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眼看着第一艘运输舰着火沉没,一千多英国士兵只能跟着它葬身大海,而在这些士兵当中,他们有的是直接被火烧死的,有些是直接掉在海里淹死的,更有些是在船舱中自室而死的。还有些暂时还留有性命在但也只能绝望地在大海中呼喊着,等待他们的将是可以预知的命运。
总之,现场一片混乱,各种人间惨剧不停地上演。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势继续蔓延,爆炸声更是此起彼伏,到最后,几乎所有的运输舰都由此起火,并接二连三的的倾斜。沉没,然后就此永远与这个世界告别。
一百多艘运输舰,十万余英国士兵,只能永远地被留在了这冰冷的海底。
不过,英国人应该感到庆幸,庆幸除了这些运输舰之外,其它的大部分驱护舰仍在,这些驱护舰见机快。跑得也快,所以。它们避开了池鱼之殃,留得了命在,也给自己留下了一丝生机。
单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英国舰队的确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他们丰富的海上阅历帮他们做出了最准备的判断。当发现形势对己不利之后,他们立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毅然与运输舰队发生了脱离,由此避免与其亲密接触而带来更大的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
处变不乱,英国人的战斗经验可谓之丰富。
而运输舰队的覆没也让英国人收起了先前的那一丝狂妄之心。他们开始非常认真地对待无敌舰队这一个相当有份量的对手,而且,他们心中也已经非常明白,此次赴援,他们算是失败了,但是,即使失败,他们也要做点什么,否则,英国海军的颜面就尽失了,英国人的脸面也丢尽了。
所以,英国人决定,他们必须打败面前的无敌舰队,尽可能地将被围困在新德里的英军撤走,如果成功了,他们或许会获得些许安慰,至少保留那么一丝的颜面。
而没有了运输舰队这个累赘,英舰的战斗力必定将成倍地增长,基本上可以肯定地说,无敌舰队实非其之敌手。
而骆秉章在眼看着李鸿章率领巨炮舰冲入英国运输舰队中之后,他不由痛苦地闭上了眼睛,然后,一行清泪不由从他的眼角滑落。
而他与李鸿章相交的点点滴滴立上心头,幻化出一张张画面在脑海中闪过,那张脸是如此的清晰,一切都仿如昨日,但人,却已不见了。
骆秉章的口中如咬烂了黄连一样,苦不堪言。
然后,心情激动的他不由面向那火光冲天的地方大吼一声:“鸿章!!!!”
接着眼泪又来了,泪如泉涌。
李鸿章,他的好搭档啊,骆秉章的心中已被悲伤塞满。
可是,片刻之后,他就不得不暂时收起这份悲伤,因为英国人又开始了进攻。
而丢掉包袱的英国人,进攻开始变得异常犀利起来,他们让骆秉章真实的看到了太平军无敌舰队与英国舰队之间的差距。
一番猛烈的交火之后,无敌舰队便陷入到了被动之中。
正面交手,无敌舰队真不是英舰之敌。
而此时,骆秉章又面临再一次的决择,战或是退。
艰难的决择。
而在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情况之后,骆秉章最后决定退。
撤退!
这是当前唯一的,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无敌舰队如果留下来,那也只能走一条路,那就是穷途末路,他们最终将极有可能覆灭于英国舰队的强大攻攻击之下。
而与英国人硬拼直将整支舰队沉没于此,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也不符合中华帝国的利益,所以,既然胜不了,那就先让一步,等到将来真正强大起来了,甚至是比英国人还要强大,那时候再来战过,必定是无往而不利,而真正到了那个时候,什么英国舰队,什么天下霸主,那都是一个屁。
骆秉章相信无敌舰队会看到这一天,也会走到这一步。
所以,当前,他们需要先退,反正他们战略目标也基本实现了,英国人的援兵已不可能对新德里实施增援,他们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他们也只能退。
而想起退,骆秉章又想起了李鸿章,他的眼泪不禁又来了。
太平军无敌舰队这一次虽然成功地阻止了英军对新德里的增援,但是,他们却是败了,而且是大败,因为,他们失去了一个人,一个对中华帝国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人,李鸿章。
李鸿章,中华帝国的军机重臣,天纵奇才,黄旭所倚重的重要谋士,而李鸿章的牺牲,不论是对黄旭本人,还是对中华帝国来说,都无异于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更何况是如李鸿章这种比将更重要的经天纬地之才,这样的损失甚至是比一支舰队的覆没更让人难以接受。
无敌舰队,中华帝国这次蚀大了。
而当骆秉章果断地下达了撤退命令之后,太平军便成功地摆脱了英舰的攻击,然后朝他们在印度洋上的临时基地进发。
到此,无敌舰队这一次与英国海军的较量便算是正式落下了帷幕。
与此同时,骆秉章第一时间向黄旭发电,电告这一战的详情。
敌运输舰已灭,援军尽没,英舰队仍在,我方已撤退,但我方损失惨重,海军司令李鸿章携巨炮舰与敌之运输舰队同归于尽,殁于国事,甚悲!!!
以上便是骆秉章发出的电文。
而发完电报,骆秉章心里面空空的,不禁又是悲从心中来,他在这无尽的悲思之中,非常落寂地率领无敌舰队前往太平军海军在印度洋上的临时基地休整,并等待黄旭的旨意。
当然,除了电告战事情况之外,骆秉章随后又发了第二份电报,那就是向黄旭请罪,无敌舰队这一次不仅损失了李鸿章,而且还在英国人手中吃了一个大亏,可以说是败了,而败就必须受到处罚,军法无情,骆秉章必须坦然受之。
而当骆秉章的电文到达黄旭手中之后,得悉李鸿章殁于国事,黄旭差点晕倒。
这不谛于晴空霹雳;对黄旭来说,天无异于已经塌了一角。(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六章 攻破新德里
黄旭拿着骆秉章发来的电报,不禁潸然泪下。
他此时心中悲痛得无以复加,感觉心里憋着一口气无处发泄,如果此时有一头大象站在他的面前,想必他一定会一拳将之粉碎。
黄旭真不愿意失去李鸿章这样的帮手。
正如骆秉章所想,黄旭宁愿失去整个无敌舰队,也不愿失去李鸿章啊。
而李鸿章不论是对中华帝国,还是对黄旭来说,都实在是太过于重要,甚至可以这样说,其重要性远非一支舰队可比。
无论怎么说,李鸿章的殉国都让黄旭很难接受。
但是,人死难以复生,就是再悲痛也要接受这个事实,毕竟李鸿章已经不再了。
而黄旭等人要做的就是化悲痛为力量,争取在与英国人后续的战斗中取得更大的胜利,以此来告慰李鸿章的在天之灵,这才是黄旭应该做的。
至于骆秉章的请罪电报,黄旭看了之后,觉得并没这个必要,此事罪不在骆秉章,他已经尽力了,于是,黄旭回电,劝慰骆秉章不要将此事放在心里,如果真是想报效帝国和告慰亡友之灵,那就好好地率领无敌舰队休整,等待与敌再战的机会来临。
而做完这些,黄旭就打算行动了,他不会放过这个李鸿章用命拼来的机会,他得杀人。
现在,英援军既然已没了,也就是时候解决新德里的守军了,只有彻底拿下整个印度,那才足以告慰远在天国的李鸿章啊。
于是,黄旭下令,全军朝新德里发起总攻,务必要拿下英印军这最后的保垒。
然后。双方之间在印度的最后一战开始了。
进攻套路如出一辙。
首先,太平军进行的仍是炮击。
虽然新德里城已经在太平军上一次的进攻当中被变成了残破之城,但这一次,太平军仍是第一时间采用炮击,能毁的先毁了再说,能杀的先杀了再说。
因为。黄旭怒了,如果他再不做点什么,恐怕会被满腔的怒火将他自己烧成灰烬,而英印联军就必须承担由于这种愤怒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他们是引起怒火的直接责任人。
而在太平军的炮火响起之前,威廉与他的团队也在密切留意着太平军无敌舰队与英国海军之战,他们相信,英国皇家海军必定能够打败无敌舰队,只要皇家海军击败无敌舰队。那他们的援军也就来了,而援军一来,他们也就得救了。
威廉等人翘首以盼的就是这一刻。
可是,太平军的炮声一响,威廉就明白,援军已经来不了了,而他们打死也不会相信,英皇家海军竟然会败在无敌舰队的手中。这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援军虽然来不了,但英舰队还在,他们也给威廉传来了消息,英舰队将会在新德里码头停靠一段时间,以便接走新德里的守军,他们请威廉做好准备。也许这已是最后的船票了。
威廉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心中更是比谁都清楚,如果没有援军,那新德里肯定是守不住的,唯一的选择就是撤离新德里。而幸好英国皇家海军的主力舰队仍在,并且他们也将负责撤离守军,这让威廉心中稍安,他在稍微与蒙哥马利等商议一下之后,便马上着准备手撤离英印守军的行动。
而太平军的炮火是越来越猛烈,而威廉心中也同样清楚,只要炮火一停,那大队的太平军必定会杀进城来,如果到了那个时候,恐怕他们想跑都跑不掉了。
所以,他们必须赶在太平军的炮击接近尾声的时候撤出城去,那才是最好的撤退时机,而时机一逝,如再想安全地撤离,恐怕将难如登天了。
于是,威廉赶紧与蒙哥马利一世等人合计具体的撤退方案,最后,他们决定留下一队印军断后,然后部署其它的残军撤离。
不过,残军一听说要撤退,那就象是给他们注入了兴奋剂,他们在短时间之内便准备完毕,只等太平军的炮火慢慢停下来,这种速度快到是令威廉等人都刮目相看,而威廉等人而对这种情况,那是相当意外,他们不知道是应该喜,还是应该忧,最后唯有苦笑着摇了摇头。
而随着炮弹慢慢开始稀少下来,太平军炮击已经进入到了尾声,想必很快就要停了,而趁着这个时机,威廉等人马上行动。
除留下一队印军负责断后之外,其它的残军开始陆续撤退,然后朝新德里港蜂涌而去,那里有他们的希望存在,英帝国的舰队正在那里等着接他们走。
而就在威廉率人撤出城之后不久,太平军的大军便杀入了城中。
他们入城之后,推进很快,犹如秋风招落叶一般将印军的断后大军消灭得干干净净,然后,太平军的轻骑尽出,往城外追赶威廉所率的英印军。
而威廉率部撤出新德里后,便一刻也不停留地朝港口处奔去,他们一刻也不敢松懈那紧绷的神经,因为,追兵已在身后。
经过不要命地狂奔,他们离港口已经不远了,大概还有七八里路就可到达港外,威廉等人紧绷的神经也松驰下来,他们只要能顺利地逃往港口处,也就基本安全了,他们相信英海军的实力。
而一想到可以安全地逃出生天,威廉等人的心中甚喜,毕竟还是命重要,但是,只要想到他们此一战丢掉了印度殖民地,威廉等人心中又是一阵怅然,因为殖民地的丢失,他们后面的路将会很难难,即使英王开恩,不治他们大罪,但他们的前途必定是完了。
总而言之,威廉等人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
可是,不管怎样,能先逃出去就是好的,无论将来如何,先逃出去再说。
而此时,眼看着距离港外已经不远,威廉的心也彻底放松了下来,他基至开始与蒙哥马利一世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以此缓解多日秋所受的压力。
只要再转过一个路口,他们就可到达码头。
不过,这个路口有点凶险,路面很窄,两边很险,如果有人用一军在此守住,那他们绝无可能越雷池一步,更何必谈安全地抵达港口了。
但是,太平军是不可能在此埋伏的,他们怎会事先想到有这么个地方呢,所以,威廉等人不担心。
可是,就在他们放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这地方还真是出现了一支军,正好横在了路当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支军还正好就是打着太平军的旗号。
不错,是太平军!
左面一支旗,上书,太平军特种作战大队,右边一面旗上书,东方。
原来是东方不惑率领的特种作战大队。
真是太巧了。
可是,东方不惑与特种作战大队又怎会出现在这里?
原来,在无敌舰队与英舰战斗的时候,黄旭与众人便知道到了威廉等人会侗机逃走,于是,黄旭便令东方不惑率特战队秘密潜伏到他们可能逃跑的路线上,准备给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而经过周密的侦察,东方不惑便选定了这样一个地方进行埋伏,静候威廉等人的到来。
果不其然,威廉正走这条路,让东方不惑等人候了个正着。
威廉等人见真有人在此拦路,脸色都很难看,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心生惧意。
不过,事已至此,躲是没法躲了,只能硬着头皮上。
“尔等是何人,为何在此挡道?”蒙哥马利一世纵马而出,朝特战队方向大声喝道。
在这里,论剑术之高,恐怕首推蒙哥马利一世,而在这个时候,由他出头,显然是最合适的。
不过,蒙哥马利一世显然问错了对象,东方不惑等人岂又是任由他呼喝之人。
“混账,与你何干,只需下马受缚即可。”东方不惑先一步纵马向前,骂道。
什么玩意,竟然敢在他东方不惑面前瞎逞威风,恐怕是有点活的不耐烦了。
说实话,东方不惑根本就没将这些残军败将放在眼中,虽然他们特战队人不多,总计也不超千人,但对付这几万残军,东方不惑还是很有把握的。
更何况,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特战队最擅长的就是斩敌主要人物之首,只要将目标定在威廉等人身上,将这些人拿下了,那这支残军也就不击而溃了。
东方不惑的信心充足得很哩。
“嘿嘿,想挡住我们,没那么容易,如果不想死,你赶紧给我退开,将路给我让出来,否则,别怪我不客气。”蒙哥马利一世威风凛凛地道。
在这个争分夺秒地抢路而逃的时刻,蒙哥马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