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征途-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淳于博目光炯炯,看着高原,道:“大人,现在天下纷争,无一日不战,无一时不兵,天下苍生无一天不苦,百姓无一天不役,何也,就在于诸侯割据,征战不止,因此依在下看来,只有天下复归一统,才能消除战争,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上古盛世才能重现。大人以为呢?”

第八十九章游说(下)

高原点了点头,道:“从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

虽然淳于博是第一次听到“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句式,但也听得出来,高原是在赞同他的说法,因此又道:“大人应该承认,而现在有能力统一天下,唯有秦国。而且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己有百年,历经了六世,内部一直国泰民安,纵然小有**,但也无损大局,而外部征战,屡战屡胜,就算是偶有败战,但也不损国体,不丧一寸土地。”

高原道:“先生在公孑嘉府里,就曽引用荀子之言,说明秦国之治,远胜于山东六国,我现在还记得,而且我也认为,荀孑之言无虚,秦国之治,确实要比山东六国要强得多。”

淳于钟秀又道:“而现在的秦王政,英明刚毅,刚一亲政,就迅速的平定了嫪毐之乱,执掌秦国的大权,收谏逐客令,可见其从谏如流,不以王礼苛求顿弱,可见其礼贤下士,请问大人,东方六国之中,可有如此英明之主。”

高原摇了摇头,道:“现在的六国之君,不是昏庸无道,就是碌碌无为,目光短浅,都难有大作为,和秦王政相比,就如努马比麒麟,望尘莫及。”

淳于博呵呵一笑,道:“我父女这近十年以来,游历天下各国,观莫各国君臣,只有秦国国力强盛,上有英明之主,下有群英汇集,不出十年,就可以统一天下,从此就可以消除战乱,使天下恢复太平,百姓也能够安居乐业。”

淳于钟秀道:“我们父女并非秦国,也不是为秦国说客,只是希望大人能够以天下为念,顺时而动,投效秦国,如果大人能够说动武安君,当然是再好也不过了,也可以使天下统一的过程少一些战争,少一些伤亡,而且以大人和武安君之材,在秦国必然可以受到重用,将来为秦国统一天下建功立业,而天下太平,也有你们的一份力量,同样可以名垂千古。请大人三思。”

高原也沉默了半响,无论这一对父女是不是为秦国作说客,但他们的话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天下统一之后,就可以天下太平”这个论点,在这个时代也不算新鲜,因为天下分裂的局面己经維持了数百年,各国之间确实一直都是战争不断,百姓的生活安稳的时候很少,因此有不少有识之士都认为,只有天下重新统一,各国合并成一国,才能够消除战争,而洠в辛苏秸傩彰亲匀灰簿湍芄话簿永忠怠U飧雎鄣悖拥览砩弦彩撬档猛ā�

而现在秦国确实俱备了统一天下的各种条件,经过了六代国君的治理,秦国己经积累了强大的国力,奖历军功的政策也使秦军的战斗力异常强悍,而且现在秦国的国君秦王政,正当盛年,也表现出卓越的政治和治国才能,亲政十余年的所做所为,用雄材大略来形容,也决不过份,因此淳于博、淳于钟秀父女希望由秦国来统一全国,结束乱世,给天下带来安定,也并不算不对。而游说自己投奔秦国,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是刚来到这个时代,高原也许会接受淳于父女的建议,真的投奔到秦国去。但现在高原并不在是一个人,在赵国有着太多的牵挂,除非是李牧也投奔到秦国,否则高原也不可能扔下李牧和李瑛鸿,还有赵军的其他同伴,自己一个人投奔到秦国去。

另外高原也知道,统一了六国,从秦王政进升为秦始皇之后,也志得意满,日益骄奢,在一片歌功颂德之中,秦始皇的性格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由英武聪颖变成了自以为事,由性情刚烈变成骄横跋扈,由明察秋毫变成疑忌苛察,由处事果断变成刚愎自用,由重视法制变成滥施刑法,由锐意进取变成好大喜功,不可一世,滥用权力,大兴土木,骄奢、暴虏之行比比皆是。

而天下也并没有因为统一起来而变得太平,百姓不但没有能够安居乐业,相反在不少的地方,百姓的生活比统一之前更为困苦。而且高原并不认为,自己到了秦国之后,就可以改变秦始皇,因此也对是不是要投奔到秦国去,也非常纠结。只不过这些话高原是洠Хㄋ党隼吹摹�

当然在现在这个时候,高原更不可能投奔到秦国去。因此高原也点了点头,道:“两位的来意,我己经明白了,但恕我不能同意两位的建议。如果武安君不降秦国,我也决不会投奔秦国。”

淳于博的脸色微变,但还不动声色,他当然知道,想要说服李牧投秦,基本是不可能的事。而淳于钟秀却有些不高兴了,道:“大人为何还要如此执迷不悟呢?现在秦国统一天下,仍是大势所趋,大人难到一定就要逆天而行吗?而不顾天下百姓的安危吗?”

高原听了,心里也有些不大舒服,但还是忍了下来,并没有说话。

这时淳于博道:“大人是念及与武安君的情谊,那么为什么不劝武安君也一并投奔秦国呢,秦王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武安君若是到了秦国,必会重用,岂不比留在赵国,受赵王迁的气好。”

高原苦笑了一声,道:“先生好意,我都知道,但我也有一些难言之隐,无法说出口,因此只能辜负先生这一番好意了。”

淳于钟秀却是非常不高兴了,在她看来,高原这完全是一番推托之辞,因此道:“武安君确实待大人有知遇之恩,而且我也知道,武安君打算把女儿许配给大人,但大人与武安君之情,仍是私情,而顺应大势,扶助秦国统一天下,仍然为天下之公,大人为何要以私而废公,难道大人不觉得只为自己一己之私,而要多少生灵图碳,多少无辜的百姓身死。钟秀一直以为大人是将星临世,就理应为天下苍生造福,却洠в邢氲酱笕酥晃角椋还颂煜隆!�

淳于博也觉得淳于钟秀说得太有些过份了,忍不住道:“钟秀。”

而这时高原也确实非常生气,因为他最不喜欢的就是拿大帽子压人,淳于钟秀也未免太有些自以为事了,因此高原的眉尖一挑,道:“淳于小姐,刚才小姐口口声声都是为了天下百姓,难道说只有听从小姐之言,才是为了天下百姓,而不尊小姐之言,就是不顾天下苍生,试问小姐凭什么以为,自己可以代表天下呢?”

淳于钟秀的脸也一下子涨得通红,也洠в邢氲礁咴拇史婊嵴饷醇馊瘢还邮嗨昶穑透糯居诓┯卫煜拢裁囱娜嗣挥屑裁囱某∶婷挥芯⒖痰溃骸爸有愕比徊桓掖硖煜拢褪侣凼拢毓骋惶煜麓笫疲笕烁詹乓彩浅腥系摹!�

高原摇了摇头,道:“第一,我从来没有承认,秦国就一定能够统一天下,只能说秦国统一天下的可能性最大,但其他各国,也都有统一天下的机会,只是比秦国小,因此其他各国洠в械览砦尢跫耐督登毓U獠皇俏晃税傩盏氖虑椤P〗阄裁床蝗扒赝酰颂煜掳傩盏睦妫督灯渌夷兀坎皇且谎穑俊�

淳于钟秀道:“大人刚才明明承认,秦王的才智远胜于六国之君,只有贤明之君才能为天下之主,那有贤明之君投降昏庸之君的道理。”

高原道:“人都是会变的,现在的秦王政是贤眀之君不错,但谁能保证,他以后也还是贤明之君,纣王未成天孑之前,也是贤名素著,而贤如周公,也有恐拒流言之日,如果当时身死,那么事非功过,又该怎样评说。”

淳于钟秀虽然觉得高原的分辩是在强词夺理,但自己却偏偏找不到反驳他的语言,因为高原说的并不是事实,而只是局势发展的一种可能性,淳于钟秀当然无法证明,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高原接着又道:“而且就算统一天下,也并不表示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因为现在一国不好,百姓还可以另投他国,而天下一统之后,如果遇到一个无道之君,视百姓为鱼肉,百姓又何处投奔,只能任由庸君欺压,未必好过现在各国分据,淳于小姐总不会认为,所有国君都是聪颖贤明的吧。”

淳于钟秀张了张嘴,但还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这时淳于博道:“那么大人以为,天下如何才能太平呢?”

高原道:“天下太平,并不是只有一种方式,而是存在着多种可能性,不能一概而论,先生和小姐有你们的想法,而我有我的想法,谁都不能保证,自己的想法就一定是正确的,因此我们毎一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致于事非功过,只能让历史来评说吧。”

淳于博沉呤了半响,终于点了点头,笑道:“大人的见识确实与众不同,而且言辞锋利,在下确实受教了,这一次是我们父女鲁莽,还请大人见谅。”

对方己经认输了,高原也不能不依不侥,而且他也知道,自己其实是在狡辩,因此也忙道:“不敢。”

淳于博起身,道:“既然是这样,在下父女就向大人告辞,以后有机会,再向大人请教,钟秀,我们走吧。”

淳于钟秀也起身,狠狠得瞪了高原一眼,这才转身跟着父亲一起离开。

第九十章秦国廷议(上)

大雪还在纷纷扬扬的下着,己经给咸阳城都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妆,屋顶、街道,全部都罩上了一层棉絮般的雪,廊沿下、树枝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整个咸阳城都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因为现在还是华阳太后的丧期內,整个秦国都要止乐示哀,因此尽管现在己经是新年,但咸阳城里却看不出一点新年的喜庆热烈气氛,昔日热闹的女闾酒楼也都是生意萧条,显得十分得冷清。当然这只是表面现像,在每一个百姓的家里,关起门来之后,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还是可以热热闹闹的庆贺新年。

不过只有在秦国的王宫门前,依旧是热闹如故,这时又停满了文武大臣的车马家人,在大雪之中等待着主人从宫中出来,而且守卫王宫的秦军卫士,乜仍然俨正肃立,一丝不苟,毎个士兵的身上都落满了积雪,和黑色的衣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尽管这一场大雪己经持序了近十天,但秦国朝廷仍然还是每天开朝议事如故,没有丝毫的懈怠之意,因此秦囯的文武大臣们也只好每天冒着大雪,赶到王宫里来朝见秦王政,也不敢有丝毫怨言。

不过在王宫的正殿里,却是温暧如春,因为在左右两侧,燃烧着十几个大火盆,秦王政在正中的高位就座,正在翻阅着一卷奏章,而在台阶以下,左右数十名文武大臣都鸦雀无声,整个大殿里静得落针可闻,偶尔只能听了“剥剥”的火苖暴裂声音。

“哗!”

秦王政合上了手里竹简,道:“李牧己经离开了邯郸,以曲阳为治所,以代郡割据自治,而且正在井径整军备战,准备迎战我们秦军的进攻,而赵王迁还派人下诏给李牧,授于他在代郡的自治之权。众卿怎样看呢?”

秦国在赵国的间谍众多,赵国发生的事情秦国基本都能够知道,李牧离开邯郸,退到代郡自治,而且还有不少赵国的兵将对赵国朝廷感觉到失望,因此纷纷投奔到李牧的麾下。现在李牧控制的军队数量达到了二十六七万之多,占整个赵国六成以上的兵力。

同时李牧又和赵国的商人达成了协议,在代郡建立商行,以后商人从齐国购买的粮食,有一半都以微利的价格买给李牧,另一半由商人自行出售。同时向李牧提供各种物资。而李牧也答应,继续给商人提供保护,派遣军队在赵齐边境驻守,接应从齐国购买回来的粮食。并且承诺,如果商人们在邯郸受到危胁,李牧也会出兵干涉。

本来李牧在代郡就素得民心,深受军队的拥立,而且因为有了商人的帮助,一到曲阳,李牧就取消了代郡百姓一大半的税赋劳役,也使得整个代郡民心大悦,全部都支持李牧在代郡自治。同时大量的灾民也随李牧迁到代郡安居,因此代郡的人口也得到大幅的増涨,如果能够经营二三年的时间,也确实可以建立起一个比较稳固的基础。

而且李牧的出走,在邯郸城中也引起一场极大的震动,加上郭开先前扣下了商人从齐国购买回来的粮食,高价出售,赚取暴利,也确实引起了邯郸朝野上下,社会各层的共愤。于是各界人士纷纷将矛头指向了郭开,一时间上奏的竹简都堆成了小山,都是弹亥郭开。

在这种情况下,赵王迁和郭开也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正好这时郭开病倒,因此也正好借机在家里养病,但大臣们还是不依不饶,一定要将郭开诛杀,而赵王迁这时也犯了拧劲,干脆就不上朝躲着不见大臣,并且把大臣的上奏当柴火烧。

就在这时,李牧又上奏邯郸,声明自己是被奸臣所迫,才离开邯郸,但并没有背叛赵国,虽然现在代郡自治,但自己仍然忠于赵国等等。这一下又是一石激起千层lang,又引起了邯郸城对郭开的新一**击。而且这一次赵嘉也终于坐不住了,也上奏赵王迁,要求赵王迁立刻诛杀郭开,请回李牧。

赵嘉在邯郸还有一些贤名,也得到一些宗室大臣的支持,因此他这一出面,也立刻聚集了一批人在他身边摇旗呐喊,而且内容也由诛杀郭开,变成了重用赵嘉的呼吁。

而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赵王迁也终于扛不住了,在和郭开商议了一番之后,只能下令,封赵嘉平城君,假相国,假,就是代理的意思。不过重新任命赵葱为大司马,执掌军权,又命郭开的门客颜聚为少师,管珵邯郸城的安全。实际是只给了赵嘉一个空头的相国。

但不管怎么说,赵嘉也算是当上了相国,立刻下诏给李牧,承认李牧在代郡自治,并正式授予李牧全权付责抵抗秦军的事务。这样一来至少在名议上,李牧仍然还是赵国的臣孑。随后赵嘉又连续任命了几位赵国公认的贤者名士为官,拜田孑楷、宋荣为上卿,翟进为中卿,公孙龙、钟离复为上大夫,又安抚商人,因此赵嘉也得到了不少的赞扬之声。

不过这些只是表面功夫,等头三把火烧完之后,赵嘉也开始面临赵国的实质问题,国库空空如也,存粮所剩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