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燃烧的海洋- 第3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基斯坦也动用了一个师与一个独立旅,双方还各自出动了数十架战斗机,但是双方均没有向对方宣战,也没有宣称遭到对方入侵,只是承认在克什米尔的锡亚琴冰川附近发生冲突,并且都在努力克制。

在此情况下,中国有理由出兵吗?

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了秘密军事同盟条约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从二零二二年开始,中国逐步加大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甚至无偿赠送了一批先进武器装备,早就有新闻媒体挖出内幕消息,中国与巴基斯坦已经结盟,而且承诺在巴基斯坦遭到入侵之后,出兵支援或者开辟第二战场。

据此,很多新闻媒体都在报道中提到,中国出兵印度洋,正是在兑现同盟义务。

问题是,巴基斯坦并没承认遭到入侵,也没有正式向中国求援,因此中国履行同盟义务的基础并不存在。

显然,国际舆论最大的分歧就是,中国有没有资格介入这场战争。

为了平息舆论,或者说是转移新闻媒体的注意力,中国国防部在十点三十分召开了第二次新闻发布会,而且准许记者提问。

这次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就是公布舰队在印度洋上的作战行动。

既然是公布战报,自然免不了提到日本海军、日本联合舰队与日本支援舰队,以及分别发生在二十六日凌晨与二十八日凌晨的两场海战。因为这是以宣传为主的新闻发布会,所以没有提到针对布莱尔港的两次轰炸行动,也没有提到与印度空军的战斗,着重宣传了日本已经介入战争。

这一招很管用,日本迅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反响最大的,正是日本的新闻媒体,因为在此之前,日本内阁、防卫省等机构都没有公布联合舰队的相关消息,甚至没有一个日本人知道,不但联合舰队已经全军覆灭,连支援舰队也已经步其后尘。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中岛俊夫哪敢迟疑,立即出面宣称,日本舰队前往印度洋是参加与印度海军的联合演习,日本当局并不知道印度与巴基斯坦会发生冲突,联合舰队在在进入布莱尔港之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遭到中国舰队的突然袭击,支援舰队则是在赶赴演习的途中遭到伏击。

说得直接一点,是中国舰队突然袭击了联合舰队与支援舰队。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岛俊夫完全可以据此向中国宣战,因为中国舰队的突然袭击,等于不宣而战。

中岛俊夫这么说,只是为了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把愤怒引向中国。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中岛俊夫不但没有据此向中国宣战,甚至没有在发表声明后宣布与中国断绝外交关系。

当时,中岛俊夫只是宣布临时召回驻华大使。

作为对等行动,中国外交部也随后宣布召回驻日大使。

在宣传战场上,双方都达到了目的,只是接下来的难题落到了中岛俊夫手上,即日本是否向中国宣战。

当时,国际舆论都比较悲观,大部分新闻媒体都认为日本将向中国宣战。

原因有三。一是日本一直在为报仇雪耻扩军备战,八年的努力已经收到成效,不但组建了国防军,军力还增强了三倍有余,具备了与中国一决高低的资本。二是日本与印度也签署了秘密同盟条约,在中国主动攻击印度的情况下,日本有义务履行同盟义务。三是中岛俊夫已经放出大话,激起了国内民众的仇华情绪,如果不向中国宣战,中岛俊夫就无法向愤怒的国民交代。

一时之间,战争阴云密布。

在日本外务省宣布召回驻华大使之后,更有西方新闻媒体鼓吹,日本将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向中国宣战。

这一天,正好是周一。

在战争阴云的笼罩下,首先开盘的亚太股市哀鸿遍野,除了军火企业之外,其他企业的股票全部下跌。随后开盘的欧洲股市也没好到哪里去,只有军火与资源类企业见涨,其他主要企业全部下跌。

只是,到了东京时间当天下午,情况出现了转机。

首先是NHK电视台发布消息,宣称“赤城”号航母无法在短期内下水,日本海军无力挑战中国海军。随后另外一家日本电视台发布消息,中国海军的“黄帝”号航母战斗群已经离开大连。

这两条重磅消息,立即让很多人清醒过来。

日本要想挑战中国,首先就得在海军上超越中国,如果没有一支足够强大的舰队,日本不但无法战胜中国,还很有可能再次遭到惨败,甚至有可能遭到中国海军全面封锁,从而输光家底。

以当时的情况,只要日本不迈出第一步,中国就不会树立第二个敌人。

也就是说,只要日本没有向中国宣战,中国就不会向日本宣战,而会集中力量在南亚与印度洋打败印度。

既然日本海军靠不住,那么中日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就非常渺茫。

结果是,两个小时后开盘的美国股市全线走高,早就有所准备的美国财团借此机会赚得盆满钵满。

东京时间晚上十点半,中岛俊夫在首相府通过电视向全国讲话。

大致内容是,日本的军事实力还很弱小,贸然向中国开战的风险非常大,但是日本不会忘记这次的惨痛教训,希望所有同胞为了大和民族的未来努力奋斗,化仇恨为力量,共同推进军备建设。

这下,战争阴云消散了。

虽然不排除这是障眼法,但是新闻媒体很快就挖出了更多的消息,比如日本军队没有进行战争动员。

焦点重新回到印度洋,中国舰队成为最受关注的明星。

虽然新闻媒体神通广大,但是中国国防部刻意保持神秘,所以与中国舰队作战行动有关的报道少之又少。为了挖掘第一手新闻,一些电视台甚至聘请了技术专家,希望通过实时商业卫星地图找到中国舰队。

显然,这是一件非常烦琐的工作,而且希望也不大。

即便是更新频率最快的商业卫星地图,也有一个月以上的延迟期,根本无法同时拍摄所有地区。要在茫茫大海上找到一支舰队,难度非常大。就算能够找到,恐怕也是好几天之后的事情了。

到这个时候,中岛俊夫才展开行动。

二十八日夜间,日本外务大臣乘专机到达雅加达,向印度尼西亚外长提出,希望印度尼西亚向日本开放一座空军基地,供日本空军的战斗机做转场飞行,日本愿意为此支付高昂的租借费。

在中岛俊夫看来,这次外交行动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可惜的是,结果与他预料的完全相反。印尼外长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日本外务大臣,却没有给出肯定答复,只是答应向总统汇报,然后再做出答复。结果日本外务大臣在雅加达呆到三十日,也没有收到下文。

印度尼西亚不是不想帮忙,而是有点胆怯。

东海战争之后,中国在南海地区加强了投入,比如把“黄帝”号部署到南海,随后又把第二艘国产航母分配给南海舰队。虽然在此期间,中国非常克制,一直在跟南海周边国家进行谈判,还一再宣称以和平手段解决南海争端,但是同步增强军事力量,表明中国会在某个时候改变方式方法。

站在印尼的立场上,中国需要的只是一个开战的理由。

也许,中国暂时不会拿菲律宾开刀,因为菲律宾是美国的盟国,与美国签署了军事同盟条约。可是只要找到借口,中国肯定会拿某个国家开刀,以杀鸡儆猴的方式,让其他国家认清事实。

很不幸,这个国家很有可能是印尼,因为印尼在南海地区的利益最少。

这样一来,如果印尼向日本开放空军基地,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借口,而印尼绝对不是中国的对手。别说动用航母战斗群,就算派几艘战舰过来,在岸基航空兵支持下,也能打垮印尼海军。更何况,中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就在爪哇岛南面,离雅加达不到一千公里,真要让中国找到借口,印尼将成为第二个韩国。

当然,印尼也不会得罪日本,因为日本是印尼的主要贸易伙伴。

在这个时候,印尼最好的政策就是保持沉默,以不变应万变,等到局势明朗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第四十六章逃命

第四十六章逃命

印尼不肯选择队列,中岛俊夫也不能强迫,毕竟日本不可能为了这么点事情,得罪东南亚地区人口数量、国土面积、自然资源均排第一的国家。如果日本逼得太急,印尼说不定会倒向中国。

印尼走不通,中岛俊夫盯上了菲律宾。

如果菲律宾肯开放空军基地,日本空军的F…22J也能在转场之后,直接飞往印度本土的空军基地。

问题是,菲律宾的态度不在菲律宾当局,而是在美国。

作为美国的盟国,而且在国防上完全依赖美国,肯定只有在美国点头之后,菲律宾当局才会答应日本提出的要求。

这下,难住了中岛俊夫。

在策划这场战争的时候,日本与印度都没有知会美国。中岛俊夫这么做,主要是担心美国出面干预,从而渔翁得利,日本出兵、出钱、出力,结果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印度保持沉默,也是担心美国强势介入。

现在,遇到麻烦了就想到美国,显然有点说不过去。

更重要的是,如果要想让美国提供支持,美国肯定会开出很高的条件,结果很有可能是得不偿失。

问题是,除了菲律宾,还能借道哪个国家?

越南与中国的关系很矛盾,因为越南是南海地区的最大受益国,还一直帮助美国遏制中国,可是与印尼一样,越南绝对不会贸然选择队列,也就不会在局势进一步明朗之前答应日本的要求。

马来西亚?情况与越南、印尼相似,而且与中国的关系还算不错,没有理由得罪中国。

文莱太小了,而且一直奉行中立政策。

至于东南亚的其他国家,要么与中国关系密切,要么保持中立,都不会向日本开放空军基地。

可以说,中岛俊夫没有别的选择。

要想向印度增派战斗机,打赢这场不能输的战争,中岛俊夫就得放下面子,甚至得做好被美国痛宰一刀的思想准备,向美国求援,让美国向菲律宾当局施加压力,让菲律宾开放空军基地。

想好之后,中岛俊夫没有急着给美国总统打电话,而是决定再等一等。

向印度增派战斗机,还有一个关键条件,即印度舰队必须存在,最好能够把中国舰队赶出印度洋,不然转场飞行的日本战斗机将在印度洋上遭到中国战斗机拦截,根本到不了印度本土。

那么,今井利村有能力指挥印度舰队击败中国舰队吗?

中岛俊夫没有给今井利村打电话,因为他知道今井利村会做何回答,而且也知道今井利村的回答没有任何意义。

要想搞清楚这件事,必须搞清楚印度的态度。

二十九日凌晨,中岛俊夫跟印度总理通了热线电话,明确提到,印度应该暂时转移战争重点,把空军主力派往孟加拉湾,支援舰队打赢海战。为了说服印度总理,中岛俊夫做出了保证,即在击败中国舰队之后,日本将向印度增派一百架F…22J,并且由印军指挥,帮助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作战。

只是,这个保证仍然不足以让印度总理心动。

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国还没有介入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冲突,也没有动用空军帮助巴基斯坦作战。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如果日本出兵介入克什米尔冲突,中国也会这么做,而中岛俊夫的保证,不足以帮助印度在克什米尔取胜,最终仍然得由印度承担大部分战争义务,根本没有好处可言。

当然,印度总理也不是不想得到日本的帮助,更不是不想打赢这场战争。

在中岛俊夫表态后,印度总理提出,日本需要提供的不是一百架战斗机,而是更加全面的军事援助,包括在军队内部进行战争动员,向印度提供石油、粮食、钢铁、化工产品等战略物资。在强调中国有可能出兵克什米尔后,印度总理还提出,如果中国参加地面战争,日本也要派遣地面部队参战。

这下,中岛俊夫被难住了。

不可否认,只要打通了空中航线,日本空军有能力帮助印度夺取制空权。

战争爆发前,日本空军拥有作战飞机一千六百架,其中F…22A与F…22J四百架、F…35系列战斗**百架、E…3G预警机十六架、E…767J预警机三架、E…2E十二架、K…767加油机十架、各类电子战机三十八架、以及各类运输机一百二十四架、直升机近百架,而且这些飞机中,大部分都已实现国产化。

不管是规模、还是质量,日本空军已经超过俄罗斯空军,仅次于美国与中国。

同样不可否认,日本陆军并不强大,特别是与中国陆军相比。

战争爆发前,日本陆军的总兵力只有二十四万,虽然比陆上自卫队扩大了五成,但是跟中国陆军相比,仍然差了太多。兵力上如此,部队的作战能力差得更远。这点兵力,仅能勉强保证本土安全。

到几千公里外去打一场地面战争,除了兵力,还得考虑后勤保障。

相对而言,后勤保障的问题更加严峻。

就算印度舰队干掉了中国舰队,夺取了制海权,也不可能保卫整条战略航线,更不可能驱逐中国海军的攻击核潜艇。随着战争升级,中国肯定会进行破交作战,让潜艇袭击从日本到印度的船队。

后勤保障跟不上,日本军队就无法在印度作战。

中岛俊夫还有点理智,知道不能卷入地面战争,而且这也是中国的底线。只要日本卷入地面战争,中国很有可能以此为由向日本宣战,在日本完成军事动员前,对日本进行全方位的战略封锁,甚至轰炸日本本土。

到这一步,就不是地区冲突,而是两个世界级大国的全面战争了。

显然,只要发展成为全面战争,不管规模发展到哪种程度,日本都不可能取胜,因为中国有足以把日本摧毁十几遍的核武器。

还好,印度总理也明白这个道理。

只要发展成全面战争,中国不会只向日本开战,还会向印度开战。虽然同时向两个大国开战,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是只要进行战争动员,中国就有能力在这场大规模战争中取胜。

最终,中岛俊夫与印度总理都做出了让步。

按照两人达成的协议,印度空军将向孟加拉湾沿岸地区增派一百五十架战斗机,协助舰队作战,日本则要尽快打通空中航线,派遣空军的战斗机参战。在此之间,关键任务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