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唐皇太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大唐皇太子- 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这个老狐狸显然对情况把控的清清楚楚,站在原地像生了根一样,一句话都不说。

而唐临虽然算不上这里官位最高的,但是却是最受李治信重的,同时对于东宫也隐约有几分好感。

所以才敢在这种情况下说话。

“哼!吴良辅,把那份奏折读一下!”

眼见唐临出面,李治的脸色方才好看了几分,冷哼一声,开口说道。

而随着吴良辅略带尖利的声音响起,众臣方才明白了这份奏折的分量到底有多么重!

一时之间,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儿臣皇太子弘奏!”

奏折不长,所以不过片刻之间,吴良辅就已经全部读完。

众臣也终于清楚了皇帝震怒的原因,无他,实在是因为这份奏折的内容有些过于敏感了……

虽然奏折写的不短,但是通篇就只说了一件事情!

雍王殿下年长,应当之国!

自从上次皇后娘娘允准雍王殿下入朝参政的时候,众臣便都闻出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而后来的事情,更证明了这一点!

雍王的步子迈的越来越大,虽然屡屡在太子殿下的手下吃瘪。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帝后的暧昧态度,已经让许多大臣们蠢蠢欲动,尤其是在见到雍王手中的强大势力的时候。

不过众臣同样明白的是,太子也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主!

雍王一次次在太子手下败北,似乎也昭示着太子的东宫之位牢不可破。

但是几天前皇帝的一道旨意,却重新让局势发生了无比微妙的变化。

皇帝陛下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言语之间却似乎是在袒护雍王殿下,顿时让局势再次变得有些难以捉摸。

不过虽然如此,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太子不是一个会吃亏的人,必然会对这件事情有所反应。

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太子的反击来的如此快,来的如此凌厉,直接打在了雍王殿下的七寸上!

要知道,算起来,雍王殿下如今已经虚岁二十了,而前几天皇帝的旨意,又明明白白的替他赐了字!

不管怎么说,李贤都算得上是一个成人,而不再是一个孩子了。

那么按照制度,除了储君之外,所有的成年皇子都不能留在长安,而要前往封地之国!

不得不说,太子殿下这一招真的是把的很准,无论雍王的心中怀着怎样的心思,只要将他赶出了长安城,自然万事皆休!

“是谁指使你上的这道奏折?太子还将朕和皇后放在眼里吗?”

李治的口气很生气,这一点所有人都听得出来,望向太子的目光当中也就多了几分担忧。

虽然这一招看似甚妙,但是要知道,规矩毕竟只是规矩。

事实上,从大唐建国开始,这个规矩就没有执行过,远的有当初的太宗陛下,不仅未曾之国,甚至曾经以秦王的身份兼任尚书令。

再近一些,李治的几个哥哥,吴王李恪,魏王李泰,也都未曾按照规矩之国!

到了如今,武后和李治的几个儿子虽然都已经封王,但是却一个都未曾前往封地,当初也不是没有人提起这件事情,但是都无一例外的被帝后驳回!

如今太子殿下重提此事,虽然算得上名正言顺。

但是看帝后的神色,就知道这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第二百八十九章:局面斗转

宣政殿中的气氛莫名的变得有些压抑,如今众人都能看得出来,皇帝和皇后恐怕都是不愿意雍王就藩的!

甚至于皇帝陛下为了这件事情还如此的雷霆大怒,更是明确了他们的态度,一时之间,众臣的心中皆是各怀心思。

说起来,成年皇子就藩本是祖制,虽然一直未曾施行,但是如今太子将它搬出来,似乎也并非不可,至少,皇帝不应该如此震怒……

那么,难道说皇帝不愿雍王殿下出京,真是因为动了易储之心?

一想到这个可能,许多人的心中都是悚然一惊,只是这个念头生了出来,便难以再按得下去。

李弘能够感觉的道,大殿当中的许多人,目光都隐约有些复杂。

“父皇,儿臣不明白父皇此言何意?六弟既然已经成年,自然应该前往封地之国,这是皇祖定下的规矩,可有何不妥?”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太子竟然是这样一种强硬的态度。

虽然口气一贯的温和,但是词锋锐利,丝毫不退半步!

当然,如果这些人见识过那天审理上官婉儿的场面的话,恐怕也就不会如此吃惊了。

但是要知道的是,这两次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上一次毕竟是后宫之事,李治不好多言,而且上次的情况特殊,帝后是想要借李弘的口来警告荣国夫人,方才对他如此放纵。

但是这次可是正经的国事,是由李治亲自裁决的国事!

虽然大臣们都看不懂帝后的心思,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时候,帝后必然是不愿雍王之国的,否则就不会降下那道封赏的旨意了。

太子殿下选在此刻出手,着实是殊为不智啊!

有些大臣心中叹了口气,暗自摇了摇头!

“之国的确是祖制,但是弘儿你也知道,贤儿自幼体弱多病,难以远行,你们兄弟素来手足情深,你真的忍心看贤儿如今便前往封地吗?若是途中出了事端怎么办?何况母后现在只有你和贤儿两个成年的儿子,你就忍心让母后忍受母子分离之苦吗?”

众臣能够看得到,就在李弘的话说完之后,皇帝的脸色瞬间变了变,只是不知为何,却是没有说话。

反倒是一直在沉默的武后开口说道,而且内容同样是让众臣一阵心惊……

这个世界是疯了吗?

皇后娘娘是何等强势的人,这个时候竟然不提国事,打起了感情牌?

而且说雍王体弱多病?

众臣一阵面面相觑,难道体弱多病的不应该是太子吗?

雍王殿下一向身子康健,没听说过有什么病啊……

不过皇后娘娘既然这样说了,也没有人敢反驳,只是目光却聚集到了太子的身上。

皇帝的态度如此坚决,皇后也把话说到了这个地步,难道说太子殿下还是要继续坚持下去?

“母后明鉴,儿臣自然也不愿兄弟分离,只是就藩乃是祖制,六弟既已成年,自当前往藩国!何况六弟一向心怀壮志,区区的长安城岂能束缚六弟,不若放他前往藩国,方是正理!”

李弘的语速很慢,但是一字一句都坚定无比。

让众人有些意外的是,即便是在帝后都不赞成的情况之下,太子竟然还坚持让雍王之国!

而且李弘的这两句话意义也并不简单,李贤一个皇子,能有什么壮志?

几乎是要将事情挑明了!

“太子,民间尚且懂得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道理,贤儿如今的确是已经成年不错,但是太子如今理政却也未曾尽善尽美,母后前些日子让贤儿入朝参政,便是想要让你兄弟二人相互扶助,你可明白?”

眼见李弘的态度依旧如此坚决,武后的脸色顿时冷了下来。

声音也隐约带着几分严厉。

而且虽然李治没有说话,但是此刻脸上略微舒展的眉头,却是让众人都明白,这也是皇帝的心思!

李弘脸色微沉,瞥了一眼旁边的李贤。

却发现后者脸上洋洋得意,甚至带着一丝讥讽的笑容,同样的看着他。

轻轻叹了口气,李弘开口说道。

“父皇与母后的苦心,儿臣自然能够理解,只是如今我大唐承平,父皇龙体康健,是以儿臣虽然愚笨,但是能在父皇母后座下时时聆训,加之东宫亦有各位相公辅助,国之大事可小心无错!

六弟自幼性子跳脱,若是进入朝政当中,恐怕难以接受束缚,再者六弟虽然成年,但是于政事一途尚显稚嫩,若是将国家大事交由六弟负责,出了乱子儿臣又该如何自处?

况且自古藩王不曾就藩,京中必起流言,如今长安城中已经流言四起,对六弟的名声损害极大,是以儿臣以为,若是为六弟着想,还是早些让他前往封地为好!”

这一番话仍旧不是那么客气,但是很意外的,李治却平静了下来,定定的看着李弘,没有说话,眼神有些复杂。

大殿内的群臣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是李弘却知道这是为何?

他这一番话看似杂乱无章,但是实际上只有一点,不可让藩王参政!

而且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知道,李治必然是想起了太宗朝那一场惨痛的教训。

归根到底,正是因为当时太宗皇帝不肯让诸王就藩,才有了诸王夺嫡的惨祸,甚至于最后两败俱伤,李治的几个哥哥尽皆殒命。

其实李弘何尝不懂李治的心思,他的确是不够成熟,但是要知道,磨刀石这种东西,最容易被刀砍断。

就像李弘所说的,若是真的到了那一步,他就算想要留手,恐怕也难以做到。

而他相信这一点,绝不是自己的父皇想要看到的。

所以其实李弘的这番话看似是在说朝政,但是实际上和武后刚才的一番话一样,是在打感情牌!

而且事实证明,李弘的猜测一点都没有错,李治现在的犹豫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大殿内沉寂了片刻,李治方才缓缓开口,只是声音中似乎带着几分疲累,而且这次不是对着李弘,而是对着一旁的李贤。

“贤儿,你可愿意前往封地?”

第二百九十章:那件事情……

这是什么情况?

除了依旧看似平静淡然的几位政事堂宰相之外,剩下的一干大臣皆是面面相觑,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要说在场的都是久经宦海的老臣,但是今天的局面却是着实有些让他们看不懂。

先是太子殿下赶来之后,便被陛下一顿批驳,起因竟然是为了太子殿下的一封奏折。

要知道,李弘身为东宫储君,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上这道奏折都是名正言顺,就算陛下不想让雍王殿下就藩,至少态度上不应该这么强硬。

但是事情偏偏就这么奇怪,陛下的态度不仅十分强硬,而且看起来相当的震怒!

同样奇怪的是,一向在陛下面前十分恭顺的太子殿下,这次竟然也是意外的强势,甚至连言语之间都不落下风。

就在众人以为太子殿下必然会因此而受罚的时候,竟然在短短的片刻之间,不过是简简单单的三言两语,就让陛下意外的沉默了下来。

而且如今张口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要问雍王殿下是否愿意就藩?

局势实在是变化的太快,也太诡异,以至于这些久经沉浮的人物,都看不清楚,一念至此,众人都由不得有几分佩服那些仍旧稳稳的站在前端的宰相们,竟然在如今的情势之下还能保持冷静,果真是……老狐狸!

“回父皇,儿臣如今虽已成年,但是如今皇妹刚刚降世,尚且未满周岁,儿臣如何能够在此刻离开?何况为人子者,孝道为先,儿臣每每思及不能在父皇母后膝下尽孝,便痛彻心扉,还望父皇恩准儿臣留在长安,为父皇母后尽孝,也为太子哥哥分忧!”

眼见三言两语之间,李治的心意便有所动摇,李贤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狠狠的瞪了一眼李弘,移步上前,开口沉声说道。

而且不知为何,听见李贤的话之后,李弘的脸色反倒显得更加有些冷。

“既然如此,那么此事便暂且搁下,来日再议!”

这次是武后的声音响起,而且口气相当的强势,竟然是并未再征求任何人的意见,直接便将事情压了下来。

虽然说是以后再议,但是在场的人都清楚,这事儿十有八九是黄了!

别的不说,帝后都表现出了如此的态度,还有谁敢再提起这件事情,太子殿下是肯定不可能的!

如果说这次太子殿下上书是为了维护朝廷法度的话,那么如果李弘一直揪着这件事情不放,那就未免显得有些气度不够,有排除异己的嫌疑。

而剩下的人,恐怕就算是提了起来,也会被帝后继续压下来,所以见此情景,众臣便知道帝后是真心要维护雍王了。

不过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太子殿下虽然眉宇当中仍旧有些冷意,但是却似乎早就料到了会有现在的结果一样。

“弘儿,今天你和突厥和谈,可曾摸出了他们的底细?若是岁币供给到我大唐,首批能有多少?”

任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李治竟然首先问出了这句话。

“回父皇,此次和谈刚刚开始,所以儿臣尚且不能给父皇一个准确的数字,不过如今突厥元气大伤,恐怕难以拿出更多的岁币,除却户部拟定的将要运往突厥的粮食之外,突厥的牛羊金银,折合岁币大约抵得上我大唐半岁的税收!”

李弘定了定神,沉声开口道。

只是话一出口,就听到大殿内一阵倒抽冷气的声音。

“殿下所言当真?”

唐临上前一步,面色微微有些激动的说道。

其实原先李弘提出要让突厥赔款的时候,唐临尚且不甚在意,在他看来,突厥那个不毛之地,能够拿出多少东西。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仅仅是初年的岁币,就能抵得上大唐半年的税收……

要知道,虽然如今大唐富庶,但是他这个大管家却也当得十分辛苦,钱总是不够花的,尤其是去岁西征之战,耗去了大唐许多的元气,若是能够有这么大一笔钱财入库。

唐临的手头必然能够宽裕许多,让他如何能不惊喜?

“唐尚书稍安,孤所言自然是实话,如今突厥虽然元气大伤,但是底蕴尚在,尤其是其饲养的肉牛,在大唐可以卖出高价,若是折算过来,恐怕还犹有过之!”

李弘笑了笑,开口说道。

“好!好!好!”

让李弘没有想到的是,李治同样十分激动,抚掌大笑,连声叫好。

而和李弘一同被召来的一干大臣依旧一头雾水,倒是政事堂的好几位脸色一变,十分难看。

见此情景,李弘眼神一凛,觉得自己似乎做错了什么……

“诸卿,弘儿刚刚所说各位可听得清楚了,只要突厥的岁币送到,军费必然不成问题!”

李治的脸上带着一丝得意之色,只是这句话,却是对着政事堂的几位宰相所说。

军费?

难道说那件事情终于压不住了吗?

听见这个词,李弘的心下一沉,带着一丝惊异,将目光投向了戴至德。

却发现后者脸色难看,对着他轻轻点了点头。

“陛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关心这件事情的不仅是李弘一个,还有比李弘更急的。

唐临同样是脸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