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4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郑戬此事做得不经大脑,居然让人一挑拨,将滕宗谅揭发。滕宗谅此事也不经大脑,郑朗与范仲淹、韩琦嚣张乃是有嚣张的本钱,你滕宗谅是何许人哉?

即便韩范郑三人,也未必敢当着中使的面,将账册焚烧。再嚣张,也不能嚣张到这地步。

范仲淹一看昏了,不进大牢还好,一进牢狱用刑,是文臣,不是武将,有几人能忍得了刑讯拷打,当年狄仁杰关进大牢后,迫于刑具,乖乖供认子虚乌有的罪状,幸得机灵,托其子带书于武则天,才免遭一劫。而且也有祖宗法,不杀士大夫,刑也不上士大夫,这样做是不好

不管韩琦,先将他放在一边,将滕宗谅问题了结,再次上书替滕宗谅辨解。言语说得很悲切,赵祯看到火候差不多了,也怕燕度在下面做出过份的事,开一个不好的先例,于是降滕宗谅为祠部员外郎知虢州,余职如故。

这样的处罚让许多人心中不满。

费了多大的周折,居然还是知虢州,虢州不是上州,但在京畿附近,随时可以升迁,等于没有处罚嘛。

御史中丞王拱辰终于再度出手,上书道,赏罚者,所以朝廷号令天下也。此柄一失,善恶不足以惩劝,今滕宗谅在边,盗用公使钱,不俟具狱,止削一官,皆以为朝廷处罚太轻,未合至公。张亢与狄青等人本列武臣,不知朝廷大意,不能督促太过,臣不复言。

说给郑朗听的,俺们搞的是范仲淹,张亢与狄青都是你力保的人,俺们不会搞他,但你也不进来掺合。为了怕郑朗掺杂,居然颠倒黑白,说张亢是武臣。不要弄错了,人家同样也是进士出身,非是贾昌朝,乃是同进士。

无所谓,现在朝堂上发生了太多太多的颠倒黑白。

又说,然宗谅不然,事既发,乃将所支文历,悉数焚去,原心揣情,慢忽朝廷,非亢青等人之比。臣所以不避而固争,是担心来者相效,而陛下之法遂废矣。臣明天更不敢入朝,请陛下责降臣一个小郡,以戒臣妄言。

这说得恶心人么?

你是御史中丞,言臣的头号大佬,不要说滕宗谅是中级官员,就是当朝宰相,你也有权利照常炮轰。仅是一篇委婉得不能再委婉的奏折,便要责降到一个小州当知州。为何?难道范仲淹真是吃人的老虎?

五百零二章 老大(三)

王拱辰“说话算话”,上完此奏,向御史台告假,真的呆在家中,坐待朝廷发旨贬官。

范仲淹气得无语,王拱辰,你太无耻了,不能无耻到这地步。但他还不能说,难不成派人强行将王拱辰从家中拖出来,拳打脚踢一顿,强迫他去御史台上班?

老大上书如此悲情,做小弟的不出来么?

李京接着上奏,滕宗谅在庆州所为不法,而朝廷止降一官,移知虢州,近闻兴元府西县又奏,宗谅差兵百八十七人,以驴车四十两,载茶百余笼出引,逐处不得收税,宗谅职在近侍,而乱法太甚,仍虑昨来推劾状中,犹未及贩茶一事,宜夺天章阁待制,以惩墨之人,等等。

这个问题有些大了,郑朗刻意说过之类的事,滕宗谅犯下私用军卒之罪,用军权与职权经商谋利之罪,也是新政所怦击的一些不良官吏做法范畴。为什么到现在才抛出来,恐怕燕度早就查出,但不说,得一步步来,当作底牌,将滕宗谅一步步拍死弄臭。这才是滕宗谅从庆州贬知凤翔府,再贬知虢州的原因,还要贬······

并且这些人很机灵,滕宗谅从原州后转到庆州,于是多抓住滕宗谅在庆州的不法事作文章,原州除挪用公用钱外,几乎不问。不然最后能将郑朗逼进君子党的行列,得不偿失。

做得很聪明,郑朗不想招惹人,但招惹了郑朗,想郑朗垂手待毙,那也是不可能的。他怕麻烦,于是避免麻烦,减少麻烦,可麻烦临上门,不会逃避。

不招惹自己,郑朗继续看好戏。最可悲的是滕宗谅这个人很傲气,在泾原路时郑朗与他不是很感冒,他也没有多尊重郑朗,因为郑朗岁数太小,来往不多。相反,他作为郑朗下属,与临近的范仲淹来往密切,包括招抚灭藏三部,各种配合,除了几次大规模战役,那是三路联手发动的,听从指挥。平时生生地将原州差一点变成环庆路的管辖范围。

郑朗看出来,未说。

范仲淹节气高洁,根本就没有注意。

所以燕度等人恶搞滕宗谅,只要不牵扯郑朗,郑朗默不吭声。傻不成?

御史台开始与范仲淹对掐,你是好心,想国家变好,但你终是参知政事,搞得朝堂象你范氏堂一样。别忘记了,你上面还有皇帝,还有东西两府首相,还有数位参知政事!

王拱辰在家中休息,养精蓄锐,御史台御史们不是这样想,认为老大受委屈了,越休息,御史台言臣掐得越狠。赵祯一看火候终于到了。这才是他想要的。

不然下去,朝堂真成为君子们的天下。

后人认为赵祯不好,没有给范仲淹机会。赵祯是不好,急于求成,然而君子党们错误更多。一开始赵祯是给范仲淹无限支持的,包括权利。现在朝堂上几个大佬,按资历,按能力,按年龄,按政绩,不论从那一处排,也排不到范仲淹。除了按德操排,那么如同郑朗所言,林和靖岂不是最佳首相?让林和靖当首相?

晕了,在朝堂上养一群白鹤,在中书省种无数梅花,政务太俗,各地奏章烧掉吧,以免污我清白。大宋不要多,五年就会亡国。

然而君子党的党同伐己,让那一个人君不心寒?后来党争开始,可带来什么后果?赵祯会不会坐视这种事情发生?这也是郑朗最佩服的地方,在赵祯手中党争很危险的,可因为他的种种手腕,悄无声息控制了它的危害。除执政之初,后来根本就没有看到朋党的印记。

特地来到御史台,派人将王拱辰从家中请来,对他说道:“言事官第自振职,不能以朝廷未行为而自己沮丧,动辄请解官去以博取直名,自今天起当言事者,宜力陈无避。”

说得也不错,言臣论事很正常,但听不听在朝廷,在朕,不能不听动不动就罢官。后面还有一句呢,言事力陈无避。你尽管说,不用怕。让王拱辰说,能说出什么来?

王拱辰大喜,伏拜谢恩。

他要的得到了。

赵祯下旨,再贬滕宗谅知岳州,原岳州知州杨畋迁殿中丞提点本路刑狱,配合狄青剿匪。

赵祯在御史台说的话不是隐秘事,传入范仲淹耳朵里,范仲淹后悔莫及,对郑朗悄声说道:“行知,悔不该不听你言。”

郑朗提醒过,不能这样玩,赵祉之所以打悳压滕宗谅,仅是想释放一个信号,不问何人,皆在陟黜范围,不仅君子党的敌人,也包括君子党的人。顺带着敲打君子党的肆无忌惮。

可是范仲淹一门心思抱定着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硬是半步不让,力保好友官位不失,名节不污,反而使滕宗谅下场更惨。

“希文兄,孤阴不长,孤阳不生,阳到了极点便是亢龙有悔。这是夫子编著易经第一卦乾卦重要一句话,希文兄可思否过?再说何谓对错黑白?当年晁错力削诸藩,天下汹汹,景帝无奈斩杀,可事后证明削藩对否?希文兄,你再睁眼看看这世界,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五颜六色,真正的黑与白少之又少之。况且又何谓黑,何谓白,昔日你家大郎与二郎在我身边,为了教导他们,我仅用红绿蓝三色就能调成黑色,也能调成白色。世间万物组成复杂,人间百态更是复杂无比。若连这个都没有弄清楚,如何使国家走上正确的道路?”

郑朗说完便不在说,也难以说服范仲淹,说,是浪费口舌。

其实滕宗谅事件带给君子党的危机并不大,若不是范仲淹固执,在中书省让一步,去年事情早就水落石出。之所以越闹越大,范仲淹功不可没。但真正的危机到来。先是韩畸,后是欧阳修。

欧阳修不知轻重,看到韩琦奏折后,认为很有道理,唐朝乱为何故,还不是因为开了节度使这个坏例。如今郑戬不亚于唐朝节度使,甚至掌控的地域财政兵士远远超过唐朝大多数节度使,于是上书争辨。

也可以说,但欧阳修此时戾气深重,动不动就要给人戴大帽子,戴成了习惯,不分东南西北,什么人都要戴。这次也给郑戬戴上。

上奏说道,见用兵以来,累次更改,或四路置部署,或分而各领一方,乍合乍离,各有利害,惟有夏竦往年所任,郑戬今天之权,失策最多。到此为止岂不是好了?没有,继续说下去,臣闻古之善用将者,先问能将几何?今天不问戬能将几何,直以关中数十州之广,蕃汉数十万之兵,沿边二三千里之事,尽以委之,此其失一也。

乱七八糟,那有统帅领军,皇帝要问,你能带多少人马?此例出自韩信与刘邦的对答,但刘邦也没有在临阵前问过那一将能帅多少兵马的。这是嘲笑郑戬无能。

抛开这一例证有置疑外,郑戬确实没有上过战场的经验,战争来临,若让郑戬指挥陕西,失肯定大于得。第一个大帽子戴上,第二个大帽子又来,诸路各自有将,大事不让其**,必禀朝廷,此朝廷惯例。若边将有大事,先禀于戬,又禀于朝廷,朝廷议定下戬,戬始下于沿边。不说郑戬会不会学安禄山,仅此一举,浪费多少时间,增加多少手续?

或者不让大事由戬专,然小事又不必经戬,那么部署一职,要来何用?或者只过问小事,四路去永兴军数百里,远者一千多里,使戬一一处分,若来不及,或者耳目不及,为害会不会小?

或大小政务不由戬,那么使带其权,数十州之广,数十万之兵,二三千里边事,设一虚名,为无权大将做什么?假如戬可用,推心用之,若是不可用,岂可由关中之大,专一虚名,不以诚待人?

或者让其统四路,又准许四路无大小,可不禀而行,则四路自专,听命各将不听命其帅,上下皆相仿效自专,如何了得?

部署是大将,反而不得节制四路,而逐路是都帅偏将,却**一方。则委任之意,大小乖张,军法难行,名体还能不能顺“

如果知道郑戬不能大用,又不敢罢其职,则是大臣顾人情,避己怨,如此作事,。何以弭人言?

层层排比,论证有力,好文章!

范仲淹差点气得吐血。

没有办法了,让欧阳修这一闹,范仲淹再也不敢力保郑戬,况且他们还有亲戚关系。这时候他最恨的不是欧阳修,而是蔡襄,正是他那个不让接见宾客,导致大家不能聚在一起商议,统一意见。以至现在各说各的,乱成一团。

两奏一上,赵祯开心万分。

君子党一枝独大,谁做人君放心?并且君子党根本就没有将他这个做皇帝的放在眼中,赵祯能不担心么?这可是你们君子党重要人物的提议,不是朕说的。顺水推舟,将郑戬的四路部署之职收回来。

郑朗回家后乐得不行。

这事儿······

若是这些人顾全大局,在正儿八经地替国家做事,郑朗不会抱有这种好笑心态的,关健他们所做的根本不是后来砖家所说的,大多数在恶搞。范仲淹心地最干净,可在他眼中要么就是黑,要么就是白,抱有这种心态,怎能做好事情?幸好未让他修易经,否则易经最终让他会删成两卦,乾,白卦,坤,黑卦,其他六十二卦呢?没有了。

郑戬权利一收,尹洙机会到来了,郑戬权利收回,他成了泾原路真正大佬,加上皇帝御笔诏书,再度派人通知刘沪与董士廉,你们给老子将工程停下来。

若是刘沪与董士廉识相一点还好,停下也就没有事。然而二人心中抱定一个想法,郑戬出面保的工程,身后有郑戬罩着,有郑戬在,范仲淹必然会出面。谁是大佬,范仲淹才是真正的大哥大,依然不听。

史上尹洙是让狄青去抓的人,但这次狄青去了南方,尹洙一怒之下,派人对张罡说,你怎么管你的下属?张罡无奈,他是武将,地位低下,且又是尹洙的属下,再看他自己,资历很浅,若不是郑朗提携,根本不可能担任知军之职。水洛城是是非非,他也摸不清,但刘沪邀功,张罡看得很清楚的,只是迫于地位,几个佬在他眼中那是神仙,神仙打架,与他一个凡夫俗子有何关系?虽不悦,一直不吭声。

听到尹洙命令后,率领手下前去水洛城将刘沪与董士廉抓捕,送到渭州。尹洙问罪,反正事情发展到这地步,两人不屈。尹洙更来火,一怒之下,用了违抗圣命,违反军令之罪名,将二人关中大牢,秋后问斩!

按理这些罪名成立,是武将,可享受不到刑不上士兵的优惠政策,一是军法罪当斩,二是违反圣旨也当斩。但真是如此······

消息传到京城,范仲淹瞠目结舌。

事实君子党这种种做法,已使新政滑向深渊,欧阳修奏后,赵祯御迎阳门,召辅臣观画,其画皆是前代帝王美恶之迹。用以自律,也用以激励大臣。他有什么其他的用意,就看各臣心中怎么想了。但随后做了一件事,命郑朗讲论语,天章阁侍讲曾公亮讲毛诗,王洙读祖宗圣政录,翰林侍读学士丁度读小燕子汉书,自元昊反后,国事繁多,罢进讲。这是第一次恢复进讲。

皇帝要增加学问,所以让大臣开讲……这是君子党的想法。

其实这才是一个真正隐蔽而又危险的信号,赵祯已经为下一步内阁在暗中挑选人选!重新组织内阁,范仲淹韩琦他们哪里安放?

五百零三章 老大(四)

郑朗看着身边三人。

真的没有人注意,但断了好几年的进讲再次恢复,某种意义上那是第—次。

第—次有多重要,不相信问各位妹妹们,在她们心中关于某—方面的记忆,什么人最重要?情人,丈夫,或者替她们破瓜的人。

若正常发展,丁度很快就进入两府,随着便是曾公亮,王洙有些悲催,他犯了—个原则性的错误,进奏院赛神会请—些伎子表演,他忽然老树发春,看中某—妹妹,坐在她身边与她拉家常,被御史盯上参了—本,后来风头过去,侄子王尧臣又进入两府,因为避嫌,于是—生未登相位,可也获得赵祯的信任。

而且包括自已在内,这几人皆不算太过保守之人,然都有—个特点,行事比较稳重,性格淳厚,没有—个躁进的人……

将心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