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世梦- 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芳专门去拜访新任重庆知府管世惊。皇上为了支持管世敦他们的事业,特批将管世敦从雷州升调重庆当知府,才到任几天,管世惊一下管这么大的地方还不是很适应。来的当天一到任拜年去五福宫见二爸二婶,四哥四嫂,表示他担心自己力不胜任,反而被世敦刘芳开导了他一番,他才有了点底气。
这次刘芳对他说:“五弟,当今天下厨艺当数四大风味,一是京味,即满汉全席,讲究规模、排场,二是苏州、扬州的苏扬大菜,以精致细腻见长,三是我们川菜,是以味道见长,百菜百味,鲜香为主,麻辣为特色,尤其适合百姓的味口,四是广东风味,以海鲜为主,其中川味为东西南北各地百姓所喜爱,我们在京师、江宁的经营川味菜肴的餐馆——峨眉酒家,生意一直兴隆,我与你四哥合议,决定建立一所专事培养川味厨师的学堂,为我们自己的酒楼、为我们以后新建的酒楼准备厨师。
世惊:“四嫂找我有什么事让我做?”
刘芳:“没有什么事让你做,我们将在重庆府各县张贴招收厨艺学堂生员,特知会你一声,让五弟知道这件事。五月初五,我们川江航运公司成立,以及川菜厨艺学堂开学,要请你出席成立庆典,多半在朝天门酒楼,重庆道府镇县四个衙门都要全来,重庆工商界巨子也要全来,你也好与他们见见面,他知道你是我们五弟都会更加尊重你的。”
世惊:“我听从四哥四嫂安排,一定参加。”
刘芳:“弟妹也要参加的,让他在夫人堆里混混,增长增长见识,还没去青木关见过二哥二嫂吗?”
世惊:“四嫂,我连青木关在什么方向都不知道,当然没有去,更何况,二哥二嫂与你们一道进川已这么多年了,现在怕人都认不到了。”
刘芳:“没关系,过二天我和你四哥抽时间陪你们俩人专门回去一趟,见见二哥二嫂。”
果然没几天管世敦、刘芳二马二轿带世惊夫妇回了趟青木关,见了二哥二嫂,大家都很感意外。
世惊夫妇以家礼拜见了二哥二嫂,正权夫妇、正龙、正凤以家礼拜见了五爸五婶,当晚举行家宴招待五弟夫妇。
世选:“正龙已快二十了,提亲的不少。倒是合州知州晏大人的姑娘我还看的上,门当户对的。
世敦:“二哥什么时候也兴门当户对了?二哥。干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四川航运公司成立。川江六大江河船运开业,我的川菜厨艺学堂开馆,总督刘大人、巡抚查大人、提督谭将军都要来,就在这天风风光光把婚礼办了,要得不?“世选:“好的很,那时爹妈也回来了,再把大爸大婶一大家也请来,大家热闹一下。”
这时圆圆正凤在一旁擦眼泪,刘芳连忙问:“凤儿。这是怎么回事?”
王二妹:“风儿见哥哥这么体体面面的结婚,自己的婚礼还不知那时举行?”
刘芳:“风儿的女婿找的哪家的?”
世选:“说来也不是外人,龙老爷的堂弟现任大管事的小儿子龙纹,他什么都好,就是不愿当上门女婿,婚礼就拖下来了。”
世敦:“二哥,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兴这一套?你的家业有儿子掌管,更主要是让大小管事掌管。我的川江航运公司,都是聘请各级管事按规矩办事,管的巴巴实实,哪的要你去管。更不需要女婿去管,凤儿该出嫁就出嫁,女婿家也是家大业大。如他愿意到我们产业做事,让他当个管事都行。”
刘芳:“二哥二嫂。世道变了,观念也新了。我们的产业逐渐都实行招聘管事管,并不让你亲自管,凤儿的事,也要变,既然有管事们管事,你赚了大银子让凤儿管,不是跟你管一样吗?我说,二哥、二嫂不如这一次你既结媳妇又嫁女儿,我们是航运公司既开业,川味厨艺学堂又开学,四喜临门,热热闹闹过个端阳节。如何?把正仕一家也喊来,让大家看看我们家的小福禄寿。”
众人:“要的!”
管世选夫妇:“我们听四弟四弟妹的。”
刘芳:“凤儿,这样办可以不?”
正凤:“听四爸四婶的。”正凤破涕为笑。
世惊夫妇:“那我们要准备两份礼物啰!”
管世敦:“合州知州方面我去说,包管没有问题。”
刘芳:“龙家我去说,但整个婚礼都是我拿钱在朝天门酒楼三四五六层举办。请柬归世敦这个重庆商会会长散发。”
五月初二,正仕一家到了,小福禄寿立即成了明星。
五月初三,总督、巡抚、提督三大员便赶到了,世敦特别告诉他们要为正龙娶媳妇,正凤出嫁举行婚礼。过继之事督抚两位大人是亲自看着这件事定下来的,因此,在他们心目中就是管世敦娶媳嫁女,当然欣然同意。
龙沛潇已年届八十,为龙管两家再次开亲,非常高兴,特别为侄儿龙纹在五福宫附近买了栋精致的小院,重新加以装修,作为新房,管世敦也在五福宫为正龙小两口准备了住房,另外也为正凤准备了一套住房。五进的五福宫这样大,实际上身边的儿子和女儿里面都有一套住房。
五月初五在朝天门临江最高处,在辰己之交庆祝川江航运公司成立便开始了,首先是刘汉章大人作了简短而热情洋溢的讲话。
“值此端午佳节之际,川江航运公司的成立标明四川人全面主宰川江的时代开始了,川人成了川江真正的主人,川江的船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川江再没有断头水路,再没有不通中等船的地方了。对此事,我们大家都可以为之骄傲和自豪。在这里,特别感谢管世敦和刘芳两位大人,是他们将川人这个理想变成了现实,我们说他们两人了不起,就是他们敢于干前人未干过,甚至未想过的事,如果我们四川多有几个管世敦、刘芳,太平盛世的日子就会率先在我们四川实现。”
接着四川巡抚查大人宣布“由管世敦、刘芳创办的重庆川菜厨艺学堂今天开学了!招了首批生员三十人,这是一个自开天辟地以来都从未有过的事,为培养做饭菜的厨师办一个专门的学堂,正如刚才总督刘大人说的管世敦、刘芳两位大人敢于干前人未干,甚至未想过的事,这又是一件。我们四川人拿什么东西给十八省同胞,现在拿得出手的东西就是百菜百味、清鲜为主,麻辣见长的四川川菜,而这方面是他们在京师首先开了三家川味餐馆,皇上亲自命名为峨眉酒家。为了使善制川菜的厨师后继有人,并发扬光大,管世敦、刘芳专门办了这所学堂,眼光独到,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紧接着是盛大的龙舟比赛。到午时,管世敦宣布邀请各位大人及夫人工商界朋友到朝天门酒楼赴宴会,按老规矩入座。很快,六楼官员们以督抚为首,五楼、四楼工商界巨子,三楼各位亲友,赞礼倌在六楼宣布管正龙与晏元春、龙纹与管正凤的婚礼开始,龙沛潇、管上学主婚,总督刘汉章大人和巡抚查礼贤证婚,两位大人就位,接着两对新人的四对父母就位,接着便是一拜天地,二拜主婚人、证婚人,三拜父母,四拜亲友,五拜百客,六夫妻交拜,接着送入洞房,他们两对的洞房在五福宫,管世敦用马车把两对新人和想参观洞房的各种客人送到五福宫,先进入第五进正殿,对皇上的御座拜了三拜并三呼万岁,以感谢皇上对我管家的无上恩德。这个礼节不惟两队小夫妻有很大的教育作用,对在旁观看的大小官员都很大的触动。
这次婚礼对管世选夫妇也是一个很大的教育,不仅他俩在众多大官和富商大贾面前露了脸,抬高了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人们提起重庆管家都是二老爷、四老爷、五老爷相提并论,使他大感风光,对四弟的意见更加尊重。不久管世敦对重庆青木关、合州及璧山、大足、铜梁、永川重新通过招聘,组成了管理班子,明确了职责和奖惩,从此,世选感到轻松多了,他完全可以不管具体的事了。
当晚管世敦、刘芳在他们的慧敏格格府楼下正厅陪总督刘大人、巡抚查大人及提督谭大人以及五弟世惊品茶。
刘大人:“世敦、刘芳,川江通航已实现,川菜厨艺学堂已开学,似乎几件大事已了,你们是胸存大志,从不停歇的人,下一步又有什么打算?”
管世敦:“上次我们提到过沱江流域和嘉陵江流域这两大流域也具有开发价值,只是对它们并没有真正的了解,目前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打算。”
刘芳:“川江全面通航才开始,都还是一些旧船在跑着,目前我们两座造船坊都在抓紧时间打造新船,旧船要逐渐替换下来作为仓库虿船使用,一句话还要一个巩固的过程。对沱江流域和嘉陵江流域的确还有一个仔细考察了解的过程。三位大人,能否就你们知道的情况向我们作作介绍,让我们也了解一些情况。
刘大人:“查大人,你在保宁一带任过职,你了解一些,你先讲。”查大人:“好,据我在川北道任职的情况来看,首先,嘉陵江流域硬是仅次于川西平原大坝的一个好地方,农作之业,桑麻之业均有基础,相对来讲地近陕西、川东,北来,东来的移民还不少,像川西那样成片荒凉的似乎还不多,因此,川西那样移民腾地方的办法进行开垦可能不行”
刘大人:“沱江流域我也只是骑马经过,这一带移民也不少,我发现的特殊情况是许多农村不是种粮食而是种甘蔗榨糖、熬糖,制糖这行我可是点都不懂。”
刘芳:“二位大人提供的情况极具参考价值,古人说‘世易则事易,事易则备变’,振兴全川因其各具不同情况,当然不能只用一种办法,好在,今天开业的两件事都已配备了比较得力的管理人员,使我们从开始便站的拢,走得开。不久我和世敦将对这两大流域进行细致的考察,然后向三位大人提出开发方案,请大人审阅。”
刘大人:“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等你的消息。”

第七十七章 振兴川北

川西的事和家庭让正仕看着,刘芳把芙蓉抽出来跟他一道跑嘉陵江流域。从广元开始,由北而南,山势很快变得低平,广元剑阁由于是入川孔道,是战场,受害很深。而且人们畏其为战地,陕西移民根本不愿意在此停留。因此,人烟稀少,本来耕地就不多,但开发的更少。但从广元往东往阆中方向,情况就渐渐不一样,到苍溪农桑的垦殖渐有起色,到保宁,已渐有鸡犬之声相闻的样子了,查礼贤在川北道为官几年,也刻意农桑,故以保宁为中心,加上附近几个县,形成一个经济相对较好的片区。刘芳与芙蓉正下船看着一个上百亩的桑园,这时走过来一位年轻的农妇,芙蓉忙过去打招呼:“大嫂,还在忙采桑叶呀?”
大嫂:“可不是,这是为下半午采的,一天要采四五道啊!”
芙蓉:“大嫂,你们家这百多亩桑园要养上百蚕簸啦。”
大嫂:“哪的是我们的桑园哟,我有这么大桑园就好了,是要养上百蚕簸的,每年光买蚕茧就有几百两的收入。”
芙蓉:“那你们的蚕茧卖到什么地方哟?”
大嫂:“是保宁府来的人在收,那的有个织绸坊。”
芙蓉:“大嫂,这一带的蚕茧都是那家织绸坊在收吗?多少价一担啰?”
大嫂:“我看到的都是他们在收,多少钱一担只有老板才晓得,听我们老板在抱怨,收价一压再压。自己不善经营,靠压别人蚕茧价来维持。哪有这样的道理?妹儿,我忙。我先走了。”
芙蓉:“妈,有门!”
刘芳:“芙蓉,你看出什么门道了?”
芙蓉:“看这几个县桑树长势这么好,说明这里养蚕户定然不少,产茧量也不少,如果我们在此经营个丝织坊,将锦官城的高级匠人调过来一些,一定织出和锦官城同样的产品来。”
刘芳:“妈也有这个想法,丝可运。蚕茧不可运,只能就地加工成丝,有了丝何必外运,就地织成绫罗锦缎卖出去更简单。走,先会会保宁府知府再说。”
船顺江而下,很快进入了保宁府所在地阆中古城。刘芳与芙蓉在阆中街上看了一下丝织品市场,基本上没有高级织物。刘芳进入一户经营丝织品的绸缎庄“富兴荣”,问道:“请问掌櫃,你们这里有杭稠、杭缎吗?”
掌櫃见是一位衣着华贵的妇人。忙说:“很对不起,本庄没有下江织品,本庄只经营本地产品,下江产品。质好价贵,买的人不多,容易造成本钱积压。本地产品买的人多,价格也便宜。赚钱也容易。很对不起。”
刘芳母女出来,对芙蓉道:“你看这里。店铺罗列,行人熙攘,人们是有钱买东西的。下江产品由于长途贩运,中间的老板层层加价,运到保宁这里,价钱就比下江高多了。”
芙蓉:“妈的意思,我们就生产高等级丝织产品,由于没有运价,也没有层层加价,其价格肯定比下江舶来品低,因此,销路一定不错。是这样吗?”
刘芳:“是的。”
保宁知府杨陵森一见是刘芳的投刺,急忙跑出来迎接。又是打拱,又是作揖,说道:“昨天下官收到查大人的信函,得知刘大人巡视嘉陵江,不知今天就光临保宁,未曾远迎,请刘大人恕罪!”
刘芳:“当今圣上对我们四川的农工商发展极为重视,寄予厚望,命我替他到各处看看,这是公事的一面,另外,我也想在嘉陵江流域拓展我们管家的事业,也顺便考察考察看有无中意的目标。”
郁芙蓉:“杨大人,我母亲沿途看来,见保宁一带桑树广植,气象恢弘,想必丝织作坊定然兴盛,但在街市之中却只见一般的绸绢缣帛之类,鲜有上等货品,很是不解,杨大人能否告知一二。”
杨陵森:“刘大人,这位是令千金吗?”
刘芳:“我儿媳妇兼义女,兵部主事郁芙蓉。”
杨陵森:“原来是少夫人郁大人,失敬、失敬。少夫人所言下官已经察觉,蚕桑兴盛而织造滞后,但我却束手无策,因为保宁就只一家丝织作坊,且又经营不善,每况愈下,濒临倒闭,我一点忙都帮不上。正好刘大人成都的新锦官城红红火火,上等织品层出不穷。咦,刘大人,我有个主意,不如刘大人低价把他的作坊买过去,你们来经营,情况就完全变了。”
芙蓉:“杨大人,且慢!他的作坊怎样?工匠技能如何?蚕茧来源是否充份?等等,我们尚且不明,那的就谈收购了呢?杨大人还是先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家丝织作坊的情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