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3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大部分主战装备,还有更加重要的作战物资不可能完全依靠空运。没有海运,日本地面部队就无法参战。

没有制海权,哪来的海运?

因此,关键还是在海洋战场上,即必须夺回制海权,不然印度将在数日内投降。

拿什么夺取制海权?

中岛俊夫盯上了还在维修的“赤城”号。

电话中,中岛俊夫首先提到,“赤城”号肯定能在八月底出海,然后前往印度洋。只是这个承诺仍然不能让克鲁沙满意,因为印度不可能坚持到八月底,在此之前就会被中国舰队打掉最后的底气。

为此,中岛俊夫提出了补充方案,即由日本出面跟美国交涉,由美国向菲律宾施压,让日本空军的战斗机借道菲律宾,飞往印度参战,首先通过制空权弥补制海权,使中国舰队不敢靠近印度本土。

稳住战局后,日本将组织以“赤城”号为核心的舰队远征印度洋。

为了首付克鲁沙,中岛俊夫明确提到,如果印度在这个时候乞降,中国肯定会变本加厉的提出过分的要求,比如让印度割让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甚至在藏南问题上做文章,让印度永世不得翻身。印度只有奋起战斗,才能争取到更好的结果,而不是从此沦落为南亚地区的二流国家。

克鲁沙不是傻蛋,知道中岛俊夫在用印度做垫脚石。

只是,他也非常清楚,中国大动干戈,绝对不会仅仅为了打垮印度舰队,如果印度主动乞降,中国肯定会提出过分要求。

从政治上讲,克鲁沙肯定不会首先示弱,不然印度连谈判的资格都没有。

只有顶住中国的打击,等到美国出面调解,印度才有谈判的资格,也才能通过谈判保住国家利益。

结果就是,克鲁沙接受了中岛俊夫的建议,而且只给了中岛俊夫四十八小时。

如果中岛俊夫不能在四十八小时之内说服麦克米伦,印度将别无选择,只能在遭到彻底惨败之前向中国求和。

第五十六章抽身

第五十六章抽身

稳住克鲁沙之后,中岛俊夫没再迟疑,立即跟麦克米伦通了热线电话。

在中岛俊夫看来,为了遏制中国,美国可以做任何事情。不需要直接出面,美国肯定会支持日本与印度。

可惜的是,他的判断完全错误。

虽然美国一直在利用日本遏制中国,而且一直在暗中撮合日本与印度,因为只有这两个地区性大国联合起来,才能更有效的遏制中国,阻止中国向其他地区扩张,但是美国需要的是一个听话的日本、一个完全按照美国旨意行事的日本,而不是一个擅自做主、完全不顾美国利益或者说感受的日本。

从根本上讲,中岛俊夫策划的这场战争对美国没有任何好处。

即便对美国来说,中国与印度爆发一场规模有限的战争,将使两国关系彻底决裂,从而使印度彻底投入美国怀抱,对美国肯定有好处,可是这场战争应该由美国策划,并且把握好时机,而不是由日本做主。

从军事实力上讲,印度在二零三五年之前,还不具备挑战中国的资本。

按照由“外交事务委员会”制订的战略大纲,印度在挑战中国之前,必须具备对中国进行全面战略报复的能力。只有拥有了这个能力,印度才有资本阻止中国介入南亚冲突,从而阻止中国进军南亚。在此之前,不可靠的战略报复能力,不足以威胁中国,更不足以让中国投鼠忌器。

更重要的是,中国也一直在寻找打击印度的机会。

从长远发展来看,迅速崛起的印度对中国构成的威胁远远超过了日本,因为在国际经贸体系中,印度是唯一有能力取代中国的国家。只要印度发展壮大,中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就不再是不可取代。说得直接一点,除非中国在此之前建立起完整的经贸体系,不然就会被印度取代。战争只是政治斗争的手段,而政治斗争又是为经济服务,所以只要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中国就不具有威胁。

那么,中国有能力在印度崛起之前建立起完整的经贸体系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因为中国要想建立起完整的经贸体系,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与更加重要的海外资源,也就需要扩大国际影响力,在更多的地区成为主导力量,而南亚是中国必须控制的地区。

也就是说,即便日本与印度不发动战争,中国也会在某个时候发动战争。

美国的战略,正是基于这一点:迫使中国发动一场针对印度的战争,然后将南亚变成中国的“滑铁卢”。

显然,中岛俊夫策划的战争,打乱了美国的战略安排。

中国获得了打击印度、遏制印度崛起的机会,肯定不会轻易罢手,更不会因为美国介入而撤军。

摆在麦克米伦面前的问题很简单:输多、还是输少。

丧失制海权之后,战争拖得越久,印度就输得越惨。中国已经表态,如果存在印度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的风险,中国将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而不是等到印度的核弹头落下后再进行反击。战争拖下去,中国不但有可能帮助巴基斯坦轰炸印度本土的军事目标,还有可能出兵攻占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至少会占领布莱尔港,而印度肯定会以战略报复相威胁,从而让中国获得先出手的理由。

在这个问题上,麦克米伦无能为力。

即便美国表态为印度提供保护,甚至暗示中国,会因为中国打击印度的核设施进行战略报复,中国也可以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即只要被迫使用核武器,就会采用所有核大国奉行的“核捆绑”政策。

美国会为了印度遭受核打击,甚至打一场毁灭性战争吗?

说到底,在这场博弈中,拼的不是实力,而是底气,即谁有胆量按下毁灭整个世界的开关。

显然,美国没有这个底气。

原因很简单,挑起战争的不是中国,而是印度,而美国根本不是参战国,又在华盛顿裁军大会上签署了对印度进行军事制裁的条约,因此没有理由袒护印度,更没有理由为了印度与中国打一场核战争。

中国却没有这么多顾忌。

依靠与巴基斯坦签署的军事同盟条约,中国有足够的理由出兵,而仅仅进行空中打击已经非常克制了。

如果战争规模扩大,只需要让巴基斯坦向印度宣战,中国就能站在道义的一方。

由此可见,战争拖得越久,印度输得越惨。

为了避免彻底战败,印度唯一的选择就是在彻底战败之前投降。

正是如此,麦克米伦在电话中明确提到,是否开放本国空军基地是菲律宾的事,与美国没有关系,美国也不能向菲律宾当局提出任何涉及到菲律宾主权利益的要求,只能由中岛俊夫自己出面。

做出这个暗示后,麦克米伦提出,美国愿意出面调停。

这下,美国的态度非常明确了。

没有美国的默许,菲律宾肯定不会开放空军基地,日本也就无法向印度派遣战斗机,不可能帮助印度稳住战局。

可以想像,印度战败只是迟早的事情。

中岛俊夫不是傻蛋,既然失败无法避免,就得考虑如何降低战败的损失与影响,而对日本来说,最大的损失不在军事上,而是与美国的关系。说得直接一点,如果仍然对美国的态度置若罔闻,日本必然被美国抛弃。对于还没有强大起来的日本来说,现在绝对不是与美国分道扬镳的时候。

问题是,由谁来承担这场战争的责任?

在中岛俊夫看来,美国肯定会借此机会打压日本与印度,让两个国家认识到,没有美国的支持,根本不是中国的对手。日本已经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如果为此承担责任,必然会受到美国的严厉限制。对于长远发展来说,一个受到限制的日本,只能成为美国的傀儡,而这正是中岛俊夫竭力避免的事情。

显然,必须让印度背黑锅。

只有通过印度转移美国的注意力,日本才能继续保持相对独立的位置,而且成为美国在遏制中国时不可否缺的帮手。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日本就得在印度之前退出战争。

想明白后,中岛俊夫立即给正在东南亚巡回访问的外务大臣斋藤实打了电话,让他飞往金边,通过柬埔寨与中国取得联系。

当天晚上,斋藤实就在金边见到了柬埔寨首相。

两个小时后,消息送到了中国外交部,黎平寇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几名高层领导,然后赶往傅秀波的住处。

黄峙博也收到了消息,并且在黎平寇之前赶到。

“具体是怎么回事?”

“日本外务大臣斋藤实面见了柬埔寨首相,提出与我们讲和。”黎平寇刚坐下,连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意思很明确,日本将停止军事干预行动,并且勒令已经到达印度的部队停止作战行动。”

“仅仅如此?”

“此外,日本不再向印度派遣作战部队。”

黄峙博笑了笑,说道:“关键是,日本一直不承认卷入印巴冲突,此时向我们传递外交信号,有什么用?”

“肯定是美国出面干预,让中岛俊夫意识到战败再所难免。”

“可是……”

傅秀波压了压手,说道:“情况很清楚,美国并没介入这场战争,至少在策划阶段并不知情,而且对日本与印度的行为感到非常恼火。理由也很简单,这场战争打乱了美国的战略布局,让美国不得不在战后花更多的力气、更多的时间帮助印度发展壮大。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借此获得干预南亚事务的资本,发言权将大大增强。只要我们进军南亚,美国就得在新的战线上与我们对抗。不管是从目前,还是从长远来看,对美国都不利。美国的态度非常明确,必须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也就是说,印度会投降?”

“不是投降,而是由美国出面调停。中岛俊夫非常清楚,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已经出现裂痕,如果日本不能撇清关系,将成为美国的重点打压对象。接下来,日本要么与美国彻底决裂,要么接受美国的指挥。这两种结果对日本都极端不利,至少在中岛俊夫看来,将使日本丧失成为世界大国的机会,在今后几十年内,都得跟着美国前进,成为美国的傀儡,丧失独立自主权。别忘了,东海战争之后,日本最大的收获就是独立自主权,而且这也是日本发展壮大的基础。”

“因此,日本想赶在印度之前退出?”

傅秀波点了点头,说道:“只有先退出,日本才能撇清关系,也才能在美国面前抬起头来,成为具有独立自主权的大国。当然,日本不是关键。不管是独立自主、还是成为美国的傀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都是我们最大的威胁。关键在印度,在日本退出后,印度肯定会知难而退。”

“也许,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提出藏南问题。”黎平寇跟了一句。

“现在提藏南问题不大现实,因为我们参战的原因是支援巴基斯坦,而且我们没有借此向印度宣战。只要美国出面干预,我们就得接受停火要求,不然将遭到国际社会指责,成为国际社会的公敌。”

“可是……”

“我们要做的,只是尽快把已经取得的胜利转化为可以控制的果实。如果有可能,得设法让战争延长一段时间。”傅秀波朝黄峙博看了一眼,说道,“在军事行动上,得做出适当调整,提前攻打布莱尔港。如果印度不肯在丢城失地后投降,战争就会延长一段时间,我们就能获得打击印度战略设施的机会。”

黄峙博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傅秀波的意思。

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不是消灭印度舰队,而是夺取印度洋上的战略基地,以及摧毁印度的战略打击能力。

第五十七章提前行动

第五十七章提前行动

收到黄峙博发来的命令,牧浩洋立即把主要指挥官叫了过来。

“提前攻打布莱尔港?”杨禹方有点震惊,因为这原本安排在轰炸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的印度军事基地之后。

这么安排,不是没有道理。

布莱尔港距离印度本土不到一千公里,离最近的印度空军基地也就一千公里左右,而印度空军的远程战斗机的作战半径都在一千公里以上,如果不能首先摧毁印度空军基地,攻打布莱尔港的行动肯定会遇到麻烦。

要知道,舰队里只有两艘航母,舰载机不到一百二十架。

即便能让舰队呆在印度战斗机的打击范围之外,登陆舰队也要逼近布莱尔港,极易遭到空中打击。

如果让舰载战斗机执行防空任务,就无法为登陆部队提供足够的空中支援。

重点提供空中支援,又无法提供足够强大的防空掩护。

显然,熊掌与鱼不能兼得。

要想确保作战顺利,就得有所侧重,而且得把重点放在防空作战上,让陆战队在战斗中付出惨重代价。

“命令说得很清楚,印度与日本很有可能宣布停火,美国也有可能介入。”牧浩洋叹了口气,说道,“黄总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尽快打下布莱尔港,我们就将错失良机,恐怕今后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问题是……”

牧浩洋压了压手,打住杨禹方,对庞跃龙说道:“如果只有有限的空中支援,有把握打下布莱尔港吗?”

“把握肯定有,只是作战难度会大大增强,难以保证按照计划攻占布莱尔港。”

庞跃龙说完就点上了香烟。

虽然动员了二十多艘登陆舰与运输船,但是只出动了一个陆战旅,运输船运载的主要货物是为战舰需要的弹药物资,特别是舰载航空兵使用的对地打击弹药。这是没办法的事,航母的弹药舱并不大,出港时主要携带对海作战弹药,比如反舰导弹与用来攻击水面战舰的制导炸弹,以及用于空战的导弹,没有携带多少对地打击弹药。按照牧浩洋的安排,在夺取了制海权之后,将进行一次弹药补给。

此时,舰队就在进行弹药补给。

布莱尔港是印度在东北印度洋上最重要的军港,也是印度海军苦心营造的三大舰队母港之一,战略价值不在维沙卡帕特南之下。虽然从规模上讲,布莱尔港并不大,但是作为纯粹的军港,其防御强度并不低。

根据二部提供的情报,布莱尔港至少有一万二千名驻军,其中地面部队在八千人左右。

一个陆战旅只有不到五千人,如果没有足够的空中支援,很难迅速击败八千守军,还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也就是说,关键是空中支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