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复唐- 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遗漏了什么?”

“新罗!”黑齿常之眉头一扬,说道,“虽说新罗现在是我大唐属国,可是我们不能忽视了他们。天官,你还年轻而且入仕尚浅,恐怕对新罗的历史不太了解。你祖父有对你说起新罗的事情吗?”

“说得不多。”刘冕也提高了警惕,“请大帅指教!”

黑齿常之微扬起头陷入了回忆和沉思,徐徐道:“二十多年前,高句丽与百济一起联合起兵攻打新罗。新罗向大唐求援,于是才发生了你所知道的大唐平定新罗半岛的事情。实际上。从前隋起中原就一直对高句丽用兵。包括太宗皇帝,但是都一直战之不利。后来,你祖父刘仁轨建议走海路取道百济,以削其辅翼步步为营的攻略,才打破了这个平衡。这是一个伟大而神奇地战术,一直以来我都对你祖父非常地钦佩——现在我要说的是,当年大唐平定了百济,并且从百济、辽东、新罗三方夹攻击败高句丽的主力大军以后。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

黑齿常之眯了一下眼睛:“这件大事就是,吐蕃趁大唐主力大兵在东征之际,突然发难攻打吐谷浑,并伺机垄断丝绸之路并觊觎中原。当时先帝高宗害怕了,马上将东征的主力大军西撤。让薛仁贵率领这一批疲惫之师在大非川与吐蕃大战,结果大败。与此同时,大唐在新罗半岛的军事实力空前削弱,只得采取了任由自治的方针。将都督府迁到了辽东。就这样,新罗国趁大唐无力东顾,一举北上统一了整个新罗半岛。”

刘冕听得有点惊讶:原来大唐统一新罗,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英明神武,中间还有这么一层!那意思便是说,现在的新罗名义是上大唐属国,可是实际上却是完全独立地自治,而且不无野心?要不然他们安敢趁大唐无暇东顾时,私自用兵全土统一了整个半岛?

黑齿常之继续道:“新罗王金法敏被大唐授以鸡林州都督。但他不满足。如今,大唐经历两世、费九牛二虎之力占领的高丽已经不复存在,全都落入了他的囊中。听到这样的消息,当时高宗皇帝大怒,派你祖父为鸡林道行军大总管准备前来征讨。金法敏这才害怕了,谴使入朝而且谢罪称臣。当时大唐在西线的战事不力国力消耗极重,也有点疲于奔命。因此暂时接受了金法敏地请罪与称臣。从此。新罗才算暂时稳定。”

刘冕算是听明白了黑齿常之的意思:“那意思就是说。新罗人只是面服心不服?如今我大唐河北频生战乱,连契丹人都想要来分一杯羹了。他们也不会闲着?”

“很有可能。这才是我担心的地方。”黑齿常之颇为忧虑的道,“大唐在辽东地都督府,兵力寡少。如果新罗人当真发难,是抵挡不住的。实际上,当年新罗的事情爆发后,久来臣服于大唐的突厥人看到大唐无力东顾,野心空前膨胀,终于宣布叛唐。直到现在建立起了突厥汗国。所以,当年新罗一事对大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他们与突厥、契丹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十分暧昧,是一个巨大的隐患。虽然这一次我们没有新罗人的确切消息,但是很有必要做一手准备,防备新罗人突然发难。”

刘冕深吸一口气:“多谢大帅提醒!末将到了幽州,定会提高警惕。”

黑齿常之这才放心地点了一点头:“你手下兵力不多,若不能胜,以力守为上。本帅会尽快处理完云、朔之边的事情,尽快去幽州驰援。另外,新罗人的军队一向擅守而不擅攻。若当真会有交手,你须扬长避短。”

“末将记下了。”刘冕抱拳拜了一拜。

黑齿常之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好了,去吧。这一次的胜败转机关键所在,便在你的身上了。保重!”

“大帅也请保重!”刘冕提起方天画戟走出帐外骑上了马,号令全军整肃准备出发。

一通号角响过,先锋一万余骑兵有条不紊的朝城外而去。黑齿常之站在点将台上目送他们出城,眉头紧锁地叹道:“真是将门虎子惊世之才啊!假以时日,前途必然不可限量……”

刘冕率领大军离了城,以低中速地行军速度向西北推进。走了半日到达一个分岔口。前方斥候回报说,左边的路是前往朔州,四日行程;右边地路是前往云州的大道,六日行程。众偏将也一起上前来问:“将军,走哪条路?”

这一次出征前,一切的行军计划都是保密的。连刘冕身边地亲信也不知道。

刘冕抬起方天画戟朝身后一指:“西走十五里。有一处山坳。全军在那里扎营歇息三日。”

“啊?不去朔州也不去云州了?”众将自然惊愕不已。

“执行军令。”刘冕废话不说,自行拍马朝西而去。众将一头雾水,但也只好依令而行。

万余骑兵转道西进,很快到达了那个隐蔽地山坳。扎下了临时营寨暂作歇息。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等。

等芙玉放出了突厥的奸细蒋干们,他们就可以回代州安排埋伏了。这处地点,也是刘冕私下和胡伯乐约定的地方。一但事成,胡伯乐就会派人来通知刘冕回城。

直到三日后的下午。胡伯乐才派了两名刘冕的心腹近卫前来送信。说一切按计而行并无疏漏,黑齿常之和张仁愿所率的主力大军已然浩浩荡荡的开出代州,杀奔朔、云二州而去。

刘冕暗吁了一口气:看来芙玉没有让人失望,她成功地骗过了那些突厥的奸细们!

于是当即下令,全军拔营而起回代州。众将士自然又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但都二话不说的执行了军令。

夜半时分,刘冕骑着马来到了代州城下。代州的守城兵马约有三五千人,由马敬臣统领着一些偏将们在坐镇。他们自然不知道刘冕和黑齿常之定下的大计,此时还不知道是何方人马杀刀。全城戒严火把林立,一排弓弩拉得骨同作响。

“城下何处兵马?!”

刘冕上前大声喝道:“左鹰扬卫越骑先锋,刘冕!”

“啊?他们不是出征了吗,怎么又回来了?”城上众人深表怀疑,显然不信。

“速开城门!”刘冕策马上前,大声喝道。

城上众人将信将疑,只好道:“将军恕罪,黑夜看不清人马。我等去请马将军来做区取!”

刘冕也知道这是情理之中地事情,并未表示反对只是催他们快点。

过了片刻。城头上响起马敬臣的声音:“城下可是天官兄弟?”

“马将军,正是小弟,速开城门!”

马敬臣骇了一跳:“奇了怪了!你怎么回来了——来人、来人,城下是自己人,开门放进来!”

城门匝匝的打开,刘冕率先跃马进去一眼就看到了马敬臣。他显然是被人从床上叫起来的,此时身上都还披着衣服。

“天官兄弟。你怎么又回来了?莫非前方战事有变?”马敬臣惊愕地问道。

刘冕跳下马来也不多说。扯着他就走。直到走进一间军帐里,才长吁了一口气:“事到如今。我把一切都告诉你——你可先要有心理准备!”

“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马敬臣愕然的瞪着眼睛,等着刘冕的答案。

刘冕将所有的军事计划,包括芙玉的事情一一讲给了马敬臣听。马敬臣听得张大了嘴巴,都能活吞一只鸡蛋了。

“说完了。”刘冕吁了一口气。

“哦……”一时间,马敬臣居然不知道说什么了。

刘冕笑道:“怎么,是不是一直瞒着你,你还生气了?你不是这么小气的人吧?”

马敬臣摆了一摆手坐定下来,皱眉思索了半晌才缓缓道:“我在军队里混了这么多年了,军事上的事情是应该这样安排,我哪里会生气?我只是……一时间有点无法接受芙玉的身份,也无法相信她地经历。她怎么……这么复杂啊?”

“亏你还有心情想这些,一切等打完了仗再说吧!”刘冕郑重的提醒他道,“不出所料的话,突厥人用不了几天就要来袭取代州了。我率军在城外设伏,守城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我们里外配合,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丢盔弃甲!”

“好、好极了!”马敬臣一拳锤到自己大腿上,“老子等这一天等得实在太久了!***突厥杂种,这回我要杀个够本,给苏苏娘俩还有我自己报仇血恨!”

“擂鼓聚将吧!”刘冕击了一下拳,“咱们兄弟俩,这次要大干一场了!”

“好!”马敬臣也来了精神,“等我去换铠甲,城中擂鼓聚将!”

片刻后,城中军营里响起咚咚的鼓声,刘冕和马敬臣站定在帅帐之中,召集众将议事,将接下来的军事安排悉数传达了下去。

直到这时,军中地将校们才知道了大军地军事行动计划,个个惊愕不已一片哗然。

按计划,刘冕率领先锋骑兵在城外设伏,代州城中进入戒严状态,全军上下随时战备。用不了几天,祝腾带去冀州搬取粮草的三千兵马也要回来,到时可以一并加入守城。

现在还不知道,突厥人会有多少兵马来攻袭。但从整体战局上看,代州这里即将上演一场生死大战。如今,刘冕已然撒下了天网,只等突厥人前来触网。

军事会议开完时,已是天明时分。刘冕和马敬臣这才有了一点空回到城中居宅,吃点东西填饱饿了半夜地肚子。

正在这时,胡伯乐带着芙玉来了,同时还带来了十几名被绑起来的突厥奸细。派人送出信后,余下的一些突厥眼线全都被胡伯乐拿了下来,一个不剩干净利落。

第一眼看到芙玉时,马敬臣的脸色很是复杂。芙玉也别开了脸,没敢正视他。

刘冕在一旁看得有点好笑。这两个人……还真是有点意思了。

第三卷 铁血鹰扬 第215章 男儿热血

代州,全城戒严。任何人都不得随意进出城池。大约有一两千士兵化装成百姓和商人,在四方城门假装进出忙碌。城中所有百姓,都被勒令留在家中。青壮男丁随时准备征用守城。连老人妇女们也自发的准备饭食和救治伤员。

至从上次代州收复战之后,代州的百姓已经把这一支唐军当作了自己的亲人。如今面度面临危机,百姓们也不忍心看着这些将士们孤军奋战。

每家每户都是一股剑拔弩张的气氛。自制弓弩、菜刀锄头、滚木石头,一应俱全。

刘冕率军出城埋伏后,马敬臣就成了城中的最高指挥官。代州刺史府的官吏们极力辅佐他备战守城,忙得不亦乐乎。

代州城中,已是全民皆兵!

盛夏的烈日烧炙着大地,冒起一层层白烟。山林中寂静异常,偶尔听到一两声蝉鸣。所有的马匹都被严格管制,无法随意的走动和嘶鸣。人就更不用说了,除了必不可少的吃喝拉撒,无人敢随意出声走动。

刘冕坐在一根树桩上躲荫,重铠之下已是浑身湿透,脸庞一股股汗水静静的流淌。胡伯乐在一旁抡起衣甲替他扇风,刘冕摆了一摆手:“心静自然凉,不用扇了。”

的确,此刻虽然天气炎热这树林中就如同蒸笼,可是刘冕的心却是心如止水。

打过这么多次仗了,刘冕已经体会到一点:开战之前,务必冷静;上阵之后,只管狂热。动静之间的区处,也是衡量一名将帅的标准。

出城已是有六天了,所有人的身上已经有些发臭。而这时。离芙玉派出突厥奸细已是第八天。

算算时间。也该到了!

胡伯乐将刘冕的方天画戟架在腿上,用一块鹿皮在轻轻的擦拭。两片半月地刀刃被他擦得雪亮耀眼。旁边地几名将士都静默无语的看着他,久久凝视那一挺方天画戟。

现在,这枚戟已经成了越骑先锋的标志,乃至成了左鹰扬卫、燕然军的标志。到如今,全军上下十余万人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一个名叫刘天官的左鹰扬卫将军,身负鬼神之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真正的冷兵器战场之上。一名骁勇擅战的将军就是所有将士精神的依托。一将勇而三军用命。方天画戟,无形之中已成了全军将士顶礼膜拜地存在。

四方一片静谧,热得枯燥烦闷,一股酸臭的汗味就在四周围绕。尽管如此,也没有任何一名将士随意的走动或是脱下衣甲。

正在这时。树林的西北角出现一个走动的身影。众人地眼神都被吸引了过去。

是一名背着三色令旗的斥候。

斥候猫着腰快步走到刘冕面前道:“报将军,前方十五里石子河暗哨送来急报,发现突厥人的先锋斥候。”

刘冕眉头一凛,算上回报的时间。突厥人地探路的斥候应该差不多就快到伏击点了。

“传令给诸处岗哨,继续严密监视,不得惊扰他们的斥候,放他们过去。直到突厥人的主力开到代州,开始攻城!”

“是!”斥候应了一声,猫着腰小跑而走。

刘冕握了握拳头捏了几个响指:“传令三军,随时准备战斗!”短短一语,给所有等得麻木懈怠的将士们来了个醍醐灌顶。一股战意在树林里渐渐升腾四下围绕。

代州的城头,马敬臣大刀金刀的坐在一张太师椅上。将自己的指战横刀立于身旁顿在地上,一只手搭着刀柄,凝眉注视前方。

他也刚刚收到了消息,突厥人即将前来攻城了。

此时,所有的将士都窝在女墙下没有露头。一阵风起,吹得城头地旌旗猎猎飞扬。

“来吧!”马敬臣咬了一下牙,眼睛中闪过一道凛冽的杀气。右手握着刀柄。指关节有点发白。

正在这时。一名小卒快步跑来道:“将军,城墙下有两名女子求见!”

“胡闹!”马敬臣怒声一喝。“当这里是什么地方?赶走!”

“可是将军……”那小卒为难的看着马敬臣,“她们说,不让她上来,就跪死在墙头下。而且她们说,是将军的旧识——姓芙。”

“芙……”马敬臣的心头微然颤动了一下,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让她们上来。”

少时过后,芙玉带着黎歌缓步走上了城头。

肃杀到令人窒息的气氛,刀枪林立的城头突然走来这样一对绝色母女,显得如此地格格不

黎歌依旧以纱蒙面,手里还抱着一面琴。

“你们来干什么?有什么话快点说完,说完便走!”马敬臣不等她们开口,劈头便扔出一句。

“将军息怒。”母女二人矮身来拜。芙玉说道:“我们不是来给将军添乱地。阵前杀敌,蔫能无曲?小女用三天三夜的时间,学会了一首古曲《秦风*无衣》。贞观时,太宗北伐突厥,曾用此曲以作军歌振奋军心。小女今日前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