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立隋-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渊随即作出了战略部署。他命令军队兵分三路:一路由李世民率领,攻击薛仁果;一路由姜谟和窦轨率领,自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出发,进攻薛举的根据地陇右(陇山以西);一路由李孝恭率领,越过终南山(秦岭),向山南和巴蜀地区扩张。

当杨浩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十二月,河北诸郡的事情已经步上了正轨,李靖的整军大计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魏征带着张文瓘等人在进行广泛的宣传之后,百姓或出财力或出人力,在政府的资助下,建起各地的学堂。

这些寒门,在杨广开设进士科之后,看到了光宗耀祖的希望,可是,这个时候读书很难,很多书籍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上,那些寒门无钱读书,跻身上层只有参军,立下军功,可是毕竟参军就有可能死亡,哪有文官较为安定。是以魏征将告示一贴,杨浩治下各地百姓不顾天地寒冷,建起学堂起来。

纷乱之章第十一章乱象

更新时间:2012…2…162:25:57本章字数:4804

在清河忙着建设学堂之际。

天水。

薛举在屋内,左右踱了几步,脸上,露出一丝担忧。

虽然西路军的姜谟和窦轨兵进长道(今甘肃礼县东),被击败并被迫退回长安,可是太子薛仁果却被李世民击败。虽说此战不怪薛仁果,乃是军中粮草不济,可是那李世民居然在扶风稳扎稳打,耗到秦军缺粮,这才率兵出击,显然深的兵法之妙。而那些埋伏在拢山的秦军,居然被李世民识破,不在追击。

薛举沉吟着,问道:“自古以来,皇帝有没有投降的?”

黄门侍郎禇亮脸色变了变,道:“远有赵佗归附西汉,刘禅入仕晋朝;近有萧琮,子孙迄今犹享富贵!转祸为福,古已有之。”

卫尉卿郝瑗急步上前,大声道:“陛下不应该问这种话,禇亮之言又是何等荒谬悖逆!从前汉高祖刘邦经历了无数失败,刘备甚至连妻儿都不保,但是最终都能成就大业,陛下岂能因为一次小小的失利就作亡国打算?!”

薛举笑了笑,目光扫过众人,道::“我不过姑且试探一下各位的态度,并无他意。”随后便重重赏赐了郝瑗,并引为心腹智囊。

而此时的李渊,显然心情非常高兴。

除却西路军失败之外,南路的李孝恭,进军至秦岭以南,击败了盘踞在此的朱粲,兵锋直指巴蜀,当然还有更好的消息,那就是平凉郡(今宁夏固原县)留守张隆、河池郡(今陕西凤县)太守萧瑀、扶风郡太守窦琎等人相继归附李渊。

有一个人投靠了李渊

那就是镇守河东的屈突通。

李渊绕过河东,攻击长安,屈突通就让部将尧君素镇守河东,自己带兵增援长安,可是他被刘文静挡住。随后,攻取长安的李渊,让他的家僮前去劝降,屈突通毫不犹豫地把他杀了。并随后命桑显和镇守潼关,自己率军东下,准备投奔东都。可他前脚刚走,桑显和后脚就打开关门投降了刘文静。

刘文静立刻命窦琮和桑显和率轻骑兵一路尾追,终于在稠桑(今河南灵宝市北)追上了屈突通。屈突通命军队列阵,坚守不动。准备与敌人苦战。

窦琮立刻命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去阵前劝谕。屈突通远远地对着他儿子破口大骂:“此贼何来?!昔日与你为父子,今日与你为寇仇!”随即下令左右弓箭手射杀屈突寿。

一场恶战一触即发,桑显和策马飞奔到阵前,对屈突通的部众高喊:“而今京城已经陷落,你们都是关中人,离开家乡又能去哪儿呢?”桑显和的这句话立刻产生了震撼性的效果。屈突通的部众互相看了看,然后齐刷刷放下了武器。

屈突通彻底绝望了。他下马跪地,朝东南方向一下又一下地叩拜,嘶声哭喊道:“臣力屈至此,非敢负国,天地所知,神明共鉴!”

随后屈突通被押解到长安,李渊大喜,对他极尽礼遇,并当即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封蒋公,兼任秦公(李世民)元帅府长史。

长安城,凄厉的西北风显然不能吹灭李渊脸上的笑意。

大业十三年末,李渊的势力迅速的膨胀,南面的巴蜀地区已经完全归附,而刘文静向关东(潼关以东)进军也大有斩获,短短时间内,弘农(今河南灵宝市)、新安(今河南新安县)以西的土地城邑全部纳入了李渊的势力范围。

而十二月十七日,李世民扶风一战,却是暂时将薛举击退,暂时稳定了关中。

不久后,李世民回到了长安。

回到长安的李世民眉飞色舞的向李渊说起扶风一战,“爹,你不知道……薛仁果号称万人敌,可兵败之际,却如丧家之犬,只顾逃命呢!”顿了一顿,李世民继续道:“爹,其实学家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他们坐拥西凉之地,良马甚多,可竟然还不如我们的铁骑勇猛,这一仗,我们杀敌千余,可以说是威震关中。”

李世民说着,挥舞了一下拳头。

这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战,就取得日次辉煌的战果,怎能叫他不兴奋。

李渊的眉头皱着,扶风大声固然是好事,可是在他心中,河东才是最重要的。屈突通去劝降,顽固的尧君素不肯投降,继续坚守河东。对于这插在他心脏的一把尖刀,他怎么不提心吊胆。

“爹,我率兵一直追到陇山,如果在那里,有你们的接应,一定可以过陇山,直逼天水,甚至可能生擒薛举。”李世民笑着道,脸上满是笑意。

“世民。”李建成皱着眉头,道:“你轻骑追击,可知道有多危险,拢山一带地形复杂,要不是刘弘基等人率大军随后赶到,恐怕薛举埋伏在拢山的伏兵就要杀出,说不定你会命丧拢山。”

李世民一愣,脸色一红,道:“是不是殷开山告诉你们这些事情?”

李渊抬起头,苦笑道:“世民,这次你能击败薛仁果,绝非兵马强盛,已经超过了陇西。你要知道哪里是大隋防备吐谷浑和突厥所在,民风剽悍,陇西骑兵,实力绝不是你想的那么弱小,薛举老成,怎么可能举国而降。”

李世民有些不悦,随即问道:“若不趁胜追击,要取陇西之地,要等道什么时候呢?”

李渊站了起来,眉头舒开,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道:“世民,取天下绝非能够一蹴而就,如今各地群雄虎视眈眈,一定要稳扎稳打,方才有胜算。你性格还是急躁了一些,还需要再稳重一些!”

李世民愕然,还想说些什么,李渊却是挥挥手,道:“世民,你才刚回来,想必累了,回去早些休息吧!”

李世民还想说些什么,想了一想,终于站起身来,走了出去,在门外,他望着天空,狠狠的捏紧了拳头,然后转身消失在屋外。

屋内,李渊叹了口气,道:“建成,河东那边有消息吗?”

李建成道:“爹,屈突通、桑显和已降,守河东的尧君素本是屈突通的手下,我让屈突通亲自去河东劝降,按照我地想法。想必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李渊脸上挤出笑容,如今他占据关中,太原,更是劝降了巴蜀,东至潼关,可是尚有薛举、李轨、梁师都、刘武周等人虎视眈眈,北面强敌环视,他怎能不谨慎行事?“那就好!”他如释负重的道。

“如果,河东投降,我等再无后顾之忧,可专心先对付陇西……”他话音未落,敲门声传来,一个士兵上前,递上军文。李渊展开一看,脸色微变。

李建成见了,问道:“爹,怎么了?”

李渊将军文递给他,轻轻的叹口气,道:“尧君素不降!”

李建成苦笑道:“这世上总有一两个死脑筋。”

“那么,河东的事情在做商议……”李渊的声音响起。

在风声中,大雪终于下来了。

一夜之间,清河县一片白茫茫。

杨浩在新开辟的一处院子里,看着几位道士。他刚刚接到消息,那几名道士倒腾了几天之后,搞出了一些火药,据说威力颇大,还将一个小道童炸伤了。

“怎么样了,有大夫来看过吗?”杨浩问。

“看过了,幸好没大事,只不过要休息很多天了。”那道童虚弱的道。

杨浩站起身来,叫过一名道士,吩咐道:“这段时间就让他好好休息吧!”说着,他看着那些火药,道:“这位道长,你试试看,能不能造出这种东西!”随后,他取出一张图纸,却是一张鞭炮的示意图,他给道长讲解了一番,这才问道:“道长,你试试看,量不要太多,安全第一!”

那道长点头,随即将图纸递给旁人,这才道:“王爷,这种东西真的可以用来打仗吗?”

杨浩笑着道:“道长,此事乃是机密,切莫不要走漏风声啊!”

那道长笑道:“王爷,你放心好了。贫道不会泄露半点风声,只是日后,王爷一定要大力扶植我道家啊。”

杨浩笑着连道一定一定,这时苏定方到进来,道:“王爷,有军文。”

杨浩拱手,道:“道长,我还有事,先走了!”随即他边走边问苏定方:“是那里的消息?”

苏定方低声道:“长安和江都均有消息传来!”

杨浩加快脚步,到了府衙,取过军文一看,第一封是来自长安的,报告了一下扶风之战,还有李孝恭兵进巴蜀,目前已经几乎兵不血刃取了巴蜀之事。关于这事,杨浩早有心理准备,他在拆开江都军文,却是一直静候在江都的吕风来信,报告了杨广准备迁都丹阳,并在那里大兴土木的事情,随后,问到一个问题,计划是否可以实施。

杨浩心里一动,暗想,也该是时候了,他只不过将事情提前一两个月而已。当即他叫过那人,向江都赶去。

风云,将变。

纷乱之章第十二章江都兵变(上)

更新时间:2012…2…162:25:57本章字数:4421

大业十三年末,各地基本没有什么大的战况,偶然也只是零星战斗,无非是年关了,抢些年货。

清河县下起了大雪,据说河北各郡基本被大雪覆盖,这一年的天气,格外的冷,许多地方的河流已经结冰,可以供人随意的行走。

杨浩在交付给那个道士图纸之后,居然被个道士弄出鞭炮出来,过年的时候,挂在门口,噼噼啪啪的放着,格外的热闹,很多人驻足观看,不是么,这么新鲜的玩意。平素人们过年,不过是燃放竹节罢了,声音没这响,没这密集。

杨浩特意多造了一些出来,给崔家、张家等世家大族送了去。上午刚送过去,下午,崔张两家就有人来访,说是想要贩卖这新奇的玩意,被杨浩婉言拒绝了。毕竟这种东西,在他的心目中,是作为打仗的物品而使用的,并没有想着专门制作鞭炮,它只不过是一个副产品而已罢了。他就是有些怀念那种过年的气氛。

说是过年,其实今年比去年更为忙碌一些,毕竟去年只是一郡之地而已,手下不过一两万的将士,而如今河北占据数郡,常规军队足有五六万,其他各郡的驻兵更是不少。大过年得,有的人不能回家和妻儿团聚,杨浩拨了一份响,专门犒劳这些士兵,然后每人还多发了一些军饷。今天秋,清河郡丰收,虽然后来黄河涝灾,府库拿出不少钱粮出来赈灾,但还有剩余。

各郡的士兵拿到多余的军饷,心中也是颇为高兴。本来么,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到处砍杀,除了想博个功名,不就为了钱么。

军营里,除了必备的军力,那些没有回家的士兵被组织起来,杨浩特意搞了个宛如后世的一个联欢晚会的聚会,杨浩领着李靖、杨善会诸将先是慷慨激扬的说了一番话,然后与众人弄了个烧烤宴会。几万官兵在各自军官的带领下,喝酒吃肉。

与河北诸郡截然不同的是,现在的江都却沉浸在悲伤之中。

长安失守的消息传来,杨广顿时觉得要被击垮了,他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他就如沙漠中被人追赶的鸵鸟,将头埋进了沙子里,以为看不见,就没有发生。

那个挥斥方遒、睥睨天下的杨广不见了;那个意气风发,决心干出一番大事业,还将年号定为“大业”的杨广不见了,往昔的一幕幕,南定陈朝,北却突厥的杨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沧桑,泛白的发丝胡须,如今的他,是那么的多疑,易怒,听不得一点的“忤逆”之言。

这一年的杨广,即将五十,知天命。

可是他的天命在何处?曾几何时,他是这天下的主宰,那时候是那么的意气风发呵。转瞬之间,已是白发苍苍,两鬓斑白。

天下,不再是大隋的天下了吗?长安已经被叛贼李渊所据,东都洛阳在瓦岗李密的围攻之下,岌岌可危。就连江都附近都有杜伏威、李子通等人虎视眈眈!

还有什么用?天下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人生苦短,还不如及时行乐罢!

反正洛阳已经回不去了,天下就让他们去争吧,只要朕还有这江南之地,也不枉活了一世吧,他决定迁都迁都丹阳(今江苏南京),以防李密兵锋越过长江。

杨广把此事拿到朝会上讨论,文武百官立即产生激烈的争执。以内史侍郎虞世基为首的大臣都极力赞成,表示没有比这个更好的计划了;而右武侯大将军李才等人却坚决反对,认为杨广应该立刻返回西京,藉此安定天下。

最后心直口快的李才说不过巧舌如簧的虞世基,只好愤然离殿。门下录事李桐客依然坚持他的看法,道:“江东低洼潮湿、地势险恶,而且耕地太少,如果要对内奉养皇家、对外供应三军,百姓难以负荷,恐怕最终仍将激起变乱!”李桐客话音刚落,御史们立刻发出弹劾,说他毁谤朝政。

反对的声音就此被彻底打压。公卿们纷纷阿附杨广,说:“江东之民盼望圣驾由来已久,陛下南下长江,亲临安抚,此乃大禹之事功也!”

迁都之议就这么定了下来。丹阳郡随即破土动工,开始大力修建皇宫。

可是,杨广不知道,或者说他装着不知道,那些来自于关中的骁果禁军已经军心不稳了。

本来,年初就有不少士兵逃跑,裴矩却是出了个主意,他骁果娶了江都一带的女子、寡妇。众将士才稍微安定下来,可是眼下,长安消息传来,李渊攻占了长安,并拥立代王杨侑为帝!而皇上还在丹阳郡修建皇宫,这不是准备长久居住么?在有心人的挑唆下,这些将士再次想到了逃命,想回家去看看孩子、父母。

于是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