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其对待高层的政策也是以严酷为主,吕思勉先生的一本著作中曾经谈到过这个问题,并且总结了武后政策的四点恶影响。
包括重用奸佞,滥杀李氏宗族,大开幸进之门,专注防制国内,忽略了对外的压制,以至于突厥,契丹蹂躏河北,十万大军而不能御,吐蕃强盛,令西边也时常告急。
也正是因为武后滥杀李氏势力,使得在军事方面,大唐在高宗之后,鲜有名将出现,最终迫使玄宗为了解决边境问题,重用藩镇。
可以说,安史之乱的祸根在武后时期就已经埋下了。
还有就是武后的滥杀,导致初唐时敢言直谏的风骨之臣日渐凋零,凡是反对武后的大臣,皆被斩杀。
直到玄宗之时,方才有所缓和,相继出现了宗璟,张九龄几位风骨之臣。
所以武后在民生,经济等方面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但是实际上自高宗中叶以后,大唐的国威就已经不振了。
而唐朝的衰颓,也是从武后代替高宗的时候就开始了。
还有就是大家最近都觉得弘哥儿很窝囊这个问题。
其实在那个时代就要遵守那个时代的规则。
说实话,太子不是个好干的活儿,恰巧高宗朝又是一个无比特殊的历史时代,前文说了,李弘不受武后待见,而且因为李弘日渐长大会威胁到武后的原因,这两个派系天生就带有几分敌对之意。
李义府的嚣张在史书中有诸多记载,其人固然能力出众,但也狂傲自负,太子发展势力肯定会和他交锋,那么对方主动出击也就不难理解了。
还有贺兰敏之,那个货就是个疯子加混蛋,月麒只说一件事,不是野史,正史记载,贺兰敏之强行ooxx了李弘的未婚妻,是真事!
而且当时他并没有遭到处罚,贺兰敏之是在几年之后才被杀的,而且是因为另外的原因。
所以书中虽然有些地方有漏洞,但是有些东西还是参照了史实的。
最后说弘哥儿窝囊的问题,我想问什么才叫不窝囊,贺兰敏之挑衅辱骂李弘,没有大耳刮子抽他吗?他策划皇城刺杀,最后不是被判斩立决了吗?李义府一再寻衅,弘哥儿不是在谋划着要扳倒他吗?
何况除了在李治和武后面前,弘哥儿就是在言语上也没吃过亏啊!哪一次不是他把别人气的半死!
贺兰敏月虽然在弘哥面前一句话也不弱,但是她手里的势力基本已经全归李弘了好不好……
至于势力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结交军方,建立东宫六率,收服贺兰家的情报网,最重要的是打击武后的势力,贺兰敏之死了,无论如何都是武后的威信被打击的最大,弘哥儿怎么能说是一无所获?
最后,月麒是第一次写书,bug难免,希望大家多多谅解。
今天上架,爆更十章,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一百三十六章:人家也会下血本!
“老夫自然不会胡言!”
李绩抬眼看了看李义府,虎目之中流露出一丝狡猾的神色,淡淡的说道。
转身拱了拱手,李绩对着李治说道。
“陛下,守约此次回京,不仅带来了阿史那伏念的降书,还带来了一封亲笔信,请陛下娘娘御览!”
李绩不紧不慢的从袖子里抽出一份书信,递给从御座旁匆匆下来的吴良辅,一脸的从容淡定。
倒是裴行俭一脸惊奇,他怎么不知道自己还带回来这么一封书信,别说是什么书信了,就是阿史那伏念的降书也没有带回来。
那如今李绩手中的究竟是什么?
众人各怀心思中,李治拆开了信封,仔细看了起来。
片刻之后,李治眉头微微舒展,没有说话,转手将书信递给了武后。
“陛下,依臣妾看来,此议可行!”
武后微微沉吟,终于开口说道。
殿内之人皆是一惊,尤其是李义府脸色明显变了。
没想到武后从大朝会开始就一言不发,一开口竟然是支持裴行俭的。
想也知道,李绩递上去的那封信肯定是对裴行俭有利的。
“宣!”
李治点了点头,淡淡的对着吴良辅吩咐道。
吴良辅从武后手中接过书信和降书,开始读了起来,略带尖利的声音穿透了整座大殿。
降书的内容乏味可陈,不过是一些公式化的语言,没什么可说的,无非是突厥仰慕大唐天威,然内部有小人作乱,幸得****出兵平乱,愿意代表突厥永世归顺大唐,称臣纳贡。
这些本是应有之意,倒算不得什么。
重点是刚刚李绩递上去的那封信,随着信的内容被李治公之于众。大殿当中一些人的脸色开始慢慢变得难看起来。
信并不长,言辞恭谨,充分体现了一个战败之国对于大唐的恭顺。
尤其是这封信乃是来自阿史那伏念的手书,分量更是重了许多。
在信中。阿史那伏念提出不仅愿意年年向大唐称臣纳贡,更是表示希望求娶大唐宗室之女作为阏氏,并且保证突厥三代之内皆与大唐联姻,更是言及,愿意将突厥汗位交给自己和大唐宗室之女的孩子。
这可就是下了血本了!
须知不论在哪个国家。血统都是极其严肃的一件事情,阿史那伏念提出和亲倒是在李弘的预料当中,但是他愿意将继承人定为宗室之女的孩子就出乎意料了。
历朝以来,和亲之事不再少数,但是凡是被送去和亲的女子,很少有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继承人的,甚至于有许多根本一辈子都生不出孩子,就是担心汗国的血统不纯净!
这其中的隐秘李弘知道的清清楚楚,所以才会对阿史那伏念的魄力感到震惊!
更重要的是三代联姻,才是让李治动心的根本。若是连续三代都是由大唐宗室的女子生下的孩子为继承人,那三代之后,这突厥的大汗几乎可以算得上是真真正正的唐人血脉。
就凭他在大唐的亲人纠葛,就可以保证突厥日后绝对不会再反叛大唐。
“陛下,阿史那伏念此举乃是狼子野心,切不可中其计谋啊!”
眼见李治和武后都十分动心,刘仁轨顿时急了,也不顾吴良辅信都没读完,就开口道。
要知道,裴行俭这次要是真的逃过了一劫。恐怕腾出手来立刻就会对付他。
“刘爱卿稍安,且听完!”
李治眉头一皱,显然对于刘仁轨这么毛毛躁躁的举动很不悦,但是还是平静的说道。
吴良辅愣了一下。便继续往下念。
只是接下来的内容更是让刘仁轨一阵心惊肉跳。
阿史那伏念还在信中言及,会派他的长子到长安城作为质子。
不由得让李弘心中点头,这家伙真是个识相的。
阿史那伏念的长子出身突厥的另一个大势力,是绝对不会被放弃的对象,把他送到长安作为质子,倒是真的不用再担心其反叛。
“陛下。老臣以为,阿史那伏念此举殊为可疑!”
刘仁轨咬了咬牙,继续说道。
“我大唐不过助其平定内乱而已,他却愿意付出如此代价,可见裴守约必然与其暗中勾结,蒙蔽君上,陛下不可不察啊!”
刘老头这回是豁出去了。
也不管事情究竟如何,一个劲的往裴行俭头上扣。
归正不能让他逃过一劫。
一言既出,众人的目光也投向了裴行俭,虽然刘仁轨的话猜测意味很浓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阿史那伏念此举的确惹人怀疑。
不过裴行俭却是面色平静,一言不发,一副清者自清的架势。
倒是李绩的脸上露出一丝冷笑,嘲讽般的看着刘仁轨。
御座之上,李治眉头越皱越紧,冷声说道。
“刘正则,退下!”
这句话的口气相当不善,几乎已经是呵斥了,这么长时间一来,皇帝还是第一次称呼一个臣子的字,显然心中已经是十分不高兴了。
刘仁轨嘴唇蠕动了片刻,不甘心的退了回去。
紧接着,大殿内的众人就知道皇帝为何这副表现了。
因为在接下来的信中,阿史那伏念反常的向李治大肆控告了裴行俭一番,说他在突厥大肆杀戮,所过之处小儿不敢啼,毫无大国威严,更是屡屡侮辱于他,请李治将其严惩,以还突厥一个公道。
信件读完,李义府的脸已经阴沉的可以滴出水来了。
自己这一方刚刚弹劾裴行俭和阿史那伏念暗自勾结,接下来阿史那伏念就仿佛和裴行俭是生死大仇一般对着李治哭诉。
这岂不让自己刚刚的话成了笑话!怪不得李治对于刘仁轨如此生气。
何况阿史那伏念已经下了这么大的血本,让皇帝都忍不住动心,难道真的就这样放过裴行俭?
李义府眉头紧皱,出位说道。
“陛下,既然敌酋如此诚意,依臣之见,招降却也无妨!”
既然帝后都有这个意思,倒不如顺水推舟。
不过接下来,李义府又开口道。
“裴将军立下如此大功,不可不赏,请陛下允准,赐同中书省门下三品,入政事堂参知政事,军功加封开国公,以此方可酬功!”
ps:第三更!
求订阅啊亲们!
第一百三十七章:动手!!!
该死的,这个老家伙果然没安好心。
李弘心中暗骂。
这分明是捧杀!
无论是加封公爵,还是拜相入政事堂,都是极大的恩典,何况如今裴行俭还很年轻,这个时候给他如此荣宠,又加之在军中的威望,简直就要盖过皇帝了,李义府的话音刚落,御座上的李治看向裴行俭的目光中就多了几分不明意味的复杂。
看来不能再继续让这个老东西蹦跶了。
李弘眉头一皱,对着背后的戴至德等人打了个手势,众人立刻会意。
张文瓘最先反应过来,上前一步说道。
“陛下,老臣有本奏!”
口气严肃,隐约带着几分肃杀。
李治微微一怔,抬手说道。
“说!”
要知道,刚刚张文瓘并不是说要禀告,而是有本奏上,这就说明,张文瓘有另外的重大事情,但是这个当口还有什么更加重要的吗?
何况今天的事情虽然大,但是似乎和大理寺并没有什么关系,张文瓘为什么会出来。
心中的疑惑暂时压下了猜忌,李治的面上缓和了许多。
“回陛下,老臣弹劾中书令李义府,以权谋私,无视大唐律法,擅自干涉大理寺审案,详细情况在此,请陛下御览。”
张文瓘不慌不忙的从袖中拿出一份奏折,平静的说道。
一言震惊四座!
这下子不仅是李治,就连武后原本平静的脸色也顿时变得难看起来。
两人对视一眼,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
随着吴良辅再次匆匆走下来拿起张文瓘手中的奏折,众人才缓过神来,目光齐齐对准了李义府。
此刻的李义府却是一脸阴沉的盯着张文瓘,仿佛恨不得要扑上去一样。
“陛下,此案事涉重臣,案情重大,老臣恳请陛下娘娘下旨三司会审,严审此案!”
张文瓘毫不在意李义府杀人般的目光。一撩衣袍,跪在地上沉声说道。
“陛下,李义府此举罔顾国法,老臣同恳请陛下下旨彻查!”
紧接着。门下侍郎郝处俊也出位说道,言语中更是毫不掩饰直接点出了李义府的名字。
一点面子都不留!
“陛下,老臣附议!”
随后戴至德也站了出来,沉声说道。
李治捏着手中的奏折,脸色阴晴不定。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大殿内的气氛仿佛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
“陛下,李义府滥用职权,罔顾国法,更甚者肆意诬陷国之重臣,恳请陛下下旨允准三司会审,以正朝纲!”
随着李绩站了出来,大殿中的气氛彻底沉寂下来,所有人都将目光移了回来,等待着李治开口。
事到如今。他们心中也隐约明白,今天这场大朝会,怕是难以善了了。
李绩的一句话,反倒让李治原本难看的脸色变得平静下来。
淡淡的扫了一眼大殿当中的人,开口说道。
“吴良辅,宣!”
一旁的吴良辅立刻接过李治手中的奏折,开口读了起来。
其实李治此刻的心中也极为纠结,在张文瓘刚刚开口的时候他就觉得不妙,等奏折到了手中,李治才知道事情究竟有多难处理!
因为这份奏折并非是由张文瓘一个人所上。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尚书右仆射戴至德,门下侍郎郝处俊,大理寺卿张文瓘,英国公李绩联名上奏。
放眼朝堂。这四个人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位高权重之辈,四人联名更是让人绝对不能忽视。
平心而论,李治心中其实是想要压下这份奏折的。
但是张文瓘既然在大朝会上将这份奏折递上来,显然是已经打算把事情往大了闹,四人联名上奏,又是在大朝会上。着实是十分棘手。
更令李治头疼的是,这份奏折之后代表的含义。
戴至德,张文瓘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素来和军方毫无纠葛,此次和军方联合出手显然是势在必得,最重要的是李义府自己确确实实是被人抓住了把柄,让李治有心回护他都难!
而军方这次吃了这么大的亏,自然不会就此罢手,李义府无缘无故的在背后捅了裴行俭一刀,自然要承受来自军方的怒火。
李绩此刻坚决的态度就是明证,这次李义府真是惹了大祸啊。
随着吴良辅略带沙哑的声音落下,李治淡淡的开口道。
“李中书,奏折中所言是否属实?”
李治的口气冷淡,但是却没有发怒。
因为现在的情况和刚刚大不相同,刚刚文臣武将分作两班,剑拔弩张,胁迫君上,本就是坏了规矩,李治大发雷霆是应有之意。
但是这次虽然仍然是军方对于李义府的反击,但是事情不涉文臣武将之争,而且程序上完全合理合法,让人无可指摘。
四位重臣联名,更是让李治不得不重视起来。
一念至此,李治心中竟然莫名其妙有些好笑,李义府用这种手段来对付裴行俭,没想到立刻就被军方用同样的手段反将一军,不知道算不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陛下,此乃一派胡言,老臣持身公正,必是有小人攀诬!”
李义府嘴角狠狠的抽动了一下,强忍着怒火对着李治说道。
“哼,如今毕正义已然全部招供,铁证如山,岂容你继续狡辩!”
张文瓘毫不客气,直接斥责道。
“谁不知道大理寺乃是你张文瓘的地盘,做些小动作又有何难?”
这便是暗指张文瓘在蓄意陷害他了。
既然已经撕破了脸皮,李义府也不再顾及面子,口气讥讽,反咬一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