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瓦- 第3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王依军法业已诛之,尔等虽是蔡瑁张允的亲信之徒,但本王查实,此事与尔等无关,故而不予追究尔等之罪。不过尔等若是心存谋逆之心,胆敢步蔡瑁张允之后尘。那今日蔡瑁张允的下场必是尔等之下场,何去何从,你们可自行掂量!”

首恶必惩,胁从不问,这例来是刘泽一贯的政策,蔡瑁张允既已伏诛,刘泽必然不会再为难蔡张二人的手下,不过给他们一点警告还是有必要的。

蔡中蔡和等人捡得一条性命回来,已经是感激涕零了,将头嗑的咚咚作响。连声称谢靖王的不杀之恩。

刘泽把手一挥。令他们退下回水寨向甘宁王威报到,由甘宁和王威重新安排他们的司职。

贾诩道:“主公既斩蔡瑁张允,这些水军将校虽然畏惧,但却不一定能真心效命。何况以甘宁王威之声名。如何能震得住七万水军?”

刘泽道:“荆州水军经此事后。必须要重组才行,以甘宁之能力,我倒一点也不怀疑。唯一尚缺些资历而已。这样吧,由我暂代水军都督一职,甘宁为水军第一副都督,升为副将,王威为水军第二副都督,升为偏将,共治水军。传令甘宁王威,加强水军操练,务必于月内完成对水军的重组整合,随时抗击江东来犯之敌。”

随后刘泽令人将蔡瑁张允的人头悬挂起来示众三日,并委任王粲的从兄王凯为南郡太守,前往南郡接替蔡瑁的南郡太守职务,并妥善处理南郡善后之事。

┄┄┄┄┄┄┄┄┄┄┄┄┄┄┄┄┄┄┄┄┄┄┄┄┄┄┄┄┄┄┄┄┄┄┄┄┄

周瑜自打发走蒋干后,心情甚是愉悦,盘算着这会儿的光景蒋干已经是返回了江北的靖军大营,那封精心伪造的信件此刻多半也已经是落入了刘泽的手中,毕竟蔡瑁新降,刘泽对他深怀戒心,宁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无,蔡瑁的人头多半也是难保了。

瞧着鲁肃进来,带着一付心不在焉的表情,周瑜打趣道:“子敬缘何是这付表情?莫不是离家日久,想念家中的娇妻了?”

鲁肃一直想着诸葛亮的话,对周瑜的调侃也似乎有些无动于衷,道:“方才在江边,我倒是撞见了孔明先生。”

“噢,他想必也看到蒋干离去,却不知他做何想?”周瑜微咦了一声,问道。

鲁肃倒也没有隐瞒,道:“公瑾的计谋,孔明倒也识得一清二楚,孔明断言,蒋干定然是获得了绝密情报才会匆匆离去,至于这绝密情报,自是都督故意泄露给蒋干的。”

周瑜倒也没有意外,呵呵一笑道:“这诸葛亮倒也是算个聪明之人,某之计也就能瞒得过一般的人,想瞒得过诸葛亮恐怕不易。却不知他如何看,认为某这条离计使使得如何?”

鲁肃道:“孔明认为都督此计虽然精妙,却有些不妥之处。蔡张二人之所以降刘泽,乃是势穷不得以而为之,未必是真心投降,孔明认为都督不如派使者暗中与蔡瑁张允联系,争取他们投靠江东,都督巧使离间计虽然可以除掉此二人,但江东却因此而失一大助力,得未必偿失。”

周瑜眉头一皱,冷哼一声道:“真乃迂腐之见,蔡瑁张允既降刘泽,自然是畏惧其势大,如没有十足之把握,又如何肯降我东吴?蔡瑁张允能投降故然是好,但若不肯降,必是我江东之大患,若不设计除之,如何破刘泽于赤壁?”

仿佛是回应周瑜的话一般,帐外中军官进来禀报道:“启禀大都督,江北派使者前来求见。”

“江北使者?”周瑜为之一怔,道,“乃是何人所派?所为何事?”

中军官禀道:“来人自称是荆州水军副都督张允的堂弟张池,为水军佥事,受荆州水军都督蔡瑁之命前来拜见大都督。”

“蔡瑁派来的?”周瑜心头一震,令中军官将张池带上来。

张池进帐后恭恭敬敬地向周瑜揖了一礼道:“荆州水军佥事张池拜见周大都督。”

周瑜面沉似水,道:“你既是靖王刘泽的人,缘何要来我江东营寨,莫不是受了靖王所托前来游说本督?如果你为此而来的话,便免开尊口吧,否则本督剑下可不管什么两国交兵不杀来使之愚见!”

张池一脸从容,淡笑一声道:“周大都督误会了,在下虽然是靖王帐下,此番前来却不是奉了靖王之令,乃是奉水军蔡都督之命特意前来结好大都督的。”

周瑜冷哼一声,道:“江东与荆州屡世仇怨,何来结好一说?蔡瑁当年也是暗杀我江东故主之元凶,吴侯早欲杀之而雪仇,今蔡瑁助刘泽为虐,本督早欲讨之,派你前来示好,岂知不是包藏祸心,图谋不轨?”

张池哈哈一笑道:“大都督此言差矣,荆州与江东虽然屡世仇怨,但早已是时过境迁,当年杀孙破虏的刘表黄祖已然作古,这段仇怨也应放下了。现如今靖王刘泽大军压境,不光有一吞荆州之心,就是江东六郡,想必也早在他的觎觑之中。荆州与江东唇亡齿寒,互为表里,理当休戚于共,同心御敌才是。”

“蔡瑁早已率众投降刘泽,荆州大半已为刘泽所得,阁下此时说这些未免迟了吧?”

“大都督此言又差矣,蔡都督降靖,不过是虚以委蛇,做韬晦之计罢了,暂时屈身在刘泽帐下,一旦时机成熟,必定会反正过来。今大都督与刘泽交兵于赤壁,此诚正是千载难逢之机会,蔡都督愿以荆州水军之全部,相助大都督渡江作战,败刘泽于汉上,事成之后,蔡都督愿以荆州一半之土献之,与吴侯共治荆州。”

说着,张池从怀中取出蔡瑁的亲笔书信,呈了上来。

周瑜接过信来一看,果真是蔡瑁的亲笔书信,顿觉得手足冰凉,一股郁气堵在心口上就是喘不上来。争取蔡瑁投降,周瑜不是没有考虑过,只是觉得万难成功,毕竟江东和荆州有着多年的夙怨,不是可以轻易就能化解的,蔡瑁如果能降,那可是再没有比这更好的结果了,这次赤壁之战,江东必可稳操胜券。可周瑜不敢冒这样的风险,于是他没有选择招降蔡瑁的打算而是选择了除掉蔡瑁的计划,可世事竟然如此地难以预料,蒋干前脚刚拿着能置蔡瑁于死地的伪信离开江南,蔡瑁后脚就派人前来结好,这也巧得太离谱了吧。

“张佥事一路舟船劳顿,甚是辛苦,先下去歇息一下吧,有事明日再议。”

张池明白周瑜这是需要时间考虑,所以他就不再打扰,拱手告退。

鲁肃也是一脸凝重地道:“没想到孔明居然会一语成谶,果真应验,料算得如此之准,蔡瑁果然派人来结好。若得荆州水军来投,破刘泽易如反掌。”

周瑜的脸色极为难看,刚刚放出大话说蔡瑁绝不可能来降,结果张池就来了,这分明是结结实实地打了周瑜的脸。但这也不是重点,现在蒋干持着那封伪造的书信前往了刘泽面前,如此看来,蔡瑁的人头已经是难保了,大好的局面转瞬尽丧,如何不让周瑜懊恼不已。

鲁肃也是忧心冲冲地道:“只是不知蔡瑁张允能否熬得过这一关了?”

周瑜没有开口,脸色铁青,坐在那儿一动不动。身子没动,但并不意味着脑子没动,周瑜的脑子在飞快地盘算着,蔡瑁如何能渡过一劫,但似乎此事已走入了一个死局,周瑜鞭长莫及,根本就无法左右江北的事。

“报——”哨马飞奔入帐,“启禀都督,江北急报:刘泽已斩蔡瑁张允!”

第526章棋差一着

“什么?你再说一遍!”周瑜闻讯脸色惨白,身躯陡然一震,双目精光乍现,失声喝道。

那名斥侯也愣住了,他方才的禀报咬字清楚,按理说周都督眼聪目明的,居然没有听清,这怎么可能?可他一个小小的兵卒,如何敢与周瑜顶嘴,只得道:“启禀都督,蔡瑁张允已被刘泽所斩,首级就悬挂在大营外示众。”

周瑜面色惨白如纸,双目茫然无神,喃喃自语地道:“想不到我周瑜千算万算,最终却是棋差一着……棋差一着呐……”

斥侯很是纳闷,蔡瑁张允是靖军的人,靖军内部窝里斗,周瑜该是高兴才对,为何却是这般?可他身份卑微,如何敢询问周瑜,只是没有奉命,也不敢退下,只是惶惑地站在那儿。

鲁肃挥手示意斥侯退下,暗叹一声,对周瑜道:“事已至此,都督不必感怀。”

“倘若蔡瑁的书信能早一刻到,也不会是今日之局!天不佑我周瑜,奈之若何?”周瑜仰天长叹,大叫一声,一口鲜血喷射而出,身子便向后倒去。

鲁肃大骇,赶忙相扶,连声呼唤,周瑜苏醒过来,神情黯淡,叹道:“我非败于刘泽之谋,实是苍天不佑,阴差阳错,让刘泽侥幸逃过一劫,江东也失了速胜之机,悲乎叹乎!”

“都督不必忧心,江东虽无蔡瑁助力,破刘泽也非难事,此番刘泽杀了蔡瑁张允。荆州水军必乱,纵然我们得不到蔡张相助,刘泽也失一臂矣,赤壁之战,还是我军占优。”鲁肃劝慰道。

事已至此,周瑜也是无可奈何地接受了现实,黯然神伤了许久,忽地想起一事,对鲁肃道:“方才子敬说诸葛亮早已识破某之计策?”

“然也。”

周瑜眉头紧锁,眼中掠过一抹狠色。“此人见识不凡。才能也绝不在我之下。若为江东所用,必为栋梁之才,只可惜此人常怀异心,终将是我江东的心腹大患。今若不除之。将来必遗害无穷。”

鲁肃悚然一惊。道:“公瑾疑心孔明是刘泽的细作,然到军中之后,在下一直派人监视。孔明并未有暗通北军之嫌疑,公瑾若执意要杀,吴侯和诸葛子瑜那儿可不好交待。”

“诸葛亮心机深沉,就算他是刘泽细作,岂可让你们轻易察觉?蔡瑁张允之事诸葛亮分明已是料算到了,却不曾明言,只待我计谋失败,方才出来讪笑,此等奸诈险恶之徒,其心可诛!今日不杀之,难泄我心头之恨!”周瑜满目皆是狠戾之色。

鲁肃知道周瑜此时已将一肚子的怨气发泄到诸葛亮的身上,心中暗叹,公瑾素来以雅量高致称著,可偏偏遇上诸葛亮却是满怀嫉愤,难不成两个人是命中的克星不成?他也不好指责周瑜如何,只得劝道:“孔明并无过错,公瑾倘若杀之,恐难服众。”

周瑜冷笑一声,道:“我自有公道斩之,管教他死而无怨。”

“何以公道斩之?”

“此事子敬就无须再问了,我自有计较。”

次日,周瑜召众将于帐下议事,诸葛亮作为行军参议,也自在列中。周瑜神色自若,对诸葛亮道:“赤壁大战,近在眼前,水路交兵,当以何种兵器为先?”

诸葛亮手摇羽扇,从容地道:“水战当以弓箭为先。”

周瑜欣然笑道:“先生之言,某以深以为然。只是军中箭矢匮乏,又无得力之人,烦请先生督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需,此乃急务,望先生不要推脱才是。”

鲁肃就坐在边上,一听周瑜的话,但已经明白了七八分,周瑜既然想杀诸葛亮,就必须找个由头,让诸葛亮去督造弓箭,周瑜再暗中使些手脚,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完成任务,周瑜便可以找到杀他的理由了。于是鲁肃暗暗地给诸葛亮递了个眼神,让他不要接这个差事。

那知诸葛亮根本就没有理会鲁肃,不动声色地道:“既然都督见委,在下自当领命。却不知这十万枝箭,何时要用?”

“十日之内,可否完工?”

“刘军在江北虎视眈眈,若候十日,岂不误了大事。”

“依先生之见,几日可完成?”

“三日足矣。”

“军无戏言?”

“某愿立军令状,三日之内若不得十万枝箭,甘受军法处置。”

周瑜面有得色,令军士取过笔墨来,诸葛亮欣然签了军令状,起身对周瑜道:“今日已是不及,从明日算起,三日后,都督可差人到江边搬箭,某这便告退。”说罢飘然而去。

周瑜收好文书,暗暗冷笑一声。

鲁肃疑惑地道:“只算是十日,也未必能造得好十万枝箭,孔明夸口三日之内便可造得十万箭,莫非其中有诈?”

周瑜冷笑道:“这是他自己作死,休要怪我。至于工匠人等,我自会吩咐让他们拖延迟误,三日之内,我看他诸葛亮如何造出十万枝箭?子敬你派人将他盯紧了,想在我眼皮子底下开溜,那便是白日作梦。”周瑜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诸葛亮有本事能在三天之内变出十万枝箭来,只是以为这是诸葛亮的缓兵之计,也许诸葛亮会企图逃走,不过,在这大军之中,手无缚鸡之力的一介书生,想逃过重重关卡,除非他胁生双翅。

鲁肃领命,独自前往诸葛亮营中,见诸葛亮悠然自得一付轻松惬意的模样,鲁肃不禁惊诧万分,道:“孔明先生似乎胸有成竹,却不知如何在三日之内造得十万枝箭?”

诸葛亮淡然一笑道:“亮一介书生,既非能工巧匠,也不会无中生有的地变戏法,如何能造得出十万枝箭?”

鲁肃奇道:“方才在帐前,我几次给先生眼神,不让先生接此任务,先生既无把握能造得出十万箭来,为何要应这差事?”

诸葛亮道:“周都督既然有心要算计于我,又岂容我拒绝?我只当子敬是可以交心的朋友,故而才明言蒋干之事,只是没想到子敬却将这话转到了周都督的耳中。如今因为蔡瑁张允被杀,都督迁怒于我,借造箭这个由头定要取我性命,亮一卑微之人,如何敢抗命不遵。说来说去,都是子敬误我呀。”

鲁肃面带愧疚地道:“此事确实是因鲁某而去,我这便回去禀明都督,替先生辞了这桩差事,请先生放心,某就是拼了性命也保先生周全。”说罢准备转身而去。

诸葛亮伸手相拦,道:“亮既已立下军令状,岂可视同儿戏,虽然三天之内造十万枝箭的确不易,但也并非全无希望,只是还需子敬帮忙才是。”

“先生需要什么,但请开口,鲁某能力所及之内,定当遵命。”鲁肃清楚,这是周瑜刻意刁难诸葛亮,就算把全营的工匠都集中起来,十天之内也不一定能造出十万枝箭来,诸葛亮请求自己帮忙,鲁肃也不敢满承满应。

“望子敬借我战船二十条,每船只需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漫帐,各束干草上千,分绑于战船两侧,随调随用。”

鲁肃大惑不解,道:“造箭须用箭竹、簇头、翎毛、胶漆等物,先生不准备这些物什,反而用小船草束,如何能造出箭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