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压制住表现抢眼的张国荣。
虽然第二周之后《monica》一直被《百强84》压制,但是两张唱片之间的差距一直都很小,直到两张唱片过了热/卖期,差距依然不大。
最终《百强84》获得了31万多张的销量,而张国荣则首次获得了六白金认证,虽然只是堪堪突破30万,但这已经打破张国荣唱片的销量纪录了,也让张国荣成功跻身六白金俱乐部,现在香港歌坛能够进入这个俱乐部的歌手不超过10个人。
陈百强在大家意料之中的获得了这次竞争的胜利,31万张的销量也展现了忧郁王子的人气和市场号召力,无愧于新生代歌手的领军人物之一,但是在突然崛起的黑马面前,陈百强显得不再那么耀眼。
凭借前一张唱片《风继续吹》才刚刚在歌坛崭露头角的张国荣,在这次竞争中显示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人气和市场号召力,成为了今年香港歌坛唯二的两匹大黑马。
这两匹黑马,谭咏麟以及张国荣还真有些相似,两人都是出道多年,但是之前的表现只能算一般(谭咏麟单飞后表现还行但并不出彩,至于张国荣那真是扑街扑到姥姥家了),然后在前一张唱片获得了不小的成功和关注。
就在大家以为这两人还需要几张唱片积累的时候,却突然来了个大爆发,谭咏麟的《雾之恋》首次完美展现伦式情歌,张国荣的《monica》则将劲歌热舞发扬光大,然后两人就异军突起了。
两人的两张唱片都算得上是经典,而在香港这个金元社会,能够取得超过六白金的销量,展现强大的赚钱能力,自然受到粉丝和公司的追捧,两人如此猛烈的上升势头和惊人表现,被不少人认为是今年香港歌坛最大的发现与收获。
在现在的新生代男歌手中,除了陈朗一枝独秀之外,陈百强、谭咏麟以及张国荣成为了仅次于陈朗的第二集团。
陈百强和张国荣之间的激烈竞争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陈朗也因此得以不再受到媒体的骚扰,过了两个月的悠闲生活。
但是现在的陈朗却不得不再次面对媒体,而且是主动的召开新闻发布会,因为时间已经来到了八月。
九龙一家写字楼的五楼,一间会议厅里来了不少记者。
“老王啊,你也来了。”
“老李,你也挺早啊,是接到陈朗的通知赶来的吗?”
“是啊,说来也怪,陈朗以前除了宣传唱片之外从不主动接触媒体记者,今天居然主动的邀请我们来参加新闻发布会,真是奇了怪了。”
“谁说不是呢,你看,今天的阵仗还不小,来了不少家大报。”
此时的会议厅,满眼望去有不少的媒体报社标志,《东方日报》、《明报》、《星岛日报》、《南华早报》、《信报》等等几家销量排名靠前的大报悉数到场,至于其他的小报更是来了一群。
“这么大场面,看来陈朗是有大新闻要发布啊。”
“是不是陈朗要签约新的唱片公司了?”
“可能是吧,但是签约唱片公司的话,通知我们的应该是唱片公司才对吧,怎么会是陈朗通知我们呢?”
“这个……我也不清楚,搞不明白。”
……
一直不爱在媒体前露面的陈朗突然间通知大家要开新闻发布会的举动,让所有人都感到好奇,虽然隐隐觉得会是一个大新闻,但是具体的内容却不得而知。
在大家的焦急等待中,时间的指针终于指向了九点,陈朗和陈淑芬两人同时现身,并走向了主席台。
看到两人出现,不少的记者都是一阵惊讶,不是因为陈朗,而是因为陈淑芬。
大家都猜测陈朗很可能是公布自己的唱片签约公司,结果却看到了陈朗已经明确表示不再续约的华星唱片总经理,难道陈朗改变主意了?
陈淑芬没有理睬大家的惊讶和疑惑,直接在主席台就坐,然后拿起了麦克风说道,“很感谢大家能够来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将由我来主持,首先我们会宣布几个消息,这也是今天发布会的主要内容,然后会留时间给大家提问。”
“首先要说的第一个消息就是大家一直很关心的朗朗的唱片合约问题,就在昨晚,朗朗已经与一家唱片公司正式签署了唱片合约。”陈淑芬看着台下充满了期待和激动的记者笑着说道。
“是哪家唱片公司?”陈淑芬的话刚一说完,台下的记者就异口同声的问道。
“我签约的是海山滚石唱片公司。”陈朗开口道。
海山滚石唱片公司?香港有这家唱片公司吗?不少记者听到这个唱片公司都是一阵疑惑。
“朗朗,这个海山滚石唱片公司是台湾的那家巨头唱片公司吗?”有记者不确定的问道。
“是的,海山滚石唱片公司是一家台湾的唱片公司,但是它已经在香港成立了分公司,我签约的就是这家分公司。”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你放弃华星而选择一家台湾的唱片公司呢?虽然海山滚石唱片公司在台湾算是巨头之一,但是在香港显然是比不上华星有优势的,难道是巨额的合同,还是朗朗你准备转战台湾歌坛?”《星岛日报》的记者站起来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所有人也都一阵好奇,在香港最好的本土公司就是华星,因为它有无线这个巨大的优势,而要选择本土以外唱片公司的话,强大的宝丽金才是首选。
凭陈朗在香港歌坛的地位和成就显然会让任何一家唱片公司哄抢,获得大合同也是易如反掌,怎么会选择一家台湾唱片公司呢?难道真的是想去台湾发展?
“其实原因很简答,因为我是这家分公司的股东之一。”陈朗耸耸肩说道。
第四七二章惊人的消息
陈朗签约海山滚石唱片公司香港分公司的原因是他成为了公司的股东之一,听到这个答案,大家才恍然大悟。
陈朗在香港歌坛的人气和市场号召力可谓无与伦比,的确能够为唱片公司带来巨大的利润,但是现在谁都看得出来唱片市场仍然在继续扩大,利益也越来越高。
如果让陈朗成为了公司的股东,哪怕是很少的一点股份也意味着放弃一块利益足够大的蛋糕分给陈朗,作为唱片公司能否舍得这些利益还真是很难说,更何况是以抠门闻名香港的无线。
而且能够成为公司的股东就不再是一个打工者,而是为自己干活,这其中的区别可就大了,也难怪陈朗会拒绝了华星而选择签约海山滚石唱片公司,相信其他人也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台湾海山滚石唱片公司的标志前似乎有ll两个字母,这与朗朗你的ll娱乐商品公司以及ll出版社是一模一样,请问这中间是否有什么联系呢?”一个记者突然间站起来问道。
这是这位记者陡然间联想到的,当然这也和他经常关注陈朗有关,同时海山唱片从七十年代末就陷入了低谷,前两年却突然被人重组为ll海山滚石唱片公司,并且焕发出了无限能量,再次冲回台湾三大唱片公司之列,而其幕后老板一直神神秘秘无人得知。
香港和台湾一衣带水,娱乐圈更是联系紧密,加上唱片市场越来越繁荣,香港方面也注意到了海山唱片的情况,重组后的ll海山滚石唱片自然也被不少人得知,但显然没有多少人会将这个ll联想到陈朗的昵称朗朗。
这位记者本来是感慨陈朗这么年轻就成为歌坛巨星之余还拥有不少的产业,比如ll商品娱乐公司,ll出版社,现在还将成为ll海山滚石唱片公司的股东,实在是太让人惊叹了。
这位记者感叹之余突然间灵光一闪,似乎三家公司的前缀都有两个字母ll。难道前两年重组海山唱片公司的回是陈朗?
这个想法刚一冒出来就让这位记者否定了,但是抬起头看到台上光芒四射的陈朗,想到他从成名之后就带给大家的惊艳,似乎这个想法也有一丝微弱的可能性,越想越激动的记者终于还是站了起来开了口。
在场的记者闻言先是一愣,然后瞬间议论纷纷,“这怎么可能?”“开玩笑吧!”“今天可不是愚人节。”
其余的记者有些好笑的看着提问的那个人,但是提问的人只是盯着陈朗看,而且表情越来越激动,大家一愣之后也看向陈朗。
此时的陈朗眉头微皱,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否定,而陈朗这样的反应瞬间让记者炸了锅,难道这是真的?一瞬间所有记者都死盯着陈朗,看他如何作答,如果是真的,那可就真是大新闻了。
陈朗此时也在犹豫要不要告诉大家真相,过了一会儿权衡利弊之后开口道,“不错,ll海山滚石唱片之前的ll与ll娱乐商品公司的ll是同一个意思。”
轰……陈朗的回答像在记者群里扔了个炸弹,所有记者都被炸的鸡飞狗跳。
“怎么可能?朗朗你怎么会有那么多钱收购海山唱片公司?”
“台湾本土的唱片公司不是不允许台湾以外的人拥有吗?”
“朗朗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你要一直隐瞒这个消息?是怕台湾当局调查吗?”
……
看到台下记者一个个好像打了鸡血一般的疯狂,身旁的陈淑芬也是一脸疑惑的看着自己,陈朗有些后悔公开这个消息了,也许继续隐瞒才对。
过了好久也不见陈朗的回答,疯狂的记者才恢复了一些理性,全都死盯着陈朗,等待一个说法。
陈朗按照先前想好的理由说道,“首先,当时的海山唱片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要偿还银行贷款,其次是郑镇坤郑总当时已经无钱投入公司,致使公司正常运转都存在问题,才导致海山泥足深陷,说到底都是钱的问题。
还银行贷款需要每年2000万台币,让公司正常运营大概需要不到1000万台币就可以,也就是说只需要3000万台币就能够让当时的海山唱片公司暂时的度过危机并正常运行,而3000万台币,其实也只有不到800万港币,虽然我不是亿万富翁,但是800万港币还是拿的出来的,不过这也几乎是我当时所能够动用资金的极限了。”
记者们听到陈朗的回答,一阵咋舌,陈朗能够拿出800万港币大家到不是很惊讶,因为早就有传言陈朗是香港最年轻的千万富翁了,能够拿出800万也的确应该是陈朗的极限,这点倒是说得通。
更让大家感慨的是当时陷入泥潭的海山却没人愿意接手,因为七十年代的三大唱片公司一个已经倒闭,一个泥足深陷,一个也不复当年之勇,这让大家对于唱片公司的盈利状况十分担忧,因此大家才都没有出手。
而且陈朗能够提供的800万差不多是极限了,但是只能够帮助当时的海山一年,第二年如果无法盈利还贷款,那么海山唱片会把陈朗一起拉入泥潭,因此陈朗重组海山靠的不仅是财力,更需要的是魄力。
但是天才就是天才,新重组的海山滚石唱片刚一恢复就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发行的几张唱片销量大卖,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回到了台湾唱片公司三大之列,陈朗的眼光令人惊叹,能够在危机中寻找到机遇,难道这就是天才与常人的不同之处?
记者们看向陈朗的眼光充满了敬佩甚至是嫉妒,老天太偏爱这个小家伙了。
“可是台湾不允许台湾以外的人在台湾拥有唱片公司吧?”记者们很快又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没错,但是我并没有说我是ll海山滚石台湾总公司的股东,我只是ll海山滚石唱片公司除台湾以外在香港以及东南亚的各地各子公司的大股东。”陈朗笑着说道。
陈朗的回答,让记者们再次晕圈了,这也行?
花费近千万港币还不是公司的股东,而是在香港和东南亚分公司的股东,更重要的是当时ll海山唱片公司在香港和东南亚可是没有子公司的,陈朗哪来的这么大自信?
看到记者们惊讶的样子,陈朗接着说道,“我投资ll海山滚石唱片公司是因为作为一个歌手和音乐人的直觉,郑镇坤郑总是一个真正热爱音乐胜过生意的人,我能从他的身上看到那种对于音乐的喜爱和痴迷,而滚石杂志的一群音乐精英更是为了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华语音乐而集合在了一起。
一个拥有完善的发行渠道以及一个真正热爱音乐同时人脉很广的老总,一个拥有众多才华横溢的歌手和音乐创作人,这两者无疑是天作之合,我觉得成功的机会很大,结果就是我真的成功了。”
记者们听完陈朗的话是真的被语气中的自信折服了,这么小的年纪就如此的果断自信,果然是异于常人的天才,当然运气也十分不错。
“也就是说,朗朗你在ll海山滚石唱片公司台湾公司是没有股份的,但却是香港以及东南亚各地分公司的股东,而且是大股东?”
“没错!”
“那是不是在两年前你投资ll海山滚石唱片公司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不会和华星续约,而转投自己的分公司了呢?”
“算是吧,主要还是看ll海山滚石的发展,发展的好的话我自然会回自己的公司,发展的不好的话我肯定还会留在华星的,毕竟华星帮助了我很多,不过现在一切都已经确定了。”陈朗耸耸肩道。
“有没有想过万一投资ll海山滚石唱片公司失败了怎么办?”
“当然想过,毕竟投资没有百分百获利的,当时是觉得成功的机会很大,所以下定决心投入了全部的身家,当然也想过失败,当时就觉得,反正自己还年轻,即使失败了还可以再次重来,年轻是我最大的资本。”
年轻的确是最大的本钱,但是近千万港币说投资就投资,还是不得不让人佩服,于是所有记者都感慨的看着台上面露微笑的少年,这个小家伙注定会成为一个传奇。
看到记者们盯着自己不再说话,陈朗也松了口气,总算是对付过去了。
一旁的陈淑芬也暗自抹了把汗,总算是将拥有台湾ll海山滚石唱片公司的事实也糊弄过去了,要不然台湾很可能就会出麻烦了,发布会结束之后还是得让郑镇坤做好准备才行。
陈淑芬不希望记者们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于是立刻开口道,“下面公布第二个消息,当然大家也都知道了,我们将成立ll海山唱片公司香港分公司。”
“我们?陈小姐你说‘我们’?包括你自己吗?”敏感的记者闻言立刻问道。
“这是今天的第三个消息了,我和我的丈夫柳泉已经从华星唱片公司辞职了,我们两人将担任ll海山滚石唱片公司香港分公司的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