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方道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游方道仙-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先羽皱眉道:“不同。”

道人又问:“你与将来的你,是否相同?”

秦先羽道:“不同。”

幼时的自己终究年幼,如今的自己经过修道,临近地仙,非比以往。而未来,经历了事情,便能成长,而修行过后,道行会增,将来的自己便不会是如今的自己。

道人问道:“此刻的你,可之前的你,可是相同?”

秦先羽默然良久,才道:“不同。”

刚才他认定自己便就是自己,确信无疑。然而此刻,却有了犹疑。

心中有了变化,便不再是适才的自己,而是现在的自己。

“正是如此啊。”长生道人叹息道:“肉身可以维持,然而我终究经历了世上的事,尽管我一直隐世闭关,但我熟悉了这路,认识了你这人,一刻又比一刻不同。”

“岁月的痕迹,可以从肉身上抹去,但记下的事情,在脑海中,魂魄里,就是岁月的另一种痕迹。”

“所以长生道人,只得长生不老,无法永生驻世。”

他叹息道:“道德仙宗历代以来,走这条长生之路的并不少,然而终究不是永生。”

秦先羽微微闭目,低声叹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就算是长生道人,也无法躲得过这种天地的法则。

他忽然想着之前两位论道之人的话。

人生在世,既然终归要归于尘埃,那么意义何在?

长生道人为了长生,一心修行,却未曾体会过人世恩怨情仇,喜怒哀乐,他枯坐山中,只求长生,但终究不能永生,到头来又是一场空,这又是意义何在?

长生道人低声笑道:“贫道今日说了不少话,又有些许消耗,该修行一番,补足消耗。请仙君下山罢……”

秦先羽心中仍有许多疑难,听得长生道人下了逐客令,才躬身施了一礼。

八千七八岁,长生道人。

他忽然觉得有些不对,抬起头来。

长生道人似乎知道他心中疑惑,说道:“小天是我看着长大的,他乃赤子之心,万事不在心上,任何事情过后总能抹去痕迹,其实这类赤子之心者,若能习练长生仙道诀,或许能得永生。因为他们乃是赤子之心,任何事情都不能在他们心上留下痕迹。可赤子之心,终究是孩童稚子,性情跳脱,故而难成。”

秦先羽问道:“那这位?”

长生道人说道:“他习得长生仙道诀多年,但坚持至今,贫道终究不再尝试,放了他去,任他去修行,所以他已经脱离了长生道人之列,如今有了一十三寸先天混元祖气。”

秦先羽低沉道:“他说未满十八岁。”

长生道人微微一笑,说道:“他一千七百八十年前,便开始习练长生仙道诀。但他性子如此,从不觉得自身寿数多高,以人生而论,百年一世轮回,也不算欺瞒了你。”

秦先羽默然不语。

今年只有十八岁,一世轮回是一年。

ps:道德仙宗这一段,不可能分开来写,里面写了很多我想写的东西,所以我一直担心让你们消化不了……直到今天,见到有人说作者肚子里没货了,然后我才觉得我想多了……

四百八十八章悟道

下了南山,回了居住的地方。

秦先羽一路沉思,难以平静。

今日他所见到的,乃是道德仙宗之内,真正的修道之人。

他们不修神通,不修法术,皆是一心修道。

他们是道德仙宗之内真正的修道人,也是道德仙宗真正的传承,从另一方面讲,他们就是道德仙宗。

见到了他们,秦先羽才见到了道德仙宗。

见到了他们,秦先羽才知天地间何为修道。

知道如何修道,才能得以见得大道。在秦先羽眼中,见到了他们,便是见到了道。

见了道,才有希望得道。

得了道,才能化道。

“总算明白了。”

秦先羽推开院门,眼中迷茫处渐渐敛去。

修道修道,修的是天道,还有人道,以及现在所领悟的贫道。

天道囊括一切,天地间的一切,俱在其中。

原本秦先羽对于修道的认知,大多来自于幼年时在俗世道书中的领悟,直到入了中州燕地,学得越多,才越知以往粗浅。正因如此,他极力翻阅道书,汲取内中知识,补足自身,寻求完善。时至今日,虽然凝炼大道金丹的把握已有小半,但依然不敢尝试。

所谓寻求完善,便是要面面俱到,所谓面面俱到,便是考虑到了所有的一切,不论从任何一方面来讲,都要包含在其中。

正因如此,他迟迟不能跨过那一步。

直到今日,见到了道德仙宗真正的修道人,他才蓦然醒悟。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天道本就不是圆满的。修道本就修不圆满。

而除天道之外,还有贫道,也即是本我。

“我修我的道,何必顾虑太多?考虑太多?”

“天地本就不圆满,我如何修得圆满?”

秦先羽在院内正中盘膝而坐,双手放于膝上。双目幽深,看不出深浅。

之前顾虑太多,该考虑的,不该考虑的,都在他思索之内。

如今便要将不该考虑的尽数剔除。

此外还须避免该考虑的东西也被他忽略过去。

至于什么是该考虑的事情,什么是不该考虑的事情,便该在接下来的日子中,静静思索,渐渐划分。

……

玄都山。上元八景宫。

“之前记挂了太多东西,现在便要忽略这些东西。”

幽幽深处,有个老迈的声音笑道:“能悟,能舍,真是可惜了。”

这句话是不通的。

能悟,能舍,是好事,属褒扬之意。

但是可惜。则是贬义。

谷逸双手垂下,立身在侧。自然明白这位掌教真人的意思,可惜了这样一个修行先天混元祖气,天资甚佳,悟性甚高,并心性甚好,懂得取舍。道韵深远,又是出身幽州地界的年轻人,终究没能入得道德仙宗的门墙,如何不令人叹息并惋惜?

“但对他而言,倒是好事。”那老迈声音叹道:“入了道德仙宗。他便只能是个寻常弟子,至多破例给他入了内门,提高一辈,如此已经是底线。唯有中州燕地,才会给他如此高的辈分,如此重的地位,并如此深厚的礼遇,他身具燕地道剑,终究还是和燕地的缘法更深。”

谷逸不敢答话,微微低首。

顿了片刻,才听那声音笑着问道:“虚极太上长老有何示意?”

谷逸低声道:“掌教真人执掌本门,一切尽由掌教真人处理。”

“也罢……”

……

中州的天空是蔚蓝之色,白云是洁如霜雪。

但不知怎地,在仙家灵韵之中,总是不免带有几分锐气。

那似乎是千万年来无数剑仙所聚成的气息,前一代逝去,气息未散,而后一代已然崛起,剑气新生,此消彼长,积蓄无数万年,才得如今的局面。久而久之,浩大中州,各处俱有剑锋锐气。

燕地之中,燕地掌教走出古剑宝殿,背负双手,看向天际。

以他的修为,就算是天际尽头,也能一眼望穿。

但终究望不到另一边的天地。

诸脉首座聚在身后,各自心知,那是幽州道德仙宗的方向。

书生打扮的八脉首座脸色不甚好看,但终究没有开口。

最终还是第三脉首座真人出声说道:“这位小师弟入门不过数年,在门中待了才有几日?他对本门尚无多少归属之意,然而掌教真人便将之送去道德仙宗,就不怕他更倾向于道德仙宗?”

“这是当初冥昼长老求取一气化三清之术,所附带的条件。”燕地掌教说道:“再者说,对于小师弟而言,有益而无害,毕竟先天混元祖气与道德仙宗极为相符。”

“正因为相符,才令人更为担忧。”书生打扮的八脉首座缓缓说道:“堂堂本门一代弟子,未来的十脉首座,倘如他心里把道德仙宗看得更重,未来燕地第十脉何以稳固?”

燕地掌教微微笑道:“何必考虑太多?这是冥昼长老的意思,他老人家自有对策。”

这时,那貌似三十来许的五脉首座轻声说道:“太上长老终究老了。”

“什么是老?”燕地掌教笑道:“冥昼长老年岁比你我等高过了数百上千岁,然而论起未来的寿元,却也不少于你我。倘如他一朝成圣,寿增千年,或许比你我还要活得更长更远。有他在这儿,不会有任何错乱的。”

诸位首座真人俱是默然。

“他所修的乃是先天混元祖气,心中也更专于修道,幽州道德仙宗是天地间修道的正统,乃是他必须踏足的地方。”燕地掌教说道:“即便如今不去,日后终究也免不了走上一遭,这是他的缘法,也是他的出身。”

那书生忽然冷笑道:“终究修炼的不是我燕地剑典,而是先天混元祖气。”

燕地掌教背负双手,徐徐说道:“那便让他把修道的心放在燕地之内。”

……

日起月落,斗转星移。

有日光月华星辰芒,颠倒交替,风雨霜露加身。

秦先羽盘坐在院中已不知多少日子,上方无遮无拦,烈日时暴晒,风雨时淋身。

他已经忽略了许多东西。

忽略未必是一种缺陷,也可以是一种补足。

他忽略了对于自身无益的考虑及思量,便补足了自身的短板,放到了长处上面,这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完善?

列清了思路,驱走了不该思索的事情。

他脑海中清晰了许多。

此刻的他,就如道德仙宗上面那些修道之人一样,感悟到了大道。

真正开始修道。

然后得道。

他感应到了风的轨迹,感应到了天地间的灵气,道德仙宗内的道韵。

那是他所寻求的大道。

秦先羽睁开眼,伸出手去,收回来时,空空如也。

“道也空……”

他起身笑了声。

一十三寸金汤玉液往内收缩凝聚。

四百八十九章得道

今值秋末冬初,万物俱寂,虽然道德仙宗之内仙灵之气氤氲,未有枯枝落叶,但也不复春夏生机。

忽有一声雷响,宛如春雷。

细雨如丝,仿佛春雨。

道德仙宗之内,众修道人俱有感应。

长生道人看了一眼,笑道:“取舍得当,悟性极佳,善!”

道祖见之,笑了一声,继续扫小观尘埃。

东山数位炼气士略微侧目,随后继续采气在身。

那青衫炼气士目光收回,心中默默道:“你修你的道,我炼我的气,互不相干。”

道德仙宗诸位长老弟子,俱是难静。

如谷逸,善原,小天,这类与秦先羽有些接触的,更为关注。

相较之下,有些弟子修道一生,都未能迈过那一道仙凡壁障。

见此,不禁有人道:“若非他道剑在身,根基早是千疮百孔,何谈得道成仙?”

又有人低声道:“可他终究已得道,已成陆地神仙之流。”

“那雷是天劫么?”

“传闻得道成仙者,多会伴随劫数。”

然而南山之上,长生道人忽然笑道:“修的是贫道,与天雷何干?”

果然,那天边的雷已然消去了。

蔚蓝天空中灵气成雾,积蓄成云,渐作各类形态。

有日光照射,导致光线曲折,形成九彩瑞华。

祥云瑞彩,遮蔽天穹。

有仙乐靡靡,乃是罡风激荡所致,声音悦耳动听,而又悠远高妙,仿佛自仙界而来。

天空曲折。白云瑞彩,渐生仙禽异兽,又有神鼎火炉。

有神仙下界,身着古冠长袍,也有剑仙临世,仙子谪尘。有老辈仙家。有清俊童子,有美貌仙女,也有锋锐剑仙。

眼前这一幕,却要比当初中州燕地景叶成仙之日,更为高深玄妙,波及更广。

庭院中,秦先羽闭目而立,身周罡风凛冽,这些无形的风在此显化。色泽浊白,将他裹在当中。

在他体内,一十三寸金汤玉液凝结作了丹状,正如当初在南州时凝成的假丹,然而这一次,道在其中,丹不再散,从此已是真丹。而非假丹。

至于道剑,便被金丹裹挟在内。凝合为一,藏在了其中。

金丹者,坚刚永久不坏之物,圆满光净无亏之物,乃是本来圆明真灵之性也。以自身为炉,竟真火锻炼成熟。与天地乾坤同在,与日月星辰辉映。

这等物事,乃是介于虚与实之间,凝结精气神三者,纯粹至极。不能有半点外物杂质。

金丹乃是仙家之根基,修道之根本,精气神之源泉。若是换了常人,发觉自家金丹里面裹挟一物,定要大惊失色。但到了秦先羽此刻,已是心如止水。

这道剑乃是中州燕地最为看重的一物,又暗藏道韵,可称得是另一种大道。它又是护道至宝,护卫自身,只对自身有益,全然无害。故而秦先羽心中仍然平静。

他看向天空。

霞光万丈,瑞彩千条,遮盖数百里之遥。

他微微一笑,吹了口气。

那口气成风化浪,吹开天空。

霞光消散,瑞彩沉寂。

那诸位仙家,万般法物,尽都渐渐笑音。

天空中只有蒙蒙白雾之气,朴素归真。

道德仙宗之内,各代弟子长老俱都知晓,这位来自于中州燕地的羽化仙君,大道金丹已然凝结功成,从此即为陆地神仙。

但下一刻,便听一声低沉的响声。

仿佛有什么东西被转开了。

“金丹推转?”

众人惊异。

山道上,两位对弈者原本未有理会天上的气象,到了这一刻,却是顿了一顿,棋子也收了回去。左边那人摇头说道:“金丹初成,未有凝定,一个不慎就会伤及根本,但凡本门弟子,都不会如此冒进。此人虽然悟性不凡,心性不差,可终究不能按住性子,免不了贪功冒进。”

右边那位却笑道:“本门也不是没有修成金丹,就即推转金丹的人物,甚至推得金丹三转,也并不是没有。”

左边那位说道:“那是对于大道早有深刻体悟,适才这位可……”

右边那人忽然笑道:“可未必。”

又是一声低响。

金丹二转。

两位对弈的之人,俱是得道的仙家,见状,颇有面面相觑之色,即便是右边那位看好秦先羽的,也不禁目露惊讶之色。

金色连推二转,实属难得。

当初中州燕地,景叶枯坐四十年,心已不惑,才勉强推转二次。

而秦先羽一朝悟道,亦是金丹二转。

道德仙宗之内,纵然多是专于修道之人,却也不禁为之惊异。

就在这时,天空再度传来一声低响。

这道声音与之前的两声,并无多少不同,一样低沉,一样高低,然而落在众人耳中,却不亚于雷霆骤起,似乎比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