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帝国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帝国崛起- 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百姓们只是缴税而已,而奴隶则完全没有财产。除了奴隶营分配的口粮,他们的收获全部上缴。而他们的劳动量可也是不小的,一个奴隶耕种着三十亩土地,也让他们非常的劳累。

现在国内是地广人稀,人均耕地是二十亩左右,而大量的荒地还没有开发。帝国对于土地的管理相当的严格,即便是荒地,也不能随意开发。为什么?这是赏赐军功地一项制度。

军队之中。有了军功。不但会赏赐钱财,还会赏赐土地。而赏赐给士兵的土地却也是按照熟田计算的。荒田的话,会额外多计算赏赐。土地的难以获得,就形成参军热,军人更是希望出战,获取军功。

官府虽然也允许农户来买田地,但是价格却很高,普通人买不起。至于有钱人,最多只能购买一千亩,若是多占了,那官府就该找你的麻烦了。除非你分家,让独立出去的人在去购买土地。

可这样一来,门阀即便通过这样的手段获得更多的土地。但是他们地家族也只是名义上地统一,其实是四分五裂了。那个当家作主的愿意屈居人下?而大部分门阀,即便是将所有地直系男丁都分家,一家一千亩土地,那比起当初门阀动辄万倾良田也是差的太遥远了。

官府严格的管理土地,也就造成了大量的农户成了皇家的佃户。可嬴啸却很开明,他的佃户也要按照国家的规定缴税。这一下来,还有那个功臣勋贵敢说免税的话?连皇帝陛下自己的佃户土地也在缴税,你敢大过皇帝?活腻了不成?

嬴啸现在享受着沿路郡县贡献上来的特产,心中也是感叹,这当皇帝确实是好啊。这什么好东西都是一句话的事情,好在他在军旅中的时间长了,对于这些享受并不是太在意。只是登基称帝之后,胃口也慢慢养刁了,不过他依然并不太重视享受。

只是对于酒,很是喜欢。各地的名酒他都要品尝一下,而觉得好的,自然会成为贡品,每年向长安送去。现在他品尝过并指定的贡酒,有七,八种之多。

皇帝指定的贡品,往往是劳命伤财的。不过只要不多,百姓还是承受的起的。人们也在庆幸,幸好嬴啸只是喜好美酒,要是他喜欢上了时新水果,那地方官就要愁眉苦脸了。

若是皇帝在冬天想起了吃个夏天才有的贡品水果,上那里给找去?这个时代又没有温室种植,又没有合适的保险技术。一旦错开时节,那是想找也找不到。

等到嬴啸车驾临近长安的时候,长安附近已经开始了秋收。嬴啸这一出巡,就是整整半年。也让各地忙碌了一场,接驾送驾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做的不好,皇帝一怒,那你不是自找倒霉?

嬴啸回到长安,便知道这邪马台的女王已经送到长安很久了,一直软禁了起来,等待嬴啸回来处置。听人说,这邪马台的女王汉话说的还不错,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中原生活的人你。

只是嬴啸对于这人兴趣缺缺,为啥?因为这女王已经老了,丑陋不堪,没啥看头。吩咐一声,送去让宗正处理。这些俘虏会被养起来,一直到死。

嬴啸现在更敢兴趣的是,第一批从倭国挖出来的银矿马上就要送到了。这才是重要的事情,财富啊。杨松更是绿着眼睛等待银子的送到…………

 第三百五十六章 图谋草原

银子送到了,嬴啸也看了一下,成色不错,完全可以铸成官银,流通于世。本来打算用这笔钱修建一个万邦陈列馆,以存放自己征服的各个国家的珍宝与国书。可杨松当即就和嬴啸大吐苦水,这个也要花钱,那个也要花钱,现在到处都在等米下锅。

被杨松彻底击败了的嬴啸都开始怀疑,若不是自己知道国库的底子,还真要被杨松这样的表现唬住了。朕的帝国什么时间这么穷了?

不过嬴啸也习惯了杨松哭穷,国库就是在有钱,这杨松也会跟他哭穷。随他去吧,只要自己正事上要有钱,这杨松却是丝毫不含糊,全部划拨到位,没有一点短缺。只是这陈列馆不修便不修,自己现在才征服了几个小国,也没必要显摆。

当下便说此事以后在说,杨松立即告辞跑路,派人来清点这些银子,送去匠造坊,熔炼成银锭,送入国库。

如今驰道的修建已经基本贯穿了全国,那么下一步计划就该开始实行了。嬴啸当即召来糜竺,田丰,贾诩一干人等。

“朕打算开始对草原作战了,众卿有什么意见?”

田丰却第一个出来反对了:“陛下,现在还不到时机吧。国内还在发展,正是关键时刻,还不到出动大军的时候啊。”

“哈哈,朕又没有说要出动军队。”

这一下,大家都安静了,看来嬴啸又要开始玩其他的花样了。听到嬴啸问到:“糜竺,现在去草原的商队情况如何了?”

“启禀陛下,按照陛下的意思,现在去草原的商队,已经减少了铁的贸易,更多的是携带奢侈品。而这些奢侈品也逐渐被草原上各部落的贵族所接受,需求也越来越大了。”

“很好,加大这些。朕要将草原上的财富全部抽出来。你们明白了吗?”

原来嬴啸地意思在这里。不是要动兵。那就好说。现在虽然粮食不少。但是嬴啸地战略是要一劳永逸地解决草原地边患。这个事情要耗费地时间金钱那就不好说了。

不客气地说。现在帝国还在全面建设。还没有足够地力量去实施嬴啸地战略计划。而这个计划。在怎么样要等驰道修建完毕才可以。

“陛下。这草原之地本就贫困。草原人也不傻。若是这样太过了。难免会让草原骑兵来中原劫掠啊。”陈宫也提出他地担忧。

“不必担心。朕就等着他们来呢。现在他们在草原深处。朕还不好收拾他们。要是他们来中原。朕正好收拾了他们。高顺。朕地神武军准备地如何?”

“很好。”军。是现在嬴啸在营地编制之上。又增加了军地编制。一军十万人。平时各营由各营地校尉统带。出征之时。整合由大将带领。

现在嬴啸是皇帝。他不可能次次都御驾亲征。而如何在不影响战斗力地情况下削弱将领拥兵自重地几率就成了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嬴啸已经有了很多经验可以借鉴。他老爹告诉他了不少办法。

而现在最合适地就是的方式,平时互不统属,只听从太尉府和皇帝的命令。而出征之时,统兵大将才有权力制约众军,行军法。掌兵权。一旦回师,就会上缴虎符,这也是现在最合用地一种了,有些方法太过于先进了,并不适合现在使用,人们难以接受。

而神武军,就是对付草原人的利器,神武军中一大半是骑兵。现在对付骑兵最好的办法就是骑兵,即便你步军军阵强大。但是草原人调转马头换一个地方侵略,步军可追不上骑兵。同时草原之内,也是骑兵纵横驰骋的好地方。

“陛下,现在草原蛮夷中多有来投靠者,这些人很多被编入仆从军参加了战争。一旦对草原开战,要提防这些人。”

“陛下,对于草原作战,大军供给将比较困难。臣建议修建一条直通草原的直道以供军用。”

“陛下,方今百姓生活刚有起色。帝国国库并不充足。这对草原作战要慎重对待啊。”

大家都开始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折腾了一天。可也算把现阶段的战略给定了下来,就是消弱草原上的实力。同时对于草原上的大小部落进行分化瓦解。

对于举兵之前,消弱对方地实力,手段还是很多的。而草原上现在的组织比较松散,部落之间的仇杀也是常事,只有在统一对外的时候会组织起来。这其中就有很多地方可以去分化瓦解了。

在确定了这些事宜,并让贾诩派人去办理,这些本就是他们的强项。对于草原上的大战,还要在积累一段时间,现在强行发动也能发动,只是要顾忌百姓的生活。一旦只因为战争而搞的民生凋零,那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对于草原用兵,这个多年来地想法越来越近了,也让嬴啸心中不禁微微激动,这样的战役可以说是巨大的了。只是这将领的选择就成了问题,该让谁挂帅出征呢?还好现在并没有要立即动兵,这事情也是两,三年后的事情了。还是先将精力放在国内的建设上吧。

现在国内到处都需要人力,修路,治河,边关修缮城墙。连带各地的官吏都有些不够用了,本来以嬴啸看来,官吏已经不少了,但是还是不够用,帝国的疆域扩大了,这官吏自然要增加,但是不能漫无目的地增加,那会产生冗官地问题,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给一份俸禄而已。

大凡冗官,最大的弊端不是朝廷付出地那一份俸禄,这一点俸禄对于朝廷来说不算什么。最可怕的是因为以往的免税制度,朝廷的官吏们的家业是享受免税制度的,从而导致这庞大的产业不用缴税,从而滋生很多问题。

例如以往,很多人将自己的产业挂在勋贵地名下,可以享受免税的待遇。而实际上,和这些勋贵们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应该上缴国库的税赋被送到勋贵门阀的府上。勋贵门阀们要的自然比赋税少,要不然谁会白送钱?

现在,嬴啸强行废除了免税制度,所有人的产业都要按规定纳税。所以这冗官地问题就不显的那么尖锐了。而嬴啸更是以身作则。他名下的皇家产业都按章纳税了,别人还敢说什么?

说来,当初不少税吏都不敢上门,都是嬴啸的产业主动来缴税,从没有人敢去核查。不过嬴啸麾下的产业从缴税额度上看,还是很不小的,不过这稽查?谁敢?人家皇家能表明这个姿态就很不错,谁有那个熊心豹子胆在去稽查?

而现在让杨松以及属下最头大的,便是军费。大秦的军队太多了。每年的军费支出总是遥遥领先与其他,成为最大地支出。军队,那可不是单单给士兵发份粮饷就完事了。武器盔甲的配制更新。器械的修缮,战功地赏赐等等…………

这个大头就占去全部支出的三分之一,而现在即便是全国在大修驰道,整顿黄河,干的热火朝天的,这上面的支出却只有总支出的十分之一。由此可以想象大秦帝国的军队是如何的庞大,可以说现在已经被嬴啸经营成了一个巨大的战争机器。

“陛下,交州那边地驰道已经修建了起来,鲁肃请奏。希望朝廷派出匠造坊人员去交州那里开矿,同时设立铸币作坊。”

对于鲁肃的这个建议,嬴啸还是打算采纳的。交州那里探查的铜矿可不在少数,而大秦现在面临一个铜钱不够用的局面,多铸造铜钱是势在必行的。只是铸钱一事,嬴啸向来谨慎,因为这秦钱的质量要求很高,铸的不好,根本不让出去流通。白钱(劣质的铜钱)是根本不让出铸造作坊地。

嬴啸的思绪却也起伏不定,设立铸钱作坊是好事,但是交州多山,而铜矿也多在山中。交通不便,如何将矿石拉出山中?就算将熔炼铜矿的作坊建立在山中,可这糟糕的交通条件也制约了铜的开采以及运输。

开山破石,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为了铜矿却要使用大规模的人力去修路,是否值得?这个又要消耗多少人力啊?若是有开山破石的良方就好了。现在开山破石还是依靠人力的。没有火药来爆破地情况下。这事情实在很难。

火药,火药。真是麻烦事情…………对了,不是让贾诩在研究了嘛。

“宣贾诩来。”

贾诩一到,嬴啸是迫不及待地就问:“文和,现在火药的研制情况如何了?”

“陛下,臣召集了一些方士,以硫磺,硝石,木炭不断地进行试验,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只是这个威力却是很差强人意。”

“怎么回事?”

“现在研究出来的火药,可以燃烧。而按照先皇的办法,制成爆炸物,却是威力很小,完全没有先皇所说的那种天崩地裂的威力。”

“很可能是配方不够完善吧。你让这些方士们继续研究。这些人的保密工作做的如何?”

“陛下放心,他们是已经消失在世上的人了,永远也踏不出臣府邸一步。”

“很好。”对于贾诩,嬴啸还是很放心的。他这里不会有什么问题。“现在研制的火药能有多大威力?可以用来开山破石吗?”

“暂时还不行,不过陛下放心,在不断完善,现在比起以前,威力是有所提升的。”

“那继续尝试,越快越好。”

贾诩带来的消息,也给嬴啸带来了希望,至少证明,这火药是可以成功的。即便威力小,但是可以不断的去改良啊。

这个时候,嬴啸又视察了一下自己的鹞鹰培养地。鹞鹰是现在嬴啸这里最先进,最快捷的通讯手段,但是鹰的饲养成长都比较麻烦,嬴啸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鹞鹰并不是很多。

在长安郊外的一个巨大的基地之中,这里养了无数的鹰,而就比例而言。能驯服合格地鹰比例很小。现在嬴啸手上的驯鹰不超过一百只…………

而鹰的速度非常之快,比起驰道上的加急公文都要快出很多。鹰的飞行速度是很高的,一天时间,飞上千里是很慢地了。而在空中没有了地形的限制,更可以走最为笔直的路线,只在沿路的鹰站停留进食。这鹞鹰传递军情比驰道传递军情要快的多。这在以后将会发挥无比巨大的作用。

鹞鹰传信也有他的缺点,就是鹞鹰不可能负载太大。往往鹞鹰传信都是最简单的话语,很多事情还要等陆地传来的奏折才能了解。所以这鹰地传递大多是传递紧急军情用的。

看着大小笼子中关着的鹞鹰,嬴啸问到:“佘归,这些鹰地情况如何?”

佘归,本名涉归,原是一个草原小部落的奴隶,跟着部落中的人投靠了嬴啸,而他因为一手养鹰的本事被发现。免除了他奴隶的身份。委以重任,专门给嬴啸驯养鹞鹰。

“陛下,这些鹰都不错。现在草民还在加紧训练他们。”

对于佘归自称草民,嬴啸也不去管,这家伙,当奴隶的时间太长了,现在大小也算个官了,比他们原来部落的头人地位都高,但是却一直改不了这习性,由他去把。

“最近能训练出来多少?”

“这个月大概能有十只鹰可以使用。”

十只,还是太少了。这东西速度这么快。又安全,嬴啸巴不得一下子搞上上千只,分散到全国各地传递紧急文书呢。

看到有人给鹰喂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