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回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装回明- 第2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打个比方吧,在咱们这儿就是一根普普通通的绣花针,拿到他们那地方都能卖七分银子,可是在我们这里呢,也就是一枚铜板的事情。这可是实打实的一本万利呀。

另外,小日本那里虽然远远称不上地大物博,不过他们那里也有一些东西是我们大明所需要的,比如铜、硫磺等,如此来回不空手,利润可观啊!”

“哦?这么好啊——”听着听着,崇祯的眼睛亮了。俗话说的好,人伴贤良品自高。和明白人说话就是省心。以前崇祯也开过海禁,可那只是不得已而为之。从来没有人能够像张麟麒这样像他清楚明白的说明白这些事情。崇祯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只是看着一些大户海上贸易做的不错,也想试一下而已。结果由于心中没底,所以在屡受挫折之后,也就偃旗息鼓了。可是如今崇祯这么一听,却是有些意动了。听上去很美啊!

不过现在崇祯受到张麟麒的潜移默化,也不喜欢玩虚的了,直接就问道最关键的问题。崇祯直截了当的道:“国勇,那么照你看开海禁的话,一年能搞到多少银子?”

看着崇祯认真的模样,张麟麒缓缓竖起一根手指。

“只有十万两?不上不下啊!”崇祯感到有些遗憾的道。如今的崇祯,胃口也大了,如今在没遇到张麟麒之前,别说是十万两银子,就是一万两,崇祯也会觉得是一大笔钱了。

可是如今嘛,在爽身楼日进斗金的熏陶下,崇祯的眼界大大提高了,用他的话说,那就是一万两银子那是毛毛雨,十万两银子也只是一块小肉而已。百万,千万什么的那才是钱啊!

“非也非也,”张麟麒却是哈哈一笑道:“皇上,不是十万两银子,而是一百万两银子——”

“一百万两银子——”崇祯当时的眼睛就瞪圆了。这么多银子都赶得上几个省的赋税了。

不过接下来张麟麒的话更是令的他喜上眉梢。

“皇上,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张麟麒呵呵笑道:“微臣估计,如果运作得好的话,翻上几个倍都是有的。”

“有这么好啊——”崇祯开心的大笑了起来,对于张麟麒说的话,他一向是深信不疑的,想想也是,现在光是一座爽身楼,就已经让他大大的尝到甜头了,那要是再加上开海禁。不就是左右逢源了吗!

想想看,到了那时候,左手握有爽身楼,右手握有船舶司。这二大摇钱树。大明朝的许多问题将不再是问题了!

看着崇祯喜上眉梢的样子,张麟麒心中也是十分喜悦。他提议开海禁,固然是为了富国强民,却还另有一种报复后的快感。因为熟知历史的他知道,在若干年后,就是那个小不点国家用武力逼迫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一下子赔偿白银四万万两。

白银四万万两啊,那该是多少民脂民膏啊!张麟麒每每读到那段历史就不禁扼腕,恨不得穿越到那个时空。

不过现在嘛,张麟麒美美的想到,后世的事情咱管不着,不过这一世的事情咱是可以管的,从现在开始,咱就开始收取利息。抽你小日本的血。你不是要从几百年后才开始抽中国的血吗?咱从现在就开始抽!

抽的你元气大伤,抽的你发生巨变,从而争取改变整个历史。在三百年后,不会发生那段屈辱的历史!

第三百二十二章拜会杨嗣昌

不过崇祯在高兴了一阵子后,又想到了其他因此而带来的问题。(崇祯作为一国之君,需要考虑的问题就要多一些。

“国勇啊,发展对外贸易确实不错。可江南本是鱼米之乡,盛产粮米。可要是老百姓看见养蚕有利可图,有限人力都投入这些产业、弃粮种桑、民无粮不稳。只恐到时候有伤国本啊!”

看着崇祯脸上的忧色,张麟麒却是知道根源的。其实崇祯的这番言论也是当年的一个大臣,反对开海禁而上的一篇奏折,其中的意思,那个大臣在奏折中提到,江南本是天下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通商之后丝绸之利数十倍于农田,百姓贪利,有地者必弃粮而植桑,结果造成粮田变成桑田,只产桑叶而不产粮米。而其余诸省如河南,陕西本就是贫瘠之地,到时候粮储不足,极易生变啊!

不过对于此种担忧,张麟麒早就有对策在身的。所以如今听见崇祯问起,那是张口就来:“皇上不必担心。这种情况绝不会出现的。”

“哦,国勇此言怎讲?”崇祯一听,就是精神一振。由于长期的君臣默契,又是经过一系列事件的证明,崇祯如今对于张麟麒说的他是无条件相信的。原本的他只是觉得不敢想而已。

既要得陇,又要望蜀。觉得有点贪心!可是如今听见张麟麒这么一说,却是觉得事情大有希望了。

“皇上圣明,”张麟麒开始侃侃而谈道:“因为种桑而导致粮田变成桑田,这确实是有的。但是说它把粮田全部转化成桑田那就是夸大其辞了。”

接着张麟麒开始阐述一系列理由。

江南栽种水稻与种桑不仅在劳动时间上不同,它们的劳动力也完全不同,种桑主要是老弱妇嬬,在无桑可种的情况下他们就没有收入。现在有事可做,不但能为家里赚取一份收入,家庭地位也因之提高。而且栽种水稻与种桑所需要的土地也是不同。

栽种水稻需要大批良田,而种桑却是房前屋后,荒地滩地都可,十分灵活,一般不会和水稻抢占耕地……

听着张麟麒的一番话,崇祯是连连点头,这才是老成持重之言啊!也就是国勇常说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啊。如此一说,事情就清晰了很多。最后张麟麒又说道:“退一万步说,即使因为发展对外贸易而导致江南粮米大量减产,国内粮食紧张。(读看看小说网)那也完全不必恐慌。因为对外贸易不仅可以带来白花花的银子,也能运进来白花花的粮米!”

“哦,此话怎么说?”崇祯一听,更加来了兴趣。凡是都是有利有弊,白银增加的好处超过粮米减少的坏处,那就是有利的,就可以做。不过崇祯终归觉得有点不太放心。

可是如今听见还能运进来白花花的粮米,这如何能不叫他不高兴!

“国勇,他国运进来的粮米价钱怎么样,升斗小民可买得起吗?”

“民无粮不稳,国家亦是如此。难道其他国家的皇帝不懂得这个道理,舍得大批出售粮食吗!”

崇祯激动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张麟麒看着崇祯激动的样子,微微一笑道:“皇上稍安勿躁,且听微臣慢慢讲来。海南岛皇上知道的!”

“嗯,知道——”崇祯点点头道。所谓的天涯海角就是指那个地方。不过那里一般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是被视为不毛之地。

“可是皇上你知道吗,在海南岛,很多地方种的稻子一年都可以两熟,甚至是三熟。”

“哦,这倒是有点意思,”崇祯听了之后点点头,不过也仅仅是如此了。因为他知道,就算是一年三熟也没多大用处,那里常年瘴气弥漫,不是适合人呆的地方。

看见崇祯理解他的意思,张麟麒继续道:“而在我们可以做贸易的国家中,就有一些国家也是如此,他全部的土地一年都可以两熟,甚至是三熟。所以说,他不是像我们一样,在发愁粮米不够,而是在发愁粮米实在太多,都没地方放啊!每年霉变坏掉的粮米都不计其数啊!

所以说,我们如果愿意购买他的粮食,那就是解决了他的难题,替他腾出了仓库。你说那价钱会高吗!微臣估计运到京师的话最多也就是在一两银子一石罢了。”张麟麒说完之后,崇祯已经是猛的站了起来,连声道:“太好了,太好了——这海禁要开,一定要开。”

崇祯虽然不出皇宫,可是还是很关心民间疾苦的。就说现在的粮价,京师是在二两银子一石,其他地方要高一些,(张麟麒曾经出手皇庄的粮米平抑粮价)这已经是京师百姓交口称赞的物价了。

而现在呢,只有一两银子一石,这样的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买得起了吗!这样的事情做成了,他不就是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吗!崇祯越想越高兴,越想越兴奋。

“不过,朝廷中有很多大臣冥顽不灵,死抱着太祖的训条不放。就算是你我二人联手,怕是依然难度不小啊!”高兴了一阵的崇祯忽然又想到了那帮迂腐的大臣,不禁叹了一口气道。

大明朝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王朝,虽然崇祯是九五之尊,可是在大臣中敢于和他对着干的绝不在少数。而且还都感觉很光荣似的,而且这些大臣还都不害怕,刑不上大夫嘛!

“皇上不必担心,大臣们也不都是铁板一块。他们之所以要反对也不过是没有尝到开海禁的好处罢了,等到尝到好处了,恐怕就是叫他们退出都不肯呢。”张麟麒微微一笑道:“至于现在吗,我可以去寻求杨嗣昌的支持,他也是文坛领袖,有了他的支持,开海禁就容易多了……”

“嗯,这个法子不错——”崇祯听了点点头,然后又道:“除了他之外,其余的人就不足为虑了,当然,需要注意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

这一晚,乾清宫的烛火一直到很晚才熄灭,崇祯和张麟麒一直讨论了很久……

第二天的早晨,张麟麒轻衣简从,来到了一个许久不曾来过的地方。这是一处气势宏大的府邸,红砖绿瓦,石狮镇门。就连门房也是比一般的人家要来的高大。

“麻烦老哥,烦请通禀一声,就说有同僚来访——”

张麟麒微笑着向看门的一个老者道。

这个老者抬头看了看张麟麒,看见他穿着普通,身边也没什么随从。只以为是普通人,所以也没怎么在意。至于接过了张麟麒递过来的名帖之后,也是没看,他不识字。

不过在接过张麟麒悄悄递过来的一个小银锭之后,他的态度变得好多了,冲着张麟麒一笑道:“小哥稍等啊,我家老爷才刚刚起来。前面还有好几位客人等着求见呢!我去和老爷说一下,什么时候见你就是老爷的事情了。”

“无妨——”张麟麒微笑着点了点头。

说完之后,那个老者快步走了进去。可是没多久,令人诧异的事情发生了。等到那个老者再次出来的时候,看向张麟麒的眼神已经是止不住的崇敬了。先前收下的那枚银锭也从袖子里拿了出来。十分尴尬的递还给了张麟麒。口中还连声讨饶:“贵客海涵啊,小老儿不知道贵客身份,失礼之处贵客莫怪。我家老爷马上就要出来亲自迎接了——”

这个老者震惊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才把这张名帖送进去,没一会就看见大管家急匆匆的跑出来道:“人呢——”

“在门外呢——”老门房结结巴巴的道。看见大总管亲自出来,他就觉得事情有点不妙。俗话说的好,宰相门前七品官,更何况是堂堂的大总管呢!寻常五六品的官员来了,都还要向大总管问好呢!而哪里像现在,就像是迎接皇上似的……

“哼,你怎么办事的——”大总管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道:“等会找找你算账——现在还不快去迎接贵客。”

“哦——”这个老门房失魂落魄的应了一声,看见大总管说完之后已经是风风火火的赶去迎接了。也连忙拔脚赶去,既然大错已经铸成,只希望可以弥补一二。

而现在呢,这个老门房再次打量张麟麒,却是心中觉得惊讶,现在一看,分明就是人中之龙啊!

这时原来紧闭的大门却是吱轧一声开了,几十个家丁分列两旁,站得整整齐齐。而在正中,一个身穿一品官袍的老人正在大步走来,还离着老远呢笑声已经先到了。正是未语人先笑!

“我道是今天一大清早就有喜鹊叫,心想难道有贵客登门么?没想到却是国勇来了!”

此人正是杨嗣昌,张麟麒的铁杆盟友。要说张麟麒,回到京师已经好几天了,却还是今天第一次来拜访杨嗣昌。不过他知道杨嗣昌也是能理解的。那就是避嫌。

没办法,如今的张麟麒不只是代表他个人,而是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势力团体,所以张麟麒如今的一举一动都要注意影响,所以说,张麟麒这次从河南凯旋归来,除了和留守的几个兄弟聚了一聚之外,其余的至交好友都是没有联系,生怕被落下结党营私的口实啊!

只是像今天这样高调前来拜访杨嗣昌,是崇祯知道并且大力支持的,就另当别论了。

“呵呵,一早就来叨扰,杨大人恕罪啊,”张麟麒冲着杨嗣昌微微一笑道。

“哪里哪里,国勇能来欢迎还来不及呢——”杨嗣昌说着已经是一把挽起张麟麒的手臂,二人并肩走了进去。神情亲热至极!

二人一路前行,很快的就到了杨嗣昌的书房。这也是有讲究的,一般的大员来了,是在客厅见面,而在书房见面,则是透着一股子亲热劲,非是至交好友不能如此。

第三百二十三章前往福州

二人坐定之后,自有丫鬟前来上茶砌水。张麟麒喝了几口之后,从身上取出一物递给杨嗣昌道:“这次打败李自成之后,正好偶的此画。想到杨大人正是此中爱好者,所以特意拿来献给杨大人。”

说着张麟麒已经是徐徐打开手中的卷轴。

而杨嗣昌呢,听见张麟麒这么说,手中的茶也顾不得喝了,只是拿眼睛死死地盯着张麟麒手中的卷轴。也是,张麟麒的豪爽,世人皆知。如今像这样特意拿出来送人的,绝对应该是罕见的珍品……

而等到张麟麒把卷轴完全打开,彻彻底底的袒露在杨嗣昌面前时,饶是杨嗣昌深藏不露,此时见了这幅画,也是顾不得失仪了,一下子就凑到画作跟前,低下头仔仔细细的鉴定起来。

而等到一炷香的时间后,杨嗣昌再抬起头来时,已经是满脸的惊喜之色:“真是没想到啊,杨某人在有生之年,竟然还能看到此等的传世名画,真是死而无憾了!

看看这画,不愧为精品啊,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韵。”

原来这幅画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的《洛神赋图》,在后世被公认为中国传世十大名画。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后世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级馆藏珍品《洛神赋图》还只是宋摹的,而现在张麟麒拿出来的这副却是不折不扣的顾恺之的真迹。

其中的价值之大更是无法估量!

看着杨嗣昌的反应,张麟麒微微一笑。正所谓卤水点豆腐,一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