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崛起- 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女真人真是悍勇之极,若非提前发现辽军的计谋,必定大获成功。

连胜军短短两日做的事情和战果,远大于书面上看到的。能在数万大军攻击面前,保持完整建制,还能予敌重大杀伤,堪称奇迹。

了不起!韩望竟有如此韬略,大宋幸甚!

随着事件的演化发展,韩望奉命回到蔚州的次日,居然将连胜军交给韩世忠,自己抽身离去。

而此时,燕京周边风云聚会,童贯采取了咄咄逼人之势,萧干采取的是诱敌深入,斜也采取的坐山观虎斗。

兵力上来说,宋军十万,辽军三万,女真一万。其中辽军古北口防线还有两万人,松亭防线还有两万人。

看着兵力变化的沙盘,张叔夜直觉,童贯此次还要吃亏。

韩望在这个时候上本请辞休养,不简单,难道他真的要放弃辛苦打拼来的连胜军?难道他还有别的想法?

至于丁佩翻身当家作主也就不奇怪了,墙倒众人推嘛!他这么个小角色如今一朝权在手,自然把令行。

韩望一夕之间仿佛输光了所有筹码,清溜溜的回真定去了。

但是,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韩世忠能否续写韩望的连胜纪录,但愿顺顺利利的打下燕京就阿米豆腐了。

张叔夜发现有两个问题,第一辽军是不是看到的这么弱呢?萧干会不会隐藏一些兵力,诱使童贯上当。第二个问题,即便击败辽军,打下燕京,如何面对女真?

这会不会是另一场奉圣混战?

如今这个沙盘所有的细节,所有的局势,都深深印在张叔夜的心中。这才面向上座的赵佶躬身施礼“燕京局势微臣已经明了,官家但有询问,知无不言”

张叔夜是青州知府,难得回京述职,对于这个战略级剿贼高手,赵佶巴巴的请来研判燕京局势。看张叔夜胸有成竹的样子,便问道“卿以为,北伐胜算,几何?”

“五五之数,若是步步谨小慎微,可望六成赢面。”张叔夜指着辽中京说“女真虎视眈眈,醉翁之意不在酒,若存坐收渔翁之利之心,势必难以乐观”

这个局势不难看明白,但赵佶显然并不要听这个,他要的是北伐获胜,平辽复燕盖世之功。已经是第三次北伐,前两次把精锐和粮秣军备全部葬送干净,这一次必须成功!

赵楷和童贯把手伸到韩望的地盘,赵佶并不高兴,但是他没有阻止这种行为,因为他也想看看韩望怎么应对?

韩望撤退了,放弃了他引以为傲的连胜军,将蔚州拱手让给丁佩。

丁佩,一个投机取巧,谄媚势利的小人,以赵佶的眼光,韩望不可能畏惧他。于童贯的威压,韩望有爵位在身,也不需要仓皇逃避到这种地步。

只有一种解释,韩望在以退为进。也就是说,韩望并不看好这次北伐。所以他以为童贯战败后,朝廷和官家会想起他,再次重新启用他。

至于萧干的谋略和战术,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在宋金挤压之下,燕京无论如何支撑不下去的。

张叔夜坦言之,“官家圣明,若是想要确保北伐成功,建议持续增兵五万以上,否则很有可能遭遇溃败”

还要增兵五万人?即便钱财没问题,时间上还能来得及吗?五万兵马谁来带呢?

赵佶换了一个话题“卿言之有理,种师道如今攻击涿州,如何?”

“以老种的资历,涿州必取。然萧干此举却是分化北伐军的实力,西军强,太师新兵较多。故此,辽军极有可能在涿州战后,对太师所部进行奇袭!”

这就是点明了,童贯,西军不合,即便辽军奇袭童贯,西军也很难及时援助。一旦童贯兵败,西军处境也会堪忧,面临辽军机动兵团得肆意打击。

赵佶看了看沙盘,确认了燕京战役第二阶段的情势,指着连胜军说“此战,连胜军又如何?”

张叔夜对韩望和连胜军不太熟悉,除了战报上提到的功绩,还有关于韩望的各种传闻。尤其是官家的赏识已经公开化了,这时候该怎么说他一手创建的连胜军呢?

“连胜军短小精悍,刚刚在奉圣重创辽军,虽然有所伤亡,但是大部还在。夜战、破袭皆是其拿手好戏,拿下燕京十有九八。不过之后的事能否坚守,还要看北伐军内部的调配和援助。”

赵佶明白,这是说拿下燕京不难,难的是坚守。燕京千年古城,各种城防设施齐全,要是守肯定能守得住。但是连胜军人数太少,必须得到童贯的支持才能成功。

可是,童贯会这么做吗?

对这个宠信得宦官,赵佶心里没底,当初对阵西夏那会,可是战功卓著。

目前看来,他自江南平乱后,调到北方面对辽军后就不太适应,逢辽必败。这一次是童贯的最后机会,如果他再次失败,就能将他革职查办,撤了回来。

想着童贯,不由得想到蔡攸。

这个大活宝也是有自知之明,战败之后,连滚带爬的逃了回来。被御史台参了一本,如今赋闲在家,想来也是憋闷坏了吧。

“卿所言,燕地之战尚需五万之兵,谁人带管比较合适?”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三一七章 退而结网十

张叔夜几次浮沉,官场之道早已谙熟于心。赵佶如此问询绝非是想征求自己的意见,而是借自己的口提拔心仪的人选。故此探探口风才能举荐对人。

“臣以为朝中…”他的语速缓慢,看看赵佶皱眉,便说“臣以为朝中将帅久不在边军,难以胜任,可于河北河东路择一良将任都统制”

赵佶这才展开眉头,“卿所言甚是,朝堂诸公,禁军诸将,疲糜久矣,自然不能担当如此重任。”

既然圈中河北河东路,那么西军名将颇多,倾向朝廷的也有几个,就再进一步试探,“河北路…”

赵佶又一次不经意的皱眉,所以张叔夜想都不想,立即改口“河北路虽然就近,但是统兵将领阵仗经验远不如西军,可在西军诸将门拔擢一人出任。以微臣愚昧,姚家,苗家一向忠心耿耿,且战功显赫”

赵佶眉开眼笑,这张叔夜说的太好了,果然深得朕心,“卿所言甚是妥当,此事还要卿劳心劳力”

张叔夜起身致意,连声不敢。

赵佶随口问了一句“韩望劳苦功高,此次冒然辞官,是否朝廷措置不当?”

这不是措置不当,完全是重拳打击,一次比一次重。韩望这种人,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让他给童贯打下手是不可能的。

如果张叔夜说措置不当导致韩望辞官,那么就是指证韩望心有怨望。若是说没有关系,那么韩望为什么要辞职?

燕京战役马上就要开始了,这么关键的时候离开,分明就是不给童贯面子。不给童贯面子,消极避战,就是破坏平辽复燕的大业!

张叔夜对于能打仗的将领还是心有仰慕的,于是便说“韩望年轻气盛,少了磨练,相信经一事长一智,日后自会明白官家苦心栽培。”

赵佶的心情真是大好,这个张叔夜神了,居然把自己的心思猜的透透的。

玉不琢不成器,韩望崛起速度太快,自然遭人妒忌。

也难怪,孤身一人南来,无根浮萍,朝中半点根基也没有,别人不欺负你才怪了。

若是能够低一低头,趋利避害,说不定不用闹到到这个地步。

丁佩再不济也是赵楷提拔的宣抚使,你居然劈头盖脸一顿抽,太不给文官面子,也不顾皇室尊严。

童贯看准了你处在风口浪尖,这才出手。吞了你的连胜军,就是给你一个教训。

韩望啊,好好琢磨几年,等悟出点道理再上阵吧。

朕相信你的能力非同一般,给你五万兵都能带的有声有色。但是不经受挫折,就不会珍惜得到的权利,你毕竟是太年轻了,希望你能在真定好好领悟吧。

赵佶似笑非笑,“看来爱卿也听了不少韩望的传说啊,确实是个智勇双全,有情有义的人,难得的人才!”

张叔夜没和韩望有交集,他也知道赵佶会调查他和韩望的关系,所自然不会避嫌。若是因为顾虑重重而不明说,赵佶说不定会有另外的想法。

君王最大的通病,就是多疑!

“官家明鉴,为国举荐,为国惜才,臣不敢因私废公。”张叔夜立即伏地重申自己的忠心。

“朕与卿,君臣相知,快快请起。”赵佶哈哈一笑,将自己的顾虑说与张叔夜。

“你说的,朕岂能不知,然则锋芒太露对韩望来说未必是好事。满堂诸公昏昏碌碌,岂会容忍他这么个异类,但凡遇着机会必定会吹毛求疵。”

张叔夜一时无言以对。

是的,虽说北宋的皇帝中,赵佶的君权最大,很多臣子不得不顺着他的心意。但是仍然有那么些大臣不惜忤逆赵佶,隔三差五的指责,甚至有些旨意被封驳回来。

当初太祖一句“与士大夫共天下”,故此那些士大夫们可以挺直腰杆和皇帝斗法。远的比如包拯,近的有李纲,他们的铮铮铁骨响彻了千年而被民众流传。

更别说那些御史台的御史,皇亲国戚、王侯将相,无一不是他们开炮的好目标。反正有的没的,哪怕是捕风捉影,就敢在朝堂上指着当事人的鼻子吐沫横飞。

即便是证据不足或者偏听偏信,闹了乌龙,也没关系,大不了被贬去岭南打蚊子。而且还博得不畏权贵的美誉,几年后,自己一方的大佬自然会提拔自己,再回京城。

这些都是朝堂的套路,已经被他们快要玩坏了。

当张叔夜回到驿馆时,新兵集团的主副将已经任命,种师中为都统制,姚平仲、刘光世为统制。

看来赵佶还是有几分知人之明的,种家在西军中备受尊崇,因此请小种过来担任橡皮图章是最为妥当的。而实权操在姚刘二将手中,互相制约,可谓一碗水端平。

紧接着张叔夜也收到圣旨,升任京东东路宣抚使,即刻招募两万五千新兵组建京东军团,随时压到燕京战局中去。

张叔夜此刻方知,赵佶早就对童贯不报信心,增加五万新西军集团不放心,又增加自己的京东军团。组建新的军队,兵不成问题,流民、民壮多得是,但是良将难求。

张叔夜很自然的就把目光锁定到连胜军身上,既然连胜军战无不胜,必然有道理。想要学得快,挖墙脚就是一个办法,张叔夜连忙到枢密院,调取了连胜军档案。

一个个将领映入眼帘,自韩望以下,目前韩世忠是军指挥副使。徐庆、李庆、野狼、王照、杨再兴、罗延庆是指挥使。孙六、王峰、大牛、王贵、姚政、牛皋、梁红玉是指挥副使。

张叔夜精心选择了两个人,大牛和孙六。这两人跟随韩望最久,并非第一线的将领,也都管着新兵训练的工作,是最合适的人选。

于是再奏请面圣,赵佶自然知道他是为了东路新兵集团的事,破例接见。

张叔夜也不隐瞒,将自己挖墙脚的事一五一十和盘托出,打定注意要按照连胜军的法子,操练整个京东军团的新兵。

赵佶鼎力支持,削弱连胜军的老班底是喜闻乐见的,大笔一挥,孙六、大牛居然直接提升为京东军团的军指挥副使,即日到任。最要命的是,上面居然还有一句,若有将领愿意前往京东军团,照此提拔任职。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连胜军老班底,又迎来了一次真金白银的考验。

三一八章 退而结网十一

太极湖畔花木葱茏,偶尔一两只水鸟掠空飞过,洁白的身影翩然如同精灵一般。

湖中心,三四艘小船上,渔民撒网捕鱼,互相唱和着渔歌,歌声中充满着激情和快乐。

四处的田间地头,农夫正忙着清理田地,湖水充足,一片片的庄稼长势喜人。

一间间木质组合民居,紧围着民居的是大片的蔬菜瓜果花卉种植园。妇人们在种植园里挑选着新鲜的菜蔬瓜果,白菜、油菜、韭菜、黄豆、黄瓜、萝卜、茄子、莴苣、生菜、芹菜、葱、姜、蒜等种类繁多。

大多数蔬菜都是托人从四方收集来的,另外还从西域发现了胡萝卜和棉花、西瓜、哈密瓜、葡萄、苹果等经济类作物。

三千亩田地,韩望最少拨出了三百亩开辟了蔬果园,专门培育新作物。这些作物都是后世常见的,因此只要细心照料,三五载后必定成效斐然。

再向前就是气派的韩学院了,六间高大的教室错落有致,确保每一间教室都是透风透气光线充足。每个教室能容纳三十名学生,目前只有四十二名学子就读,分成两个班级。

韩学院是源于冯庄蒙学的升级版,目前仅对冯庄蒙学开放。若是外界领悟力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子,可以凭着老师的推荐信到韩学院,经过韩望考评合格后入学。

这一所学院采取的事严格寄宿制,每周一日休沐,暑假一个月,寒假一个月,除此国家、地方重大节日休假。所有进入学院的学子,服装鞋帽、餐饮、文教具、日用品等等全部统一。

冯庄蒙学如今有学生三百余,教师四十余人,包括国文、算术、外语、体育、历史、地理、格物、植物学、动物学、建筑学、火药学、钢铁学、船舶学等。

韩望还别出心裁的宣布:若是同学能组织起五人以上的兴趣小组,就可以外聘一个名师级别的讲师来授课。

这一下,足足涌现出三四个兴趣小组,比如王贞娘提出的植物学、孙东阳提出的地理学,周俊提出的船舶学、姚明提出格物学。

教室前面是一大片操场,中间的长方形种上草甸,外围是环形的跑道。周边还有篮球场、射箭区、沙坑、攀援、独木桥等训练设施。

又在湖边专门开辟了一块码头区,还引入一片蓄水池做成游泳池,做了一个进出水口,不用担心水质问题。挨着教室的是学生宿舍,十间宿舍,每间宿舍八个人,入住了三十余人。

教师区也坐落着七八间教室宿舍,都是周氏家居厂出品,简单方便,美观实用。这里面主要国文、算术、外语、地理、格物为重点,聘请的都是非常有经验的知名先生任课。

至于兴趣课的客座教授,也是颇费心力的找来几个,甚至连秦桧那边的官员韩望都请了几个,保证每个月来讲一天。

宿舍区侧面是厨房和餐厅,宿舍区后面是浴室和卫生间,韩学院的职工也有六七个人,诸如厨师、小工、锅炉工、保洁员、门卫、车夫等。

一个月没有动静的韩府再度喧闹起来。六伯早早地和丫鬟伙计们洒扫庭除,夏允马飞等将爵爷的仪仗迎出一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