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若音微微摇头,低声说道:“这些东西你身上留着防身,听说那和尚凶神恶煞,有了这些蝴蝶,你正好添多一些助力。”
“不必。”秦先羽说道:“我身上蛊虫无数,不差这几千只。”
划过青玉蝴蝶时,又顺手划过了二三头铁嘴神鹰的幼鸟,以及十来个鹰卵。
之前这些雏鸟和鹰卵,还有一些存留在那玉牌虚空之间,里面似乎一切都陷入沉睡当中,因此这些幼雏至今未有成长,鹰卵也未孵化。
这些铁嘴神鹰,数量不多,用处其实不算大,只是顺手拨了过去。
“事情急切,不好耽搁。”
秦先羽略微点头,就即腾起云雾,投入了应皇山。
见他去得急切,柳若音微微叹了声,眼中有些忧虑。
柳夫人揽住她,轻叹道:“不必担心,听闻秦先羽已经是大德圣朝赫赫有名的修道人,放眼这天地间,没有任何事情难得住他的。”
“若能把凝儿救回来便好,倘如救不回来……”柳若音低声道:“只怕以他的性子,不会轻易放弃,会把自己也陷进去。”
对此,柳珺倒不甚担忧,说道:“莫说大德圣朝,就算是周边众多国家,许多修道人里,也没有谁能对付得了他。原本钦天监的国师袁守风大人能够制得住他,现今袁守风已逝,秦先羽隐约已是第一人。至于那个和尚,我也有所耳闻,据说是个入魔的僧人,当年也曾和秦先羽交过手,结果少有人知,但秦先羽至少不败。”
他这么说来,见女儿显得更为担忧,不禁无奈。
“听说那个不怒佛相正,跟秦先羽岁数相差不多,既然这个年轻和尚能够对付魔僧,秦先羽总不会出事罢?当初他们之间交过手,若是没有把握,也不会去送死……”
柳珺声音越发低了。
他叹了一声。
堂堂州府大人,不知见过多少场面,今日说话,居然有些失了分寸。只是想起适才所见的场面,就算他再是何等位高权重,也不由心境荡动。
……
秦先羽身绕云雾,遮住了身形。
遥遥便见一片朦胧云气,以极快的速度,投入应皇山之中。
飞去约七八里。
底下全是青葱草木,可以看见许多飞禽走兽,尤其是以猛兽为多,如斑斓大虎等兽类,都见得不少。
“到了这个范围,几乎没有寻常人踏足过了。”
秦先羽知晓,虽说有人在应皇山采药或是打猎,但也只在外围,不敢深入,而这里似乎越过了外围,深入应皇山,从无任何猎户胆敢深入至此。
话虽如此,但外围与内里,其实也不好划分。
应皇山延绵广袤,乃是大片山脉,山林草木无数,凶禽猛兽更多。
以寻常人的看法,这里已经深入大山,但以整座应皇山的范围来看,这里仍然只是应皇山外围,且算是极为靠外的山脉边缘处。
秦先羽细细感应周边气息,希望能寻到枯达残留的一些气息。
他又往前飞了四五里远。
忽地,一阵巨力将他束缚在了当空。
这股巨力从眼前而来,然后背后,左右,头顶,都有了一股巨力,将他往中间挤压。
秦先羽面色大变,尚未反应过来,便已重重坠下。
嘭地一声!
秦先羽从空中摔落,砸在一株茂密大树的树冠之上。
那大树不知生长了多少年月,树冠足有方圆十余丈,树干枝桠都极为粗壮。
秦先羽砸在这树冠上,却没有掉落在地,反而被树冠托住。但却也深深陷在树冠当中,被无数青叶枝桠遮掩,几乎看不见身形。
“怎么回事?”
他脑袋微沉,勉强呼出口气。
秦先羽提起法力,意欲腾空,却发现那阵巨力从四面八方而来。
噼啪之声不绝于耳,无数枝桠树干断折。
那巨力从四面八方而来,但却只有下方并无压力,因此把他压得往下沉坠。秦先羽只觉无数巨力用来,便从树冠顶上,压断了无数枝桠,重重摔到大树底部。
他这一回摔得有些重,把这片被树根稳固的坚实地面,都砸得塌陷数尺。
好在龙虎交汇之后,法力滋养肉身,不再孱弱,否则,就算是罡煞圆满的修道人,也要砸得骨断筋折,甚至脏腑受创。
“这里不能腾云驾雾?”
三百三十八章佛音
秦先羽隐约有些骇异。
龙虎交汇之人腾云驾雾,居然也被禁住?
自从修成龙虎交汇以来,腾云驾雾就如举手投足一样,仿若本能,但今日居然便被禁住了?
他忽然想起三年前,曾有人刻阵法在山下,困住过他,那时也使他无法飞行。但这一次,要比三年前那处阵法,却要厉害得多。
“莫非这附近也有阵法?”
他不敢大意,反手拔出清离剑来,在附近拨动,居然没有发现阵法纹路。
“怎么回事?”
秦先羽更显愕然,但他并未多想什么,收了心思,平静下来,也便往山脉深处而去。
毕竟应皇山太过神秘,乃是大德圣朝第一绝地,听道都金龙所述,秦先羽可以猜测,这座应皇山,实则连它们这类妖仙都不敢有半分轻视。
既然应皇山这等惊人,那么有着禁制腾空的效用,倒也不算意外。
只是,应皇山必然不止这么一点异处。
秦先羽正要迈步而行,忽然脚步一顿。
他听见了一个声音。
那声音在说话,说得极快,语句含糊不清,但却有着一种特异的韵味。
“念经?”
秦先羽举目四顾,只见深山密林之中,树木极多,中间相隔处有许多杂草异花。但以他的眼力,仍然看不见人影。
他略微沉思,手中握紧清离剑,闭上双目。
周边一切都静了下来。
有风。
树叶摇动。
远处的飞禽走兽俱都被他气息惊走。虫豸潜伏在地。
那声音喃喃念动。
这是个较为老迈的声音。念出来的似乎是佛经。
声音在空中传扬开来。略微使空气震荡,传到秦先羽身上,皮肤似乎也有些许触动。但这种动静太过细微,以至于胜过龙虎巅峰的感知之力,仍然只察觉出极为细微的变化。
“这似乎是……受生度亡经?”
他细细倾听,忽然发现那声音就在身旁。
但身周并无其余生灵,莫说是人,就算是飞禽走兽也都被他惊走了。如何还有个和尚念经,而且念诵的居然是受生度亡经?
秦先羽细细感应,瞳孔微缩,耳力提起。
忽地,他双目微亮。
“这里!”
秦先羽蓦然转身,清离剑从上而下,划过那一株大树。
这大树方圆十余人合抱,树干粗壮得极为惊人,不知生长了几千几万年之久,才长得这等粗壮高大。
清离剑斩下之后。全无动静。
剑身较薄,只在树上留下了一道细痕裂缝。可树木过于粗壮,看不真切,裂痕似有似无。
秦先羽眼前微亮,耳边的禅音似乎响亮了些许,看来这一剑并未落空。随后,他连下两剑,把这树木剖出一个三角形状,剑刃深入树干,又把剑柄往前一推,便把那三角状的木块撬了出来。
这一株大树被清离剑斩过,裂口就如被火焰烧灼一样,万分焦黑。
秦先羽并未理会,他只从树干这道裂口之中,看见了内中景象。
这个三角状的缺口,有许多金光闪烁,耀人眼目。
佛音从中传来,渐渐宏大,几乎让人身子禁不住随之颤动起来。
树木当中,盘坐了一个老和尚,身朝西方,侧身对着南边的秦先羽。
这和尚眉毛灰白,头上光洁,脸上并无皱纹,似是十几岁少年的皮肤。虽然皮肤并无皱纹,似是年轻人,但他的样貌,却真正是一个老者,令人看得十分奇异,恍惚间,似是少年,又似老者,使人误以为自身产生错觉。
那和尚身着袈裟,手执念珠,一双长耳垂至肩头,他双目紧闭,口中念诵经文,嘴唇快速念动,他手中佛珠也随着声音快速转动。
“贫道羽化,不知大师法号?”
秦先羽打个稽首,又开口询问。
但那老和尚没有理会,口中念诵不绝,似是未闻。
秦先羽微微皱眉,他仔细看着这身在树木之中,处在金光里面的老和尚,能够断定眼前所见并非错觉,也并非幻像,那老和尚确实身处树木当中。
但他没有理由听不见。
秦先羽站了片刻,便即明白,这老和尚并非未有听见,而是正在念经,不愿中途停下,因此没有应答。
去救凝儿要紧,秦先羽虽然好奇,却也无意逗留。看了一眼,便招手摄来那一块撬出来的焦黑木块,想要把木块塞回去,然后入山寻找枯达,解救凝儿。
只是他刚拿起这木块,就略微顿了一顿。
只见树木之中,老和尚已经转了身子,面向秦先羽,双目睁开,目光清明。他口中念诵经文不断,但目光中已经有了些许光芒。
秦先羽先是吓了一跳,然后便知这老和尚的意思。
受生度亡经似乎念到了尾声,还差几句罢了。
……
秦先羽数年潜修,通晓许多东西,不再对许多事情都感到懵懂无知。
念经诵佛,其实不仅是修佛的禅修之人,在俗世里的禅寺里面,也是有不少。即便不说禅修之人,单是寻常寺庙僧人,大多也会念经,但真正懂得念经的其实不多。
真正懂得念经的人,未必就是修行之人,但却都是对如何发音,有许多技巧。
如何开口念诵经文其实有许多讲究,懂得念经的人有各家技巧,有自家不同的发音,同一个字,同一个音,张口发音时,其实另有不同。至于如何发音才是更有用处,便看个人领悟的技巧高低优劣了。
武林中,有和尚盘坐数个时辰,腿脚不麻不软,念经数个时辰,口不干,舍不燥,反而气血活络,精神百倍。
因为声音能使人震荡。
根据道书所述,生灵喉咙中有十二重楼,乃是震荡发音的所在。据书上所述,声音本是由震荡所发,一般人开口说话,喉咙便会震动,若是把手按在背部,便会发觉背后亦是有细微颤动。
不论道家,还是佛门,都有许多经文,时常念诵念诵,坚持不懈,或百病不生,或延年益寿,或静心宁神,或驱邪除魔,或得神灵庇佑,等等此类。
但实际上,便是因为声音以震荡而生,致使血气经络,乃至脏腑,都有些许变化。不同的音节,颤动震荡亦有些许差别,有益处,亦有坏处,同样也有无用之处。
而经文,则是寻找出了这些对人身有益的音节,组合在一起,念诵出来,便连成震荡。
各类不同音节组合的经文,各自用处不同,因此才衍生出了各种经文,用处各有不同。
据说真正懂得念经之人,每日坚持诵念经文,多数都能百病不生,延年益寿。
其实,这已属于另外一类的修炼之法,但相较之下,这类法门,显得稍微偏门冷僻一些。
三百三十九章天然阵法【上】
“这便等同于修炼气感,只是要修出真气,乃是以心神为重,以意念致使自身变化,从而产生气感,乃至孕生真气。而念佛则是以音节震荡发声,借此让自身得到声音震荡而得益,只要坚持长久,总会有些见效,不过后面也是以心神为主,顿悟为上。”
对于念经之事,佛门禅修显然要比道家更为注重少许。
传闻佛门的六字真言,便是最根本的佛法。
南无阿弥陀佛!
秦先羽依稀记得当初观虚师父寻仙访道时,也曾拜访佛寺僧人,笔记中就着重记载过这六字真言。
“根据观虚师父所记,这六个音节都对人身有许多好处,每日诵念多遍,能使百病不生。笔记中特意写道,发出这六个音节,体内震荡颤动明显比其他音节的震荡较为不同,据说这六个音节的震荡颤动,对于人身较为有益,乃是佛法之根本。”
他忽然想起相正当初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喝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四字。如今想来,约莫也是真言之一。
据传灵空寺秘法之中,经文里最上等的乃是大梵般若咒。
另外还有一个禅修寺庙,名为隐空寺,但底蕴远不如灵空寺,而这隐空寺中,有一部经文,却不亚于大梵般若咒,传闻其镇派经文,唤作佛陀朗明歌。
……
“老衲枯荣。”
不知何时,那老和尚把受生度亡经念毕,双手合十。道:“适才念经正值紧要。不好停顿。故而失礼,小道长恕罪。”
秦先羽回礼道:“不敢。”
对这老和尚的来历,以及他身处树木之中的原因,秦先羽十分好奇。但此刻并非好奇时候,便即道:“贫道此行是为救人而来,有一少女被个大和尚掳走,那大和尚修持佛法出错,已然入魔。贫道急于寻他踪迹,把人救回。不知大师可见过那魔僧?”
枯荣老僧微微点头,说道:“确有此人,他从你适才那个方向过来,进入山中深处,但你去的方向与他去的方向稍微有些儿偏差。”
秦先羽微微一惊,才觉后怕。
一点儿偏差,短距离而言,自是无关紧要,但若追得远了。那这么一点偏差便会使他们相距渐远,分在两处。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难怪老衲觉得那人身上佛法气息不正,原来入了邪。看他佛法造诣,约莫不低,可惜竟是入魔,着实可叹。”
枯荣老僧叹息两声,才看向秦先羽,说道:“你不必担忧,老衲见他身后还有一位年轻僧人,有佛宝在手,不输于前面那入魔的僧人。有他在身后追逐,那位入魔僧人不会有机会伤及他手上的少女。”
秦先羽立时松了口气,他知晓相正逼退枯达,随后不知所踪,原来也在后面追杀。至少如枯荣老僧所说,凝儿暂时应该不会有事。
即便如此,秦先羽仍然不愿耽搁,略微施礼,便想告辞。
却见枯荣老僧微微摇头,笑道:“老衲有心与你说些事情,你何必急着离开?就算你如今往前走,迟了这么多时候,也难以追上,反而有些危险。倘如你依照老衲所言,倒有些追上的机会。”
闻言,秦先羽心中甚是惊异,便即问道:“大师此言何解?”
“这应皇山不似外界所想的那般简单。”
枯荣老僧笑道:“一个不慎,便是老衲的下场了。”
秦先羽微微一怔。
枯荣老僧叹道:“老衲不是处在树中潜修闭关,而是受困于此。”
秦先羽显得惊异,其实他并不觉得这树木能够把人困住,之前自身手执清离剑,能够砍开这树木,那么这树木又如何困住人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