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大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返大隋-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怀荒和御夷,本就是北魏北方七镇中最东面的二镇,因地形险要,先后设镇,屏障幽燕。如今虽然自六镇起义到如今,经历魏齐周隋的多年战乱,这一带地区早荒废,但新设总管府后,武州总管府的地盘却是极大的,怀荒和御夷二镇旧地皆在武州总管府辖下。

原本凌云的怀荒镇十四城主要集中在张家口大宁城以长城北面的怀荒镇旧地,以怀荒连城为中心,在御夷镇旧地,虽也有城堡,但却偏向怀荒。现在有了朝廷的诏令,易风想着,倒是可以有了机会的时候,可以向这边扩张了,御夷镇这边如今多是些西迁过来的奚、契丹人。

一州两县,这方面倒是好办,凌云兼任武州刺史,下面的两个县,凌云想了想,打算让魏征和高伯分别担任。两人都是凌云完全放的下心的人,不用担心有什么意外之处。况且。武州现在的情况,也类似于军管区,州县地方很多地方都是和军方交错管理。事务也不重。

倒是对于军队,易风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先前他已经对士兵设立了十级军资,当初没有对军官进行这方面的改动,只是当时没不方便。现在成了武州总管,有了便宜行事的大权,成为了类似于节度使一样的军政要员,他倒可以名正言顺的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变动了。凌云其实很想在军中实行军衔制。不过如今他是朝廷官员,怀荒军也是朝廷边军了,朝廷既没有军衔制。那他也不好直接实行。不过朝廷其实也有类似于军衔制的东西,那就是官阶。特别是此时,朝廷的官制里有一个四十三号杂号将军的系列官职,这些官职本来是承自汉魏以来的旧东西了。如四征四平这些将军名号。在汉朝时,那一个个都是很威风很有实权的将军称号,但到了南北朝时,这些散号将军就几乎成了杂鱼称号,特别是到了隋朝以后,虽然朝廷还保留着这四十三号将军称号,但真的有点类似于荣耀称号,加衔的意思了。特别是这四十三号将军的品级已经很低。从九品到六品,总共四十三号将军名号。最高不过正六品,最低只有从九品而已。

不过凌云倒是觉得这些将军号还是蛮有用的,起码顺手拿来做为怀荒军的军官们的军衔军阶就很有作用。

凌云向来是个很推崇军衔的人,指挥作战,军官阶衔当然很有作用。尤其是这个时候,别看朝廷中央军设有十二卫,各卫有大将军、将军、郎将等等,可实际上,几十万十二卫的中央军,其实实际上平时都是军将分离的,军队平时最大的编制就是骠骑府和车骑府,最多的是一千二百人一府,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那些卫府中的高级将军们,根本没权力直接统领下面的兵。而一旦到了战时,朝廷是从各卫下面抽调兵马,各府平时统兵的骠骑、车骑将军们,也并不直接统领本府兵马上阵,而是各府抽调出来的兵到指点地点集结之后,再重新编为行营编制,然后那些队以上的中高级军官,几乎都是上面重新指派的。府兵制,早期在西魏北周时,其实是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私兵类似,但到了隋,则成了兵将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一种严秘的防范制度。这其实和后世的军队军官轮调制有些相似,这种情况下,易风越发觉得军衔制度还是蛮好的。

现在凌云的军队是由怀荒军和各城守备、警备三类军队组成,主力部队是野战营的怀荒军,然后是地方守备力量的守备和警备。不过按朝廷的制度,这些兵马也会改成州兵和镇戍兵。上镇兵一千,中镇兵八百,下镇兵五百,上戍兵三百,中戍兵五十,下戍兵三十。原来的怀荒军将改名为武州总管府州兵,各城守备改为各城镇兵,原来的警备,改为各堡戍兵,和烽堠墩兵。名字换了,但实质没变。不过三个体系的兵,就越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军阶体系来分清上下序列了。

在先前的计划里,一个副伍长,需要五资兵级,一个伍长需要六资,一个伙长要八资。

因此,凌云现在打算,在把麾下的兵马改成州兵、镇兵、戍兵和墩兵之后,在镇将、戍主、营将等不同的军职下,以军阶来分清序列。

比如率领三十人的下戍的副戍主,他的军阶就将是四十三号杂号将军中的倒数第二阶,从九品下的偏将,而一个州兵中的五十人队的队副,则是倒数第四阶的从九品上的旷野将军。下戍主是正九品下扫寇将军,而队头则是正九品上殄寇将军。

统领百人的都头是正八品上宣威将军,中戍主是正八品下襄威将军。团主是正七品镇远将军,上戍主下七品建威将军。

下镇将正六品下征东将军,营将正六品上翊军将军。

其余的中镇将是从五品车骑将军,上镇将是从四品虎牙郎将,而军主,应当是正四的虎贲将军。

不过易风打算,暂时武州总管下面只设下镇,而不设上镇中镇,州兵也只授营将,军主他自己担任。

州兵、镇兵、戍兵、墩兵全都军官授军阶,士兵授军资,如此总管府下各部上下序列分明。当然,按易风的计划,州兵是主力军种,州兵的兵员补充,从各军镇兵中提拔补充,镇兵缺员,从戍兵中补充,戍兵缺员从墩兵中补充,墩兵则从百姓青壮中选勇武者任之。这样就能做到,保持各部的战斗力,尤其是保持主力州兵的战斗力。

当然这样一来,武州总管下各部,除了易风这个总管兼刺史兼州兵军主外,各部中以营将的军阶是最高的,然后是下镇将。这样一来,州兵的级别就比镇兵要高。

这也是他思虑许久的结果,如果设立上镇,那么上镇将从四品,比起营将的正六品要高上好几级。而怀荒以营将为主力大将,镇将是二线守备部队,二线的军官反而比主力部队的军官高上几级,这就乱了套了。因此,最后,凌云虽然手上有可以任命镇将官员的权力,但他也只是把各镇定为了下镇,正好下镇统兵五百,与原来的各城守备兵力也是相同。

在院里锻炼了一会,由木兰服侍着冲了个澡,那边青莲早已经把早餐准备好了,新鲜的牛乳,还有包子、茶叶蛋、粟米粥加腌制的几样小菜,很是丰富。

跟着凌云这么久,青莲和木兰两个丫头早已经熟知了凌云的口味。凌云刚坐下,小姨子高明月却是已经不等通传就已经进来了。

凌云对着紧跟着进来的那个来不及阻挡的小丫头挥了挥手,让她下去,然后笑着对高明月道:“你来的正好,我正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呢,浅雪已经在来的路上了,估计再有半月就能到了。她已经有了七月身孕,等到年前后估计就会生了,时间不多,我已经派人去迎接了,你正好帮忙也准备下。”

(之前去了外地几天,实在抱歉没有更新!)

第175章赏功

高明月似乎早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并不惊讶的点了点头,然后毫不客气的就坐在了桌边,拿起了木兰准备给易风的碗筷盛了碗粥吃了起来。她吃的很快,一青瓷碗的粟米粥几口就喝完了,丝毫没有半点矜持的模样,吃完一碗又倒了一杯牛奶,喝了两口,又挟了几筷子的海带,才终于暂停,抬起头对易风道,“姐姐给我来了信,这事我已经知道了,我让人去请怀荒最好的稳婆过来,还已经在挑选奶妈,另外又让人去挑一批手脚稳重做事利落的丫环婆子过来。。。”她一口气说了一大堆,不过易风听了却很满意。

这个小姨子虽然有时候跟他很不对付,但办起事来却是十分的干练的,有铁娘子风范。自到怀荒之后,高明月并没有和易风同住一宅,毕竟姐姐不在,宅中又没长辈什么的,小姨子和姐夫住一起,实在是不合适。高明月就住在易风的隔壁,不过平时却走动的很少。倒不是为了避嫌什么的,而是高明月实在是一个工作狂。自在扬州时从易风那里学了珠算和复式记账法等新式东西后,这个本来的女帐房越发的有些着魔了。易风明面上的大帐房是张叔,可实际上,张叔手下第一帐房却是高明月。高明月不但成了张叔手下的大会计,而且还把自己身边的侍女们也都培养成了小会计,后来甚至还不断的招兵买马,挑选了不少的伶俐聪明的姑娘,全都培训成了她的会计助手。如今怀荒帅府的户曹公事房里。三分之二的会计,都是高明月带领的女会计们。

凌云有时候很佩服这个小姨子,长的那么漂亮。出身那么高,可偏偏对于什么附庸风雅啊,女工刺绣之类的事情啊,半点都没兴趣,就是对这些数目啊,算盘啊,帐册啊兴趣十足。

“上次桃山之战的勋书已经核算完毕了。各种奖赏数目也都做成帐册了。”高明月低头喝了口牛奶,鲜红如花瓣的嘴唇上,还沾着几点萤白的乳汁。凌云一见之下,一时也不免有些暇思浮想,想入非非。其实,小姨子长的真的非常漂亮。高挑、肤白。胸前挺拔,面容皎好。。。

高明月见易风没有答话,抬头望去,却正好目光碰到他那有些直勾勾的眼神。高明月突然心头有些慌,脸上不自然的泛起些红润,然后她马上狠狠的瞪了易风一眼。这段时间跟随易风北上之后,她亲眼看着易风的极大变化,把一个散乱的猛虎盟绿林组织。短短时间,就已经经营成了隋朝的边疆总管府。有时候,她心里也不得不承认,姐姐的眼光确实很厉害,能在当初一眼就看出落魄的易风,居然是一个如此了得的骏杰。正因此,这段时间以来,她也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了对易风的许多观念。只是没想到,刚才易风居然会用那样的眼神看着她,真是太过份了。

易风被高明月一瞪,有些讪讪的收回目光。

“户曹帐上有足够的钱粮支付这次大赏吗?”易风只好借话题转移。

“上次扫荡了秦山、燕山之后,我们得到了不少的钱财,这段时间怀荒边市的贸易也十分兴旺,我们赚到了远超当初预计的钱。如今怀荒仓库中金银满仓,不过。。。”提到正事,高明月很快就回归了一脸正容,“不过我们现在很缺钱,缺铜钱。”

缺钱,当然不是指怀荒现在没有钱了。实际上,这个缺钱的意思是指缺少做为货币流通的肉好五铢钱。大隋立国之后,废私钱,铸肉好五铢,严禁私铸,用各种方法统一货币。但是朝廷依然极度缺铜钱,朝廷所铸铜钱一贯是四斤三两,一枚五铢钱约重三克左右,后世一枚一元钢币大约重六克,五角钢心镀铜币大约是三点八克。一枚五铢钱比一枚五角硬币还轻,这钱其实成本说不是高,朝廷每铸一千钱,成本约七百,不过这里面没有算上人工成本,铸钱的工人基本上都是服瑶役的百姓。不过虽然铸钱有不少的利润,但铸钱的工序并不简单,一个铸钱炉一年可以铸十炉钱,得三千贯钱而已。朝廷全力铸钱,一年了不过几十万贯钱。可朝廷每年不停的铸新钱,却依然不够流通,最大的原因,一是铜器贵重,把钱融成铜铸成铜器能获两倍之利,因此就算有律法规定不能融钱铸铜器,可依然有大量的钱被融掉。另一个钱缺的原因,就是大唐周边的高句丽、东瀛、新罗、百济等国商人贸易时都把大量隋朝铜钱带回本国,隋朝的铜钱在这些国家一样能成为货币流通。

朝廷拼命铸钱,却越铸越缺钱,融钱、藏钱、加上钱外流,导致钱荒,使得隋朝也不得不钱帛兼行,很多时候,粮食和布匹都成为了交易的货币,甚至大多时候,直接就是以物易物。中原的百姓,家家养蚕种麻,他们织出来的绢麻,其实就是货币。出去买东西,要么拿粮食换,要么割二尺布扯一尺绢。

隋朝的钱荒,现在怀荒也同样面临着。

怀荒之前的军功赏赐,都是赏钱,明码标价,斩首、俘虏每个五贯钱,另外战阵表现,也都是按不同表现多少贯钱,此外,战死、负伤的抚恤,都是给钱。上次易风的军士薪水改革,以俸钱和月粮组成,也是因为缺钱。不过这一次,桃山大赏终于核算完毕,这是高达数十万贯的赏赐,不但出战的五千兵马都有重赏,就是其余留守的各军,甚至是工匠百姓,也都有一份赏赐。这些赏赐加起来,数字极大。怀荒镇有钱,但仓库里堆积的多是金银器物,布匹绢麻等等,铜钱根本不够。

其实不止是这次大赏缺钱,现在日渐火爆的怀荒边市。缺钱也是一个大问题。

“把我们仓库中的金银器融了,铸成赏功金牌和赏功银牌,分为一两和一钱两种。”凌云对于钱荒的事情也早有所察。只是先前也还没那么严重。不过现在怀荒走上正轨,不论是将士们的赏赐,还是军队的薪水和工匠的薪俸,还有怀荒交易的需求,都是极大的增加。没有钱可用,不但让交易受到重大影响,而且会让怀荒发不出军士和工匠们的薪水。这是要出大问题的。

不过铸钱的权利向归朝廷,朝廷也就杨广、杨秀、杨谅几位皇子大总管得到天子的特别授权,可以铸几个钱炉铸钱。易风只是一个小总管。就算天子真的赏易风在怀荒开一两个钱炉铸钱,可一年几千万把贯钱,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想来想去,正好仓库里堆积了不少的金银器物。这些金银都不是流通货币。不过易风正好打这主意,把金银铸钱赏功银牌,赏功银牌可以说是一种特别的赏赐之物,算不得货币,但金银实打实的又是可以半流通的贵重金属。这也算是易风的一个擦边球,用金银赏功银牌,来解决如今缺钱的问题。

一边说着,易风干脆让木兰拿来他自制的铅笔。开始在白纸上绘制这种赏功银牌。

“金银牌皆圆形,中间不开方孔。银牌正面上方是一头伏虎,这和虎符的形状相似,表明此金银牌与军功赏赐关系。伏虎下面,是赏功二字。”凌云一边说,一面拿笔以正楷凝重写下赏功两个大字,并在左下写了三个字重一两表示数额,一两的金银币直径一尺,约三十厘米。而一钱的则直径一寸,约三厘米。而金银牌的背面,皆是蜿蜒长城图案。

“如何兑换?”高明月轻咬着嘴唇,没想到困扰着户曹众人许久的麻烦,却在凌云手里如此轻松的解决。原来的金银,大多是器物,要么就是金银铤,大多很重,一个几十两重,并不适合流通。但如果把金银币铸成一两或者一钱重,那却是方便流通的多。而且有了赏功牌这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