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返大隋- 第3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天黄昏,从南面的野狐堡方向,开始发现了一些绰约的黑色影子。

远出的哨探游骑奔跑了回来,一面路一面吹着号角,那是警示的号角。这让泥利面色不好,警示的号角说明来的不是儿子或者库合真的兵马,而是怀荒城的援兵。

合营敲响了警钟,吹起了号角,骑兵们跨上战马,缓缓走出营地,在那片平坦的草地上集结列阵。

一切准备就位。

阵列鸦雀无声,只有风吹卷旗帜,呼呼作响。

那支怀荒的援军渐渐接近,已经能用肉眼看见了。

第一支最先出现在怀荒视野里的援军,是由李靖率领的鹰扬骑军第六营,不过现在李靖已经不再只是一名营将了,他统领不止南下时的三千人,而是整整一万五千人骑兵。为了奖励李靖这次的突出表现,杰出战绩,易风破格,以鹰扬骑军第六营三千怀荒骑兵为基础,再加上从七万突厥降骑中选拔出来的一万两千名精锐骠悍最善于骑射者,一起组成了怀荒第三个骑兵军,特赐军号骠骑军。这是一支不同于怀荒骑军的骑兵,虽有三千怀荒骑兵,但与一万两千突厥骑兵合组建军后,这支骑兵却是一直轻骑兵性质的部队,他们的主要武器是马刀,以突厥骑兵最擅长的速度突击对方防线,更多的是执行侦察、搜索、追击、巡逻以及增援等任务。易风建立这支骠骑军,就是要利用突厥骑兵的那种骠悍灵活性,来弥补怀荒骑兵的一些短板,各用所长。又因为李靖这次表现出来的出色运动战术,因此易风特意让他来担任这一支特别轻骑军的统领。

做为拥有正式军号的怀荒第三支骑军,骠骑军有其它突厥降军完全不能比拟的待遇,他们和怀荒军的待遇基本一致。易风甚至还特意给他们装备了马刀。以及怀荒军的专门制服,骠悍的突厥勇士配上精致的军服战袍。以及统一的鞍辔,华丽的披风。锃亮的靴子,特别是配上了突厥战士早羡慕不已的虎徽钢板胸镜甲,立时整个都大变了样,从野蛮变成了威武。

现在,李靖带着这支刚组建完成,在一路上进行着适应的骠骑军回来了。

他们跨着高头大马,装备着马刀、长矛、手弩、骑弓,越过野狐岭后,蜂拥而至。展开长长的新月阵形,似乎张开了大口的巨兽,想要一口把怀荒城下的他们吞下。那如云的兵马,刀山剑林,旗帜海洋,天地似乎都为之变了色。虽然只有一万余骑,可那气势,却让拥兵近五万的泥利感觉气势上完全被压住了。

李靖到来后,并没有马上发起进攻。也没有立即率兵入城。

他在距离怀荒城十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开始旁若无人的扎营。

这时,观阵的泥利等突厥首领们都发现了一个情况,那支到来的隋军里。似乎有很多突厥人。虽然此时他们穿着怀荒军制式军服战袍,马也涮的干净,靴子也擦的锃亮。可这依然掩饰不掉他们是突厥人的事实。而且泥利还发现,这些不是什么原来居住在怀荒附近的突厥小部落牧民。他们是突厥战士,如果他滴有猜错的话。这些人就应当是儿子达曼与库合真的手下才对。可现在让他想不明白的是,这些人居然已经换上了怀荒军的军服,打着汉军的旗帜,跟着汉人将领前来对付他。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达曼现在在哪?

夜幕降临了,但是天并没有黑。

因为怀荒城上城下,到处都是冲天的火光,城上火把点点,城下篝火成堆,这一晚上,整个怀荒城四周都是明亮如昼。

这一夜,更多的汉军部队不断的到来。

第二支,第三支,第四支。。。

刚纳降了七万突厥军的易风,如今兵强马壮,他去年年末离开怀荒的时候,只带了一千余护卫,现在重返怀荒,却又带回来十万兵马。其中七万突厥降军,皇帝拔给易风一万兵马,加上从幽州带来的兵马,十万兵马出塞到达坝上。

野狐岭上,这一夜出现无数的火把,组成一条又一条的光带,有如蜿蜒的巨大火龙,从那遥远的南面,一直盘旋而来,最后到达怀荒城下。

这一夜泥利根本没有睡觉,他手下的四万余突厥军也没有睡觉,没有人能睡的着。

一支又一支的隋军到来几乎就没有停过,兵马越聚越多,越聚越多,最后聚集了不下十万兵马。怀荒城下,早就变成了一片星之海洋,无数的篝火就如满天的繁星挂在漆黑的夜空之中。他们枕戈待旦,衣不解甲,刀不离身,甚至一整夜一直都牵着马列阵准备着。一开始他没想过要跑,后来想跑已经来不及了。怀荒城内城外到处都是隋军,他往哪跑,他一跑,隋军必然追击,敌众我寡,而且最要命的是他们之前绕过了乌沙堡,绕过了一座座的怀荒军镇戍堡,现在他们要跑,那当初绕过的镇堡就会成为拦路索,索命绳。

当到来的隋军不下十万之时,泥利终于知道再没机会跑了。而当他看到那些打着隋军旗号穿着怀荒军服赶来的隋军中,居然大部份都是突厥面孔后,他越发的绝望了,他已经猜到了一个可能的事实,只是一直不肯也不敢承认罢了。

黎明到来,泥利等突厥军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到,来援的兵马是如何的庞大了。清晨的薄雾之中,无数的兵马,一片片的排列在一起,临时扎下的营地很简陋,那简单的营地里帐篷成片成片的布置着,如同天上的云彩。

人过一万,无边无际。而十万兵马,摆开在草原上,那更加的是无边无际,一眼望去,满眼的都是兵马。

汉军的营地里,易风的中军营设立在一处土坡上。

晨风习习,四月的塞上早晨虽然还有些凉意,可却不是寒冷而是凉爽了。易风、杨雄、李敏、杨义臣、刘文静、李靖、窦建德、秦琼、来整等一众将领们登高远望,冷眼看着那支已经龟缩成一团的泥利四万余突厥军。

“看他们的那阵容,我敢保证,只要我们来一次全军出击,他们立即就会崩溃,泥利说不定就会跟他儿子达曼一样,丢下自己的兵马独自逃跑了。”说话的是玄州总管李敏,这次得授总管之职,又恰逢突厥大举入侵,原本还以为有机会能上战场,可谁想到,他几乎就没出过军都关,然后仗就已经打赢了。想当年他父亲为幽州总管之时,遇突厥人突袭,父亲在外巡视时被围,最终力战而死。他一心想要有朝一日能统领大军出塞,扫荡突厥,这次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却不料根本没有他上场的机会。现在,摆在他面前的还有几万突厥人,这也许是他最后的机会了。

“太孙殿下,我请求殿下给我一个带兵出战的机会,一个为父报仇,为国立功的功会。”

易风却是摇了摇头,“如果可以不打,当然是最好的。还是先派人去劝降吧,说不定泥利能明白利害呢。”

哪怕出击百分百能胜,可如无必要,易风也不愿意拿将士们的生命去做这样随意的决定。每一个兵都是宝贵的,如果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最好的。

“报!”

一骑自南飞奔而是来。

“禀报太孙殿下,幽州有急信传来,十万火急。”骑士风尘仆仆赶到,呈上一封急信。

易风接过,打开。

越看易风的脸越严肃,看完后他整个人立在那里,紧皱着眉头,一言不发。

“殿下,是何急事?”刘文静问。

易风长叹一声,然后一字一句的道,“陛下驾崩了!”

“什么?”好几个什么几乎同时响起,每个人的语气里都全是难以相信的震惊神色。

“大隋皇帝陛下,驾崩了!”易风重复道,声音里同样充满了震惊。历史上本来还有五年天下掌御的隋帝杨坚,居然在开皇十九年就死了,比原本历史上早死了五年。

第479章兴兵讨逆

(感谢老鼠爱mm、永恒之梦、第一近卫坦克旅、profyellow、olytis诸位的支持,非常感谢!)

大隋开皇十九年四月初,在怀荒城下,易风率领着投降的七万突厥降军以及三万汉军出塞,与怀荒城内兵马对泥利部形成了反包围。十余万兵马将不到五万的泥利军包抄,密密麻麻的军队一路接一路的扎下营寨。而在泥利的四周,还有塞上怀荒数十军镇戍堡包围着,他已经被彻底的陷入了重围之中。

而就在这个时候,易风却突然收到自幽州城转送过来的大兴急报,大隋皇帝驾崩大行了。

收到这个消息之后,易风极为震惊。

中军大营,易风召集了高级会议,各军、营级将领,以及七品以上文官都列席参加。军帐之中气氛十分压抑,大家都沉默不作声,似乎还在消化着这个让人难以相信的事实。情报是特科大兴部传回的飞鸽急信,信件由飞鸽传回到幽州,再从幽州送到怀荒。特科的情报搜集能力很强,就在两天前,三月的最后一天,易风在妫州发起对库合真部的最后进攻之时,在京师发生了一件更大的事情。

特科京师分部传回十万火急的密信,皇帝在当天夜里突然驾崩。

然后这还并不是最让人震惊的,最让人震惊的是,皇帝驾崩之后,蜀王杨秀紧急召集百官入宫,然后向百官宣示了皇帝的遗诏。皇帝在遗诏之中下旨废除杨勇的太子之位,同时废除杨林的太孙之位。皇帝在诏书中改册立蜀王杨秀为太子,遗诏由新太子杨秀继位。

谁都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事情。皇帝死的太突然了,而皇帝的遗诏越发的让人难以置信。居然没有半点先兆就突然废了杨勇、杨林,然后也没有立杨广,却是立了杨秀为新太子。如果说皇帝还活着,那么这换太子虽然有些让人难以理解,可毕竟还能勉强接受,可偏偏现在是皇帝突然死了,然后出现了这么一道遗诏,谁能相信?

百官置疑。

可面对百官的置疑,杨秀却早有预料。他派兵封锁了宫城,矫称皇帝之诏,派人调换了京师的禁卫部署,接管了宫城与京师的防卫,并将百官留于宫中。

四月初一,杨秀陈兵集众,发布皇帝去世的凶信,为大行皇帝发丧,同时即皇帝位。当日。杨秀尊独孤皇后为皇太后,册封长孙览之女长孙氏为皇后,册封嫡子杨明为太子。同时改封杨勇为代王,杨林为赵王。召代赵二王并晋王回京。

特科的消息灵通,仅隔了一天,京师大兴里的巨大变故就已经传递到了易风的手里。而此时杨谅派出来的宣诏使者还没出关中。

消息通报给诸文武之后,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第二反应是这绝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刚年满六十岁的皇帝毫无预兆的就这么突然暴毙而亡。而皇帝临终之时居然是遗诏废太子太孙改立蜀王为太子,这开的什么玩笑?

皇甫涏第一个出声,“蜀王为何当时在京?”这位老臣,原是皇帝选给杨谅的辅佐大臣,可惜杨谅从不听他的教导,太原之变后,他跟随于易风身边,对他多有倚重,现在已经是很尽职尽职的在为易风考虑了。

代替易风回答的是李密,接到这封震惊万分的信件后,他立即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从情报部门这段时间报上来的信息之中,已经找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大行皇帝数天前诏蜀王入京,据情报,大行皇帝诏蜀王入京是要让蜀王封建东南,于福州东面海上琉球大岛上建琉球国,改封蜀王为琉球王,然后朝廷撤掉秦州大总管府,改在陇右设置陇右行省,派任布政使、提刑按察使和都指使分掌陇右行省民政、司法和兵马大权,统领陇右诸州。再然后,就马上发生了大行皇帝突然驾崩,遗诏易蜀王为太子继承皇位。”

“这是矫诏!”太孙洗马李纲也马上大声喊道,“蜀王谋逆弑君,篡夺皇位,殿下,臣请殿下立即发丧,让三军带孝披麻,起兵诛杀杨秀逆贼!”

意外总是无处不在,易风揉捏着太阳穴心里想道。谁能想到呢,太子、晋王激烈争斗,间中还有汉王在其中掺合着,再算上他这个皇太孙,本来大家以为这已经够复杂了。好不容易汉王已经出局,这个时候谁都无法想到,蜀王突然跳了出来,然后还如此大胆疯狂。

弑君夺位。

真是个胆大的家伙,易风对杨秀的疯狂之举只能给出这样的一个评价了。胆大,而又愚蠢。就算他趁了个空虚的机会,弑君成功,控制了京师那又如何,他根本没有半点胜算,杨秀是自寻死路。杨秀自立国起就被派驻蜀中,一去就是近二十年之久,他在蜀中也许经营了不少的势力,可在京畿,根本不够看的。这次也不过是借了朝中兵马尽皆在外,太子晋王太孙以及宰相大将们基本上都在外,他才有了这么一丝机会。

杨秀自寻死路易风不关心也不在意,不过他这么的疯狂行为,却已经也完全打乱了当前的局势了。

不管怎么说,皇帝死了。

“殿下,我们现在应当立即发兵南下,讨伐叛逆。”杨雄也在一边发话。做为宗室之中极有份量者,他在震惊之后,也已经开始迅速的思考着如今的局面。无疑,皇帝之死和临终遗诏充满重重疑点,杨秀就算称帝也根本坐不稳那个位置。接下来,必然是诸王起兵,杀回京师,一番真正的较量开始了,谁兵强马壮谁就是赢家。没有了皇帝的干预,全凭各自实力。杨雄看来,无疑太子太孙一系实力更强。晋王原来一直占有很大赢面,那是因为皇帝夫妇向他倾斜,可如今皇帝死了,皇后被控于杨秀之手,她的意见已经不重要了。现在,就看谁的兵强马壮。

太子和高颎手握中路大军,有二十五万兵马,太孙的东路军虽然本没有多少兵马,可杨雄很清楚现在太孙手里的实力,十几万怀荒军,加上数万幽州军,以及如今新投降的七万突厥军,太孙手里的兵马不下二十万。如果太子和太孙联手,那晋王根本不是对手,杨秀更不是对手。一番计算得失之后,杨雄已经明白自己该站在哪边了。

易风也在考虑眼前的局势,自己该如何决定。要联合太子吗?

“杨秀是弑君者,人人得而诛之,请薛先生写一篇檄文,向天下揭示杨秀之弑君篡位之罪行,让天下共讨之。”不管要做怎么样的决定,但有一点却是没有疑问的,那就是否认杨秀。不管杨秀是不是弑君,不管有没有证据,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第一时间否认杨秀。

“是否立即向全军发丧?”刘文静问。

易风沉吟,最后还是摇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