?早知道这样,就不该不听本王的。”
“王爷,这是好事儿啊。”蒯彤不愧是韩信的心腹,处处为他的利益着想。
“好事?”韩信糊涂了。
“捉拿反贼,非王爷莫属。”蒯彤胸有成竹的说。
韩信点点头,纵观整个大汉王朝,可以拿得住英布的,除了自己之外,的确再没有第二人,也好趁此机会,好好修理修理他,以解心中的那口恶气。
而蒯彤的眼光,就要长远的多,他悄悄打发走下人,贴近韩信的耳朵,悄悄的耳语道,“王爷,皇上处处笼络你,谁敢保证不是缓兵之计,何不趁此机会,要兵要粮,远远离开长安这个是非之地,山高皇帝远,那时候,王爷才是真正的高枕无忧啊。”
韩信听懂了他的意思,继续说道,“这么说,我们要大肆宣扬一翻,让全天下的人都害怕,又要打仗了。”
“王爷英明。”
二人默契的对视一眼,都笑了,笑的阳光灿烂。
第一百三十四章 御驾亲征刘邦离京
第一百三十四章御驾亲征刘邦离京
“反了!反了!!都反了!!!”
皇上刘邦得到消息的时候,英布已经带着十万叛军,热热闹闹浩浩荡荡的开拔了,闹得天下震惊!也把长安城搅了个天翻地覆,弄得人心惶惶。
刘邦气得直跺脚,气的大喊着,喊声响彻未央宫,震得华丽的宫殿嗡嗡作响,吓得旁边的太监们哆嗦着,脸色都白了。
小毛子战战兢兢的看着震怒的皇上,冲下面的太监递了个眼色,手下人明白,飞一般去找丞相萧何。
这也是未央宫里不成文的规矩,有急事,找丞相,准没错。
丞相萧何和御史大夫周昌,早就恢复了人身自由,毕竟,韩信没有按照计划掉到军队,谋反之心也淡了,也就没有再继续囚禁他们的道理。
再说,囚禁大汉丞相和御史大夫,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本身就是跟皇上叫板,就是跟天下人挑衅,他韩信又不傻,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
刘邦由于愤怒过头,气血上升,脸涨得通红,引起一阵剧烈的咳嗽,小毛子赶紧上前,扶着他坐下,轻轻拍打着后背。
从齐王王府做卧底回来之后,曾经的小太监就成了未央宫的太监总管,也成了皇上最信赖的人,一个小太监,贫贱如蝼蚁,就这样被皇上看重,一步登天,成了人上人。
小毛子一通忙活,安顿好皇上,把药端了过来。
那碗象征着生命活力的药,当然也是催命的药,就放在刘邦面前,他看看药碗,冷笑一声,一饮而下。
天下人都知道,皇上是天之骄子,是九成之尊,可是,又有谁知道当皇上的辛苦。
刚刚安抚了齐王韩信,现在,英布又反了,大汉建国之初,哪里经得起这么折腾?而且,昔日的泗水亭长,如今老矣,还由于连年征战,病入膏肓,无药可医,将不久于人世,太子年幼,怎么控制得了局面?
即使有这种神奇的灵药,或者说是夺人性命的毒药,却奈何,大汉王朝千疮百孔,问题层出不穷,能不能在死前摆平一切,都是未知数。
早知现在何必当初,真不如按照皇后的想法,去做一阵风,随处快乐的风,就不用面对这些了。
刘邦一边想,一边剧烈的咳嗽着,身子佝偻着,此时的他,再也不是那个雄心勃勃抢夺天下的刘季,而是一个面对死亡的垂垂老者。就在这个时候,丞相萧何急匆匆走了进来。
小毛子悄悄向萧何递了一个眼色,萧何会意,也不施礼,在刘邦身边坐下。
“丞相啊,英布反了,这次不是密谋,而是已经反了。”刘邦一边说,一边重重叹了口。
“皇上,臣刚刚知道,”萧何回答。
“丞相,朕是个要死的人了,大汉的将来……”说着,刘邦说不下去了,剧烈的咳嗽着,一行热泪顺着脸颊,已经滑落了下来。
萧何看看皇上,再看看那个药碗,他知道,皇上用自己的生命做代价,就是要为后代留下一个太平盛世。
可是,费了那么多周章,韩信刚刚老实了一点,英布的叛军就开拔了,这皇上当的,的确是够不容易的,真是难为了他。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看到刘邦如此动情,萧何的眼圈也红了。
虽然他已经知道了皇后的计划,他又不好说破,担心项羽假死的事情败露,见皇上如此伤心,也不好劝阻,毕竟,皇上的压力太大了,又身染重病,哭出来也是一种发泄吧。
于是,君臣二人都掉下来眼泪,还是刘邦道破了尴尬的局面,问萧何:“丞相,你说,让谁去平乱?”
“皇上的意思呢?”萧何问道。
“第一武将韩信,首当其冲!”刘邦说,接着又摇摇头。
他知道,不行,绝对不行!
象征着大汉兵权的虎符在他手里,已经是手握兵权了,也是大汉的心腹之患,也是不得不除掉的,起码也要削去兵权,才不会构成威胁。
在京都长安,他还有所忌讳,再怎么说,他都是臣子,有君臣之道约束着他,要是让他去平乱,就要给兵给粮草,无形之中又增加了他的力量,说不定就是放虎归山,那时候,要想再控制他,就更难了。
可是,不让韩信去,派谁去呢?
纵观这个大汉王朝,能够跟英布抗衡的,除了韩信,再无旁人。
韩信不能用,派谁去?
难不成派樊哙去?派国舅吕泽去?
开什么玩笑?
樊哙的忠心,国舅的忠诚,的确是一百个放心,但是,他们有这个本事吗?就算是他们两个加在一起,都不够英布一脚踹的,还去平乱,这不是添乱吗?
此时的刘邦哪里知道,连他的大舅子吕泽,也悄悄窥视着王权呢,只是皇后吕稚和丞相瞒着他罢了。
“皇上,齐王不能出长安城。”萧何是什么人,自然懂得其中的厉害,说道,:“齐王离开长安,山高皇帝远,那时候,他就是脱了缰的野马,再想管住他,就难办了。”
普天之下,并不是没有人跟韩信抗衡,这个人就是皇上,皇上是君,他是臣,这就是君臣之道,离开了长安,没有皇命的约束,他就不再是臣了,除非那时候,他已经不再是齐王,不再是一头猛虎,这一点,萧何和吕稚想法一致,也和刘邦观点相同。
“是啊,他必须留在长安城,不能离开,”刘邦冷笑了一声,“可是,派谁去平乱?”
“臣有办法。”萧何一笑。
“丞相快说。”刘邦期待的说。
“皇上先别急,也不用太担心。”萧何劝说道,“英布造反的原因,我们先查清楚原因,再下结论不迟。”
“丞相的意思是——”刘邦问道。“居臣所知,英布之所以造反,是因为他当初听从了皇上的圣旨,而没有见虎符发兵,无非是怕齐王给他小鞋穿,”萧何回答。
“这都是朕疏忽了,一心只想着安抚齐王,却忘了他。”刘邦点点头。
“皇上就不要自责了,解铃还须系铃人,皇上只要亲自前往,安抚一翻,给英布吃个定心丸,不用一兵一卒,英布之违,就可解。”萧何说。
“丞相的意思是朕御驾亲征?”刘邦问道。
“没错,不是去征战,而是去把英将军找回来。”萧何回答。
“有道理。”刘邦点头。
“另外,这也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萧何继续说“好机会?都反了,还说是好机会?”刘邦又是一声苦笑。
“没错,是个好机会,”萧何肯定的点点头,“如今,皇上和齐王相持不下,一味的拉拢也不是办法,再拖延下去也不行,必须尽快结束这件事,英布造反,就是难得的机会的。”
“此话怎讲?”刘邦追问。
“皇上御驾亲征,可以名正言顺的带走大部分兵马,那时候离开京城,齐王也就该松懈了,到时候,外松内紧,正是拔掉在这根钉子的最佳时机。”萧何笑了。
刘邦没有说话,想了想,笑了,“不愧是朕的丞相,果然想的周全,是个好主意。”
这是这么久以来,他第一次笑,笑的这么开心。毕竟,和韩信的较量,终于要见分晓了,就算是死,也可以放心的走了。
“皇上,还有一件事。”萧何话锋一转,问道。
“丞相请说。”刘邦回答。
“难道,皇上真想要齐王的命?”萧何说完,悄悄打量着刘邦,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更是他急切需要得到明确答案的。
毕竟,双方的较量已经接近了尾声,不弄清楚状况,就很难安排后面的事情。
“丞相,朕要他的命做什么?只要他不要朕的命,只要他不给朕找麻烦,不给太子找麻烦,朕就谢天谢地了。”
刘邦连想都没有想,脱口而提出,然后,又重重的叹了口气。
看得出来,这是他的心里话,再说,刘邦也不是杀人恶魔,只要不威胁大汉王朝,其他都不重要,他也不会在意。
“这样臣就放心了,”萧何笑了,笑的阳光灿烂,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毕竟,他答应过韩信,要保住他的命,皇上并没有必杀的心思,也就不会食言了。
想想也对,再怎么说,韩信都是大汗的开国功臣,也没有什么大错,要了他的命,的确是过头了,即使皇上把他当成心腹大患,却也没有要他死的意思。
“不过,丞相,齐王不死,他甘心放弃兵权吗?朕百年之后,他会不会东山再起?”刘邦还是有担忧的。
“这一点,臣可以打包票,齐王削去兵权,不再有任何威胁。”萧何胸有成竹的说。
“丞相这么有把握?”刘邦还是不放心。
“绝对有。”萧何点点头。
“说来听听。”刘邦追问着。
“皇上——”萧何刚要开口,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打断了他的话,只见太监总管小毛子,匆匆跑了进来。“皇上,齐王来了。”“他来做什么?”刘邦看看萧何,问道。
“想必,是来请旨平乱的。”萧何笑了。
“请旨平乱?”刘邦笑了,“平乱之事,就不劳他齐王大驾了。”
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论王权吕稚惊呆
第一百三十五章初论王权吕稚惊呆
就在未央宫里唇枪舌战,为了平乱人选你争我抢,争论不休的时候,不远处的长乐宫里,也热闹了起来。
英布造反,想出兵平乱的,不仅有皇上刘邦,齐王韩信,还有另外一个人,那就是野心勃勃的国舅吕泽。
谁都知道,前去平乱,朝廷就会派出大汉最精锐的军队,还供给大量粮草物资,这可是壮大自己实力的好机会,可遇而不可求。
窥视王权已久的吕泽,怎么会放过?
于是,他急匆匆赶到长乐宫,来见妹妹吕稚。
因为他知道,只有在皇后妹妹的帮助下,才能够得到平乱的资格,而且,没有妹妹的支持,想夺取王权,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行!绝对不行!!”
吕稚一听就急了,她怎么会不明白吕泽的意思,借机壮大自己的力量,浑水摸鱼,伺机夺取王权。
“我的好妹妹,一笔写不出两个吕字来,得到王权,还不是我们吕家的?”吕泽陪着笑脸,嘴上就像抹了蜜一样。
吕稚使劲瞪了他一眼,没有说话,要不是看在都姓“吕”的份上,恐怕早就揭露他的险恶用心了,哪里会忍耐他到今天?
对于自己的兄长,她是又恨又没辙,重了不是,轻了也不是,不管怎样,骨肉之情,还是要念的。
吕泽哪里肯甘心,软磨硬泡,又摆开了车轮战,上一次被皇后妹妹一口回绝,这一次,无论如何要说服她。
“皇上老了,太子又不是我们吕家的人,虽然皇上有密旨,要立颖儿为太子,但是毕竟只是私下约定,做不得数,妹妹也该为我们吕家打算了。”吕泽很聪明,不说他利欲熏心,只说是为了吕家着想。
吕稚怎么会不知道他的心思,瞪了兄长一眼又一眼,皇帝老了,还病入膏肓,他的大舅子,却在窥视着他的王权,然而,这个野心勃勃的窃国贼,却是自己的兄长!
真是荒唐!
无乱如何,她不能让窃国的阴谋得逞,更不能让天下人知道,吕家人会做出窃国的事,这件事情,必须扼杀在摇篮里。
就算她不为皇上刘邦着想,总要为大汉的将来着想吧,王权的争夺,就意味着战乱再起,那时候,生灵涂炭,饱受战乱之苦的大汉臣民,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就算她吕稚不为了天下黎民,即使天塌下来,也不是她一个小小的弱女子可以左右的,,但是,战乱一起,她自己同样是受害者,又将何去何从?
这一点,吕稚很清楚。
于是她恨恨的说:“现在的大汉王朝,已经危机重重,身为国舅,饱受皇恩,应该竭力为皇上分忧,而不是抢夺王权!”
“我的好妹妹呀,王权是哪里来的?还不是从大秦的手里夺来的,而大秦的王权呢,同样也是抢夺而来,他们抢得,我们吕家就抢不得了?”吕泽急了,越说越激动,“要不是妹妹发现了芒砀山上有煤,哪里会制造出天下无敌的兵刃来,这些兵器,才是大汉建国的最直接原因,这都是我们吕家人的功劳!”
吕稚恨恨的瞪着自己的兄长,被王权蒙蔽了眼睛的野心家,只想到夺权,就没有想到,千疮百孔的大汉王朝,再也经不起战乱之苦了。
可惜,身为长兄,丝毫不能体谅自己的心,而自己呢,不仅要压住他,还要把这件事情包住,瞒住天下人的眼睛。
吕稚不理他的话,话锋一转,问道。
“我的哥哥,你就老实点吧,再说,你是英布的对手吗?”
“不是!”吕泽实话实说,“不过,英布并不是真心造反,只要适当的安抚,就能够平息这场叛乱。”“你凭什么安抚英布?你可以答应他什么,又可以做到什么?”
“就凭我是大汉的国舅,还安抚不了他英布?”
“你安抚不了!”吕稚大声喊道,心里说,“英布是我的人,我说安抚不了,你就安抚不了!”
“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