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炮兵联队七十二门火炮简短试射后就开始大规模的炮击,在振国军工事上掀起阵阵烟尘,乐非在自己排的阵地上来回游走,大声喊着:“等候命令再开枪,都低下身子,小心炮弹的弹片!”然后拍拍新兵的肩膀,手上传来的触感让乐非知道这些新兵在发抖,自己第一次战斗时何尝不是如此,但这是新兵必须经历的。
第八十四章 大战开启
相对于一战时期欧洲战场动辄几千门大炮的对轰,樟木战场炮战规模小的可以忽略不计,但残酷程度丝毫不弱。第二师团野战炮兵联队拥有三个炮兵大队五十四门野战炮、一个重炮兵大队十八门重炮(参考日俄战争时期数字)共七十二门大炮。这样规模的炮轰对躲在战壕之中的第二军第一师的新兵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阵地在炮弹的洗礼下变得支离破碎,虽然士兵的损失不大,除非直接命中战壕——这样的几率很低,但士兵的精神经受了巨大的折磨。好在防御工事的核心——重机枪都被钢筋水泥的地堡型工事防护,即使被炮弹直接命中也不会损毁,这个时期的炮弹威力与二战时期还无法相比。当然,这种情况下地堡中的士兵肯定不好受。
第一师当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拥有更加强大的炮兵,根据日军炮兵的炮击轨迹和探测气球上炮兵观察员提供的数据,反击立刻展开。
在战前振国军陆军已经开始了新的整编,按照二战时期德国步兵师的编制,取消了旅这一级作战单位,步兵师辖师部、步兵团、炮兵团、通信营、工兵营、师辎重队、侦察营,到战争爆发时第一军已经完成德式整编。但第二军和第三军尚未开始,每个师拥有三个旅级作战单位。第一师拥有105毫米榴弹炮48门,122毫米榴弹炮8门,92式步兵炮36门,再加上16门120毫米迫击炮、24门60毫米迫击炮,第一师拥有的火炮数量达到了132门。
炮兵开始反击后立刻压制住了日军炮兵,更多的数量、更远的射程、更强的威力、更快的射速,第一师的火炮领先日军至少四十年,这不是一个世纪内的科技较量。炮战在第一时间达到高峰,无数的炮弹从双方士兵头上飞过,落入炮兵阵地上,每一秒钟都有士兵和大炮在这场炮战中丧命。
“报告师团长,炮兵联队良田大佐传来消息,我军炮兵逐渐落入下风,截至目前已经有7门大炮被毁,而敌军的火力丝毫未见消弱。”通信兵向西宽二郎汇报道。
“纳尼!不可能!振国军怎么会拥有如此强大的炮兵,命令良田不得停止炮战,炮火的压制是我们的步兵攻击的最佳掩护,失去炮兵,我们怎么攻破前面的工事?”虽然有些不敢相信,但西宽二郎还是接受了现实,只听声音就能感受到炮战的激励程度,很明显,振国军拥有与日军不相上下、甚至还有强大的炮兵。现在只能让步兵抓住敌军炮兵顾及不到正面战场的机会猛烈进攻,不然损失会更大。
“板载!”战场上传来日军士兵高呼的声音,日军炮火转移目标之后乐非立刻带人修补工事,虽然排里的士兵都灰头土脸,但都没有受伤,不得不说幸运,其他排里都有被炮击伤到的士兵。很快敌人就进入了事先划定的打击范围,步兵炮参与了压制敌人炮兵的炮击,各式迫击炮成为攻击敌人步兵的主力,一颗颗炮弹落入日军密集的队形之中——是的,这个时代密集冲锋的战术才是主流,直到日俄战争和一战之后冲锋的战术才得以改良。
而促使战术改良的,正是高射速的武器,尤其是作为战术核心的机枪。近千名日本步兵顶着**冲到了铁丝网前面,他们对这些奇怪的东西一筹莫展——铁丝网一米多高,上面长满了倒刺,就算是联队长也想不出办法通过这些障碍。第一师士兵没有给他们太多由于的时间,重机枪和轻机枪一齐开火,“噗噗噗”,子弹钻进身体的身影不断响起,近乎靶子的日军士兵成片倒下,在这个还没有经过大规模机枪战斗洗礼的时代,士兵们无法想象步兵面对机枪时的脆弱。
所以说有时候不得不敬佩日军士兵面对死亡时的那种狂热精神,扫射的子弹带起一阵阵血雨,被击中的士兵扑倒在铁丝网上给了日军灵感,很快就有日军军官组织着士兵将尸体抛在铁丝网上,试图铺上一条可以通过的道路。当然,在这项工作进行时会有更多的士兵倒在那里,日军步兵不断在铁丝网前汇集,并变成亡灵,然后被同伴当做铺路材料扔到铁丝网上面。一些日军士兵躲在弹坑里开枪射击,掩护同伴的作业,可惜的是这里是铁丝网工事的最外围,属于迫击炮、机枪的射程范围,对步枪来说太远了,并没有对第一师战壕中的士兵造成伤害。
日军单发步枪的子弹超过两百米就会飘忽不定,即使有效射程达到机枪的程度,步兵也无法在几百米外准确击中敌人,在不借助瞄准镜的情况下,人的眼睛看到几百米外的人体时相当模糊,而机枪不同,它可以肆意扫射,要的就是火力压制效果,而不是精准射击。更让日军绝望的是,敌人都躲在战壕里,即使露出的也只是操作机枪的士兵。
“必须想办法通过那片铁丝网!”西宽二郎在后方狠狠捶了一下双手,战争怎么会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竟然出现了这种前所未见的防御方式,日军对此没有一点准备。要想通过那片恐怖的防御工事,就必须使用高强度的炮击将其打破,可惜的是,一个不利的消息再次传来——炮兵损失巨大,炮战开始十五分钟后日军已经损失了二十一门火炮,占到了第二师团火炮数量的三分之一!
火炮的数量有差距,质量差距更明显,采用周视瞄准镜、测角器和引信装定机等先进设备,采用更先进的炮弹装药的第一师火炮集群在日军十九世纪水平的火炮面前占尽优势。炮战已经呈现一面倒的局面,日军炮兵再无回天之力。
乐非和排里的步兵观看了一场屠杀盛宴,遗憾的是只有派里的机枪手亲身参与进去,其余人激动的举着枪,直到日军下达撤退命令也没有扣动步枪的扳机。相对于士兵们的遗憾,乐非反而长出一口气,日军的火力明显不如自己这边,这就意味着战士们战斗时拥有更加完美的火力掩护,损伤也会更小,他并不想看到战斗结束后自己的排减员严重。
第一波攻击结束后送到西宽二郎手里的战损报告惨不忍睹,一个联队的步兵损失过半,炮兵损失三分之一还多。接下来的战斗怎么打?要求战术指导吗,还不如等自己刨腹自尽后再请求呢!他看出来了,并不是自己的士兵不勇敢,也不是军官不用心,而是双方的火力差距太大。日清战争时期虽然也有装备上的差距,但并不像现在这么明显,这还是华夏的军队吗?
零星的炮战还在继续,大部分日军火炮停止了炮击,并在炮兵和挽马的带动下进行了转移——再这样下去野战炮兵联队很可能全军覆没,目前每一门火炮队大日本帝国陆军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
现在只是下午三点四十分左右,离天黑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甘心失败的西宽二郎再次下令组织第二次进攻。这些日本高级军官和乃木希典长了同样的脑子,好在西宽二郎还算灵活,组织第二次进攻的同时命令一个步兵联队从侧后绕过去,企图攻击布置在观音山上的第一师炮兵阵地。
樟木战场正面足够宽阔,容纳两个联队的攻击波绰绰有余,而西宽二郎正是如此安排的,他认为敌军火力密集,如果使用密集的队形击中攻击一点,很有可能造成巨大的伤亡,而且会成为敌军机关筒的靶子(日军此时称机枪为机关筒)。而分散开来反而有利于减少伤亡,扩大攻击面使敌人无法集中火力。他这样安排的前提是因为第一次攻击时曝露出来的振国军机关筒火力不超过五十门,不可能照顾到几千米宽的整个战场。
攻击再次开始,不同的是许多日本士兵肩上扛着木板、树枝、帆布等,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在铁丝网上铺出一条道路。两个步兵联队近三千人散在了整个战场上,第一师的火炮全开,硝烟再次弥漫并遮挡了半个天空,一个个弹坑让战场变成了火星表面,血水和残肢又让这里堪比地狱。
第八十五章 如火如荼
在炮火的覆盖下战斗和在炮火掩护下战斗完全是两种感受,起码乐非轻松了许多,日军冲破铁丝网之前他甚至有闲心点上一颗香烟放松一下。要不现在有那么多人愿意当兵呢,军队里提供的伙食管饱不说还有鱼有肉,当兵三年回去一身腱子肉,干什么都麻利。从进入1902年,后勤提供的物资越来越丰富,罐头、军装等等都是可以寄回家里的好玩意,最近还提供了香烟!一开始乐非也不知道香烟这种东西,那种洋玩意谁见过啊,老家都是抽水烟的。在战友的撺掇下乐非也开始尝试,一天的高强度训练后点上一支香烟,立刻感觉什么都值了!听说是广州烟草公司的产品,目前只在军队里限量供应——烟叶种植还没有大面积铺开。
“副排长,要不要来一根?”排里最活跃、也是成长最快的新兵姜茂盛笑着对董大山说道,他正指挥者排里的机枪火力猛烈开火,身上被火药熏得乌黑。排里一挺重机枪、三挺轻机枪,每时每刻都要消耗大量的弹药,马克沁突突突的响个不停,不到一根烟的功夫一条弹链就打完了。轻机枪消耗的少一点,在董大山不停的指点下机枪手不再扣动扳机不放手。
“弹药手,给重机枪再搬两个弹药箱!”董大山高声喊道,转身朝笑嘻嘻的姜茂盛瞪了一眼,老董虽然是副排长,但在新兵里很有人缘,大家也愿意和他开玩笑。尤其是姜茂盛,不过这个新兵蛋子比大多数人都强,他是北边山区出来的猎户子弟,从小就在山林里跟随家人打猎,有很强的射击天赋。而且姜茂盛天生有一个大心脏,在其他新兵还躲在战壕里瑟瑟发抖的时候,他就敢抬起半个身子观察敌军的动向。
“老乐,你说日本人是不是傻,明显拱不动了还是硬着往这边冲,依我看这样下去他们都得死在我们的机枪和大炮下。”董大山见局势平稳,抽空跑过来问乐非要了一根烟,像他这种老实人现在也需要香烟缓解压力了。
“要是没有那么多火炮和机枪,这就是一场血战,闹不好咱们也得损失惨重。在战场上日本人明显比咱们的新兵训练有素,而且悍不畏死,我估计清军就是被这种气势打败的。”乐非说完董大山点点头,让自己对着绝对优势的火力冲锋,他不敢肯定自己能不能做到。
乐非拍拍董大山的肩膀,刚想张望一下战局,“嗖”的一声,乐非迅速低下头,和董大山对视一眼,再小心抬头看看正面战场。果然,日军在不顾伤亡的冲击下,第一层和第二层铁丝网已经被突破,他们正向第三层也就是最后一层铁丝网发起冲锋。可以看到前两层的通道很狭小,上面堆满了尸体,冲过来的士兵很少,一些蹲在地上开枪,当然,开完一枪后他的使命就结束了,换子弹的功夫机枪子弹就找了过来。
第二次进攻再次失败,在战场上丢下了一千多具尸体,让人失望的是日军士兵甚至没有靠近敌军阵地!二十多分钟后绕道攻击观音山的步兵联队同样无功而返,而且损失更大——观音山的炮兵阵地上同样有坚固的防御工事,而且依山而建,易守难攻,比正面难打多了!
太阳落山,不可能继续攻击了。西宽二郎看着占地临时医院满满当当的伤兵,知道自己到了不得不选择的时候,一下午的战斗自己的第二师团就损失了接近五分之一的兵力,而敌人的阵地还没有动摇。必须以帝国大局为重,不能意气用事,自己的责任自己一定会承担!
“通信兵,向黑木为祯大将发电,‘樟木遭遇敌军主力,请求战术指导’。”发电时西宽二郎也没忘矫情一下,说遇到敌军主力,在他看来,拥有如此之多的火力一定是振国军的主力。之后第二师团开始修建防御工事,扎营后准备第二天的进攻。
西宽二郎的电报在虎门总指挥部里掀起轩然大波,之后不久就有骑兵带来西宽二郎的详细战况说明。第一军军长黑木为祯大将不敢相信,但临近天黑是第一军第三师团大岛义昌中将也传回战况说明,请求战术指导,这就不是自己能掩盖的了。
4月14日下午,大岛义昌的第三师团在厚街地区遇到振国军的狙击,北上广州的道路被堵住。与第二师团情况类似,第三师团在严正以待的振国军第一军第二师面前撞得头破血流。至此,短时间内进入广州和惠州的希望落空。
“先不说振国军的装备、工事、战斗力情况,我认为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自身的安全。刚刚接到情报,第四师团的侦察兵向南搜索时,在虎门以南的福永、石岩、松岗等地区出现振国军的踪影,虎门以北、以东的方向都被振国军堵住,如果以南再被堵住,我们就会处于被围困的不利境地。”就在大山岩、黑木为祯和连夜赶回来的西宽二郎、大岛义昌等人紧急商议如何突破敌军阵地时,驻扎在虎门和沿海登陆点的第四师团冢本胜嘉中将带来了更不利的消息。
“能知道南边敌军的确切人数吗?”。
“不少于一个师团的人数,而且正在那三个地方修筑工事。”
“振国军野心不小啊,想把我们团团围住。第一次交锋的失利并不代表着我们失败!”黑木为祯站起来说道,然后指着地图说道:“这片地区水网密集,厚街与樟木之间都是沼泽、河流,而且广东现在已经进入雨季,水量不小,我们的部队难以通过。樟木以南至虎门地区是低矮的丘陵地带,这里并没有发现敌军的踪迹,我认为这是我们最好的机会。想围困我们一个军的兵力,在这片土地上还没有谁有能力办到!”
“黑木大将,你认为从丘陵地带突破需要多少军队?是不是等第二军抵达后再发动进攻比较稳妥?”大山岩看来也赞同黑木为祯的说法,但他的想法更稳重。
“厚街和樟木只需要发动牵制性的进攻,可以各抽调一个步兵旅团,代替第四师团驻守虎门。侧翼进攻的任务就交给第四师团。通过侦查知道,丘陵地带并没有修建新式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