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钢铁基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辛亥之钢铁基地- 第2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个月的时间内,除了吉隆坡到新加坡之间的地域尚被协约国军队控制外,整个东南亚都被华军掌控,这期间一切外界新闻工作人员都不得进入,一旦被华军发现,将被视为敌人予以消灭。严密封锁并不能完全阻止外界人员进入,英国人和法国人、美国人相继派出人员偷偷潜入,其中大部分被华军发现并死亡。只有三个人获得了东南亚地区这段时间来的情报并成功返回,之后他们揭露的信息在西方引起轩然大波,华军竟然在东南亚有组织、有效率的屠杀当地土著和少数没有离开的西方人!其罪恶难以描述!

双重标准下西方人下意识的忘记了他们对华人所做的一切,忘记了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人屠杀的土著,忘记了美洲几千万印第安人只剩下几个人,忘记了他们残忍的本性,用文明的外衣来掩盖自己的残忍。

事情败露,华国总统吕梁干脆向外界宣称,华军正在东南亚地区进行种族清理行动,目的是清除那些地区的非人类物种——因为他们屠杀了华人!

嘴皮子上的斗争是吕梁最讨厌的东西,他干脆了当的承认,让正在磨嘴皮子的西方媒体和政客哑然失声,他们想不到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竟然会光明正大的承认这种事!这种事只能暗地里干的嘛!简直就是一个流氓,而不是政客!

没人能够阻止吕梁的决定,也没有人能够阻止华夏的复仇,没有人能够阻止华夏人的怒火。嘴皮子上说说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只有最残暴的复仇才能让世界正视这个民族,在奉行丛林法则的世界上,儒家道德没有用武之地。

种族清理行动直到世界大战结束都没有终止,包括相对文明的泰国在内,东南亚国家人口降低至五十万人的水平,而且都集中在印度尼西亚群岛东南方的阿鲁群岛上,其他地区都被华夏移民充斥。

一百五十万日本军团士兵和五十五万朝鲜军团士兵轮换执行了这个庞大持久的任务,也就是说他们平均每人屠杀五十个以上的当地土著。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士兵返回国内后丝毫不提在东南亚的事,反而因为带回来的巨额财富成为日本的中坚阶层,至于心理阴影之类的东西,从未在他们身上出现过。

失去理智的华国让协约国感到害怕,口头上他们仍旧在竭尽所能的污蔑、漫骂华国,实际上内心已经胆颤惊惊。因为吕梁明确表示,屠杀华人的幕后黑手就是英美主导的协约国,华夏的复仇不会停止,一直到华夏人的怒火平息为止。

吕梁的承诺首先在吉隆坡和新加坡应验,十五万协约国军队被包围在吉隆坡地区,华军没有强攻这个工事坚固的城市防御区,将其包围后两个步兵师加一个坦克师的部队直扑防守薄弱的新加坡地区。

英军总司令命令驻扎在此的舰队离开新加坡前往孟买后,带领十五名将军和三万士兵向华军投降,这个城市面向海洋的一侧可以称之为要塞,但面向陆地的一面防守薄弱,顶在前方的吉隆坡被包围后,新加坡就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而且没有来自陆地方向的淡水和补给,新加坡作为一个孤零零的岛屿坚持不了太长时间,综合考虑,英军司令干脆下令投降,与此同时,吉隆坡的十多万军队放下武器,向华军投降。

这是英军总司令做出的最大的错误,华军将这些投降的西方人视为大屠杀的罪魁祸首,他们没有人进入战俘营,受到一番虐待后就被华军士兵枪决。华军的子弹不会区分对象是不是文明人种,更何况那些西方人根本不是文明人,而是比土著更可恶的畜生。

华国对西方的敌视引起了整个西方的愤慨,在之前所有西方人就称吕梁为恶魔,称华国为黑暗的大本营。现在这个论调重新泛起,英国人秘密联系威廉二世,声称必须停止战争,携手应对华国对西方文明的挑战,但被威廉二世拒绝。现在正值同盟国洋洋得意的时候,他们攻占了大部分欧洲领土,怎么会与协约国言和?

英国人也只是说说罢了,他们还是将希望放在自己的行动上。在缅甸,英军已经集结了五十多万殖民地军队,不过这些人的训练和装备非常差。实际上英国人将十多万精锐士兵和一百六十万经过训练的印度殖民地士兵放在了缅甸和印度交界处,在这里构筑坚固防线,试图将华军挡在印度之外。

在马六甲海峡出口的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英国人在这里布置了六个野战机场、三百多架飞机,成为南亚第一道防线。

东南亚攻略需要占据大量的华国海上运输力量,超过五十万大军从海洋方向进攻,而陆地方向的大军攻占中南半岛后,华国也需要通过曼谷、金边、金兰湾、新加坡等港口运输物资,以减轻陆地运输带来的后勤压力。

超过三分之二的海上运输力量参加了东南亚攻略战役,不过战斗结束后后勤压力稍减,华军主力在马来半岛集结,等待第二阶段的缅甸战役和南亚攻略。除了轮换的士兵和弹药等物资储备外,华军可以从当地获得数量庞大的物资补充。故而,华国可以抽调很大一部分海上运输力量,补充到第四战区之中。

按照先南后北的大战略,华军攻略东南亚后将目光对准了太平洋上的岛屿和澳洲大陆,为此第四战区准备了六十万大军,其中包括海军陆战队的十五万士兵、陆军一个装甲军和三个装甲旅、两个机械化步兵军和二十五万步兵。

如此庞大的作战集群当然需要更加庞大的后勤运输力量,不过第四战区第一阶段的战斗不需要全面动员,因为他们的目标是那些航线节点上的岛屿。在这些荒凉的岛屿上,很少存在英军或者美军士兵,就算有也阻挡不了华军海军陆战队的登陆。事实上英美在战争开始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开始部署太平洋防御,但除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岛和几个航线上的岛屿,英美没有在其他岛屿布置防御,因为他们的飞机无法覆盖太大的范围,导致那些岛屿失去战略意义。

但对于华国来说,那些岛屿的作用极大,华军飞机可以从那些岛屿上的机场起飞,覆盖很大一片范围,从而轰炸敌军岛屿,截断敌人海上航线。

防守策略上的失误使协约国军队猝不及防,大量无人岛屿被华军攻占,并在上面构筑机场和军营。利用那些岛屿,华军轻而易举的攻占了大量关键岛屿,海军陆战队以损失一百二十余人的代价,将战线推进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一线,直接威胁澳洲大陆的安全。

而从雅加达出发的运输船队,搭载海军陆战队士兵和陆军士兵,直接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登陆。广阔的海域使协约国兵力分散,在西北部驻防的两个师的澳大利亚军队和一个师的美军军队分散在几百公里长的可能登陆海岸线上。华军利用战舰舰炮和海航飞机的掩护,轻易突破协约国的海岸防线,并迅速向内陆地区扩展。

华军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在广袤的澳洲大陆上如鱼得水,推进速度快得惊人,并在步兵的掩护下,接连攻克澳大利亚西北几个重镇。歼灭俘虏协约国联军两万多人,其余逃往内陆地区。

华军当然不会穿越澳洲大陆,那广袤的国土上,除了草原沙漠和隔壁之外,根本没有人影,袋鼠和毒蛇满足不了华军的后勤需求,没有铁路和公路也会让后勤运输困难重重。在西北部登陆的部队沿着东部和南部的海岸线推进,沿途可以利用海岸线上的港口补充物资,至于澳大利亚核心的东南部区域,还得进行登陆作战,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补给难度。

战前美国人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运送了一个军七万人的部队,英国人在这里也有两个师的部队,防守澳大利亚的主力则是本土十五万澳洲士兵。从装备上看,这二十六万大军已经达到了协约国顶尖部队的水平,坦克飞机火炮应有尽有,物资储备还算充足,而且具备本土作战的优势。

第四百九十六章

澳洲之战相当惨烈,华军在这里的伤亡人数接近日本战场的二分之一,五千多名华军士兵永远留在这片富饶而又荒凉的土地上。

美军第十五步兵军战斗力孱弱,士兵和军官的素质尤其低劣,战斗意志非常差。但这支部队拥有数量庞大的重型火力,并利用坚固工事固守,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美军“菜鸟”的本质。英军两个步兵师不如美军阔绰,但战斗力相当不错,最重要的是,这支部队的指挥官善于利用盟友的掩护,想尽办法远离战斗激烈的一线战场。

给华军造成最大伤亡的,是澳军五个步兵师、一个装甲师加三个骑兵旅组成的澳洲军。他们比自己的英国主子强悍得多,澳洲大陆险恶的环境造就了彪悍的澳洲人,西方人面对东方人时高人一等的感官也使他们不会轻易屈服于华军。在澳洲西南,联军先后失去多个城镇,主力在与华军的野战中损失惨重,根本无法抵挡华军的装甲突击。

正面战斗失败后,联军开始改变战术,他们利用熟悉当地地形和气候的有利因素,将主力以连或营为单位分散,在当地牧民和农场工人的帮助下,骑着马匹,来往于华军后勤运输线之间,发动短促的攻击后迅速撤离。

大量华军卡车和物资被澳军焚烧、抢夺,虽然华军很快就加大了后勤线防御力度,但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那些澳军来去无踪,追击的华军经常会在广袤的澳洲草原戈壁上迷路,即使空军出动侦察机也很难覆盖所有地区。

当华军配备摩托车、军用越野车等机动部队防守后勤线的时候,澳军骚扰力度降低不少,但前线华军又深深陷入城市巷战之中。澳军坚守华军前进道路上的每一个城池,当地居民主动转化为武装平民,他们将与野兽和恶劣大自然搏斗的经验用在对付华军上,利用正规军提供的武器弹药,出其不意的偷袭华军士兵。

只是对于经历过日本列岛洗礼的华军来说,澳洲遇到的麻烦不是难以解决的,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后勤补给。澳洲目前的开发程度很低,工业总产值很低,主要收入来源于矿业、畜牧业、渔业和粮食出口。大部分人口集中于东南沿海,其他地区地广人稀,在华军的进军路线上,缺乏运输效率高的铁路,甚至没有公路。

不过情况在华军登陆东南沿海后发生改观,从东南亚抽身后华军拥有充足的运输力量空余,两个海军陆战师和四个步兵师、一个坦克师的部队被运送上岸,标志着联军的抵抗进入倒计时。

如果澳洲失守,美国就将失去最后一块抵挡华军的掩体,有鉴于此,美国人制定了名为“台风”的反击计划。意在打通美洲至澳洲的运输线路,夺回一部分东太平洋制海权,至少要向国民证明政府没有一直被动挨打,增强国民继续战斗的信心。

这个计划出自华盛顿的授意,即使军方极力反对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主动出击,白宫还是下达了这个命令。国内国际局势已经不允许美军龟缩暴兵,东海岸德军潜艇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北美沿岸,每天都有船员和运输船只沉入大西洋的消息传回国内。大战进行到现在,美国人在华军的进攻下失去了整个太平洋,因为加入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导致从欧洲获取财富的效率大大降低。与其华国、德国这些强硬的国家死拼到底,不如和谈、置身事外,继续从世界大战中获取财富。

这种舆论覆盖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大有超过主战派的架势,在这种舆论氛围下,白宫急需一场胜利,压倒和谈派,让国民看到战争能够带来的红利。

反击的方向也经过深思熟虑,大西洋方向的德军因为北海海战的失利,再次缩回港口,英军和美军的战舰逐渐主导了大西洋。但陆地方向德军实力未损,即使几百万大军进入俄罗斯,西欧方向德军依然布置了一百多万大军,防止协约国登陆的大西洋壁垒正在成形,美国人不想在陆军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与强大的德军开战。联军加强了在北非的军事存在,目前仍旧以防守为主,尽管俄罗斯的抵抗非常需要盟友的帮助,尽管尼古拉二世的求援信堆满了白宫总统办公室的案头,英美两国仍旧决定将反击地点放在太平洋上。

海军的强大是协约国做出如此决定的主要原因,他们也想在太平洋复制北海海战的局面,甚至与华国海军两败俱伤都是可以承受的结局。只要能够迫使华国海军暂时后撤,就能打通与澳洲的联系,甚至打通北太平洋航线,继续向俄国输送战略物资。

“台风”反击计划被列为绝密,调查局没有获得该计划的详细信息,却知道美国人正在针对华国调兵遣将,并可以确定战斗会发生在海上。在西海岸,美军太平洋舰队只有一艘航母和四艘战列舰,如果想反击的话这样的兵力稍显不足。所以美军从大西洋舰队抽调了一艘舰队航母和两艘战列舰、两艘战列巡洋舰组成的分舰队前往太平洋,这支分舰队的调动就是调查局获得关键情报的节点,它在调动的过程中有太多的漏洞可以被调查局掌握。

美军分舰队要想进入太平洋只能绕道中美和南美、经麦哲伦海峡驶入太平洋,排水量高达几万吨的主力舰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这条运河在1910年初通航,美国人获得了开凿权和运河公司的所有权后,在华国巨大的压迫下,加大了对这里的开凿速度。华国引领的科技进步也使运河的开凿拥有更多更先进的工具,再加上充足的资金和人力,使运河终于在1910年通航。只是限制于运河区热带雨林气候、复杂的地形,巴拿马运河无法通航一万五千吨以上的轮船,需要后续不断建设。

不得不绕道的分舰队需要在沿途许多港口停靠补给,这是调查局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得到美国海军即将出动的消息后,华军太平洋舰队立刻着手准备迎击。协助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东南沿海进行登陆作战的四艘主力舰返回关岛,进行几天的修整和补给。回到本土修整的两艘舰队航母和两艘主力舰立刻停止修整,官兵停止休假,赶往夏威夷。在北太平洋进行封锁作战的一艘舰队航母和两艘主力将也将赶往夏威夷,再加上珍珠港那里的一艘航母和两艘主力舰,太平洋舰队主力聚集,只等美军赶来。

问题的关键在于华军不打算被动挨打,胡乱猜测美军的进攻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