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征途- 第3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五五二章燕国的希望

第二天清晨,天色还没有完全放亮,太子丹就带领着从人,离开了代郡,返回燕国。而守城的士兵己经接到了高原的通告,因此也没有阻止他们,开门放行。

经过了一夜的休息之后,太孑丹总算是完全想了,毕竟燕国现在并不是不可救药了,留在这里,也说不动高原,因此不如尽早返回燕国,极积备战,死守蓟京,只等着代军击败秦军,燕国也就可以得以保全了。

虽然燕国的实力是目前各国中最弱的一个,拥有的常备军队不足十万,而且训练不足,战斗力不强,国內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名将。但燕国毕竟是战国七雄之一,全国的总人口达到近三百万,成年男子的总数不下八十万人,仅是都城蓟京里就有居居三四十万,再加上周也附近一带地区,人口共计不下六七十余万,因此在十天之内,可以征集到不低于十五万人的成年男子从军入伍。还有蓟京的城墙高厚坚固,城防设施十分完善,燕国在蓟京也屯集了大量的粮草物资,足以支持数年。而秦国进攻燕国的军队只有十万兵力,因此只要是做好充份的准备,积极备战,组织得当,是完全可以守住蓟京的。

另外太子丹也清楚,经过了灭魏之战以后,秦国的国力受到了相当大的损耗,这一次能够出动四十万军队,己经是秦国目前国力的极限,秦王政为此还下令全国增税,可见秦国确实难以支持长久,因此只要燕国能够坚守一年左右的时间,也许不用等到代军击败秦军,秦国就会因为国力难以维持,而主动退军。

不过最让太子丹担心的是自己的父亲燕王喜是否能够撑得,这么多年以来,燕王喜给太子丹的感觉就是才智平庸、治国无能,自以为是,耳软心活,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如果不是父王背信弃义,执意要进攻代郡,撕毁了双方的协议,那么现在的局势也不会沦落到现在这一步。因此能不能说服燕王喜,让他下决心坚守蓟京,誓死抵抗秦军,难度可不小,但燕王喜毕竟还是燕国的国君,在位四十余年,在燕国还有不小的号招力,他的态度、决心是守住蓟京的重要条件。

当然,对于说服燕王喜,太子丹到还是有一些把握,毕竟他们也是父子,但就算是说服了燕王喜,太孑丹还要面对燕国的众大臣。

太子丹从秦国逃回燕国已有十余年的时间了,对燕国的众大臣是什么德行,自然是清清楚楚,这些人都是固执传统,恪守圣言,坐谈立议,无人可及,道德说教,头头是道,但临机应变,经世济用,富国强军,却是百无一能。太孑丹可不敢指望这一批人能够抵抗秦军。想来想去,太子丹发现,真正能够组织领导燕**民抵抗秦军的,只有自己。因此太孑丹也恨不能马上赶回蓟京去,征集军队,布置军力,好守卫蓟京。

但太孑丹尽管着急,也不可能一下孑就飞到蓟京去,还是要在路上慢慢的走,不过太子丹的人没有回到蓟京,但心早就飞回去了,在这一路上头脑里都在不断的思考,怎样才能守住蓟京,防线应该怎样组织,征集到的军队应该怎样布置,应该启用那里人来付责。而其他的事情到是都还好办,唯有能用的人确实没有几个,其实这些年来太子丹并不是没有像燕国推荐人材,可惜都被燕国的大臣们排挤掉了。因此太子丹也不由得又悔又急,看来燕国真的是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了。

太孑丹在秦国为人质十余年,对秦国的政治体制也做过一番研究,也体会到秦国富足和强大,完全就是因为商鞅变法之后,为秦国留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秦国始终保持着强大。而燕国在燕昭王的时代,也曾进行过一次变法革新,励精图治,使燕国一度强大起来,曾下齐七十余城,差一点把齐国打得亡国。

但这一次变法,并没有触及到燕国的传统政治体制,主要做的只是休养生息、整顿吏治、任用贤能,训练军队等几项最基本的事情,更多是依赖燕昭王的个人英明勤政,在维持着燕国在传统政治体制的规范內走向富强,但这种靠人治的手段当然是不能长久,因此在燕昭王一死,燕国就立刻恢复了原样,首先是让齐国咸鱼翻身,重新复国,而接着又因为对外的决策失识,把赵国当作自已的敌人,结果几度被赵国打得大败,国力再度衰弱下来。

太孑丹回到燕国之后,也有好几次建议燕王喜,枋校秦国进行变法,但无一例外的都遭到与燕国大臣们的强烈反对,理由就是祖制不可改,结果只好做罢,后来太孑丹又全力策划刺秦的事情,也就不再提变法的事情了。

但现在太孑丹才发现,燕国的局势原来已经败坏到了这个地步,如果这一次能够保全燕国,等秦国退军之后,自己一定要说服父王,枋校秦国进行变法,使燕国再度强大起来。

代郡离燕国本来就不远,而且还修好了平坦的驰道,因此行走速度很快,一行人只用了八天的时间,就从代郡赶回到了蓟京。

到达了蓟京之后,太孑丹也不顾一路的车马劳顿,赶到王宫中来见燕王喜,将自己的这一次代郡之行的结果告诉给燕王喜。

听太子丹说完之后,燕王喜不禁脸色大变,颤声道:“如果代军不来援救我燕国,岂不是危矣吗?如此看来,蓟京己不可守,还是逃到辽东去暂避秦军吧。”

太子丹忙道:“父王放心,局势尚不致此,我燕国仍然可以保全,我大燕立国八百余年,而蓟京仍是我燕国的根本,在蓟京建都近八百年,根深蒂固,我燕国的宗庙,还有历代先君的灵价陵寝都在蓟京,岂能轻易放弃,而且逃到辽东虽可暂避秦军,但如果秦军追到辽东,父王又能再退到何处去呢。”

燕王喜的脸色稍缓,道:“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保全蓟京。”

太孑丹这才将代郡、燕国、秦军这三方之间的复杂关系向燕王喜详细的讲说了一遍,并且着重说明,虽然代郡不会来救援燕国,但同样要和秦军激战,而且战胜秦军的机会很大,而一但进攻代郡的秦军被击败,那么进攻燕国的秦军也就必然回退军,因此只要燕国能够坚守住蓟京,就能够保全下来。

听完了太孑丹的讲说之后,燕王喜才安定了不少,又道:“只是现在我们能否守住蓟京呢?现在我燕国举国之兵,也不足十万。”

太孑丹一听,就知道父王被自己说动了,忙道:“父王放心,儿臣己经考虑过了,现在马上征集壮年百姓从军,十日之内,可以征集到不下二十万大军,足是秦军的一倍,而且我们还有蓟京可守,秦军精于野战,疏于攻城,攻下大梁,足用了两年时间,而且还是靠掘黄河水以灌之,方才破城成功。我蓟京的城防之强,不在大梁之下,而附近也无大河,因此秦军想要攻破蓟京,绝无可能。只要是父王下令,儿臣愿意亲统大军,死守城池,和秦军决战,以保我燕国宗室。”

燕王喜点了点头,道:“不错,我燕国自召公立国以来八百余年,如今己是周天子王族唯一的主干余脉,而人百余年以来,危绝者不知几数次也!然始终未可灭!何也?天命使然也!德行使然也!秦国又奈何我燕国哉!明日朝会,寡人当众会付你军权,只管领军去与秦军交战,如果不胜,寡人当亲自领军,出与秦军决战,定能使我燕国化险为夷也。”

听了这一番豪言壮语,太孑丹这才放了心,父王总算是被自己说服了,赶忙道:“父王放心,儿臣一定会誓死保全燕国。”

这时燕王喜又道:“不过寡人虽然决定要与秦军决战,但征战之事,胜负难断,不可不为我燕国留一条后路,因此寡人还是打算派人到辽东去早做准备,万一蓟京难保,我们还可以退守到辽东,照样能够聚兵存国!卧薪尝胆,其后光复故地,依旧还是燕国!”

太子丹点了点头,也不得不承认,燕王喜的考虑,确实要比自己周全得多,留一条后路当然是有必要的,因此道:“全凭父王安排。”顿了一顿;太孑丹又道:“父王,蓟京失守,自然一切休提,但如果这一次能够侥幸保存燕国,儿臣恳请父王,我燕国必需马上校秦国商鞅变法,以图富国强兵。”

燕王喜皱了皱眉头,道:“变法之事,滋事体大,不可轻率决定啊。”

“咕咚”一声,太子丹跪伏于地,放声大哭道:“父王,战国七雄,巳亡其三,现存诸国之中,我燕国最为弱小,且周边均是虎狼之国,纵然这一次能够侥幸保存燕国,但燕国仍是旦夕存亡之间,唯今之计,只有变法革新,用贤任能,革除弊政,富国强军,才能使燕国得以不蹈三晋的覆撤,因此请父王不可迟疑。”

燕王喜沉默了一会儿,终于点了点头,道:“好,寡人在明曰朝会上就宣布,秦军退军之后,燕国更当行变法。”

太孑丹大喜,道:“多谢父王。”心里想着,这么看来燕国还有救。

第五五三章燕国的希望(二)

“高原拒绝出兵去救援燕国?”

“回尊主公,这是水心月大人从代郡发回来的消息。”

“现在代郡城里的情况怎么样?水心月在代郡城里组织了多少人员,能够有多大的做为?”

“回尊主公,现在代郡城里己经实行了管制,而且管制极为严格,水心月大人在代郡城里组织的人员并不多,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敢轻易反叛高原,现在水心月大人能用的人手还不到二十人,只能在代郡城里打探一些消息,恐怕难以有太的做为。”

韩腾点了点头,道:“好吧,你先下去吧。”

这时韩腾己经到达了井陉塞,秦军在这里结集了十万左右的兵力,其他的军队也将陆继的赶来,而代郡方面,姜桓武也带领五万人马,进驻鸿上塞,并且在出塞五十里的地方修筑营寨,为后续的大军到来做准备。

探孑退下之后,韩腾才道:“各位怎么看,高原拒绝出兵去救援燕国,也就表示他会集中所有的力量来对付我们这一路人马,那么这一战恐怕并不好打吧。”

土行孙道:“这样不是好吗?这一次出兵,我们这一路人马的任务本来就是牵制代军的兵力,不让代军去救援燕国,现在这个目地已经达到了,就看王剪什么时候攻下蓟京了。”

金昌斗哼了一声,道:“你是不是每天挖土挖糊涂了,脑子里也进了土,这明摆着高原的目地很清楚了,就是集中所有的力量来对付我们,因为只要是击败了我们这一路的人马,那么王剪也就不得不撤军了,而且这一次攻燕失败的责任,也就落到我们身上。”

火烈阳也道:“对,因此这一战我们绝对不轻松,一定要小心迎战才对。”

金昌斗又哼了一声,道:“如果小心就能打胜仗,那么世上就不会有打败仗的将军了,这一次我们只有二十万人马,而代郡如果全部动员起来,可以征集到不下四十万的人马,就算是我们再小心,怎么填补这兵力的差距呢?”

火烈阳想了一想,道:“井陉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可以在这里修建阵地,加强防御,只要能够守住井陉的阵地就行了。等到王剪那一边攻下蓟京,灭亡了燕国,高原也就自然会退军了,而到了那时我们也就可以随后掩杀,击败代军。也把高原这几年来的威风给打下来。”

金昌斗又冷笑了几声,道:“如果我们釆取守势,恐怕就是正中了高原的下怀,不要忘了,代军最强的是骑军,如果我是高原,就会用大军和我们对持,然后派遣骑军不断袭击我们的运粮队和补济线,这样用不了三个月,我们的粮草不济,到时侯溃败的可就是我们了。而且对王剪那一路,我们也不要寄以太大的希望,虽然说燕军的实力并不怎么样,但如果上下一心,守住蓟京是完全做得到的。高原虽然明确表示,不会出兵救援燕国,但他会不会派出少量的军队?或者派出几名将领去指挥燕军,帮助燕国守城。王剪手下只有十万人马,要攻下蓟京,恐怕也不那么容易吧。”

虽然金昌斗的话说得有些难听,但却全部都是事实,由其是代郡的骑军,这几年来可以说是名震天下,来去如风,一击得手,立刻远遁百里,多次让秦军吃尽了苦头,虽然灭魏之战结束之后,秦国也大量的改变骑军的装配,给所有的骑兵都换上了双高桥马鞍和马蹬,但毕竟换装的时间不长,骑军的个人骑战和整体战术的训练都不足,目前还难以和代郡的骑军相抗衡,如果秦军釆取守势,确实是让代军的骑军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因此其他人听了,也都反驳不了。

这时木拓山道:“各位,高原的用兵一行狡猾诡诈,你们有没有想过,高原会不会是故意拒绝出兵救援燕国,而是让进攻燕国的秦军放松对代军的警惕,然后出其不易,打秦军一个措手不及。”

众人听了,更是沉默不语,因为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谁都不敢轻视高原的用兵能力。

韩腾道:“王剪那一边的事情不用我们操心,他是胜是败都和我们无关,我们只要把这边战场打好就行了。对付代军,绝对不能一味的死守,而且我们也并不是没有制胜的手段,再过一个月,施无功的辎重车队就会到达,还有从九黎族哪边增援来的人也会赶到这里,我们完全有和代军一战的能力,因此只要是顶住代军的第一个月就行了,火烈阳。”

火烈阳忙道:“属下在。”

韩腾道:“你和土行孙立刻带领五万人马,前出到距离代军二十里的地方下寨,并且可以和代军交战。”

火烈阳道:“是。”

韩腾又道:“木拓山,你立刻带领两万人马,接应施无功的辎重车队,一定不能让辎重车队有任意外。金昌斗,你在暗中保护。”

木拓山点了点头,道:“属下尊令。”

金昌斗道:“放心吧,有我在暗中保护,就不会有事的。”

韩腾道:“好吧,只要我们能够支撑过一个月,就不用再怕代郡了。”

就在韩腾调兵遣将,准备和代军决战的时候,燕王喜也招集燕国的所有重臣,当众下令,征集百姓从军,死守蓟京,保全燕国,同时慷慨激昂的宣称,誓与蓟京共存,如果蓟京城破,自己将亲自披挂上阵,和秦国决一死战,也绝不后退一步。

而燕王喜这样坚决的态度,燕国的大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