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野战指挥部军官下部队和兵团。在进攻过程中,军队指挥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按目标、地点和时间组织集团军、各兵种和航空兵各兵团和部队的协同动作,并在完成具体任务时协调其联合行动的方法。有新兵力兵器调给集团军时,如柏林战役过程中调给集团军的若干个步兵师和炮兵兵团,集团军司令员给它们下一达任务时,以口述或书面号令确定协同动作原则:何时、同谁、为什么协调行动。司令部给这些兵团提供作战计划表,指挥、协同、报知和识别信号表,确定各协同部队间的通信程序。在集团军内部,以新的兵力加强各兵团时,则给这些新的兵力指示行进路线、开进时间和任务;给各兵团司令部指示哪些部队(兵团)到何处,如何迎接和使用它们。
在战役过程中,为了同方面军的友邻集团军保持更密切的协同动作,常常建立临时作战组。例如,在普罗斯库罗夫一切尔诺维策战役过程中,为了协调坦克第4集团军和第60集团军各兵团的行动,在翼侧近卫坦克第10军指挥所设立了由两个集团军司令部的军官组成的作战组。坦克第4集团军副司令贝洛夫将军领导这个组。给部属下达新任务时,同时解决协同动作问题。时间充裕时,司令员在图上推演作战方案。例如,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准备歼灭敌人维尔纽斯集团时,集团军司令员约有1昼夜准备时间。奥布霍夫将军的近卫机械化第3军担任方面军快速集群,其代表也参加了推演。攻占维尔纽斯市时,采用同样方法组织了同克雷洛夫将军的第5集团军各兵团的协同动作。在梅梅尔战役中,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司令率领军官组到达别洛博罗多夫将军的第,13集团军司令部,协商同坦克第29军的协同动作问题。在柏林战役中,雷巴尔科将军不止一次地会见第28集团军司令员卢钦斯基将军及其参谋长罗加切夫斯基将军,协商新出现的情况。因此,在进攻过程中,组织和保持集团军内和同友邻间不间断的协同动作,其基本方法是主管人员亲自会晤或使用技术通信器材保持接触。在进攻过程中,特别是坦克集团军脱离方面军主力很远时,同航空兵保持密切协同动作具有重大意义。保持密切协同的方法有:协同动作的各司令部不断明确兵力兵器的使用问题,经常互通情报;航空兵及时转场;联合转移指挥所;使用旅的有时甚至是营的无线电导航,如布达佩斯战役中的坦克第6集团军。在1945年各次战役中(如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集团军转入追击敌人时,航空兵师常常同坦克(机械化)军保持战役隶属关系,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协调航空兵和坦克兵兵团的行动。
同炮兵保持协同动作的方法是炮兵及时转移。在高速度进攻中,做到这一点很难,因为炮兵行进速度低;分散使用,特别是特种条件下(夜间、山地等)进攻时;通过派往坦克(机械化)兵团和分队指挥所(包括先遣支队)的炮兵部队军官实施炮兵射击指挥。
1944年底至1945年初各次战役的实践,丰富了坦克集团军同江河区舰队联合行动的经验。区舰队以水路保障坦克集团军人员和技术装备的输迭,支援强渡江河(布达佩斯战役中的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协同动作是通过江河区舰队的军官代表实施的,他们位于集团军或军作战组。区舰队司令部和集团军各兵团司令部之间组织直接的无线电通信和有信通信。区舰队炮兵军官的观察所设在主要方向先头坦克旅内、军长指挥所或作战组内。此外,必要时,还从区舰队的舰上向岸上坦克营派出校正啃,以保持迅速压制敌人目标。
在进攻过程中能否保持稳定的指挥,主要取决于能否选择适合于具体条件的指挥所和通信配系机构。在作战过程中,及时而有组织地转移指挥所以及周密地组织对敌防护,都具有重要意义。坦克集团军进攻战役的经验表明,集团军开进和进入交战时,坦克军团司令员同合成军团司令员、航空兵军指挥员、坦克和合成军团的炮兵司令员共同在一起是适当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对坦克兵兵团、航空兵和炮兵的坚强指挥,保障解决联合行动时出现的作战问题。此外,还要梯次配置指挥所,靠近部队,并考虑到不}「汀条件下的作战特点。
在进攻战役过程中,坦克集团军指挥机构距有关军指挥所的距离如下:作战组6…10公里,指挥所15…25公里,指挥所第二梯队25…30公里(见表23)。
在这样的距离内,使用当时的通信器材可以保障可靠的通信联络和稳定的军队指挥。由于集团军的作战特点不同,组织指挥机构的方法也不同。例如,转入追击时,各指挥所配置在预期取得战果的方向上。司令员通常在作战组指挥军队。在许多战役中,建立了临时指挥所。例如,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由于部队前进迅速,在英格拉维地域(捷克)构筑了临时指挥所,其任务是传递报告、收集情况资料和方面军司令部的其他通报。司令员、参谋长、各兵种和勤务主任携带通信器材直接跟随部队前进。强渡江河时,指挥所更靠近部队,而且成梯次配置。除了作战组或观察所,还建立临时指挥所,以便组织强渡和指挥在对岸作战的军队。山地进攻时,指挥所也广泛进行纵深梯次配置和分开配置。
例如,在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和以后的其他战役中,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为了指挥军队,也像在一般条件下一样,建立了指挥所、指挥所第二梯队和司令部作战组。而且在山地,还常常要求组织集团军的临时指挥所、前进观察所,侧方观察所和预备观察所。
例如,集团军接近特兰西瓦尼亚山脉时,建立了这样的指挥所,当时集团军各兵团之间相距较远,正面为40…60公里。在集团军的一个方向上建立以副司令员为首的临时指挥所,携带1…2部中等功率和大功率电台,改善了军队指挥,保持了集中指挥。
此外,还出现了要求军队领导更加靠近部队的趋向。例如,在布达佩斯战役中集团军指挥机构到第一梯队战斗队形的距离如下:作战组为4…8公里,指挥所为10…12公里,就是说,它们比在一般条件下更靠近部队。但是,在一些战役中,由于某些原因,包括地形条件,至先头部队的距离更远些:作战组为16…18公里,指挥所为40…80公里,如1944年9…10月在克卢日方向和德布勒森方向,而在远东战役过程中为80…90公里。在这些情况下,建立严密的军队指挥体系和采取组织措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远东战役中,指挥军队的主要机构是以司令员为首的作战组,它跟随集团军第一梯队前进;空降兵在沈阳机降时,由配属的航空兵大队派出携带电台的机群转发作战信号。在集团军中,为了提高指挥所和通信枢纽部的行动快速力,所有电台(包括旅电台)都改装在通行能力良好的汽车上。
在大城市作战时,指挥所也尽量靠近部队。根据柏林战役中各次战斗的经验,集团军指挥所的距离为4…10公里,作战组为2…3公里。第二个特点是建立比一般条件下更稠密的、以野战指挥部主管人员为首的临时指挥所网。这是因为各坦克兵团加强有步兵师和炮兵,进行独立作战。因此,要求在现地协调军队的行动。这些特点以及其他特点要求组织通信联络时考虑到作战条件。例如,储备更多的预备通信器材。部分电台用于自动转信。改变传统网路的方法是建立更多的无线电专向。城市作战时,天线抛到屋顶上。有线通信线路沿管道、草坪、严重破坏和不通行的街道敷设。在战术范围,比在一般条件下更广泛地使用音响信号和目视信号。根据在第聂伯河西岸乌克兰地区作战的经验,春季的泥泞道路对军队指挥有很大影响。例如,在乌曼一保托山内战役中,坦克和汽车几乎不能前进,或者行驶速度很慢,影响使用地面的运动指挥器材和无线电器材。有时在道路上,司令部几乎丢掉所有电台,如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接近南布格河时。结果,航空兵通信几乎成了唯一的通信手段。此外,还广泛使用了通信参谋,主要是乘马。作战组配备2…3部PCB型电台、2…3部PB型电台(而且大部分电台安装在坦克底盘上)同坦克(司令员、参谋长、炮兵司令员、作战处长、侦寮处长、通信处长和其他许多主管人员)一起前进,也是组织指挥的一个特点。司令部在作战组后10…15公里处前进。为了防止装有电台的司令部车辆掉队,预先就固定了牵引它们的坦克,以保障司令部车辆沿泥泞道路畅行无阻的前进。战斗实践表明,从保持指挥稳定的观点来看,转移指挥所最有效的的方法是交互跃进和成两个梯队转移。这时,要求周密地组织通信联络,否则指挥会被破坏。例如,在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中,由于指挥所和指挥所第二梯队落后于部队,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1司其他坦克集团军比较,指挥的稳定性较差。问题在于集团军指挥所长时间设在一个地点(约6昼夜),集团军指挥所脱离各军指挥所60…80公里以上,这是因为指挥所有一线通信线路的架设迟缓,而且上述指挥所的通信器材没有开设第二个位置。只是到了1945年1月:37日,建立了通信兵预备队,情况才有好转。
在进攻过程中,综合使用各种通信器材保持通信联络,在1943年各次战役中,集团军和军主要使用有线通信器材;在1944…1945年,主要使用无线电。谈到改进通信配系时,应当指出,在战争年代,正是坦克集团军积累了组织越级通信的经验,这也是现代自动化通信配系的特点。为实现这一理想,建立了指挥员的无线电枢纽部,结果集团军司令员和司令部越过军级同旅长通话,收集情报。这样的通信配系在战争年代是适用的,因为提高了情报流通的效率和可靠程度;减轻了通信线路的负担,在军队快速机动作战的条件下传递的情报不断增多时,这一点特别重要。为了提高通信联络的稳定性,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在卢布林一布列斯特战役中,坦克第2集团军在通话紧张时调动.无线电网的部分电台参加无线电专门通信,以及参谋长电台参加司令员的无线电网,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及时机动通信器材、使用基本的和迂回的通信线路、建立损坏通信线路修复队,都具有重大意义。从1944年夏开始,在许多战役中都设立了中间电台群,如卢布林一布列斯特战役中的坦克第2集团军,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和柏林卜战役中的近卫坦克第4集团军。集团军各兵团距离方面军其他兵力30…60公里么上时才建立中间电台群。保障通信器材传逸情报可靠的办法有:提高通信兵的专业水平,等级专业人员的人数由1943年占全体人员的10…15%,增加到1945年初的88…90%;提高译电机关的工作质量,最主要的情报进行复式通信。从1944年秋季开始,荫蔽指挥的程度提高了,不是像从前那样制定整个战役的荫蔽指挥文件,而是相继制定各阶段的文件。此外,还采取了伪装通信枢纽部和通信器材的措施。
所有这些措施以及其他一些措施,在1944…1945年的战役中提高了进攻过程中传送情报的连续性、可靠性、确实性和荫蔽性。全面研究在战争年代指挥坦克集团军的经验时应当指出,坦克兵行动的快速性、机动性和大纵深,以及战斗和交战过程中情况的急剧变化,都对各级指挥提高了特殊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有:不断研究情况,认真观察敌军行动,迅速而正确地计算兵力兵器,确定完成任务的行动方法。为节约时间而斗争是指挥员和司令部活动中的重要任务。因此,经验告诉我们,一切命令都应简短而明了,不致引起误解,部属受领任务时能清楚地了解任务:何时做什么,同谁协同行动,受谁支援。保持不间断的协同动作,对取得战役胜利具有决定意义。保持协同动作的主要方法是相互了解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方法,规定统一的判定方位和目标指示系统,保持各兵团、各部队和各兵种之间稳定的通信联络,达速恢复已被破坏的协同动作,或者根据新决心重新组织协同动作。
以在的战争经验表明,实施指挥的机关应当表现出积极性和敏锐性,根据战斗行动性质采用指挥方法,保障司令员随时都了解所属部队的位置、行动和需要,并么自己所掌握的兵力兵器及时影响战役进程,不必等待所属指挥员的请求。
第四章坦克集团军战斗力的保持和恢复
保持和恢复军队战斗力问题在军事学术中一向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武器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复杂,由于武器的杀伤力大了,军队的战斗行动紧张了,军队的防护困难了,军队的损失也相应地增加了。这就要求研究出最有效的办法,保持和恢复部队、兵团和军团的战斗力。在卫国战争年代,苏军特别是坦克兵团和军团,积累了保持和恢复战斗力的丰富经验。坦克集团军在方面军进攻战役纵深内同强大而狡猾的敌人作战时,往往脱离合成集团军,遭受严重损失。各级指挥机关的人员损失情况如下:集团军级的损失为10…15%。军级(旅级)为40…50%,营级为70…80%。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坦克集团军由于兵力兵器严重削弱,继续执行自己的战斗任务,会遭到当面敌军集团的杀伤。
坦克集团军进攻战役的经验表明,在战争年代要保持和恢复军队的战斗力,必须采取一整套措施,首先是保障军队的高昂士气和进攻精神,司令部进行目的明确的战役准备,部队进行战斗准备,以各种方法补充指挥机关的损失,补充兵团和部队的兵力兵器,在一定条件下建立混成支队,保持规定的物资器材储备标准,不断地恢复损坏的技术兵器。
1。坦克集团军在损失严重的条件下以有限的兵力行动
在进攻战役过程中,特别是在1943年夏到1944年春,常常出现这样情况:尽管在前面的战斗过程中集团军的兵力兵器已遭受严重损失,局部地丧失了战斗力,但是必须继续进攻。要求军事委员会、司令部和其他指挥机关展开紧张的组织工作,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