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贵公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贵公子-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次小孩儿们当然不会再拒绝了。十几个没受伤的小孩儿很快就被送往了台州,而那几个受伤的小孩儿则是要等到养好了伤之后才会被送往台州。只是被打断腿的那个小孩儿最终还是没能撑过去,第二天就离开了这个只呆了不到八年的世界。

当然了,这件事引起的反应到此并没有结束。赵永泰得知这件事后,静静地想了一个下午。此时他才想明白,为什么后世会提出十四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很多时候都没有自主权,因为他们的知识、阅历还不足以让他们具有理性的判断,当然也就不能做出对他们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第二天,赵永泰就向董事会提交了孤儿收养计划的修订案。有重大改动的就一项:十岁以下孤儿强制收留,十四岁以下孤儿半强制收留。简单的说就是十岁以下的孤儿,只要确定了身份,直接送往台州收留。而十四岁以下的则是要留在当地观察一段时间,无不良嗜好及行为者送往台州收留;有这些问题的孤儿,不严重的留在分号里学习改造,严重的直接释放,不在收留范围内。

另外,商行不再向非收留范围内的孤儿们提供免费衣食。一开始,那些已经习惯了享受生活的大龄孤儿们还或主动或被动的到各地分号闹事。还义正严词地责问商行为什么不再向他们提供衣食,什么没有善心之类的。不过得到了总部指示的分号管事们根本就懒得跟他们客气,直接让伙计们乱棍打了出去。几次之后,他们也就不敢再去闹事儿了。

不过还是有一些不甘心的孤儿在当地的泼皮无赖带领下给商行捣乱,偷盗之类的什么好做做什么。很是给合兴泰各地分号制造了一些麻烦。只是这些市井底层的人完全不清楚合兴泰潜藏在底下的强大力量。他们在玩得不亦乐乎,觉得很解气的同时,却给他们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江南地区各府县的衙门在同一天里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抓捕行动,针对的就是市面上的泼皮无赖以及他们手下的打手。而且同时出动的还有各地世家大户的家丁。这次行动可能是有史以来以地痞流氓为目标,规模最大的一次清剿行动,同时也是效果最好的一次。此后,江南地区说夜不闭户有点儿夸张,但小偷小摸的确实少了许多。也算是为江南地区的百姓们做了一件好事。

这次的事件让赵永泰再次明白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以后合兴泰基本上不再在受灾地区进行救济,都只是招工。当然了,签订了用工合约,就可以得到商行的救济了。

崇祯六年正月初十,合兴泰出台了新的用工制度。不管是在哪儿签订的用工合约,签订完成后,都可以申请预支一部分薪水,以解燃眉之急。同时取消了签订合约后由商行免费救济的条款。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商行的额外开支,另一方面也让这些人更加珍惜这份工作以及由自己预支的工钱购买的粮食。

促成合兴泰用工制度的修改,除了是因为陈彬他们的拐骗绑架案外,还因为之前有人投诉说商行免费救济的米粥分配不均,谁得到的干一些,谁得到的稀一些,很是让人哭笑不得。另外还有少数人居然在各地粥棚之间流窜,宁愿天天喝这种稀粥,也不愿意去做工。而且往往就是这种人在各个粥棚捣乱,说米粥的问题。妄图对合兴泰造成一些影响,以此来向合兴泰要求一些好处。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西方人会说上帝救自救的人了。

第二卷 蛟龙入海 第八十六章 产能矛盾

对于这个禁令,赵永泰自然是不会反对。当然了,他的反对也无效。对于这件事,商行上下的诉求是一致的。因此,以后就算是他不顾禁令,想偷偷摸摸的上船,不但不会有人帮他,反而还会阻止他。

赵永泰虽然活了两世,但他对于活着,一点儿也没有产生厌倦。而且这一世的生活更加精彩,他更是不愿意提早结束。因此之前他才会向佳雯他们保证不再随船出海。

其实他之前坚持要随船出海也是迫不得已:出身护卫队的海卫队员们对于航海完全是一窍不通;而从官军水师调过来的将领们对于操船可能还行,但对于远航可能还不如经常出海的商船船员。当然,这个问题不大,只要商船船长们将远航的经验和航线告诉他们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完全没有海上炮战的经验,他们对于海战,还停留在一拥而上,放火、跳帮这些近战战术层面上。如果他们像这样使用新式战船,那别说想要打赢,不落个全军覆没就不错了。因此,他之前才会坚持要随船出海。虽然他自己对海战也根本没有经验可谈,但至少他知道一些基本的要素。

现在经过了三场战斗的锤炼,海卫舰队基本的海战战术已经形成。特别是建立了敢战的决心和战而胜之的信心,对于海卫舰队以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只有这样的舰队,才能实现商行,乃至大明的海洋发展战略。现在赵永泰再随船出海,对于舰队的成长已经没有什么大的好处,反而可能因为他的存在而产生顾忌。这也是赵永泰不再坚持上舰的主要原因之一。

既然赵永泰表示了接受,董。事们也就不再深究这个问题了。直接开始了下一个议题,关于赵永泰与朝鲜三大家族签订的合作草案。

随草案附上的还有何佳盛他们。对于朝鲜市场的分析报告。由于这份报告赵永泰也署了名,因此董事们只是稍微讨论了一下,也就认可了这份报告的分析结果。当然了,期间他们也就一些问题询问了赵永泰。

根据这份报告的分析结果,商。行至少在两三年内不用再担心工坊的产能释放不足的问题,不但如此,工坊的产能还可以再次进行扩充。根据这份报告的分析结果显示,商行传统工坊的产能已经不能够满足未来朝鲜市场的需求,再加上与其相连的后金,其市场预期可以让商行的工坊保持高速扩充两年的时间。看到最后的结论数据,董事们乐得下巴都快合不上了。

要知道,这还紧紧是朝鲜一地的需求。此前商行也。针对日本市场进行了分析,日本市场的规模比朝鲜要大上数倍,但是同样的,日本本国的生产能力也要强过朝鲜数倍,特别是低端的棉麻布的需求,反而比朝鲜要少得多。因此,此前商行只是对在日本需求量比较大的高端产品的产能进行了重新扩充。

高端产品的利润确实高,但同时市场需求量相对。就比较少。当然了,现在海外对于大明高端产品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庞大的。因此,长远来说合兴泰并不需要担心市场的问题。但也正是合兴泰的高层们看到了海外巨大的市场需求,现在反而急需扩大低端产品的产能。

这主要是工匠的问题,一方面是熟手与生手之。间较大的产能差距,另一方面是两者之间同样相差不小的产品合格率问题。高端产品虽然利润高,但同时材料成本也高。高速扩张所带来的高不良率,又产生了高额的材料成本支出。这两个因素叠加起来,就使得商行更愿意高薪挖人墙角,而不愿意自己培养新人。

但是这个时代。挖人墙角可不比后世容易,只要开出高薪就好了。这时的工匠们通常都有跟主家或者东家签订长年的契约,甚至是死契。在契约到期以前,这些工匠就像是主家们的私产一样,不可随意离开和接收。因此,合兴泰此前的两次高速扩张,聘用的人员多是家庭作坊的自由人。但这样的人毕竟是人数不多,从商行的第二次扩张很快结束就可以看得出来,江南地区的自由人已经被合兴泰收拢得差不多了。

因此,赵永泰去年向董事会提出了从相应低端产品工坊里抽调熟手工匠进行培养的建议。经过试行之后,发现效果良好,迅速在商行内大量推行。毕竟同类产品的技术相差不会很大,培养起来相对就会容易很多。

但这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现在只是一个日本,其对于高端产品的需求量就快要超出商行相应低端产品产能的一半了。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高端产品的需求量还会激增。这样一来,现在这种在低端工坊里抽调熟手的作法显然也无法支撑太久的时间。毕竟现在招募的流民们基本上都没有读过书、认过字,就算是学习低端产品的技术,培养起来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能在半年内达到合格水平,都算是快的了。

同时,培养生手多产生的大量不合格品,也会使得本来利润就比较低的低端产品,其利润被分摊得更低。当然了,这一部分可以用高端产品的利润进行补贴。但是,一旦高端产品的需求量达到甚至超过低端产品的产能,这样的培养方式也就失去了该有的效果。

因此,在看到朝鲜市场对于低端产品的庞大需求量后,怎能不让董事们喜形于色。至少,这可以在一定时间内缓解这种产能压力,为他们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提供更多的时间。至于说产品的利润超过预期,这反而没有让董事们太过高兴。毕竟低端产品的利润量再怎么高也不可能达到高端产品的程度,要不然它们就不叫低端产品了。当然了,能赚更多的钱,董事们对此还是很高兴的。

至于说跟要女真人做生意的问题,根本就没有人提出来。这除了是因为大家都更注重家族利益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赵永泰在报告中提出了只与朝鲜人通商的建议,至于说朝鲜人愿意跟谁做生意,那他们就管不着了。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加强与朝鲜三大家族的合作关系,还可以免除通敌之类的负面影响。

再加上赵永泰在报告中专门提出了将铁器及武器、火器列入禁运项目,这也算是帮他们找到了一个借口:你看我们为了支持朝廷,连这种利润最高的产品都不卖。其实江南的世家富户们对大明朝廷的认同感并不强,这主要是明初朝廷对江南富户的大肆掠夺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而留在南京的官员、勋贵们又属于不受朝廷重视,甚至是受到排挤的那一类,因此他们对与北京朝廷的归属感也不强。

根据赵永泰与朝鲜三大家族签署的合作草案,董事会决定了开始对商行传统工坊产能的第三次高速扩充。产能的扩充,特别是低端产品的产能扩充,相对比较简单,只要大量招募流民就好了。此时董事们对与大明这些年来持续不断的天灾反而感到有些庆幸了。要不然面对广阔庞大的市场,却招不到人,肯定会把他们郁闷死。

产能解决了,接下来就需要解决运输的问题。此时合兴泰所拥有的商船数量在大明来说也算是比较多的,但是总共也只有二十三艘,还都是五六百料的福船,大概是三十几吨的载重量。只是现在日本和朝鲜的市场需求就完全不能满足了,更不用说以后还有南洋和西洋的庞大市场。因此,扩大商船船队规模也就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事实证明,福船已经不是最好的海航船只,因此,早在一年前,赵永泰就让船厂的设计组分出了一部分人在巡江级的基础上改制出用于运输的舰船。并与去年九月初开始,在其中两个船坞开始了新式运输船江运级的建造。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方面是因为商行对与运能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新一级的战舰已经设计完成并开始了开工建造。相对于新一级的战舰,巡江级的战力就差了许多,因此赵永泰也有逐渐将主力战舰过渡到新一级战舰的想法。

江运级新式运输舰从外形上看与巡江级完全相同,采用相同的外形结构,主要是考虑到其航速与护卫舰队相同,这样方便舰队的护航行动。同时这种外形舰船的高航速也可以降低海运的成本,食物之类的消耗品就可以少搭载了。

江运级由于其只是单纯的运输船,因此其内部结构以及船体强度与巡江级都完全不同。它不需要双层壳体,不需要水密舱,不需要炮舱,内部结构也不需要全部采用硬木。这样一来,不但成本比巡江级降低了四分之一,工期也比巡江级少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只需要三个多月的时间。同时其载重量却比巡江级增加了不少,达到了75吨。除掉人员及物资,还有火枪及弹药的重量,货物载重量超过70吨。相比于老式的千料福船,优势非常明显。

(这几天事情有点儿多,晚了,实在抱歉!)

第二卷 蛟龙入海 第八十七章 技术工的培养

去年十二月初,在第一艘江运级下水试航,验证了其优秀的性能后,这一级别的舰船即被董事会定为了商行未来的主力商船型号。同时,董事会还决定增加两个100吨级的船坞以及一个200吨级的船坞。这样就有了四个船坞可以建造江运级运输船。按照商行的预估,这样至少可以满足未来三年商行对于海上运力的增长需求。

可是现在朝鲜市场对于低端产品的巨大需求,使得船厂这一扩展计划明显不足,必须继续增加船厂船坞数量才行。不过董事会成员对于该增加多少数量的船坞发生了分歧:一部分人觉得未来市场庞大,现在既然要增加那就多增加一些。免得再次出现像现在这样运力需求激增,但船厂却无法满足的问题。

另一部分人觉得虽然市场前景很好,但是目前已经开始进行贸易的对象是日本和朝鲜,其市场预期并不需要再增加太多的运力。而南洋及西洋的市场看起来短时间内应该无法开拓,因此不应该太过冒进。

此次海卫舰队与荷兰人的大战使他们认识到,西洋人的战船并不如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弱。并且这次还是七对四,而西洋人这样的战船据说有几十上百艘。与其相比,海卫舰队还太多弱小。因此,他们对于南洋市场的预期有所放缓。

当然了,虽然两方人在进行争执,但他们争得无非是扩张速度的问题,没有人觉得不应该扩张。他们已经被海贸所产生的巨大利润给吸引住了,再也不会放弃这道美味儿的大餐。

赵永泰在一旁无聊的喝着。茶,发着呆。在他看来,这群董事实在是太无聊了,他们哪是在争论该增加几个船坞,纯粹是在为了争看谁压过谁一头。一两个船坞,甚至是五六个船坞,对于现在的合兴泰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少建几个船坞所能省下的钱最多也就是几十万两,也就是说都不用经过董事会,理事会就可以决定。不过这种发展战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