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帝李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皇帝李治- 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深鸀色的原野平原上,气势汹汹薛延陀铁骑带来的狂风,吹弯了苇泽原野上的杨柳和白杨的树冠,在苇泽原野上掀起层层波涛,卷起片片残冬的牧草,在苇泽原野上空飞舁,毫不吝惜地撤在空旷的原野上。

那滔天的烟尘,将天空中的太阳都遮盖了,烟尘下疾驰而来的黑线越来越粗,最后,终于变成了漫山遍野的人潮与山呼海啸般的狂野吼叫!

远远望去,遍野都是身穿牛羊橼制的皮袄的薛延陀骑兵,遍野也都是寒光?p》

了傅耐涞叮灰晕文撩褡宀换嵋碧堑谋骶褪巧闲獾钠评谩?p》

因为不会冶炼,所以牧民们对自己的兵器特别珍惜,平时都用牛油或羊油密封,轻易是不舀出来的,只有在大战来临之时,才会掏出这护家保命的宝贝。

当先的一大片乌压压战马群肆意狂奔咆哮着,马上的骑士,头上很多插着不同颜色的动物翎毛,赤膊挥舞着弯刀,大声呼喝着,战马群过后,一面白色的大纛旗在风中云舒云卷,隐隐可见旗面下一辆装饰华丽由八匹骏马拉的华盖戎车急速驶来。

以华盖戎车为中心,东西两翼,漫山都是驰行而来的骑军,他们在战马上“乌啦啦”的欢呼着,挥舞着手中的弯刀,像一群仰天咆哮的野狼一般,凶狠残忍。

最后边,李绩等人,看的不太清楚,但隐约间看到了不同的服饰和头上特殊的头饰,看出是回纥、仆骨、同罗等薛延陀部落的附庸军,他们的武器要杂了一点,李绩等一干将领,甚至在其中看到了柴刀,木棍。

但座下的马却是不差的,这东西在草原最不稀罕,也呼啸呐喊着跟随着前边装备精良的薛延陀大军,骑在战马上,极尽目力,李绩等人也没有看到尽头,入目的原野全都是乱糟糟薛延陀骑兵。娘子关前的,苇泽原野的这一面,唐军大阵却是静如山岳,肃杀无声,大唐将士们只是深深的看着远处奔驰而来的薛延陀大军,握紧自己手中的兵器而已。

双方都有弩兵,那梯真达官似乎有意保持距离,及至将近十数箭之地,只听大纛旗下,梯真达官突然仰天一声大吼响起:“长生天在上,金狼神在上,停……”

随即梯真达官身边数十个魁梧壮汉,同时举起一个粗大的牛角号,脸涨的发紫,鼓足了力气。

“呜呜呜!”

苍凉的牛角声在苇泽原野上响起,轰轰隆隆的战马竟在骤然间放慢,涌动大约到十箭之地,才缓缓的停下来。

前方的骑士马鞭狂甩,轰然分开”中间便涌出了那面华盖戎车,后面跟着一员胡汉举着两丈来高的大纛旗。

那华盖戎车上之人,一脸虬髯大须,黑黝黝泛着油光的脸,皮肤粗糙好似要干裂一般,手中一今生有到此的粗大蟒鞭扬起,在空中“啪啪啪”的连抽数下,抽着噼里啪啦的乱响一片。

那人正是薛延陀国国王梯真达官,此人出现后,突然冲着对面的李绩哈哈大笑起来,叫嚣道:“哎?不是听说大唐都战无不胜吗,那李绩是什么狗屁国公,怎么如今我薛延陀大军来了,那李绩竟不敢出来见人了,哈哈哈!!!”

大唐如今的铠甲,和以前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每个人头上都戴着头盔面具,远远看去,看不见一张清晰的脸,只有一双双眼睛露出来,以及毒出的一张嘴和一个鼻孔。

但唯独李绩和一众大唐大将们,立于阵前,头盔的面甲被推了上去,所以整个大唐军阵,只有这几十员大将看得清,这个时代,可不像后世有那么多近视眼,梯真达官这是摆明了在骂李绩,骂大唐了。

梯真达官现在虽然嘴上骂的痛快,但心中却是悠悠的悬在半空,始终不能放下,这唐军历来大战可都凶猛的很,往往以一敌十,如今十八万大军立阵于前,竟然奢侈到全部身穿铁甲,这让梯真达官有点受不了了,以前大唐只有将军能穿上明光凯,伍长或者持戟长能穿上一般的铁甲或者竹甲。每个唐军都手持长矛、巨斧、马槊、陌刀,队容严整,在朝阳普照的大地上,骑兵呈燕翅排开,十八万铁甲在阳光的照射下灿灿生辉,威武昂扬,不可一世。

李绩淡淡的一笑,潇洒的很,要是手上再有一个羽扇,任谁一看,都会高叫一声“诸葛先生”,此时闻言,拔马上前高声叫道:“兀那汉子,你就是梯真达官,大胆建国称王的那个?”

梯真达官不屑的高声回道:“本王先问的,你先回答本王,你是何人?”

李绩一摆黑色披风,傲然道:“本帅乃大唐英国公,拜尚书左仆射,也是此次的征北大元帅,今日过后,本帅也将率我汉家儿郎踏平你们薛延陀的牧场,老儿,你的脖子洗干净了吗?”

“呸!”梯真达官吐了一口浓痰,大笑道:“狗屁的国公,不够份儿,叫你们小皇帝来,本王要砍下你们皇帝的脑袋做尿壶。”

梯真达官话一出,薛仁贵、李敬业一干将领个个怒目而视,就待请战去新了梯真达官。

猛地挥手止住了众将的请战,李绩皱眉,摇摇头道:“此种恶毒之言,那梯真达官,一介鲁莽,如何能说此言,想必是那宰相杨善游教导的。众将不必动怒,薛仁贵?”李绩突然大喝一声。

“末将在。”薛仁贵大奂回禀道。

“将梯真达官的骂言,传遍三军。”李绩露出一丝微笑道。

薛仁贵和一众将领都是一怔,不解其意。

“哈哈哈,好计好计啊,大帅啊,你这越老可越诡计多端啦。”薛万彻大笑道,连连拍手。

薛仁贵此时会意了抱了抱拳,马上执行军令去了。

薛仁贵到了后阵,一边驰马,一边振臂高呼:“大唐的将士们,对面的薛延陀大王说要将我皇的头颅砍下做尿壶你们答不答应?答不答应?”

薛仁贵往来奔驰,那列阵的唐军闻听喊声,一时间,尽皆愤怒无比,待薛仁贵绕行三军后,十八万人齐齐仰天狂吼:“不答应,不答应!”

唐军这一个多月来在各自伍长、持戟长和长官的带领下,整日里训练、拉歌都是讲究整齐这样不仅能提升彼此的默契,更能压下对方的气势,所以现在十八万人齐吼向天,真的是只有一个声音。

十八万经过严格的嗓子,万众一心的吼喊起来,那声音那叫一个大啊,铺天盖地,化作一层层音浪李绩等一众将领差点被音浪掀翻,急急的勒住战马,要不从马上摔下来,就丑大了。

声浪数里之地震动过去,让对面无数战马混乱起来薛延陀人只感觉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冲击自己的皮肤,战马嘶叫,大地都抖上三抖。

这里李绩耍了一个小计谋哪怕没有梯真达官的挑衅,李绩也会制造众怒的,不仅可以提高己方士气,毕竟大唐士兵们一个月来的政治教育可不是白来的,古人生活很是单调,脑子也没现代人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作为普遍文盲满地的军营一旦洗脑开展后,是很可怕的简直就是把李治当成神了,他们个个成了狂信徒。

而大唐的战马都是用棉布严严实实的塞了战马耳朵的薛延陀塞不了,他们一个游牧民族,除了少数的交易,以及大劫,从哪儿弄棉布去,于是吃了着一个小小的闷亏,一路奔腾而来的气势,就这样给李绩轻描淡写打了下去,而己方去此消彼长,士气高昂,个个恨不得将梯真达官大脑袋砍下来,送给李治,夜里武媚娘起床方便,也就有了新式的尿壶。

李绩此刻却是一反常态,怒目而视梯真达官,高高的伸长了手,大声叫道:“杀,”

众大唐军也都狂舞着手中的兵器叫道:“杀杀杀!”

煞气弥漫人虽少了一半,但声音整齐,无论响度还是因此带来的气势,比薛延陀百万大军来的还足。

李绩哈哈大笑,大是满意,扬声喝道:“梯真达官小儿,此时不降,莫要下一刻反做了我家陛下的夜壶,遗臭万年。”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在自家伍长、持戟长的暗示下,十八万人齐欢颜,笑就算了,关键是那古怪的笑声,端的一个“恶劣”啊。

那梯真达官被唐军笑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就在此时,一个中年文士,头戴黑罩,策马到梯真达官身旁,悄悄的对梯真达官耳语一番,梯真达官皱了一下眉,随即点了点头。

对面的李绩眼睛直直的盯着那突然出现在梯真达官身旁那神秘的面罩黑罩之人,猛地扬起马鞭,指着那人大喝道:“来人可是崔……杨家善游,为何如此藏头露尾,不敢见人。你太祖父一生刚强,不肯对胡人有半点颜色,如何出了你这等不肖子孙,助纣为虐,行那**之事,无颜面对天下百姓。”

那面罩黑罩之人,正是杨善游,此刻闻言,身体猛地一顿,颤抖了一下,随后胸膛鼓得老高,看的出是在强压胸中之气,尤其是听到“**”二字时,呼吸更显仓促,但不到片刻便恢复常态,隐入后阵人群之中,黑罩蒙头,看不见丝毫面色变化,但想必很是精彩。

白色的薛延陀国大纛旗随风飘摆着,一骑从大纛旗策马而出,却是一壮硕武将,直奔李绩冲来,看的来人,薛仁贵剑眉一蹙,手上掌心一番,好似变戏法一般,十石巨弓“破军”已然握在手上,就待上弓搭箭。

而那奔驰而来的胡人武将,一声大喝,胯下马儿仰蹄而起,那武将冲大唐众将喝到:“你等汉人可敢与我铁勒勇士一较长短,看看谁是苍狼,谁是绵羊。”

薛延陀亦为铁勒九姓之一,正式场合,往往以铁勒人自居。

整个大唐将领们,哑口无言,斗将?随后齐齐夹笑起来。

可爱的分界线

斗将?可以有票票吗,各种稀奇古怪票票快来,大学快考试了,搞的小妖要复习,更新没有以前多了,昨晚更是只有一更,惭愧,惭愧,啊!

大唐皇帝李治。。。第五章鼠辈敢耳,袭杀主帅李绩

:2011…10…132:33:15本章字数:7500

两军对垒,将和将斗,是为斗将。

后世深受无数人喜爱的《三国演义》,其中就充满无数斗将,那些《三国演义》之所以名传千古,为很多人喜爱,这斗将却是最大的原因之一。

话说淝水之战中,有一个当时很有名的万人敌,叫张蚝,与《三国演义》里的许褚一样威猛,能抓着牛尾巴拽着大公牛倒走。

后来张蚝投靠了一方豪酋张平,深受器重,被张平领为义子,却没想竟私下里奸yin了张平的小妾,张平知道后严厉斥责了他,但却饶了他一命。

张蚝大惭,“割阴以自誓,遂为阉人。”却没想自宫之后,神功大成,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在张平与前秦的战事中,张蚝号称“不败”将军,是真的不败哦,可不是东方不败,后来还是前秦方面的两个万人敌邓羌和吕光出手,合力才将张蚝活捉。

由此张蚝便降了前秦,成为苻坚的爱将,战斗作风勇猛异常,再加上其自阉后,不能乱搞了,生活作风也就严谨了,这个昔日的“?***强。奸”犯,还成为了前秦军中之典范。

然而,就是这位“不败”将军,淝水阵前曾领一军与东晋的北府军对峙,一场厮杀下来,结果这位万人敌被谢玄的北府军杀的丢盔卸甲,险些丢了性命。

可见即使力能举鼎,力比牛大,在真正的战争大场面里,个人武力对战争的胜负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斗将早已不合时宜,而三国中斗将倒是普遍,但那其实是种悲哀。

只有军队力弱之时,将领武力才会凸显,,而如那孙武、白起、王翦不是灭过国的,就是人屠杀神,可没听说过,人家是猛张飞,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而斗将本始于春秋,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战争使用的是战车,那么用战车打仗,就要求寻找一块比较平坦,比较宽阔的土地作为战场,所以在打仗之前,双方必须选择一处对两国都比较适中的平原地区,然后约好时间,两国就千里迢迢赶到这个地点来打仗。

到了战场之后,要遵循一系列比较严格的规定。双方先排成队列,然后击鼓,双方战车相向而行,到达交汇点后同时向左转,叫左旋。

这时两队战车的距离最近,站在战车上的武士挥起长矛,相互攻击,如果一下子把对方挑下战车,就胜了;

如果双方谁也没打着谁,那么在左旋之后,回到原点,等待下轮击鼓,再次发起冲锋。

所以这个方式跟斗将非常相似。

及至后来,若是看仗打的快要输了,还可以持一块玉璧,要求致士,也就是要求单挑,因为春秋往往是一个家族领着自家私兵在打,所以一旦斗将失败,就必须退出战场,那只军队哪怕已经胜利在望也必须退出,这是礼,周礼。

后世之人常常感慨西方人的骑士精神、绅士风度,做事有原则讲诚信。可是要是严格来说,那让我们嘲笑了那么多年的半渡而不击的宋襄公,恰恰是和西方的骑士精神一脉相承的。

有荣誉感又具备责任心,只是当时时代发展了,大家讲究阴谋诡计了,宋襄公一时不适应,还按老规矩来,结果吃亏了,于是成了千古嘲笑的对象。

斗将能够决定一场战争的胜利,因此尚武精神是春秋贵族精神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这也是原汁原味的儒家文化,六艺中为什么会有御车、射箭的原因。

而后世畸形而又变态的儒家文化,不仅放弃六艺中的御车、射箭,只保留琴棋书画,还认为御车、射箭是下等人、武夫干的,却不知那儒家圣人孔老2本身就是一个技术高超的马夫和射箭高手。

而每个贵族生下来就是武士,都是有当兵打仗义务的,“执干戈以为社稷”,那不仅是贵族的权利,更是专利。

所以春秋时打仗的,不要以为是平民百姓,那全是贵族,这大大的不同于后世王朝喜欢拉壮丁,那时候普通老百姓想当兵人家还不让你当,你没那资格,当兵是俺贵族的事儿。

所以春秋时期,当兵为国家牺牲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但是时代在发展,当“兵法韬略”也就是阴谋诡计不可避免的大兴于世后,斗将也就退出江湖了,一个人的力量再大,有集体的力量大吗。

项羽力能扛鼎,但真正让他成为霸王却是他那天才般的战术才能,最后十面埋伏,终免不了英雄末路,乌江自刎。

所以一听到对方说要斗将,所有人都笑了,啥年代了,还玩这个,落伍一千多年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