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高原曾到过雁门关游玩,不过后世的雁门关是明朝重建的雁门关,并不是现在的雁门关,这时的雁门关是赵武灵王时期修建,主关位于雁门山西侧,倚山而建,半坡半平,一侧与长城相连,周长约有二里,墙高一丈八尺,有关门三座。在东门之上筑有楼台。
因为这时太阳还没有落下,因此进城之后,高原等众人也不顾休息,就蹬上城楼,观看雁门关的风光,在城楼上凭空看去,只见由东至西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峰峦错耸,峭壑阴森,长城依山伴岭,盘旋幽曲,穿关城而过,异常险要。而且峰峦叠蟑、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呼应。由其是在夕阳之下,更显得残阳如血,雄关似铁的威严气势。
云瑶和耿燕羽都是一般的女子,因此只是从一般看风景的角度来看雁门关的风光,而李瑛鸿却是武人,看待关城的眼光和她们当然大不相同,对雁门关的险要气势,赞叹不己。
而袁选也陪同着他们在城楼上欣赏雁门关的风光,并且向他们介绍,整个雁门关防区,并非只有雁门关城,而是沿着长城分布,共计有老营口、坷申池口、阳方口、东隆口、西烃口、匕楼口。大石口、石口、马兰口、茹越口、胡峪口等十八隘口,彼此钩连,形成了一个严固的防御体系。同时还说了不少李牧当年在雁门关驻守时发生的一些异闻趣事。也让众人听得十分有趣。
这时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众人虽然意犹未尽,但也只好退下城楼,来到关城内。袁选也在城中的帅府设宴,招持高原一行。而在席间袁选告诉高原,就在前几天,自己接到关外巡罗的士兵回报,发现了匈奴活动的痕迹。
高原听了,到也并不觉得意外,因为在雁北村的时候,他就和匈奴碰过面,而且还打了一仗。不过那里去年年底的事情,但现在在雁门关外又发现匈奴的活动痕迹,也不算意外。
而且一般北方游牧民族都是在秋季南下劫掠,因为秋高马肥,正是一年中战马状态最的时候,而且这时也是农耕民族丰收的时候,几乎村村都有大量的粮食,因此在这个时候发动劫掠,往往收获巨大。另外,这时游牧民族也开始准备过冬,当然要多抢一点东西。不过去年冬天发现匈奴,今年秋季又发现匈奴,这么看来,经过了几年的休养之后,匈奴己经恢复了昔曰的元气,又开始向南侵略了。
这时高原问道:“在雁门关外有多少人居住?”
袁选道:“详细的数量己经统计不清了,但绝不会少于二十万,就是达到三十万,也不是不可能的。”
高原也有些吃惊,道:“有这么多吗?”
袁选道:“主公,您来的时候也看到了,雁门关内并不适合人员居住,这一带的百姓,大半都居住在雁门关以外,如果把这些百姓算进来,雁门郡的人口也不算少。但这些人虽然都也箅是华夏族人,但生格悍勇,桀骜不驯,难服教管,恐怕难以把他们都纳入到我们的管辖之中,因此我并没有将雁门关外的人,计算在雁门郡的人口之中,还请主公恕罪。”
高原对这一点他也有所了解,看一看雁北村的村民就知道,雁门关外的居民都不是善茬,当初如果不是面对匈奴的压力,还有姜桓武带头,也不会举村搬迁到代郡去。因此道:“因地治宜,这也并不怪你,不过现在我们代郡地区的人口并不多,而且这一批人都捍勇善战,如果能够把这一批人都纳入到代郡的统治之下,对我们也大有利处,你看如果要收服他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袁选道:“主公,昔日大将军在世的时候,曾由关外的百姓自治,并不对他们征收税赋徭役,而且又派出军队保护他们不受匈奴的劫掠,因此他们对大将军一直感恩戴德,而且现在匈奴再度南下,也威胁到了这些百姓的安全,因此如果主公如果主公能够从这一点入手,给百姓带来安全,并且仍然沿续大将军的施政,收服这些百姓之心,也不是不能成功。”
高原也点了点头,道:“好,你说的确实很有道理,这样吧,明天我们就出关去看一看,到关外去走一走,然后再说。”
袁选道:“是。”
于是在第二天一早,高原就带着李瑛鸿、云瑶、耿燕羽等人一起,由袁选陪同,出了雁门关,来到关外。当然随行的还有五千军队保护。
雁门关以北的情像,又和雁门关南面大为不同,地势明显要平坦得多,而且树木大量减少,多的是矮小的灌木和草地,到是有明显的草原地形的特点。而另一个最大的不同是,这里人口的密集呈度也要比关内密集得多,村落相连,炊烟袅袅,而且还开垦了不少的田地,另外随处也可以见放牧的牛羊,显然是一个农耕放牧结合的生产方式。
不过和代郡的村落一样,这里毎个村孑都建上高大的围墙保护,有些还有围墙的壕沟,垛口,塔楼等等建筑,而且也明显要严密得多,就像一个一个的小城堡一样。
袁选随李牧在代郡驻守了多年,因此在这一带地区也颇有一些人气,在沿路上都不断有人向他打招呼。
因为一行人都是骑军,因此没过多久就走了三十余里的路,而在沿路上己经看到了四五个这样的村落。队伍也来到一个小山边上,高原正要下令,人马就地休息,就在这时,姜明霞突然道:“云姨,你看红儿和灰儿的飞行样子,它们是不是发现了什厶?”
高原和云瑶听了,也都抬头向天空看去,只见两支在天空中盘旋飞翔的红隼依照着某一规率上下飞舞,并且不断的发出了响亮的鸟鸣声音,高原微微一怔,因为这段时间以来,云瑶一直都在训练这两只红隼,现在己经有了不少的成果,现在红隼的飞行姿式,正是发现了大股敌军的信号。
于是高原也立刻下令,命令凌风带领二十名骑兵,跟着两只红隼一起出看一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虽然利用鸟类侦察,比人要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因为鸟类无法开口说话,无法告斥人它们到底看到了什么?只外鸟的分辩能力也十分有限,不仅分不清敌军的人数,而且有有时连敌军己军都分不清楚,因此在这个时候,鸟是无法完全代替人的侦察。当然,如果把人鸟结合起来,还是可以大大提高侦察的效率。
凌风带领骑兵离开之后,高原也立刻下令,全军准备战斗。
过了一会儿,凌风就带领着骑兵,急速的赶了回来,道:“主公,在那边大约十二三里的地方,发现匈奴的军队正在围攻一个村孑,己经把围墙突破了两个缺口。
高原道:“匈奴军队有多少人?”
凌风道:“大约有三千人左右?”
高原道:“好,杜义,你立刻带领二千骑军,赶去増援村子,我带领其他军队,马上赶来。”
第二三二章初战匈奴
杜义领命之后,立刻带领着骑军,跟着凌风等二十个骑兵急驰而去。
十几里的距离,在战马的快速奔驰下,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因此不一会儿,人马赶到了一个村庄边的一个树林里。这里果然正在发生着激烈的战斗。只见一队数千人的匈奴士兵正在对一个村孑发动猛烈的进攻。
和其他村庄一样,这个村孑也同样有二丈多高的围墙保护,不过这时己有不少的匈奴已步行登上了围墙的顶部,和村民展开着撕杀,还有一些匈奴则在围墙外策马围绕着围墙奔跑,并向围墙上射箭,看样孑这个村孑坚持不了多少时间了。而在围墙北侧大约五百多米的地方,还聚集着数百名匈奴士兵,中间簇拥着一根九旄旗幡,幡下是一名匈奴将军,正策马驻立,看着眼前的战斗。
骁骑军的主将杜义是高原刚到这个时代时最初认识的人之一,这两年以来,己经经历过了不少的阵仗,因此也迅速的判断湥Я诵问疲乓逡擦⒖滔铝睿偎锲娲煲磺锉紫认蛟谝槐呶Ч鄣男倥⒍ィ渌嗽菔卑幢欢�
仲孙奇接令之后,马上带领着本部的一千骑兵,向围观的匈奴军猛冲了过去。
等人马杀出树林以后,立刻就被匈奴士兵发现,那名匈奴将军见了,也立刻下令,并且亲自带领着身边的骑兵,迎战上来。而有不少正在攻城的匈奴士兵见了,也纷纷拔转了马头,赶回来救援自已的主将。不过在短时间内,其他的匈奴骑兵都无法赶上来,和武安军作战的,只有这数百匈奴士兵。
这时双方的距离也在逐渐的接近,武安军前排的骑兵纷纷举起了手中的弩弓,只听“嗖嗖嗖嗖”的破空之声响起,百余支箭矢向匈奴骑兵速射了过来。其实这时匈奴士兵也做好了射箭的准备,但比武安军晚了一线,因为弩弓的射程要比匈奴的弓箭要略远一点。
而就是这一点差距,让武安军可以抢先一步射出弩箭,结果匈奴士兵因为慢了一步,结果有近半数的匈奴士兵还洠Ю醇吧涑黾福捅欢苑降募干渲校湎侣砝础�
随着双方的距离拉近,越来越多的士兵加入到对射当中,双方也都有不少士兵中箭落马,但总体来看,匈奴军的损失要比武安军大一些。因为匈奴军的人数要比武安军要少,而且武安军是先声夺人,首先对匈奴军发动了打去。
不过在骑军的对冲中,弓箭最多也只能发射二三轮,因此转眼之间,双方的士兵就直接面对,各自拿出了武器,展开了白刃作战。
匈奴士兵的近战武器是以长枪为主,只有少数匈奴将领才配有长剑。而经过了一年多的准备之后,武安军的骑兵已经全部都配上了马刀,在对骑军的近身作战中,马刀的威刀要比长枪要大得多,而且每名骑兵还配有一面圆盾,以加强自身的防护力。因为武安军的骑兵全都是使用的双高桥马鞍、青铜马镫,因此在马背上的稳定性也要大大的増加。自然也要比匈奴骑兵好的多。
结果双方的士兵激战起来之后,被击落下马背的大多数都是匈奴的士兵。这样的结果也大大出乎了匈奴的意料之外。匈奴是近一百多年里才兴起的一个北方游牧民族,骁勇善战、这个时候尽管还没有达到匈奴的最颠峰,但这时在北方的草原上,已经洠в幸桓霾柯淠芄缓托倥嗫购饬恕�
而且就是在和列国的战斗中,匈奴也同样不落下风,那怕面对公认列国战斗力最强的秦军,匈奴也能依靠其出色的骑战之术,占尽上风。秦军还能够依靠其强大的军力和强弓硬弩抵挡住匈奴,至于燕军,就根本不堪一击,几乎就是一打就败。如果不是在十几年前,匈奴在李牧手上吃了一个大亏,损兵达十余万,这才远遁漠北,不敢轻易南下,不仅是保证了赵国边境的平安,也让秦燕两国的北境也安定了不少。
但如果单纯的比拚骑射之术,匈奴有充份的自信,中原列国的所有军队对不是对手,这一次的情况却完全不同,这一支军队的骑战能力竟然还在匈奴之上吗?
转眼之间,双方的骑兵阵列就已经互相错身而过,匈奴骑兵的伤亡人数达到了近二百人,而武安军一方还不到一百五十人。那名匈奴将军也大吃一惊,洠氲秸庖恢锞恼蕉妨崛绱饲亢贰�
这时武安军的骑兵纷纷转过了马头,又向匈奴发动了冲锋,而匈奴士兵也被激起了斗志,要如道论骑马对战,匈奴军还从来没有怕过谁,因此也都纷纷催动战马,迎向了武安军的士兵。
战马嘶鸣、战士怒吼,鞍辔互相交错磨擦,长枪刺中盾牌,马刀砍中长枪,有人从马背上被击落下来,也有人的手臂、头颅被砍下,带出一蓬蓬血雨,飞上天空,然后又落下。原来的尸体上,又覆盖上新的尸体,等到双方再次错身而过的时候,双方杀伤的人数几乎都扩大了一部。
两轮交锋下来,匈奴军队己经伤亡了过半,所剩己不足三百骑,还有近半的人员受伤,就连那名匈奴将军也连挨了两刀,而武安军一方还剩下大约七百余人,还有五百余人基本完好无损。
好在是在这个时候,其他围攻村庄的匈奴士兵纷纷赶回来救援,才算是挽救了这支匈奴军队。而这样一来,村庄到是暂时安全了下来,于是有不少村民纷纷爬墙头,看着这支不知是从那里赶来救援自己的军队。不过匈奴军队这一下是武安军的数倍,一下孑将武安军团团的包围了起来。
但就在这时,只见又有一支骑军从树林中杀出,直奔战团而来,原来是杜义带领着剩下的一千骑兵从树林中杀出,增援仲孙奇。而这时匈奴士兵正在全力的围攻仲孙奇的骑军,跟本就没有防备到还有军队杀出来,只有少数匈奴士兵发现,但通知其他人己然是来不及了,有人拔转马头,迎向杜义率领的骑军,也有人没有发现,还在攻击仲孙奇,也有一些人左右为难,不知所措。
不过迎战杜义率领骑军的匈奴兵只是及少数,根本就无法抵挡杜义率领骑军的进攻,结果转眼就被杀得七零八落,杜义率领着骑军,杀入了战团,匈奴军顿时被杀得大乱。如果换了是列国的军队,这时就己经大局己定了,但匈奴军队一向都没有多少正规的战术,大多数的战斗都是以乱战为主,因此到也并洠в刑蟮挠跋臁2还浒簿匆虼硕ぷ司置妫」苋耸刃倥伲部悸恼季萘松戏纭�
而就在这时;只见村庄的大门打开;一队百姓从村庄里冲了出来,足有一千佘人,杀向战团中。虽然这一批百姓绝大多数都没有盔甲,而且有近半数的人都不是拿着正式的武器,像什么锄头、镰刀、铁镐等等的农俱全部都有。但这群人却十分勇猛,打起仗来根本就不要命,单以士气和骁勇而言,丝毫也逊色于武安军的士兵,更为惊奇的是,在百姓中还夹杂着相当一部份妇女,不过这群妇女作战之勇,并不在男孑之下。
本来匈奴军就己陷入了下风,再加上这一批百姓,自然就更不是对手,因此也都纷纷拔转马头,转身逃走。这也是骑军的好处,不一会儿,就全部从战场上逃离。
但匈奴军只逃出了几百步的距离,只见迎面一队步兵,己经布好了阵列,拦住了匈奴军的去路,原来正是高原带领着后续的三千军队赶上来支援,见匈奴军己被杜义率军击败,因此立刻下令,派出两千步兵在正面列好了阵式,截住了匈奴军的退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