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终结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学霸终结者-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做人,应该要有取舍。

“姐,不是我不想写专利。你看,学完车之后,我就打算把时间花到经营软件上面去了。现在万能输入法1。3也有八九百万用户量,月底肯定破千万,算是很难被后起抄袭的同行超上了。

下一步我还琢磨着一边在下载站里面放点广告位,回点本,弄点儿捆绑下载的推荐位,找国内一些软件业同行收点赞助什么的。有了钱,就自己开公司、招程序员,写新软件……实在是没空啊。”

顾莫杰用尽量委婉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了。说的时候,心中还是有些过意不去的,人家把他的事儿当事儿看,鞍前马后张罗来的机会,自己就这么放弃掉,怎么都有点说不过去。

一边婉拒着,顾莫杰心里就在盘算着怎么安抚好费莉萝,免得对方觉得他不近人情。

果不其然,电话另一头的费莉萝顿时就无语,也亏的顾莫杰看不到费莉萝那失望的表情,否则说不定心一软,就咬牙答应了。

“你这小子,就是这么报答你姐的?当初上赶着给你签了年度结算的代理合同,你一年才给我这么几个专利的业务量?你好意思么?”

律所里面,凡是具体律师出面求情,给原本不满足条件的中小客户求来年度结算的优惠代理合同,那都是承担着风险的。比如这个客户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愿意担保一年内给多少项的代理业务量,这种时候为这个客户求情签长约的律师在所里的日子才好过。

就好比那些大品牌公司找地区经销商,虽然有些经销商账面实力不够,但是只要肯签销量担保合同:我保证本区今年完成销售额XXX万,那么也是可以破格的。如果最后完不成承诺销量,品牌公司就可以按经销合同扣除该经销商的返利作为处罚。

可是,顾莫杰是自然人,不是经销商。律所也是合伙制的,并非公司。给顾莫杰签长约的风险,可都是用费雯丽和费莉萝姑侄的信用在担保。

费雯丽是合伙负责人,所里的人不敢给费雯丽脸色看。费莉萝却只是一个实习生,要是她揽来的客户太不靠谱,业务量不足,她将来的日子就难过了,说不定会被所里其他人排挤。

这么一想,顾莫杰也就不再坚持己见了。

谁让他年初本钱少的时候,想赊欠一年律师费呢?凡事有利必有弊,总不能好处拿到、吃干抹净之后,就不想承担责任吧?

他是一个理智的、目标感强烈的人,可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是对不起女人这种事情,他做不出来。

“姐,别生气,刚才怪我没想明白。你说的也有道理,苏泊尔也算大公司,能够搭上这条线,就算现在没什么深度合作的机会,说不定将来多个朋友多条路呢。

我回去就给你弄,不过你也知道,发明是很麻烦的,开模也好,打样也好,不是我闭门造车就能完成的,你要给我时间。”

费莉萝原本已经伤心得准备挂电话了,一听顾莫杰软语温言地认错答应了,也是心中一暖,顿时拨云见日。觉得对方果然上道,没有白费了自己一番张罗筹措的心意。

虽然帮顾莫杰就是在帮她自己,毕竟她签回来的客户业务越多,她在所里实习的日子也越好过,补贴越多。

费莉萝抹了一下眼泪,轻嗔薄怒地啐了一口:“哼,算你有良心,姐没白疼你。这事儿你放在心上就好,不急。”

“等等,别挂。”顾莫杰既然准备要做了,大脑马上飞速运转起来,把事儿的前因后果可能漏洞想了一遍,对费莉萝追加确认了几句:

“我的那个创意,你没和苏泊尔的人说过吧?这个东西技术上实现起来并不难,关键是创意。如果泄漏了,说不定他们就已经甩开我们自己搞起来了。”

“放心,这点儿保密意识都没有,你姐也吃不了这碗饭了。我和他们接触的时候,只是问她们:厨房刀具这块领域在不在苏泊尔今年拓展业务的范围内?

苏泊尔的人给了我一个肯定的答复,还额外透了个底,说他们做传统厨房刀具肯定不如国内这一块已经在做的同行,所以要弯道超车,他们准备直接上马一种叫‘氧化锆陶瓷餐刀’的新材料道具系列,具体我也不是很懂。听说是日本人这两年即将可以投产的新材料,预计要明年才能量产呢。

但是氧化锆陶瓷只是解决了材料问题,他们也希望在应用层面多点花样,打打招牌,你就照着这个思路努力吧。”

第二章独辟蹊径

把费莉萝交代的事儿记下之后,顾莫杰并没马上动手。他不是个火急火燥的人,一切都要按部就班,先做出计划来。

在他看来,首要任务,还是先把科目三和后续的驾考考完,把本子先拿到手。把这桩事情彻底了断了,再把精力投入到下一件事情里头。

当然,考虑到他车技不错,不需要练太久。这十几天里可以先把写专利所需的查资料和理论攥写工作做起来;等拿到驾本之后,再想开模或者打样的事情,把实物做出来。

饭,要一口一口吃。

半年前提到蓑衣刀的时候,他完全是一个灵光一闪的念头,并没有做过论证,甚至没想过——国内究竟有没有人已经想到了这类创意?他真的是第一个原创者么?

现在既然要当回事情做,首先还是要以系统工程的严谨思路检索一番,确保自己的创新性。

学车归来的次日,顾莫杰在网上查资料下资料花了一整天,最后得到一个庆幸的结论:蓑衣刀这玩意儿,在国内居然还真没有人想到过。

顾莫杰浮光掠影地对比论证了他查得到的上百种厨用刀具领域的发明专利、上千个实用新型,看得眼睛都酸了,最后蓦然总结出一条规律:

貌似国内在厨用刀具这一块的创新方向,大多局限在那些和外国人重合的领域。一开始他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彻夜揣摩之后,在睡梦中迷迷糊糊恍然彻悟了一种可能性。

2003年的时候,国内很多知识产权领域的套利行为,或者说专利领域的套利行为,还处在对外国盲目跟风的阶段。

要知道,专利这种东西,并不是你在一个国家申请之后,就直接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能得到保护的。你在国内申请了,就只在国内得到保护,在米国申请了,就只在米国得到保护。如果你忘了去日本申请,那么对不起,日本人就可以合法地在他们国内剽窃生产你的产品,并且销售——只要不出口卖到其他你申请了专利保护国家的市场,他就没有违法。

03年的中国,加入WTO才两年多,在此之前,中国是一个知识产权保护非常落后的国家,山寨问题比后世更加严重,地方保护问题也远不是十年后的人所能想象的。很多外国公司即使把他们的专利技术在国内申请了,都不一定能指望得到保护。而申请专利之后,每年是要缴纳“维护费”的——相当于保护费。

交了保护费还不一定能得到保护,自然有大量外国公司懒得来申请了,大不了他们不做中国市场的生意,只求你们山寨的东西别卖到他们注册保护了的国家、冲击那些优质国家的市场,也就罢了。

外国人不来申请,自然有许多空白留了下来。所以那阵子,国内懂得刷专利的人,很多都会专门检索米国专利数据库和国内专利数据库的差别,然后把那些在米国注册过了、国内还没注册、将来也不太会有正主上门申诉的专利,给抢注了。

这种“翻译专利”的效率,当然比顾莫杰此前用的“功能创新点排列组合”更加简便,只是顾莫杰上辈子是08年金融危机之后才踏上社会工作的,在他工作的时候,这种更原始的跑马圈地时代已经过去了,海量“翻译专利”的狂潮已经结束了,所以他才没有学到这一手学术造假的窍门而已。

直到此刻,花了几天时间,旁征博引地查询,自己反复思考对比,他才得出了这个结论。

同时,这个结论也让他收获了一个意外之喜。

这个意外之喜,倒不是说他发现了另一条“刷”的捷径——他发展到如今,已经不屑于再去做刷的事情了——而是让他找到了一片真正实打实创新的蓝海空白。

那就是,找中国人独有的需求、找只有中国人需求,而外国人不需求的领域,去发掘隐痛点,解决实际问题,找出创业方向。

比如他灵光一闪想到的蓑衣刀,为什么03年国内其他人就没想到呢?因为大家都被跟着洋人屁股后面走的快感给蒙蔽了,那阵子连电视上的学术新闻都是一水儿的“XXX研究院的XXX教授又填补了国内空白”。这种快钱,快荣誉来得太方便,真正自主的思维就萎缩了,既然躺着都来成果,谁还肯跑着追成果?

那阵子的学术环境,和数年后“国内空白”被填补得差不多之后,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但是对于顾莫杰这种不打算造假,准备靠真本事的人,这一现状,可就是机遇所在了。

因为洋人不会做中餐,他们不需要切蓑衣黄瓜,所以他们想不到去发明蓑衣刀;同理因为洋人不会炒菜的时候颠锅,所以他们也不会去想到发明可以自动颠锅翻炒的炒菜锅;

推而广之,虽然谷歌比百度强大太多,技术研发也很全面,后世“谷歌翻译”的能力远超百度翻译,但是在“中翻英”这个细分门类上,谷歌就会因为“学兼众门”,要同时兼顾法德俄日诸国语言和英语的对译,而不如百度做得专精。

再推而广之,因为电脑的键盘一直都是英文字母的,所以英语文明国家的人脑子里根本不需要有“输入法”这根弦,而这个领域,就是中国人发展优势的所在——顾莫杰那个万能输入法,不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么?

谁让这是一些洋人压根都不需要去面对的问题呢?在这些微小的领域,洋人自然不如中国人专业。跟在洋人屁股后面“翻译国内空白”的体制内囤积型学阀,也自然竞争不过坦然面对自由竞争腥风血雨的民间力量。

这就是顾莫杰不借助体制,不借助官场,以纯商之路崛起的捷径所在。

彻悟了这番道理之后,顾莫杰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后面几天,他搜索如飞,撰写神速,触类旁通,思如泉涌。

不仅把蓑衣刀具这项发明的技术论证文档写得滴水不漏,甚至还因此受到启发,把好几种他根据中餐和西餐差异化需求而总结出来的、外国人不可能想到的、而他偏偏想到了的小实用技术论证扎实,然后排列组合,编织出了一张技术网络,隐然形成了一道微小的壁垒。

随着时间的拖延,这道壁垒会变得越来越缜密,越来越严谨。

虽然样品还没做出来,但是他已经对即将到来的和苏泊尔的谈判充满了信心。

第三章源于生活

八月骄阳,烁石流金。

这种一边学车,一边检索查新、撰写技术文档的日子,持续了约莫半个月。

相比于年初时候一边读书、每天只能抽出最多三小时用于专利撰写的日子,如今的顾莫杰时间上自由了不少。只要他干劲儿起来了,一天弄十二个小时都不成问题,因此效率自然远非当初可比。

这一日,眼看就是科目三考试的日子了,顾莫杰起了个大早,赶去下沙排队。因为自动档考的人少,约莫上午十点光景他就考完了,毫无障碍满分通过。随后把压轴的理论也过了,终于是拿到了驾照。

离开考场,眼看将近中午,他职业习惯似地找了下沙一间挺有特色的馆子,点了一些花哨的菜色,开始勤奋地吃喝起来。

“呲溜儿~呲溜儿~”

“吧唧~吧唧~”

“咔嚓~咔嚓~”

之所以用“职业习惯”这个词来形容他吃喝的样子,是因为他吃菜的时候绝对不是闷头光吃。而是每一个雕花摆盘的萝卜花儿、改了花刀的鱿鱼片、猪腰子片儿都会用筷子拈起来细细端详一番,然后用牙齿试试看材质的弹性,如同做科学研究一样钻研一下,再吃下肚去。

每次吃到新奇的东西,他都会扪心自问:能不能发明一种厨房刀具,把切菜工的手艺解放出来?能不能让刚刚第一天到餐馆帮工的学徒,也切出这个样子的菜来?

创新来源于感知,感知来源于生活,有时候并不需要多少天才的闭门造车、坐禅顿悟。创意的点点滴滴,靠的都是刻苦用心的观察,只要你的触觉够灵敏,有时候创新就在手边。

吃喝正酣,手机又响了,是费莉萝打来的。顾莫杰刚摁接听键,费莉萝火急火燎的声音就从话筒里传出来了。

“上回你说你今天考科目三?本儿拿到了么?”

“拿了。”

“我也拿了,手动档,也是今天。”费莉萝在电话里略微洋洋得意地小显摆了一下,还不忘压低声音补充了一句,“塞了几条烟,才让教练给我插队报上这一轮的。”

顾莫杰真有一些意外了,因为他完全没料到费莉萝会和他赶同一趟的考试。费莉萝自从开春的时候过了科目二,后面可是一直排队排着,她律所里和学校里两头忙,所以档期根本凑不好。

“那你现在是……”

“刚出考场呢,你呢,回去了么?”

手动档考的人多,所以散场比自动档晚一两个钟头也是正常。顾莫杰午饭都吃得差不多了,费莉萝才刚刚考完。

“没回呢,在边上找了个地方吃饭。”

“店名告诉我,我来找你。这顿你请,一会儿姐载你回去,顺便验收验收你的成果。”

一听费莉萝说一会儿开车载他回去,顾莫杰直接不会了:“不是吧?你早上无证驾驶开来的?”

费莉萝对顾莫杰的谨小慎微颇不以为意:“迂腐!五点不到就出门了,下沙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哪来的交警。”

顾莫杰无语,报了店名,然后赶紧叫来服务员,加了两个菜。不到十分钟,费莉萝就到了。店很小,所以顾莫杰隔着玻璃门可以直接看到外头,费莉萝开来的只是一辆比亚迪,看来应该是她自己的车。

2003年,比亚迪汽车才第一年出现在市场上,给人的印象自然是很低端的,全靠便宜开拓市场,很多持重的用户都想等别人试试水再买。所以这种车,一看就不可能是费莉萝家里长辈开的;只能是她这种在校生,手头不宽裕,自己攒一点实习津贴,再从家里凑几万块买的。

天气越来越热,费莉萝的装束自然和三个月前顾莫杰见到的更为不同。

一身淡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