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直隶、河南、山陕也是大旱,杨嗣昌十万官军的人吃马喂主要依靠漕粮和这些地域的供给,但物资运输却是越发的艰难。情急之下,杨嗣昌做出了一记昏招,上疏朝廷,要求再次增加加捐助饷。奏章传到内阁,周延儒不动声色的将皮球踢给了崇祯皇帝和司礼监。眼看着满清又在关外蠢蠢欲动,意图攻击宁远、锦州一线。崇祯皇帝只好咬着牙答应了杨嗣昌的请求。一时间。民怨沸腾,京畿、河南、山陕一片动荡。
孙传庭倒是接纳了朱平安的意见,没有再坚持入京面圣,而是将家眷一股脑的送进了京城。自己则带着百余名亲随到了陕西。积极联络当地豪强。开始编连民军团练,声势不大,却做得有声有色。凭着朝廷勉强挤出来的二十万两银子,愣是组建了一支万人的兵马,以战代练,开始四处征剿小股的流寇。听朱平安的建议,李自成有很大可能已经秘密潜回山陕,孙传庭也开始派兵私下寻找,但因为兵力太少,因此一时还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消息。
相比之下,山东的局面还算稳定。为将士请功的奏折以及弹劾登州四卫一众军官贪赃枉法、掀起士卒哗变的表章,特跟随着锦衣卫押解林德远的人马送入了京师。但朱平安不会等待京师的消息,直接便命令岳锦峰、仇泽、李定国带领精心挑选的一干手下前去上任,趁热打铁,将四卫的局势稳定下来。接下来便是编连士卒、重组新军,老弱病残一律纳入辅兵行列。
包括都司衙门也开始大刀阔斧的整饬,蓬莱城防需要加固,尤其是添置火炮,打造火铳,更是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其二便是三个新部门的设立。如今大明朝廷还是天下的正统,朱平安也没有傻到要改变军制、衙门内部的结构的地步,那样纯粹是再找麻烦,等于是将口实送到了御史言官的手中。新增设的三个机构只能是先作为临时部门来设立,但其权限,不可谓不大。
第一便是督查室。朱平安考虑的很周全,现在还是大明,还用后世的那一套来实现对整个衙门的监督绝对是不适合的。所以,也只能以后世的经验来逐步适应大明的国情,一步一步来摸索着前进。督查室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门。
朱平安的手下,虽然目前来说还处于一种相对清廉、纯洁的状态,但毕竟处于整个大明社会中,难保不会受到什么不良习气的沾染,这便需要有一个机构来对其进行监督控制,于是督查室应运而生。
督查室不隶属于任何部门,也只对朱平安一人负责。人员有督查室主任挑选,然后报朱平安批准,然后才可招募进入该部门。朱平安的设想是,未来督查室将作为一个对内的情报部门存在,而监督检查的职责将交转移给真正的纪律监察部门,实现权力的相互制衡。但现在还不到时机,只能作为一个雏形来逐步发展。
督查室的第一任主官,朱平安任命了郭追来担任。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郭追不属于朱平安麾下的中都系统人马,倒是和李定国一样都属于新加入的派系,虽然和王承恩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事实已经表明,王承恩和朱平安本身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所以,作为一个刚刚加入的外来者,郭追倒是很适合做这项工作。
第二个部门便是研究所。主官是孙和鼎。何长水、以及王承恩特意找来的几名曾跟随毕懋康研究燧发枪的工匠,以及中都时便跟随主朱平安的匠户将成为这个部门的核心成员。等到研究所不如正轨之后,朱平安还打算将何长水从研究所中抽调出来,成立军械制作局,将科研和制造分为两个独立的部门。而马夫王之所以没有进入研究所,则是因为朱平安认为,他医学上的造诣远远高于他在研究某些歪门邪道方面的水平。朱平安打算在实际合适的时候,成立军队的战地医疗部门,马夫王将是最合适的人选。
之后,研究所还将补充进入一批精兵强将。包括,孙和鼎的两个弟弟,孙和斗、孙和京。还有朱平安很感兴趣的两个人,一个是王徵,还有一个是张涛,两人都是孙元化主政登莱时期的研制铸造新式火器的骨干人物。
其中王徵已经年逾六旬,身体情况不佳,虽然婉拒了孙和鼎和朱平安的邀请,但却推荐了自己的两个学生前来登州。而《西洋火攻图说》的作者张涛则在广东一带游历,孙和鼎专门请自己的弟弟孙和京赶赴广东寻找,相信不久之后便会有消息传来。
而第三个,则是货真价实的情报部门。斩决决定很大意义上是被情报工作所左右的。朱平安从后世的经验来看,成王败寇除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最关键的原因便是消息的掌控程度。大战未始,情报先行,这是毫无疑问的。
军情处应运而生。第一任主官,自然是阴世纲。情报网络是现成的,只要将朱平安原本建立起来的情报网络雏形与沈名先掌握的机构合二为一,便可以组建起一套完整的覆盖于整个山东的情报网络。接下来要做的,便是要按照朱平安所编撰的关于情报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工作纪律等一系列教材对情报工作进行改良完善。其中包括、联络、暗语、刺杀、人员的招募、情报的传递,力争在一年之内,实现整个情报系统的专业化、科学化和细致化。
阴世纲、孙和鼎、郭追三名新鲜出炉的登州都司衙门新贵一时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虽然所在的部门还属于临时性机构,但这却预示着三人将成为朱平安身边的核心决策层成员。
对于三人的官位,朱平安是煞费苦心,三人都有朝廷颁布的官身,但在内部如何称呼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最终,朱平安还是决定统一起来,一致称呼为“主任”。
督查室主任郭追、研究所主任孙和鼎、军情处主任阴世纲。
“主任?”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这究竟是个什么称呼,阴世纲带着疑惑问道:“敢问大人,这‘主任’一名却是什么含义呢?”
一句话就难住了朱平安,想了好久,只好搪塞着回答道:“主任,便是主要任事之人,这才称为‘主任’!”
众人恍然大悟,都觉得这个称呼新鲜无比,却又言简意赅,“主要任事者”这是多大的肯定啊,一时间登州府体系内,都以能被称呼为主任而骄傲不已。阴世纲、郭追、孙和鼎更是被称为“登州三主任”。
产生这些影响,朱平安显然是没有想到的。他的设想还有很多,除了计划中的战地医疗系统之外,还有参谋制度。冷兵器时代,战争的胜利仰仗的都是主帅一人的智慧和应变,这无疑是担负着巨大的风险的,一旦主帅出现错误或者出现意外,整支军队豆浆陷入被动状态。而参谋制度便是将众人的智慧集中起来,决策权虽然还在主帅手中,但却可以从参谋制度上开始,使主帅不得不听取更多的意见,做出更为正确的决定。
当然,参谋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平台的。朱平安已经私下里和杨廷麟商议过一次,争取到他的支持,打算在卫所的卫学中增设一个武职班,将家贫的军户字第招募进来,统一教授武学和军事知识,培养出合格的基层军官,通过层层锻炼和选拔,进入到各卫所指挥系统中。
第三十五章生意登门
八月初,木严梓从京师来信,原定于本月就要出发前往山东,但却因为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耽误了行程,虽然身子没有什么大碍,但却承受不起舟车劳顿,所以只能在京师再将养上一阵子,婚期也只能延后,估计到达山东的时间最早也在深秋时分了。
得知木严梓生病的消息,朱平安的心中也甚是担忧,但王承恩和木语菱也同时来了书信,叮嘱朱平安不必过度忧怀,王承恩特意延请了太医院的御医为木严梓诊治,并提到目前病情已经稳定。而朱平安初到山东,局面也是刚刚稳定下来,万不可为此再在京师和山东之间辗转。
如此一来,朱平安只能安下心来呆在登州,好在事务繁忙,对于木严梓的担心和对木语菱的四年在繁杂的事务中暂时被冲淡了不少。
各卫指挥使的确定,让军户士卒的心很快稳定下来,加上朱平安将收缴来的一众卫所军官的田地分配给普通军户,此举更是博得了百姓和士卒的一片叫好声。但随之而来却有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诛杀各卫所军官虽然使得朱平安在短时间之内控制住了登州四卫的军力,但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后遗症,那便是登州土著豪强的对立。
众所周知,原靖海卫指挥使林德远、成山卫指挥使许茳、大嵩卫指挥使莫皋以及大多数千户、百户都是世袭的武官,他们的被杀。使得原本依附于他们的本地豪强人人自危,他们的手中还握有大量的侵占军户的田地,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人对于朱平安的雷厉风行怀有深深的恐惧感。
刘泽清领兵在外,山东都司的都指挥同知蔡连升在离开登州之后下落不明,刘泽清一时间虽然鞭长莫及,但回到山东之后必然要展开报复。但如今,本地豪族能够依赖的却还有一个人,那便是就藩于兖州的鲁王朱以海。
刘泽清和朱义海,便是王承恩在朱平安上任登州时。着意提到的两个人。自从孙元化饮恨登莱之后。山东便处在这两人无形的掌控之中。山东巡抚一职更替交织,文官集团渐渐在山东失去了实际意义上的掌控能力,而取而代之的正是刘泽清。朱义海虽然身为藩王,不能干涉地方官吏的日常管理。更换死不能涉及权力边缘半分。但他却是如今山东的首富。这也是朱明王朝自永乐一来的“优良传统”。
要说这朱以海的上位。还要“感谢“清军的入寇。德王宗亲被清军掳走的消息传到兖州,上任鲁王朱寿镛惊惧交加,竟然一病不起。时间不长便呜呼哀哉。作为其第五子的朱以海,原本是没有希望继承藩位的,但他前边的四位兄长,不是一早亡故,便是无意藩位,唯一的一个身份地位年龄都高于朱以海的兄长——朱以派,却是奉命到济南拜望德王时,遭了清兵的毒手,于是乎到了最后,却白白便宜了朱以海。
清军退走之后,崇祯得知朱寿镛、朱以派的死讯,便在三月间封朱以海为鲁王。朱以海未曾继承王位之前,便在兖州府士林中素有贤名,其人喜好诗词书画,性情豪爽好客,颇得士林推崇。继位之后,仅是府中豢养的门人便有数百人,每日里饮酒作赋,欢宴彻夜不息。
“其人喜好任用私人,尤其信任身边的妃子、内侍的亲眷,常常委以重任,是以这些人就算是鱼肉百姓,即便是传到鲁王的耳中,也不过是一笑而已。再者,其人好奢华,尤其喜爱音律。但这却不代表他放权不问,继鲁王位之后,他对自己的几位兄长和侄儿甚是忌惮,特严令他们不得与外界接触,动辄便是一顿惩处。除此之外,对于其他事务,却是没有什么主见,包括各种产业都是交给了自己的几名心腹去打理……”。
风尘仆仆赶到登州的周勉,特意向朱平安介绍朱以海其人的一些事情。时至酷暑,也是一年中最为酷热的时段,周奎命周勉这个时候风风火火的来到登州,便是为了他心中的商业大计,这位伯爷想银子已经是想的有些发疯了。
这样一来,可是将周勉给祸害的不轻。轻车简从,一路奔波来到登州,整个人被晒黑了许多,山东地方毕竟比不得京师繁华惬意,朱平安又是对自己的享受不甚在乎的一个人,偌大的都司衙门竟然连权贵夏日必备的冰块都没有储备。整个都司衙门的房屋都曝露在烈日的照射下,一进屋子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巨大的蒸笼,好在距离海边不远,不时会有海风吹拂过来,饶是如此,周勉也是汗透衣襟。
在路上的时候,便已经听说了登州的腥风血雨,朱平安此次的动作,使得上百颗人头落地,就连周勉也是咋舌不已,但也是因为如此,登州的局面才迅速的安定下来。一路听说了鲁王府和山东都司衙门的震动,虽然明知道这位小爷在朝中自有权贵照拂,但周勉还是甚为担心,因此刚到山东,便立刻向朱平安说明有关鲁王和刘泽清的消息,希望朱平安能早做准备。
“山东之利,无外乎三种,一为土地,二为盐业,三为海贸。这三种刘泽清和鲁王无一例外的都插手其中,刘泽清手中有兵,鲁王府有财,双方互惠互利,这些年倒是合作的很是愉快。朱以海继承藩位之后,其人心胸虽然狭窄,但同样是视财如命,刘泽清作为一镇总兵,手握重兵,自然会跋扈一些,趁着朱寿镛急病暴卒的实际,侵占了不少原该属于鲁王府的生意,但朱以海却是隐忍了下来,一直未见其又甚举动。”
这些消息对于朱平安来说不算陌生,阴世纲与沈名先快速的将军情处成立起来,整个机构告诉运转,得到这些情报不算什么难事。在周勉的心目中,鉴于朱平安在山东的发展,相比较而言,刘泽清的威胁更大一些,毕竟他是山东总兵,手中握有数万之众。朱以海不过是一介藩王,空有其名。
但朱平安的观点却与其恰恰相反,刘泽清此人不足为虑,不过是一个喜欢投机取巧的军镇而已,麾下的人马虽众,其战力和智商却是不足一晒。倒是这个朱以海,将来却有极大的隐忧。
唐王和鲁王之争,便贯穿了南明大半的历史。正是因为这些毫无意义的名分之争,使得南明残存的力量成为了士大夫们党争的牺牲品,最后两派人马都无奈的走向了消亡,也使得本有希望再造大明的黄金时机白白溜走。
鲁王朱以海,正是两浙势力推出来的旗帜。
不过,既然现如今鲁王朱以海就在朱平安的眼皮子底下,那他将来就不要再指望将来会有什么作为了。冲着自己的老爹朱聿键,朱平安也不会给他争夺天下的机会。
如今不仅是周勉提醒要小心刘泽清和鲁王朱以海两人,就连军情处也得到了消息,登州的豪族诸如许家、莫家、林家、王家等已经派人到了兖州,求到了朱以海的面前,请他上疏朝廷,彻查登州四卫的事情,以期挽回损失,重新争回豪族在登州的支配权。
相比较而言,处理这些人反倒是要小心一些,毕竟人数众多,牵连甚广。
朱平安正在思虑之间,亲兵来报,登州海港码头外驶来五条西洋舰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