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子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士子风流- 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殊荣……”嘉靖听到徐昌先是拿名份说事,心里不免有点看轻徐昌了,原来起个名字也成了三点看法之一,可见徐昌所谓的三点看法实在水的很。可是后来听了徐昌的分析,又觉得很对,这就好像亲军一样,亲军和其他官兵能有什么分别?还不都是吃着饷银混饭,同样有官兵之分,可是正因为这亲军二字,使得这亲军成了天下武人向往的所在,天子亲师,绝不是闹着玩的,如此一琢磨,嘉靖倒还真觉得这个有几分道理。

此时,嘉靖眯着眼不由重新审视起徐昌了,他突然觉得,这个人比自己想象中更加不简单。

“你继续说下去。”

受到了鼓励,徐昌继续道:“所以卑下认为,这学堂的名字越响亮越好,同时再给予里头的学生们一些优待,就算只是一点点,也足以让他们感受陛下恩德,心中对陛下无限感激。”

“那么,该取什么名字呢?就叫御林如何?御林学堂……似乎还是差了一些。”

徐昌道:“卑下倒是有个名字,不妨就叫皇家学堂如何?”

“皇家……”嘉靖呆了一下,这皇家二字可不是玩笑,大明朝还从来没有哪个衙门叫做皇家,可是话说回来,冠名皇家,确实是彰显其特殊身份,而且还有点儿天子私学的意思。而这些人都将是亲军的骨干,天子亲军、皇家学堂,这似乎也不冲突。

嘉靖慢悠悠地道:“这个名儿倒是可以,你的第二点看法是什么?”

徐昌道:“既然是要办学,那么教授学生哪些知识却也是重中之重,卑下以为,可将传授的课程一分为三,其一‘讲武’,其二‘明理’,其三‘治军’,讲武即是骑射,让学生们学习骑射武艺,既是强身,也能增强个人的武艺。所谓明理,就是如国子监的生员一般,学习四书五经,教授他们识字,同时讲授他们忠君的道理;所谓治军,则是教授他们做事的本领,如何让人信服,如何以身作则,甚至遇有敌情,如何调配人手围剿或是固守,学生上午讲武,下午可以明理,到了傍晚,还可以学习治军,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嘉靖本来只是想向内书堂一样,让这些世袭的子弟们学点东西,到时候不至于是个窝囊废,可是现在徐昌大谈讲武、明理、治军之道,倒是让他突然改了主意,小打小闹毕竟没什么意思,既然冠以了皇家之名,当然不能只是随意让人学点东西才算,徐昌说的倒是不错,按着这个思路,培养忠君、精通骑射又能治军的人才出来,似乎不错。

第三百三十章:上阵父子兵

到了现在,徐昌给予嘉靖的印象又增加了几分,他欣赏地看了徐昌一眼,道:“你继续说罢。”

徐昌颌首点头,道:“卑下的第三点看法便是既然要建学堂就不能草率,没规矩不成方圆,这学规是重中之重。”

三个想法都没有什么突发奇想,却很是踏实,简言意骇的同时又确实是一个学堂的根本,虽然平淡,嘉靖却是连连点头,越发觉得徐昌这个人靠谱,他心里甚至在区分徐昌和徐谦之间的不同,徐谦这个人总有无数奇思妙想,性子嘛,属于那种唯恐天下不乱,越乱战斗力越强,可是终究……暂时还是个参谋秘书类的人才,要独当一面,还欠缺一些火候。可是徐昌呢,徐昌没有这么多奇思妙想,也不太爱折腾,年岁到了他这个地步,喜欢折腾那就是基因突变了。不过徐昌给嘉靖的印象却是踏实,徐谦出了主意交给徐昌去做,总是不会出什么差错。

嘉靖面带微笑,道:“国子监也有学规,内书堂也有学规,莫说是他们,便是各地府学、县学,亦都有学规,你提到的第三点,看上去似乎必要……可是这学规是肯定要有的。”

徐昌却道:“陛下,卑下说的不是这个意思,虽然国子监有学规,内书堂有学规,可是他们的学规却和皇家学堂大大不同,学堂既然已经冠以了皇家二字,那么这学堂的学生将来便是陛下的门生,既是如此,若是混日子出来,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陛下的学生无用?卑下的意思是,学堂必须制定最苛刻的学规,如学堂的学生既要从世袭武职子弟里招募,也需招募一些平民,学堂有生杀大权,但凡有学生犯规,可以从重处置,若有学生作奸犯科,罪加一等,由学堂鞭挞至死,若有人触动学规,学堂可以给予重惩,从处死到夺爵再到鞭挞等等,一切学规定要比军规更加严厉,唯有这样,学生们才肯用心学艺、读书,不敢造次。”

嘉靖终于明白了徐昌的意思,学规是肯定要的,徐昌刻意提到学规,却是因为他要制定最严格的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一旦学堂筹办起来,大多数的学生都来自于功勋之后,而这些人平素就是公子哥,到时若是不肯听话,学堂就免不了杀鸡吓猴,这等于是要求嘉靖给予学堂审判、刑责的大权,在这学堂内自成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之内,学生一旦进入,就等于进入了一个新的国度,在这个国度里与外头完全隔绝,而且大不相同,学堂既是授业之地,又是刑部,也是学生的父母。

想了想,嘉靖亦感觉徐昌说得不错,既然是皇家学堂,等这些人出来,别人只会认为这些人乃是天子门生,若是这些人贪赃枉法,又或者是无能昏庸,最后在别人眼里会怎么想?既然要办,那就办到最好,徐昌的这三个看法倒是让原本只是培养一些助手的心态有了转变,他突然来了兴趣,想看看这学堂最后会成什么样子。

他微微一笑道:“你说的三个看法,朕深以为然,徐卿,从现在起,这学堂就交给你了,学堂的所需费用都由路政局直接拨付吧,你速速拟定细则章程,朕朱批之后尽快筹办,不得有误,明白了吗?”

徐昌道:“卑下遵旨。”

嘉靖慢悠悠地继续道:“说了这么多,倒是劳烦了你,你回去之后等候圣旨下来吧。是了,你既升任千户,那么路政局百户之职由谁接任为宜?”

徐昌想都没想,道:“卑下的侄儿徐勇这一年来跟着卑下也学了不少东西,为人忠厚,而且对路政局的流程也很是熟稔,交给他来办,卑下在边上照看一些,倒是无妨。”

嘉靖又好气又好笑,道:“他是你的侄儿,难道就不怕朕认为你任用私人吗?你倒是好,连扭捏都不会了。”

面对质问,徐昌反而严肃地道:“卑下就是任用私人,但凡做事,尤其是想把事情办好,若是下头的人自己信不过,那么任何事都可能办砸,只有信得过的人才能委以重任。就如陛下,若是陛下不对一个人知根知底,也断然不会给予重任,卑下斗胆,竟拿陛下来做比方,实在万死。”

嘉靖听罢,竟然觉得有理,事实上,嘉靖也是这种人,徐昌的话正对他的胃口,若不是如此,这亲军尤其是锦衣卫里头,嘉靖又怎么总是充塞一群酒囊饭袋进去?无非是因为这些人知根知底,信得过而已。

嘉靖颌首点头道:“这件事,朕也准了,徐家是忠良之后嘛,朕信得过。”

徐昌被打发了出去,这位即将荣升千户的徐大人从暖阁里出来,不由长长舒了一口气,此时天色已经晚了,他想到徐谦即将下值,于是步行到了午门外头却没有走,专等徐谦下值。

而在内阁这边,整肃卫所的章程细则果然是交给了李时,徐谦的猜测一点都没有错,只是这东西,人家不给他机会草拟,徐谦也是没有办法,他倒是洒脱得很,无论怎么草拟,总是离不开廷议的结论,自己还乐得清闲。

下值之后,他和杨慎有说有笑地走到午门,这位杨同僚对徐谦的印象带着一些矛盾,杨慎也是个孤傲的人,他既是状元,又是大学士之后,难免养成了一股子官二代的脾气,可是当他发现徐谦并不比他差时,他心里既隐隐想压徐谦一头,另一方面,也愿意和徐谦闲聊说话。

到了午门,徐谦看到徐昌,忍不住唤了一声:“爹,怎么,从暖阁那里出来了?”

杨慎见状,硬着头皮上去叫了一声叔父,随即便告辞而去。

徐昌是坐车来的,而午门外头还停着徐谦的轿子,徐昌似乎有话想和徐谦说,朝徐谦努努嘴道:“一起坐车回去吧。”

于是二人一起上车,在微微摇晃的车厢里,徐昌道:“事情已经定了,恩旨也就这一两日下来,除此之外,为父还为你堂兄谋了个百户,为父担心徐寒心里会有疙瘩,毕竟他和徐勇是一道随为父入京的,徐勇成了百户,而他……为父至多活动一下,让他混个总旗,都是族侄,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徐谦笑呵呵地道:“徐勇堂兄为人踏实稳妥一些,而徐寒堂兄呢,有点好勇斗狠,父亲让徐勇堂兄来接任百户定是深思熟虑过的,至于徐寒那边,我亲自去和他说,想来他也不会见怪。爹,学堂的事办下来了?”

徐昌不舒服地按了按太阳穴,才道:“自然是下来了,为父还要拟个章程出来,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拟章程是你的强项,为父亲就交给你了。”

这或许就是寻常的官和徐昌之间的区别了,徐昌这个人仍然摆脱不了从前在学堂为吏时的习性,他的原则很朴素,比如上阵父子兵就是一个,至于别人说你们父子如何如何,他却是不管的,也不会去避这个嫌。

徐谦答应得也痛快:“正好今日在值房里无事,这事就交给儿子来办就是。”

徐昌语重心长地道:“这学堂若是办起来,能办好,正如你所说,咱们徐家飞黄腾达也就在眼前了,可是办不好,只怕要遭人耻笑,为父现在压力很大,你呢,有空要多帮衬一些。是了,你在内阁里办事,如何了?有没有人欺负你?”

这些天大家各忙各的,徐昌对徐谦在内阁里的事知道得倒是不多,徐谦笑嘻嘻地道:“父亲大人放心,欺负儿子的人还没生出来呢。”

寒暄了几句,马车到家,事情和家里的说了,徐家上下自是欢欣鼓舞。

到了次日,恩旨终于出来,拿着旨意的太监朗声道:“敕曰:锦衣卫百户徐昌,办事勤勉,为人忠厚,敕为锦衣卫千户,钦此。”

圣旨往往分为两种,一种是官方,主要是经过翰林和内阁拟定,这种圣旨最是弯弯绕绕,洋洋数百言,文词优美,可是另一种却是司礼监拟的敕命,往往是针对亲军和国戚,这种圣旨就没多少艺术含量了,直接就是告诉你,老弟,你现在升官了,谢恩吧。

徐昌颇有些激动地谢了恩,这圣旨出来,从此之后,他正式成为锦衣卫骨干,往后卫中每月的例会也有了参加的资格,在卫所里头,一些人事任免和其他的事也都有了说话的份,还不只是如此,最重要的是,圣旨之中没有提及学堂,一旦这学堂的事透露出来,保准要惊动四座,从某种意义来说,徐昌在锦衣卫中的地位应该要高于普通的千户,在佥事之下。

毕竟权利不只是来自于官职的大小,还来自于你所管辖的范围。

第三百三十一章:风暴

平白得了千户,却是震动了整个厂卫,徐昌这个人大家倒是都有印象,这才当值了一年,就从寻常东厂番子借调到了锦衣卫,随后连升数级,一下子成了千户,这样的圣眷,就连那些兴献王府里出来的人都忍不住眼红。

更重要的是,一般武官升迁,往往都会透露出点风声出来,比如说此人资历到了,又或者是因为什么功劳,可是在此之前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徐昌近来有什么显赫的功绩,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做了半年多的百户,接着说升就升。

须知锦衣卫里头,百户容易升迁,可是百户到千户之间却是一道坎儿,许多人熬了一辈子也没有迈过去,就算迈过去的,那也需要至少十年以上的积累,平时不但要办事得力,还得会来事,上下的人都得打点好,因为百户多如狗,千户却只有这么几个,做了千户就算是真正的高级武官了,有了真正的决策权。

而接下来,让人更加诧异的事却又发生了,千户升了,厂卫里有了风声,说是皇家学堂已经酝酿,而筹办此事的人就是徐昌,徐昌在昨个儿已经递交了章程,陛下亲自批红,现在已经开始着手筹办了。

进入皇家学堂的学生要求也十分严格,总共是三处的生源,一处是功勋之后,比如各公侯的子弟,其实这些人可是占了不少的部分,大明朝的贵族们有个特点,就是特别能战斗,一人生个七八个儿子是很稀松平常的事,生得多,可袭爵的只有一个,其他的只能混在亲军里当差,这些人自然也就成了进入皇家学堂的主力。

除此之外,便是世袭的亲军了,不过世袭亲军大多数和勋贵们重合,大部分世袭百户、千户都有爵位在身。

而能进入皇家学堂的还有一部分人,就是武举人,国朝重文轻武,一般的武举人混日子的多,好不容易中了试,也未必能分到什么好差事,毕竟官军大多数都是通过世袭更替的,留下的差事并不多,就是这么点好差事也早被人盯上,推荐自家不成器的子侄替补上去。

于是乎,一个问题就出现了,武举人们好不容易有了功名在身,按理说总算是有饭吃了吧,其实大多数人都混得很惨,他们不是进士,进士或许还有个肥缺在等着,他们的命运大多数是分去广西、岭南、琼州这些鸟不生蛋的地方,可是又有句俗话叫做穷文富武,也就是说一般武人,大多数都是家底丰厚之人,虽然政治地位不高,可是想要练武,家里没有几个闲人伺候着却是不成的,最后的结果就是,他们对朝廷分派的官职往往不满意,地位又尴尬,最后往往顶着一个功名在家里厮混,宁可在家里吃白饭,也不愿意去穷乡僻岭的地方。

皇家学堂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至少让武举人们看到了希望,进入了皇家学堂就意味着将来极大可能进入亲军担任武官,就算是从小旗做起也比得过广西的巡检。

这消息早被无数耳目灵通的人士传开了,倒是有不少人很是期待,武举人这个群体是一个,一些勋贵子弟也是一个,尤其是庶子,他们的地位在外头看上去还算高,可是在族里内部却属于边缘人物,就算是会安排个差事给他们,可是未必能达到心目中的预期,而皇家学堂就是一个机会。

现在整个京师都在到处打听这学堂的消息,不过现在许多事还在拟定,这消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