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袁家庶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袁家庶子-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难为贾诩,明明做出这种事来,偏偏还装着好心,提醒这场火烧的古怪……

差点上了他的当!

回想下来,袁军离开绵蔓水,一路后撤没有片刻停顿。

若他们有心放火烧粮,又岂会等到返回军营之后再动手?

袁旭不蠢,画蛇添足的事情他会干?能一举破敌他却不做?

真相竟然在这里……

张燕嘴角挂着古怪笑容,目光从贾诩脸上挪开。

胸中怒火熊熊,他却只能极力压制。

正与袁军作战,再得罪曹操……

待到解决此次危机,再与贾诩计较!

看出他神色古怪,贾诩也明白缘由必是起自那封书信。

可他又看不到书信内容,不知如何辩解,只能日后行事多加谨慎!

“敌军烧我粮草,此仇必报!”张燕向一旁喊道:“整备兵马,夺取平山!”

第138章 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张燕下令夺取平山,贾诩吃了一惊:“将军打算做甚?”

“袁军焚烧我军粮草,此仇焉能不报?贾公莫要多问,某自有分寸!”

他的原计划是夺取井陉,以之为根据地蚕食周边。

更改计划进攻平山,贾诩并不确定他下一步究竟会怎样。

只要不占领城池,袁绍虽想剿他,却不会轻易发起大军全面进攻。

张燕与袁绍小范围争斗将会旷日持久,曹操恰可趁这段时间积蓄力量。

一旦揭了袁绍逆鳞……

太行山上的十万兵马,与十万袁军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平山被进攻的消息传到袁旭耳中已是两天之后。

听着斥候的回报,他显得很是漫不经心。

把用草木灰吸干水分的鱼鳔拼接在一起,待到斥候说完,袁旭摆了摆手。

斥候退下,他拿起拼接的手套,满意的点了点头。

鱼鳔偏酸性,以低碱性的草木灰吸取水分,不仅可中和腥味,还能避免碱性过强造成损伤。

手套除了没什么腥味,还更有韧性。

当然,它不可能与后世的橡胶、塑料制品相提并论……

袁旭正满意的端详着成果,一个兵士站在门外说道:“启禀公子,将军有请!”

“知道了!”他很随意的应了。

张郃应是得到平山被进攻的消息,特意派人前来请他。

把手套放在矮桌上,细心的平平展开,他才走出营房。

他离去后不久,念儿走了进来。

把房间洒扫了一遍,擦桌子时,她发现桌上放了一对外形奇怪的东西。

拿起来凑在鼻尖上闻了闻。

鱼鳔用草木灰吸干了水分,袁旭还曾浸泡了几次力求把腥味减到最小。

虽然如此,毕竟是鱼的内脏,没有经过长期使用,腥味多少有点留存。

想给她一个惊喜,袁旭并没提前告知……

闻着味儿,念儿心里犯起嘀咕。

公子把像手掌似得鱼鳔放在桌上作甚?

想了片刻,她眼睛陡然一亮,像是明白了什么,拿起手套出了房间。

袁旭到了主将营帐,发现张郃已召集营中校尉,只等他前来议事。

与张郃见了礼,又招呼了诸人,袁旭落座。

“公子可知张燕率军攻打平山?”张郃问道。

“已是听闻。”袁旭说道:“平山守军不过百余,此时应已破城……”

一个校尉站了起来,拱手说道:“敌军攻城,平山虽是必破,其余城池却在我军之手。在下以为,应即刻发兵驰援,趁张燕再伐他城,于背后击之!”

袁旭露出一抹笑意向张郃问道:“将军有何打算?”

“敌军势大,我军仅有三千……”张郃并不赞同校尉的说法:“某觉着贸然击敌,必有风险!”

“风险大了!”袁旭说道:“张燕麾下号称十万,我军虽于绵蔓水击破公孙续,敌军可战兵力依旧在三万以上。常年厮杀,他们早不是当年的黄巾余孽,凭着三千兵马意图击破,近乎妄想。”

张郃与诸人纷纷点头,提出自背后袭击的校尉也沉默了。

另一个校尉出声问道:“我军不去驰援,莫非坐视诸城陷落?”

袁旭淡然说道:“太行八陉,某都打算送给张燕,只怕他不敢取。”

知道他早有部署,张郃在一旁只是点头并没说透。

其他人都是面露愕然,想不明白袁旭怎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太行八陉位置紧要,坐落于战略要冲。

失去八地,袁军将在太行战事中陷入不利。

以后再想夺回就没那么容易!

面面相觑,正有人想要发问,张郃说道:“你等且散了吧,公子自有计较!”

经历了绵蔓水一战,大水来临前又及时撤军,众人对袁旭已深信不疑。

得知他有计较,虽是疑惑却没人多问,纷纷告个退离开房间。

目送他们离去,张郃向袁旭问道:“公子,失去八陉,我军将陷于不利。袁公若是怪罪下来……”

“丢了再夺回来就是!”袁旭说道:“某正有一事须告知将军。”

“公子请讲!”

“我军虽是不动,却不可完全没有应对。”袁旭说道:“某打算派出十二名信使,分批前往邺城。”

“此事须呈禀袁公?”张郃愕然。

袁绍若是知道失去太行八陉,事情可就闹的大了。

不等他们夺回,问罪的使者肯定会来到军营。

“某只是要他们前往邺城玩上几日。”

“玩上几日?”

“就是进入邺城隐匿行迹,做出入城禀报的假象。”

“这是……”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袁旭小声说道:“城池丢失,不做出求援的姿态,张燕又如何不会起疑?”

“公子既有决断,只管行事。”张郃恍然大悟,点头说道:“知会末将一声便可!”

“既是如此,某这便安排。”袁旭拱了拱手:“某尚有事,先行告退!”

“公子请便!”

送袁旭出门,张郃对将来会发生的战事又多了几分把握!

推开房门,袁旭第一眼看的就是矮桌。

桌面擦的一尘不染,除了两个茶碗并没任何其他东西,哪还有手套的影子。

心知念儿收拾了房间,袁旭向外喊道:“把念儿姑娘唤来。”

没过多会,额头上沁着汗珠、小脸红扑扑的念儿来到房间。

“你很热?”见她额头有汗,脸颊又一片通红,袁旭问道。

抿着嘴唇,念儿点了下头。

“才是初春,就满头大汗,即便牛马也须歇歇。”

“奴婢晓得了!”

“桌上的手套呢?”袁旭指向矮桌。

“手套?”念儿茫然。

“就是鱼肚。”

垂下头,念儿怯怯地说道:“是奴婢拿了……”

得知是她拿了,袁旭说道:“你既拿去,应知晓如何使用。”

“奴婢知道。”应了一声,念儿显出些许焦急:“公子少待,奴婢去去就回。”

觉着她举止古怪,袁旭问道:“怎了?”

“稍候奴婢自会向公子解释。”告了个退,她急匆匆的跑出营房。

看着她跑出去,袁旭直犯嘀咕。

这丫头搞什么?

神神叨叨的,礼数也都忘了。

回头再好生问她!

第139章 前倨后恭

念儿回来时端着只冒出腾腾热气的陶罐。

袁旭曾用这只罐子煲过汤。

罐口雾气袅袅,气味很香,只是闻不出究竟盛着什么。

“公子趁热。”念儿将陶罐放在桌上:“奴婢熬了好一会儿,汤是煮白了。”

袁旭看了一眼,汤确实像牛奶一样白,卖相很不错。

汤面上有几片煮烂的青菜叶儿,却看不出主料是什么。

把箸递给袁旭,念儿立于一旁,小脸红红的等待他品尝。

“你方才在熬这个?”指着罐子里的汤,袁旭问道。

“嗯!”点了点头,念儿满怀期待的看着他。

不便拂了她的好意,袁旭端起陶罐饮了一口。

味道很鲜,有些鱼味,只是不太浓。

“不错。”夹了根菜叶他说道:“没见你熬过汤,从哪学的手艺?”

“公子烹煮饭食乃是一绝。”念儿红着小脸说道:“前些日子奴婢闲来无事,求着火头军学了……”

“怕是已经比火头军做的更好。”从罐子里挑出了一块白白的东西,袁旭顿时觉着眼熟。

此物已被煮软,却还是能分辨出形状。

尤其像是五根手指一样的部位,更让他心存疑惑。

“此为何物?”看向念儿,袁旭表情怪怪地问道:“从何处得来?”

“公子将鱼鳔放在桌上,奴婢想着定是要烹煮美食。”念儿把头垂的很低,鼻尖几乎贴到胸口,怯怯地说道:“奴婢知道错了!奴婢只是想替公子分忧,不让公子劳累……”

满头黑线……

手套好吧!

这是手套!

袁旭心底在咆哮,又怕说出来会伤了她,无奈笑了笑:“你还真是体贴。”

“奴婢不敢了。”觉着好似做错了事,念儿神情间带着惶恐。

“做的很好,很贴心,某很欣慰。”她那诚惶诚恐的模样,让袁旭实在舍不得说出实情:“某也想烹煮一道新菜,只是尚未想出做法。你这么一做,倒给了些提示。”

“真的?”他这么说了念儿才放心,怯怯地问道:“奴婢果真没惹公子烦恼?”

“烦恼什么啊。”袁旭说道:“你这丫头,就是心眼儿多。”

没给袁旭惹出困扰还得了夸奖,念儿低着头,腮边露出两只浅浅的梨涡。

夹起手套状的鱼鳔,袁旭脸上没有半点表露,心里却在滴血。

这可是费了好大劲才拼起的手套……

大男人拿起阵线,一针一线的缝补,容易么?

就这么给煮了……

为了不让念儿看出,他把煮熟的鱼鳔塞进嘴里,一边咀嚼一边说着:“不错!不错!滋味鲜美,手艺很是不错!”

连续被夸奖,念儿心里美滋滋的,低着头,小脸儿早已笑开了花。

“念儿,咱俩商量件事呗。”咽下鱼鳔,袁旭说道:“你看吧,今天的鱼鳔你做了。也提醒某下次如何烹煮,很好。但是再看见此物,一定要留下来,某也烹煮给你尝尝,可好?”

“谨遵公子吩咐。”欠了欠身,念儿甜甜的应了。

袁旭还不知道两日前祝公道和马义曾偷吃过粉笔。

如果知道此事,他肯定会郁闷到吐血。

他又不是只会做饭,手下这些人见他做了什么都能想到食物?

也是够悲催的……

不说袁旭做的手套被念儿煮了,只说张燕轻松攻下平山,下令大军进驻城内。

平山县城不大,数万大军进驻顿显拥挤。

张燕麾下将士都是黄巾出身,入城之后难免会有抢掠。

昔日宁静的县城充斥着男女老幼的凄厉哭喊。

拖戈拽矛的兵士,像是没头苍蝇一样在城里横冲直撞。

好在张燕下令占据城池,不许兵士随意杀人。

虽是多有奸淫掳掠,却没几个百姓被无辜杀死。

平山县府,张燕洋洋得意的端坐前堂。

除他之外,屋内尚有不少军中将领,贾诩当然也是在场。

“将军,劫掠平山府库,我等理当退走。”拱拱手,贾诩说道:“若是在此驻扎,恐会招来袁绍大军。”

“招来又待如何?”冷冷一笑,张燕说道:“某在各城分别安插三千兵马。太行八陉彼此相顾,但有一处遇袭,其余各地均可驰援。不劳贾公费心。”

他话说的阴阳怪调,贾诩听着很是刺耳。

本想拂袖而去,无奈背负曹操之命,贾诩只得劝道:“将军兵马众多,太行山势险要,八陉之间彼此相顾,实是易守难攻之地……”

“既是如此,贾公还担忧什么?”张燕打断了他:“一应之事某自有决断,贾公只须看着便是!”

来到太行有些时日,张燕态度以往并非如此。

深知是那封书信的缘故,贾诩顾不得许多,对张燕说道:“将军早先收到一封书信,可否……”

“不过是故人之信而已。”张燕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贾公若无他事还请自便,我等尚须商议军务。”

张燕直言不讳的驱赶,贾诩又如何听不出来。

脸色铁青,他向张燕拱了拱手:“将军既有要事,某且告退!”

并没有半句挽留,在贾诩将要出门时,张燕向屋内众人说道:“而今只余下我等自家人,诸位说说,此后战事理当如何?”

清清楚楚听到他所说的每个字,贾诩脸色越发难看。

他才起身离去,张燕就说只余下自家人,显然是把他当成了外人。

曹操给他的命令是尽力扶持张燕,拖住袁军占据太行的步伐。

那封书信!

出门时,贾诩最先想到的就是那封张燕始终不肯让他一览的书信。

自从得了书信,张燕前恭后倨判若两人!

如何才能得知书信上内容,从而做出应对?

出门时,贾诩回头看了一眼。

张燕根本没看向他,自顾与屋内众人说着发兵下一座城池。

县府外的街道上,男女老幼凄厉的哭喊和张燕麾下将士乱哄哄的嚷嚷此起彼伏。

贾诩的心情与城内纷乱的场面一样,迟迟难以平静。

已不被张燕信任,他无论献出怎样的计策,都不可能被采纳。

他很想知道,袁旭是怎么做到让张燕态度陡转直下?

第140章 号角已经吹响

太行八陉逐个被张燕击破。

所向披靡的张燕大军士气如虹,将士之中也衍生出骄傲轻敌的情绪。

无奈接受占据城池的事实,贾诩还是数次提醒不可分兵驻守,应集中兵力以少量人马守城。

袁军一旦反击,进可攻城略地,退可全力防御。

因一封书信而先入为主的张燕哪还会听从建议,依旧我行我素,膨胀在胜利之中。

太行山北麓,数骑健马立于山坡,遥望张燕攻破不久的井陉。

“左贤王,张燕势大,我屠各……”一个匈奴人小声提醒驻马立于最前面的呼奴邪。

呼奴邪打断了他:“某欠公子天大人情,纵使举族上阵,也须将张燕拦阻于此。”

提醒他的匈奴人没再做声。

呼奴邪叛乱,若不是袁旭,左贤王部早被大单于击破。

只是以区区两千勇士拦阻十万大军……

他心里没底!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众人身后传来。

回头望去,他们看见一骑健马正飞驰而来。

到了近前,马背上的匈奴人一勒缰绳,向呼奴邪行礼说道:“大单于有令,左贤王领部众埋伏于井陉以南,大单于亲率各部列阵于张燕南进之途!”

“大单于也来了?”呼奴邪脱口问道。

匈奴骑士并未回答,只是重申了一遍:“请左贤王领命。”

“左贤王呼奴邪谨遵万王之王大单于之命!”呼奴邪这才反应过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