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宋武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 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巴布尔自然是不会相信士卒的张大之词,右手按在刀柄上,喝道:“我叫你们站住!”

当此混乱之际,不要说是巴布尔拦路,就是忽必烈拦路也未必有用,士卒理都不理,飞也似的从他身边冲过去。

巴布尔什么话也没有说,一下抽出弯刀,一道匹练似的刀光闪过,一篷血花闪现,一个士卒的脑袋飞出老远。又是一道刀光闪过,又一个急于逃命的士卒成了刀下鬼。一连杀了五个士卒,其他士卒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惊恐之极地看着巴布尔手里还在滴血的弯刀,好象那弯刀是阎罗王的符似的。

冷冷地打量了一眼士卒,巴布尔喝道:“还有谁要逃?”

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再也明白不过了,那就是还想逃的话先要过他这一关,也就是死,士卒哪里敢做这种事,一个个傻瓜似的站着,话也不敢说。

“我是这里的最高长官,你们要服从我的命令。现在,我命令你们去把那些旗帜弄过来。”巴布令冷声说道,手指着在视野中飘扬的旗帜。这些旗帜正是宋军竖起的,上面写着宣传语,当然是用来吓唬蒙古士卒的话。

在巴布尔雷霆手段面前,这些士卒只有乖乖听话的份,连大气都不敢出,凛遵无误,跑过去把旗帜弄过来。这些旗帜,宋军只能挂,不能守,因为没有那么多的人手。再说了,即使有那么多的人手,也不可能派人来看守旗帜,因为这没什么大的意义,干掉蒙古人的军队才是头等大事。是以,蒙古军卒取来一点困难也没有。

巴布尔命令军卒把旗帜放在地上,提起还在滴血的士卒头颅,在旗帜上写道“南蛮逃走了!朝廷胜利了!”这些字就写在南宋宣传语的旁边,两种不同的宣传语同列一面旗上的事情很少见,堪称战史上的一奇。

宋军的声势造得很大,用的旗帜当然也多,这些士卒弄来的旗帜有好几十面,巴布尔在每面旗帜上写着不同的宣传语,写好后,命令士卒扛起来,跟着他走。

要是事情到此为止的话,还不能体现出巴布尔让人吃惊的机变,他还要士卒把给他杀了的五个士卒头颅挂在旗杠上,这面旗帜上就写着“南蛮的头颅”。

他也开始虚张声势了,慌乱之际,谁也分不清是真是假,要是能分辨得清的话,那就不是普通士卒了,那就是智者了。对于智者来说,他们能够洞晓赵良淳的计谋,不为所惑,根本不需要。需要头颅的就不是智力,很容易给迷惑。

巴布尔带着十几个军卒并没有直去皇城救忽必烈的驾,而是直去一处平民区,这里居住着老百姓。来到平民区,巴布尔一脚踹开一扇门,带着人闯了进去。

这是一个五口之家,老两口,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二十来岁,女儿十七八岁,模样俊俏,颇有几分姿色。大都乱成一团,一家五口吓得瑟瑟发抖,直勾勾地看着巴布尔带着十几个如狼似虎的蒙古士卒闯了进来,连转动一下眼珠都不可能。

一个士卒惊喜地尖叫一声:“这娘们挺水的。”朝女儿扑去,就要行淫辱之事。就在这时,一道匹练似的刀光闪过,这个士卒的颗头颅飞起来,摔得老远,砸在地上发出砰的一声响,嘴里的口水流了一地,一脸的惊喜艳色,双颊潮红,到死还在想着艳事。

蒙古人自来横行,平日里就没少做侵害良民的事情,如巴布尔这般救人的好事还真不多见,老两口率先反应过来,忙朝巴布尔跪下叩头道:“谢谢大人!大人真是好人!”他们的感激话还没有说完,转而变成了惊叫。

因为巴布尔手里的弯刀再度划出一道弧线,老两口的一个儿子的头颅就飞了起来。弯刀中途一个转折,另一个儿子的脑袋没了。

巴布尔做个手势,道:“挂上去。”士卒忙把地上的三颗人头挂在旗杠上,跟着巴布尔去了。身后传来撕心裂肺的惨呼:“我的儿啊……”

等巴布尔走出这片平民区时,旗杠上已经有几百颗人头,不住地滴着鲜血,他们身后的地面上出现在一道道血迹。

※※※

“吼起来,大声点。”巴布尔走在头里,带头吼道:“南蛮给我们打跑了!我们缴获了南蛮的旗帜!我们砍下了南蛮的头颅!”

士卒跟着他一起吼道:“南蛮给我们打跑了!我们缴获了南蛮的旗帜!我们砍下了南蛮的头颅!”

吼声远远地传了开去,引得那些奔逃的蒙古士卒侧目,一见之下巴布尔他们的战果简直是太大了,数百颗人头,几十面旗帜,而他们才十几二十个人,这是一什么样的概念,只要不是猪头都想得到。

可以这样说,这些奔逃的蒙古士卒中有好多到现在还没有见到宋军的影子,他们之所以逃跑,一方面是因为的确有不少吃了亏的军卒奔逃引起的,用我们熟悉的话来说就是“瞎起哄”。另一个原因就是赵良淳虚张声势的结果。

在战争中,兵败之际,败讯比瘟疫还要可怕,一旦传开去,将是毁灭性的,可以把那些还没有失败的军队给毁了,这在战争中不少见,现在的蒙古军队就是这样。

这么多的旗帜,这么多的人头,这对于蒙古军卒来说,是最好的定心丸,呼啦一下向着巴布尔他们冲过来了。

巴布尔什么话也没有说,仿佛没有看见这些奔逃的士卒似的,仍是喊着:“南蛮给我们打跑了!我们缴获了南蛮的旗帜!我们砍下了南蛮的头颅!”

先前的士卒自然是喊起来,刚加入的士卒也不会放过机会,放开嗓子喊道:“南蛮给我们打跑了!我们缴获了南蛮的旗帜!我们砍下了南蛮的头颅!”瞧他们那副卖力的模样,还真以为他们杀了这么多的宋军,缴获这么多的旗子似的。

要是他们知道这些人头没有一颗是宋军的,他们又会做何想法呢?

军心就是这样,可以“惑乱”,既可以用虚实之道来打击军心,也可以用虚实之道来鼓劲军心,刘邦给射伤了胸口,却抱着脚叫疼,就是很好的例子。(按:有读者提出忽必烈的话有漏洞,没错,是有漏洞。可是,能够看得出漏洞的是智者,他们不需要忽必烈来振奋。看不出漏洞的就需要谎言来振奋他们的精神。)

巴布尔带着他的队伍在大都城里四处走动,不断地喊着“南蛮给我们打跑了!我们缴获了南蛮的旗帜!我们砍下了南蛮的头颅!”不断有奔逃的散兵聚在一起,他的队伍象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不出一盏茶时分就有一百多人。

随着人数的增多,声势大起来了,吼声也大了,聚拢的人就更多了。不出一炷香功夫,就聚拢了上千人。

巴布尔冷酷无情,但是,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军事家,他知道现在该是把他的力量以几何级数增大的时候了,把这一千人分成十队,每百人为一队,打着旗帜,去各处收拢散兵。如此一来,他的队伍增长得就更快了,不到半天功夫,他的队伍就有三四千人了。

一大队人马出现在视野里,一个蒙古大汉走在队伍的前面,带着队伍直朝巴布尔走来,远远问道:“是哪位兄弟有如此的胆识,如此的忠勇?”言来很是敬佩。

“我是巴布尔。”巴布尔回答,问道:“兄弟高姓大名?”

这个大汉回答道:“我是贴木儿。巴布尔,好样的!”(按:贴木儿是贴木儿帝国的创始人,和忽必烈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相差了好几百。而巴布尔是他的后人,相差一百多年。本书把这两个人放到忽必烈时代,好一并干掉。贴木儿曾经想续写成吉思汗的辉煌,再度征服中国,他也开始了征服中国的军事行动。老天却开了眼了,他病死在向中国进军途中。)

巴布尔一瞧,贴木儿队伍人数和他差不多,他们也是旗帜飘扬,声势不凡。这些旗帜都是宋军用来宣传的旗帜,却给他们毫不费力地弄来写上一些长自己志气的话语进行反宣传,效果很不错。

贴木儿队伍里也有不少人头,这些人头还在滴血,显是刚死去不久,不用说贴木儿的做法和巴布尔如出一辙,他也是杀了老百姓,用老百姓的头颅冒充宋军的脑袋,以此达到提振士气,收拢败兵的目的。

巴布尔和贴木尔的做法很不人道,很是残酷,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唯有不择手段才是最快收拢败兵的最好法子,他们的应变的确是高人一筹,很富机谋。

“兄弟,你好样的,杀了这么多的南蛮。”贴木儿拍着巴布尔的肩头,一副赞叹不已的样子,他的心里却是在想你比起我也不差,杀的老百姓也不少啊。这也好,到时皇上追查起来,就多了一个倒霉蛋。

忽必烈以收拾民心为务,抛弃了蒙古杀戮的传统政策,他们如此滥杀老百姓必是忽必烈不能容忍之事。但是,这是特别时期,当行特别之法,忽必烈是个懂得这个道理的君主,绝不会拘泥不变,到时不仅不会治他们的罪,还要升他们的官。

“哪里,没你多。”巴布尔略一谦逊,问计道:“我们该怎么做?”

贴木儿把巴布尔拉到一边,沉思道:“我们现在的力量还不能和南朝对抗,还要把散兵多收拢些才是正理。”

宋军在大都干得有声有色,锐气正旺,凭他两人手中的这点力量根本就不是对手,要是现在就急于宋军对上的话,可以想象得到,赵良淳只要一个冲锋就会把他们打散。这是正理,巴布尔皱眉道:“可是,皇城危急,朝不保夕,要是皇上有个闪失,这罪可就大了。”

忽必烈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是没有了忽必烈,一切都没了,巴布尔不能不急。

“兄弟,你放心,皇上是大有为之军,虽然事起仓猝,皇上断不会坐以待毙,定然会奋起抵抗。”贴木儿分析说:“久了不敢说,皇上坚持三两天还不成问题。我们断不能把这点力量过早地消耗掉,还应该继续收拢散兵才是正理。”

这是收拢的散兵,他们的士气,军心,都受到沉重打击,现在还不可能恢复过来。再说了,他们中有好多人连武器都丢了,根本就不能打。避免现在决战,过得三两日,让他们不再惊惶,弄些武器再打就好多了。

巴布尔点头赞同,道:“南蛮的胆子也太大了,居然跑到大都来了。来了也好,倒也省了我们不少手脚,就在大都见个真章。”

正说着,又出现几队人马,这些人马不多,也就几千人而已,队伍不太整齐,不用说自然也是那些极富胆略的蒙古军官或是将领收拢的散兵。

望着开来的这几队人马,巴布尔的冷面孔上多出了些笑容,看着贴木儿,贴木儿点头道:“兄弟,我们先过去看看,是哪些兄弟。”

二人相携走过去,相互问候之下,这些人分别是赛音诺,桑哥,赛典赤,不鲁迷失,张惠,忽辛。他们也如巴布尔和贴木儿一样,凭着过人的胆识收拢散兵,聚在一起。听说这里有两支队伍,就带着队伍赶过来。

他们聚在一起,略一商议,最终敲定了一个全歼宋军的作战计划,相互对望一眼,很是振奋地道:“绝不放走一个南蛮!”

第三十七章 大都血战

有道是“天算不如人算”,这话很有道理,在大都发生的事情再次证明了这点。贴木儿和巴布尔他们的计划是先收拢更多的散兵,然后控制住城门,再把南宋军队分割包围各个击破,他们的计划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计划。要是他们的计划成功的话,几万南宋军队将覆灭在大都,蒙古将取得自临安保卫战以来最大的胜利。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会围歼南宋最为精锐的部队之一,玄甲骑兵,这意义就更大了。

许多年以后,巴布尔和贴木儿回忆说,他们当时的计划貌似可行,实际上却是太一厢情愿了,因为他们没有把最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那就是赵良淳是一员优秀的军事将领,对战况的把握能力比他们想象的要高得多,灵活机智是他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优点。

巴布尔他们刚刚商量完,不没有去执行,就听见闷雷似的声音响起,这声音好象千个万个闷雷轰鸣似的,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这声音来得太过突然,事先没有一点征兆,谁也搞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桑哥他们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不明所以。在这些人中,反应最快的就是巴布尔和贴木儿,两人对望一眼,一脸的惊惧之色,略一点头,大吼道:“兄弟们,快,准备应战。”

两人的话立即提醒了桑哥他们,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闹出如此动静只能是南宋军队,蒙古军队根本就不可能。不用说,他们上当了,上了一个大当。赵良淳能够在大都派出那么多的小分队搞宣传,这些小分队自然不会仅仅是为了宣传而宣传,肯定会兼有注意大都异常的任务,他们四处收拢散兵的消息肯定是早就传到赵良淳耳里去了。

赵良淳之所以迟迟不动,任由他们去收拢散兵,那是故意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去收拢,因为他们收拢得越多,赵良淳采取军事行动时,战果就会越大,蒙古军队幸存的可能就越小。

曹操征羌,大张旗鼓地开进,然而进军速度却不够快,为的是那羌兵集结的时间,以便曹操一鼓作气全歼其有生力量,减少剿灭的难度。赵良淳此举与曹操当年的用意如出一辙,这几股散兵一聚在一起,他马上就开始了打击行动,如此一来,巴布尔他们一番努力是在给赵良淳做嫁衣,明白此节的他们个个胡子郁闷得象吃了一万只死苍蝇。

可是,在当前情况下,他们除了在心里暗骂赵良淳狡猾以外,又无可如何,只能硬着头皮应战。

巴布尔吼道:“弟兄们,马上出城去……”贴木儿喊道:“到城外去汇合。”这两人的反应真的是很快,他们马上就想到这一战下来,他们肯定不是赵良淳的对手,会给打得七零八落,唯有到城外去继续收拢散兵,再派人去别处调兵才是应对大都危局的最好办法。

桑哥他们的反应也不慢,自然明白了巴布尔两人的用意,大吼一声道:“弟兄们,快撤。”指挥人马开始向城外撤退。

然而,他们似乎是迟了点,就在这时,不计其数的骑兵出现在视线里,正是赵良淳统帅下的南宋军队,他们开始了对这些散兵的围歼行动。

蹄声、呐喊声、刀枪撞击发出的金属响声、临死之前的惨嗥声、鲜血滴在地上发出的嘀嗒声,汇成了一首特别的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