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自湖广兵败之后,北征的三十万大军土崩瓦解,十余万郑军也有一半留在了湖广,或死或降,真正退至福建的只有五万余人,加上福建留守的兵马,整个福建郑芝龙一共还有约十一万的兵力。看起来似乎和吴三桂旗鼓相当,但郑军却是由大大小小的地方豪族以及海上集团所组成。湖广的惨败让郑军上下军心浮动,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吴三桂大军。已经有部分将领开始动起了别样的心思。
裹挟着隆武皇帝一家以及黄道周等部分朝臣进入福州之后,郑芝龙便迫不及待的逼迫皇帝给予自己监国的权力,以此来控制整个福建的军政大权,其中最重要的是将很多跟随郑军退至福建的江西、江浙兵马整编到郑军的序列之中。严防这些人和朱平安私下联络,酿成大变。
郑芝龙还将自己的平虏侯变更为南安侯,对于“平虏”二字。给予他的伤害和阴影实在是太大了。包括郑军集团内部,郑芝龙也要面对极大的压力,原本被压制下去的郑彩等高浦郑氏的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矛头直指以郑芝龙为首的石井郑氏。内忧外患之下,郑芝龙原本的雄心壮志被消磨的一干二净。他现在所想所思,便是要保住福建这最后的地盘,保住石井郑氏和自己这一系的大好基业,其他的都没放在心上。
到底是上了年纪在襄阳所受的惊吓和伤痛,直到到了福州,才算痊愈,饶是如此,郑芝龙的身体也大不如前,再加上夙夜忧虑,整个人都消瘦了一大圈。到了福州之后,已经有人不断登门,话里话外都在探查郑芝龙的口风,福建沿海一带,全是各大海商的地盘,平时聚拢在郑家的旗下,现在郑家大祸临头,很多人都开始坐不住了。
对于海商来说,朝代更替,谁做江山,这都是无足轻重的事情,不管是谁坐在那个龙椅上,海上的世界始终是属于海商的,这一点到了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所以这些人登门,说来说去,便是要探查郑芝龙的下一步打算。
现在,清军已经占据了湖广、浙江和江西的部分地域,南直隶只剩下淮扬和南京还在苦苦支撑,北方的朱平安则在于八旗主力纠缠。看起来,似乎清军已经有了席卷天下的态势,如果郑芝龙一意抗清的话,对于海商来说,无疑要承担巨大的损失,福建一地要是遭受刀兵之苦,那海商的利益也将因此大受损失。
所以,他们前来便是要一探郑家的口风,看看是不是会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可能。
今日间一早前来拜谒郑芝龙的便是屯驻在闽安镇的水师参将郑春良以及几名在闽安混饭吃的海商。郑春良也是石井郑氏一族,论起辈分来,还是郑芝龙的族兄,官制虽然不高,但其父在石井郑氏中却是德高望重的族老,因此郑芝龙虽然心中百般不愿,却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笑脸相迎。
郑春良自小习武,从小便在海商讨生活,实打实一个粗人,说话不会拐弯抹角,上来便是直呼“一官”,让郑芝龙也是眉头紧皱。
“一官哪!今天你一定要给我一句实话,这大军压境你到底做的是何种打算?”
还没等郑芝龙开口,一旁的郑芝豹便要发作,但郑春良却是一瞪眼,“三官,我与一官说话,你不要插嘴!”当即便将郑芝豹给顶了回去。郑春良是族中有名的浑人,发起疯来,连郑芝豹也要惧他几分,因此郑芝豹只能是悻悻的闭上了嘴巴。
郑春良不等郑芝龙回答,当即接着说道:“这仗可不能再打了。咱们石井郑氏这些年跟着你,吃香的喝辣的不说,你说要进军江南,那是咱们全族都与有荣焉的事情,咱们可曾说过一个不字,你说要北伐,咱们族中全力支持,可这倒好,襄阳一战,将咱们攒了十余年的家底子全部给赔了进去。如今你是不知道,大军回师,这八闽之地有多少家都折损了子弟,这些孤儿寡母口口声声骂的可是咱们石井郑氏啊!”
面对着郑春良的责问,郑芝龙只能是苦笑以对。
厅中并没有其他人,除了郑芝龙兄弟便是郑春良,郑春良说话也不再顾忌,凑到郑芝龙的身边,“一官,你可是身负咱们石井郑氏的族长一职,咱们全族的兴衰荣辱全系于你身,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拿出一个方略来啊!清军大举逼近,打,咱们不怕,可有一点你要看清楚,这可是在咱们家里打啊!打胜了,咱们要承担抚恤,还要休养生息,打败了更是万劫不复。咱们是姓郑的,没有必要为了朱家的江山赔的倾家荡产啊!”
郑芝龙的心里一动,“大兄,有话请直说,这里就咱们三兄弟在,有什么话不妨放在桌面上说的清楚。你老是告诉我,你是不是和北面联系了?”
郑春良嘿嘿一笑,“咱们是做生意的,不管是北面的还是南面的,总要牵扯上一些关系的,我就不信一官你这里没有和北面联络的渠道!”
郑芝龙一时间有些沉默。
郑春良看着有戏,连忙趁热打铁,“一官,还有些事情我要讲在当面,当年你杀了郑联,又占据了厦门,高浦郑氏可是始终没忘了这段深仇大恨,郑彩那小子最近的举动你也知道,可是,他手下的动作,恐怕你就没那么清楚了!”
郑芝龙猛然间抬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哼哼,郑彩此人其志非小,他身后的高浦郑氏更是野心勃勃,这么多年始终被咱们压了一头,如何能善罢甘休。据我所知,郑彩已经和北面联络……!”
“什么!”郑芝龙霍然站起身,“此事可当真?”
郑春良惬意的坐回到座位上,“听我说完,他和北面联络可不止一家……!”
听了这句话,郑芝龙不禁心惊肉跳,“难不成他还和朱平安有些瓜葛?”
郑春良双手一摊,“我只知道他们之间有私下来往,但具体聊些什么,我却上哪里去知晓!”
此事的郑芝龙再也沉不住气了,从山东崛起之后,郑芝龙便在朱平安的手中吃过数次大亏。如今更是因为议立储君的事情势成水火,双方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更何况此次更是将朱平安的父亲和兄弟劫持到了福建,这仇恨已然是无法化解了。清军入闽,他郑芝龙还有一线生机,可要是让朱平安占了上风,那他郑芝龙可就必然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郑春良继续说道:“北面的来人如今就在闽安,见或不见,你给个痛快话。最后我再奉劝你一句,北面来人可是说了,大清对于明军降将可是优抚有加,看看吴三桂等人,你便知道大清的诚意究竟有几何。一旦你下定决心归顺大清,那一个八闽之王是绝对跑不掉的,我石井郑氏一族,将永镇福建,一应海贸,清廷绝不插手!你觉得,这个条件如何呢?”
第三十一章何为王何为寇
三月中的福建,已经有了一丝炎热的意味,吴三桂军中的关宁军和大批的北方士卒对于这种湿热的天气极不适应,已经有不少人因此而感染了病痛,非战斗因素的减员每日里都在增加,其中的八旗军官更是叫苦不迭。
三月十八的时候,派去闵安的人终于回转,也给吴三桂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郑芝龙终于表露出要归顺大清的意思了。
劝降郑芝龙这还是张存仁的主意。来吴三桂军中之前,张存仁已经回返过京师,并且在洪承畴的攻略四川的大军中呆过一段时日。对于关外所发生的变故他一清二楚,现在朱平安麾下的卢象升和杨廷麟也已经在河北和河南发动了进攻。清军迫切需要尽快的结束南方的战事,让绿营主力返回北方增援。
张存仁在洪承畴的军中待了半月之久,对于南直隶的战事也看在眼里,忧在心中。张存仁是死心塌地依附于大清的辽东土著汉官,洪承畴则早已臭名远扬,大明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两个人都没有了别的选择,只能是跟随大清一条道走到黑。
南京不打不行,博洛又偏偏遇到了一块硬骨头,阎应元、李岩和史可法将南京守护的如同铁桶一般,清军不仅没有速战速决,反倒是被崩掉了好几颗利齿,这让张存仁和洪承畴对于眼前的战事忧心不已。太后大玉儿和顺治皇帝弄出来的绿营如今越发做大,也越来越难以控制。博洛这个莽夫竟然还让吴三桂领军直入福建,简直是愚蠢透顶。
没办法,为了更好的控制住吴三桂这支有生力量。张存仁只得在和洪承畴计议已定之后,马不停蹄的赶往福建。好不容易赶到吴三桂军中,张存仁却是一下子病倒了,毕竟上了年纪,福建的天气又实在是让张存仁这个辽东人倍感不适,虽然不至于要了老命,但张存仁却是一连在病榻上缠绵了十天左右。
饶是如此。张存仁却是还是强撑着病体来见吴三桂,并献上招降郑芝龙的计策。不得不说,张存仁的眼光确实有独到之处。对于郑芝龙的处境和心态分析的极是准确,就连方光琛也是钦佩不已。
透过郑春良,张存仁和郑芝龙挂上了钩,对于郑芝龙提出的要求也是一口答应下来。还竟然直接取出了一份加盖了皇帝玉玺的密旨给郑芝龙和郑春良的使者看。这份密旨上。便是确定了要加封郑芝龙为镇南王的旨意,赐以丹书铁劵,郑芝龙一脉将世世代代镇守福建,为清廷驻守南方海疆,福建水陆兵权全权归属于镇南王府,对于地方官,镇南王府也有举荐之权,五年之内福建一应税赋受辱全归镇南王府所有。清廷皇室也将与郑芝龙的子侄联姻,结为秦晋之好。
听张存仁宣读完了密旨。郑芝龙的使者喜上眉梢,吴三桂和方光琛却是暗暗心惊,两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清廷此次为了招抚郑芝龙,下的本钱不可谓不大,可以说,在清廷分封藩王,尤其是汉人藩王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郑芝龙一旦确定归顺,他在清廷中的地位将远超其他王爷,包括吴三桂在内。
但这些却还在其次,要是郑芝龙归顺清廷,并坐上镇南王的位置,那对于吴三桂来说,这一趟福建之行可就是白跑一趟了。郑家水军冠绝天下,陆师也还有十万之众,清廷是多了一大臂助,可吴三桂却是要平白被人抢了风头,被分走一大块利益。
张存仁和郑芝龙的使者言谈甚欢,但吴三桂却是怎样也高兴不起来,但脸上还不能表现出来,于是耐着性子等张存仁和郑芝龙的使者计议已定,这才站起身来告辞。
“王爷!”出了门一上马车,方光琛便迫不及待的说道:“张存仁这是为了压制王爷啊,咱们万万不能让郑芝龙坐上镇南王的位置啊!”
吴三桂的面容铁青,两只手掌攥成拳头,“本王何尝不明白,但事到如今还能有什么法子,大不了,过几日本王就向那张存仁建议,直接入江西,或者去广东,还有云贵,天下之大,本王何处不可以去得。明清两家现在谁还有心思顾及这些地方,等到天下大事尘埃落定之时,本王羽翼已丰,至少搏一个列土封疆的诸侯还是没有问题的!”
方光琛叹息一声,“王爷这说的便是气话了。且不说将来天下大势会演变成何种情势,单说眼下,张存仁是急着想要调动兵马尽快北返,如何会答应王爷继续南下或者西进的请求呢?”
吴三桂一听顿时大怒,“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就非要让本王忍气吞声的任人羞辱吗?”
方光琛一笑,连忙扶住吴三桂,“王爷息怒,如今看来,清廷也是狗急跳墙了,关外已失,根基不在,北方战事又晦暗不明,学生确实对其已经失去了信心。”
“你想让本王反清?”吴三桂一惊,“山海关不战而降,本王已经失尽了大明人心,现在再叛出大清,将来怎么会有立足之地,岂不是成了三姓家奴!”
方光琛顿时笑了起来,“王爷何出此言?王爷难道忘了,当日里大开山海关,引清兵入关,打的可是为崇祯皇帝复仇的旗号,一时之间,各地明军纷纷响应,不少人投奔至麾下。王爷大可以说,您在到达京师之后,全力向流寇发动进攻,此时却发现清军狼子野心,入关之后,再无退出的打算,竟然窃据神器,图谋大明的疆土。清军势大,王爷不得不暂时忍辱负重,接纳忠义之士,以图重振大明!”
“将来有一日,大明再度复起之日,王爷引大军响应,就算是朱聿键、朱平安父子也要对王爷另眼相看,这是因为王爷麾下有兵,如今这世道,不过是事在人为而已,那区区的名声,只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成王败寇讲的不就是这层意思吗?何为王,何为寇,王爷难道还看不透吗?”
方光琛的话让吴三桂连连点头,心里郁积的烦闷也消退了不少,“那眼下咱们该如何谋划呢?”
对于吴三桂的倚重,方光琛的心里不禁颇为自得,当即便在吴三桂的耳边轻轻说道:“如何谋划不要紧,关键是郑芝龙此人决不能留,他麾下的水陆大军,王爷一定要掌控在手中!”
吴三桂深以为然,但他的心中却还是有着一丝顾虑。这种顾虑来自于在战场上对于危险的一种警觉。“可你别忘了,咱们的对手可是不止郑芝龙和张存仁,还有最危险的一个!”
“哪一个?”方光琛很是疑惑。
“朱平安!”吴三桂咬牙切齿的说出这三个字。从巨鹿城的第一面开始,吴三桂和朱平安便势同水火,包括后来在京师遇袭,陈圆圆不知所踪,直到这两年才听闻朱平安的身边忽然多了一个名叫邢沅的女人,有消息说,这邢沅便是当年的陈圆圆。吴三桂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从京师谋面开始,自己便一直被朱平安所戏耍。
作为大明军中的后起之秀,吴三桂的光芒完全被朱平安压制了下去,于是乎,在吴三桂的潜意识之中,便将朱平安作为了内心中最大的对手。时光荏苒,这些年,吴三桂一直在夹缝中苦苦求存,但朱平安确实越发的风生水起,现在更是成了大明皇帝的嫡长子,堂堂的睿王殿下,这更是让吴三桂产生了一种浓烈的挫败感和嫉妒心。
从内心来讲,吴三桂是不愿意再回返到大明的阵营中去的,他宁愿割据一省,关起门来做个山大王。尤其是这次,要安静福建牢牢的握在手中,便是他人生之中可以与山海关之时相媲美的又一次重大抉择。
在这个时候,吴三桂也担心朱平安会突然出现,坏了自己的大事。
“朱平安?可能吗?”方光琛很是意外,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