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若没有一个安宁的国家,何来一个安宁的小家。如五代替更之时,百姓流离失所,卖儿卖女,何来父子夫妻之纲。因此以君臣之纲为首。”
“那么《大学》里又何来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句话是说修德必须先从小我修起,先修小我,后修大我,先修学问,后然正心修身,再治家治国平天下。
“吕郎君,看儒家经义不能从中摘出一篇,上下文要一起看的。
此句前面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何谓大学?
治国安邦也。所以与祥训诘、明句读的小学学问,称它为大学,大学讲治国安邦,小学讲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
“是。”
“又说古之yù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yù治其国者,先齐其家:yù齐其家者,先修其身:yù修其身者,先正其心:yù正其心者,先诚其意:yù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治国安邦非乃小事,
自己没有学问,没有品德,如何去治国安邦。关于这一点,我也多次与王三郎与司马三郎说过,现在我们年幼,是学习阶段,思考阶段,观察阶段,积累阶段。等到明确心中道义所在,国家弊端所在,治策所在,才能真正进入政治。物格后至意诚心正修身家齐治国平天下,所以这一切全部是为了后面服务,包括家齐,使家庭不成为自己累赘,治国平天下才会更安心。因此,这里先言而轻,后言而重。”
“受教,我还有一点不解。”
“请问。”
“此次废后之事,多有青年官员上书,比如富弼”
“他们皆非乃大道,大道者,心正意明后才治国安邦也,但不失之小道。佛家禅宗有云渐悟与顿悟,顿悟太过艰难,往往刻意追求,失之执mí,误入魔所。因此多数人明为顿悟,实为渐悟。富弼等人之举正是此意,一边替主君谋,一边完善自我。至少在道义上,他们没有失去。”
就算他们做错,做得偏jī,在这件事上,也比你父亲要好。
“再比如夫子的《中庸》,说天命谓之xìng,率xìng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xìng即天命也,无有善恶,因此自我完善而不放纵本xìng,改善自我谓教也。但到了孟子手中谓人xìng曰善,到了荀子手中曰人xìng为恶。谁又敢否认孟荀二人在儒学上的作为?”
“是。”
“对前人的学说,我们不用去膜拜,一切都当成好的,他们也有他们的片面观,也不能一味打倒他们,他们也有他们的长处。用于吏治上,恰如范仲淹、孔道辅与富弼之举。“这是说给另外两个小三听的。
“那么《诗》又为何说,即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夫子又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夫子这一句出自何处,乃《泰伯篇》。这一篇讲的是什么?乃夫子乃其学生对尧舜等古代贤王的评价。从尧舜到夫子时经过多少年代,并且当时夫子所处的时期正是从春秋向战国迈入的关健时期,道义已失,诸国时灭时兴,因此,夫子不喜欢学生做无谓的牺牲。不仅说了这一句,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还是出自《泰伯篇》,曾了有病,把他的学生召倒身边,说,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上说小心啊,象站在深渊旁,象站在薄冰上,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不能再受到损伤了,弟子们。
“《孝经》里又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不仅是要自爱,也是不让父母担心。你受伤了,仅认为是痛疼,可父母怎么样想?让他们担心,是不是很孝顺?包括我两次入狱虽言臣说,你也见荣光。我并不这样想,让家人担心,总是不对的。这才是夫子说这句话的真正用意,不去做无谓的牺牲。可一旦为了大道呢?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什么叫死而后己?所以夫子又在《卫灵公篇》里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遽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史鱼真是忠直之臣啊,不管国家清明或者黑暗都象箭一样向前冲。遽伯玉真是一个君子啊,国家清明时出来做官,黑暗时果断退缩自保其身。
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做官态度,孔子皆表示了赞扬。
“夫子又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人志士,不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却勇于献身成就仁德。
也就是杀身成仁的来历。
“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对待。因此今人多褒许远张巡,而耻冯道也口气节而,没有这种精神,以后蛮番入侵,谁去抵抗?气节都没有了,何谈道义。”
三个人全有争议,许远张巡睢阳之战,死死的坚守住了睢阳,使安史之乱的祸害没有糜烂到江淮。很严重的,本来河东河北乃是唐朝人口最集中的地方,然安史之乱后,大河南北,一片萧条,直到宋朝立国很长时间,才渐渐恢复了生机。
当时睢阳城久困之下,没有的吃,只好吃树皮、草树、衣服,最后吃,………,人。
争议的正是这一点。
黄巢一个一个城市的吃人,方腊将几十万名fù女关在山窟里yín乐,人家是打倒皇帝,所以叫造反有理。张巡与许远替唐王朝卖命,因此争议就有了。
但不吃人,只有冲出睢阳城送死,没有人敢说他们贪生怕死,可这一冲,江淮更多的百姓,有可能是几百万,一千多万百姓,会怎么办?全部遭殃。
不管怎么说,想一想,是残忍了一些。
那么再说冯道,五代第一传奇人物,他一生事唐、晋、汉、周与契丹五朝,十帝,唐庄宗、明宗、阅帝、末帝,晋高祖、出帝,汉高祖、
隐帝,周太祖、世宗,辽太宗耶律德光。
并且这四个朝代非是正统更替,那怕就象宋代北周那样,弄一个皇袍做一下遮羞布也好啊。没有,全是yīn谋与武力强行夺取的政权。
因此后人说他寡廉鲜耻。
特别是契丹人,那可是正宗的异族人。
就是这一次契丹人,使他一生带来了一些亮点。石敬塘向耶律德光称儿子,可到石敬塘儿子石重贵称帝时不乐意了,这小子不但不称儿子,反而将契丹在后晋行商的商人全部抓起来砍头,又说生擒德光者,擢节度使。只能说这小子太傻,当年人家李渊李世民父子还乖乖地做了突厥人的好长时间臣子,最后才报仇雪恨的。你现在这样做……然后就没了。
耶律德光进入了开封城,契丹人那时才半开化,打草谷啊。这时候冯道站了出来,老先生不知道怎么忽悠的,并且耶律德光还很相信这位老先生,继续让他担任重臣,听了老先生的话后,耶律德光不但没有对中原打多少草谷,连繁华的开封城也没有怎么动。这一谏,不但保住了无数中原汉人的xìng命,还有在开封城赵匡胤一家。
某种程度上也能说他仁吧,乱世之中,他不这样做怎么办?
然而郑朗没有怦击他事五朝十帝,怦击的正是这种气节。咱再怎么乱,也是咱们汉人,或者汉化的沙陀人之间的混乱,与正宗的契丹人,有区别的。全部象老先生学习,为了所谓的小仁,番子一出侵,咱投降吧。后果会如何?
但这是表面的讨论。
其实是在说吕夷简,吕公著有些不解,若父亲不将郭氏干掉,父亲仕途永远不想平安了。并且外界对父亲评价过于苛刻,自己知道的,父亲每天同样在为国家烦忧。不是丁谓,虽做得不对,也仅是自保之策。
因此与郑朗说了一些个人与国家的轻重,君子自保的疑huò。
对吕夷简,郑朗不喜欢,可也没有将他一棍子打死。但在废后事上手段用得不对。我就是一个后来人,都知道这年代君后一体,就是废,也要按一定的程序去废。先与群臣商议一下,肯定不同意。此事中止,看看郭氏会有什么反应。改了就好,不改再商议,还是反对。
可反对后郭氏看到大臣们支持,必然依是不改,再强行废去,也是合乎程序,也少了一些争议。
毕竟这是建建年代,某些时候,要维护这个国家与皇室的尊严,达到维护国家稳定的目标。你吕夷简开了这个头,说废掉皇后,我好好做事了,那是你,若是你换成了丁谓,后面会发生什么?
所以郑朗说气节,说道义。
对你父亲为人,我不做评价,这件事就是做错了。
郑朗那一天在皇宫里说的,是发乎他的内心。也这么做了,同样为了自保,他小弄了一下赵元俨,但确实是赵元俨用心不诡,郑朗才伸出棍子的。
两者用意一样,xìng质却是天壤之别。
吕公著无言,呷了一口茶,脸上lù出苦涩的表情,连叹了三声气:“唉,唉么办呢,他终是儿子,不大好说的。
“不要想那么多,事情过去也就算了,好好做事,报效君王。”不是对吕公著说的,而是借吕公著的嘴,带给吕夷简的。
坐了一会儿,吕公著又问道:“郑解元,你真梦到过藐姑射山的仙子?”!。
第一百九十三章 送(上)
“你为何微有此言?……郑朗愕然地问。
刚才一番对话,说得有些深。
仅是表面的意思,不难理解,可句句是针对着吕夷简与废后风bō,偏一字不去提它,用儒学去诠释。不是不能,对于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来说,难度是深了些。
结果让郑朗很喜欢。
天才果然是天才,就是不一样,爱才之意有了。
所以吕公著一问,郑朗不解,别人能问,你不能问啊。
“我也不知道,听到一些坊言在传,说藐姑射山仙子赐解元梦,但确有其事,于是解元梦醒,余香依留。”说完了,小吕一脸的向往。仙子啊,该是什么模样?
“你啊”,郑朗苦笑了一下,道:“这不是真的,因为有的事,奏章里面不好言明,我还刻意对王三郎与司马三郎说过。”
王安石与司马光点头。
“是什么不能言明?”
“瓜田李下啊。”对不起,俺不能告诉你,因为你有一个很猛的宰相父亲!不顾小吕三幽怨的眼神,又道:“所以假借了一些楚辞与汉赋的手法,写了这篇奏章。杀蝗才是本意,大食人喜欢吃蝗虫也是事实,至于仙子的事,别要去相信。”
“原来是假的……”吕公著有些失望了。
“仙子真假不用去想,因为陛下一咬,诸州县一起杀蝗,抢了多少粮食上来,这才是我上疏的用意。”
“是,受教。”
“不管受不受教了,有件事我要对你说一声,陛下改元,气象一新,明年解试必然顺利举行。我耽搁的时间太多,眼下必须安心修学。我不能分心与你一一细谈。至于省试后……殿试”
………想到这里,郑朗摇头,殿试不去考虑啦小皇帝将后面的门,从中门到角门全部打开了,就差点准备拆墙啦。又说道:“我会请求陛下出放外地,最好担一县如……”
“外地?”吕公著惊讶的问。多是到外地勘磨一下可有的也留在京城各部担任一名小吏,慢慢打磨,很难说清楚二者效果有什么区别。不过以小皇帝对郑朗的宠信,会让他出放外地?
“嗯,做为臣子,匡扶君主得失,治国爱民,君主的贤明百姓的安居乐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所在。特别是百姓到下面磨一磨,看一看,有了这番经历,才能对百姓的生活情况了解一二。所以我会请求外放,到下面看一看。”
还有另外一个用意,以郑朗今天的声名,吕夷简都派了他家小三子过来,况且其他大臣。马上朝堂分裂就要开始了可有了这个名声,却没资历,没官职一头扎进去做什么?并且实际也需要到地方上磨一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皆是纸上谈兵,不大好。
“我不知道你父亲让你来是何用意,若是其他,不用了,我xìng子散淡,若仅是学问,刚才一番谈话,你的温厚与学识,我也喜欢。如果你想共同学习进步,我可以象对王三郎、司马三郎一样待你。不过我到什么地方去,你就要到什么地方去了。”
吕夷简,想你儿子做我的朋友,俺攀不起。但若你肯放下身架,让他做我的弟子,你敢,我也敢受!
“这个……”吕公著很动心的,郑朗通过交谈,看到他的学识,吕公著同样也看到郑朗的学识,盛名之下,皆无虚士,果然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难怪他让两个学生到冯元门下,自己却不拜!这是一份自信一份傲气!
想得太……偏。
但想一想自己严厉的父亲,没有敢答复。
“不急,就是省试殿试,还有好几个月,并且殿试结束后,还要等吏部诠选。”
“叼忧解元了。”又是温和的施一礼,吕公著离开。
江杏儿忍不住,问:“郑郎,好奇怪。”
“奇怪什么?”
“他是吕夷简的儿子?”
“龙生九子,有何奇怪的。”
司马光忽然贼兮兮地说道:“解元,我担心哪。”
“你担心什么?”
“如果吕三郎用你的话反驳他父亲,以吕相公的为人,会有什么反应?”
皮鞭、蜡烛、荆条,或者直接将冷水往他脸上泼?
“胡说八道……”但郑朗想了一下,也笑了起来。
废后的事,使言臣们很伤很痛,但看似平息了……
另一边却刮起了一场小小的风bō。郑朗住进了寺庙,两位大舅哥傻了,便过来问,试问以知日的脾气,除了象司马光的母亲因为年龄xìng别,让小和尚惊奇一番才通禀外,谁个通禀?
你是郑解元的大舅哥?弄错对象,施主,俺这里是佛门净地,六亲不认,什么大舅,就是亲哥哥也不行。
撞了一头灰,回到了客栈。
感到事情变得很严重了,写了一封信,立即送到蔡州,从蔡州到京城同样不是很远,崔有节将信看到后,大惊失sè,自己失误了。是失误不要紧,要看郑家子怎么看。
莫要说自己做了人情,可当时去郑家时,也带着浓浓的威胁意味。随后女婿来访,自己妻子与两个女儿做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