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丈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大丈夫- 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洪承畴等人相互对视了一眼,不由同时苦笑。

虽然他们没看过别人写的奏章,但是这些奏章里写的什么他们都十分清楚,因为这些奏章里面有几本就是他们几个上的。

看了洪承畴等人一眼,李景接道:“大明现在正是多事之秋,外有东虏虎视耽耽,内有流寇四处作乱,各地更不时有夭灾发生,怎么只打了一场胜仗,就让大家把这么多困难都抛在了脑后了呢?”

摇摇头,李景叹了口气,冲朱由检拱了拱手道:“皇上,臣先前说过,一年之内平定东虏,五年之内靖平大明境内的流寇,不过要完成这个任务靠臣一人是不行的,需要各部将士齐心用命,为了事权统一,臣恳请皇上授权给臣下更改兵制,让臣能调动兵力平定东虏和流寇。”

朱由检苦笑了一下,看了李景一眼,心道:“你的动作可真够快的,居然现在就要联放权。”

不过朱由检知道,李景现在好言好语地跟自己说话那是给自己面子,自己要是不答应,李景马上就会翻脸不认人,与其自讨苦吃,不如主动一些。

想明此节,朱由检当即说道:“李爱卿之请联准了,联非但授权给李爱卿更改兵制,同时授权爱卿整顿弊政,联相信李爱卿定能中兴大明。”

“皇上英明,李景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李景急忙起身,冲朱由检深施一礼。

朱由检忙道:“李爱卿平身。”

“谢皇上!”李景说道。

说罢,李景挺身而起,转向诸臣道:“既然皇上授权给李景,那李某就不客气了,从现在开始,李景施行新政,望在座诸位同僚一力配合。李某丑话说在前面,若是有不遵李某命令的,休怪李某不客气。”

曹文诏等人急忙起身,齐向李景行礼道:“我等谨遵大帅号令 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一丝无奈,随即几人缓缓起身,冲李景躬身道:“我等谨遵李都督之命。”

李景点了点头:“诸位同仁请坐,现在李景就颁布第一条政令,从即日起,军队由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掌管,五军都督府负责作战事宜,兵部负责军政事宜。

第二:各省军政分家。各省督抚不再掌管军权,同时取消各省督抚之职,一省之政令皆由布政使司衙门所出。

第三:取消卫所制,原各省卫所并入所在省将军府,各省将军由五军都督府任命。”

李景刚说到这里,洪承畴忽然起身道:“且慢,李都督,洪某有一事不明,兵部负责的军政指的是什么?各省军队由将军府主管,不怕各省将军拥兵自重么?”“问得好,这两个问题,本都督可以一并回答于你,不过在回答之前,李景先问洪大人一个问题,还请供大人如实作答。”李景笑道。

“李大人请问。尹尹洪承畴说道。

“请问洪大人,想遏制军队的主将主要靠什么?”李景笑道。

洪承畴不假思索道:“粮袜军tn>;”

李景笑了笑道:“说的不错,不过还不够,还有武器装备这一项。如果没有武器装备,军队就是没牙的老虎。各位见过济世军的战斗力了吧?我可以告诉各位,如果没有源源不断地弹药供应,济世军的战斗力恐怕还及不上各位的部队能打。也就是说,只要掐断济世军的弹药供应,济世军就成了摆设。我这么解释洪大人明白么?”

洪承畴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李大人的意思莫非是,兵部掌管的乃是武器装备以及弹药供应?”

李景点点头:“差了一点点,兵部主要管的将军的升迁调任,这才是军政。至于武器装备以及弹药,由五军都督府的后勤部掌管。”

笑了笑,李景接道:“这里,我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三军都督府是个什么部门。此三军都督府非彼三军都督府,并不是咱们大明以前的五军都督府。

这个五军都督府实际上是指五个军区,比如说中军都督府负责京城的卫戍工作,也可以称作是京城卫戍部队,或者叫直隶军区。

前军都督府负责对蒙古和东虏作战,也可以叫北部军区。以此类推,还有南部军区,东部军区,以及西部军区,各省的军队均由这五大军区管辖。”

见洪承畴等人凝神倾听,李景接道:“五大军区,既然管兵就不能管后勤,因此,后勤部必须要单列出来。那么后勤部由谁管呢?我们知道,有时候各大战区的战事很可能纠结在一起,这时单靠各省的将军甚至靠单个军区可能己经无法指挥,这时必须设置更高一级的指挥部门,当初皇上设置五省总督便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说着,李景转头看向朱由检,朱由检闻听急忙点了点头。

李景笑了笑,接道:“但是皇上设置的这个职务,说实话,权力实在太大,么处理这个问题呢,我的意思就是在五大军区之上设置一个更高一级的都督府,府,也叫大都督府。

换了谁都不放心,那么怎这个都督府才是五军都督 大都督府主官三人,分别为大都督和左右大都督。下设:参谋部,后勤部,装备部,军政部四个部门,以上这四个部门的主官跟左右大都督平级比五大都督高半级。

这四个部门中的前三个部门是干啥的我不说大家也明白,这里我只给大家解释一下军政部的职能。

军政部负责监督高级将领以及处理犯法或者犯错的高级将领,说白了这个部门就是负责军法的,还有个职能就是发布军队条令和军队思想管理。

大都督府除了下设的这四个部门,还要加上兵部,兵部尚书跟左右大都督和四部主官平级。

如此一来,国家的军务就由大都督,左右大都督,四部主官,兵部尚书以及五个军区大都督共同处理。

其中左右大都督这两个职务可以由四部的主官或者是兵部尚书兼任。

另外,以后咱们大明还要成立专门的水军以及其他军种,这些军种都要单设军事主官。这些军事主官日后也要成为大都督府的成员。

我相信由这么多人掌握着国家的军事权力,并且互相之间均有牵制,没人会去造反吧?

而且我们还有户部这一杀手铜,毕竞军费是由户部来出,没钱就没有军饷,将军们总不能让士兵们不拿军饷白给他们卖命吧?”

听李景说到这里,在场诸人不由轻笑起来。

笑了一会儿,李景脸色一肃,沉声道:“不过有一点,凡是军事主官,必须由懂军事,会打仗,能指挥打仗的高级将领担任,不懂军事的文官决不允许出任这些职务,免得战时这些人胡乱指挥。

在这里我要问一下洪大人,卢大人和孙大人。你们三位既是文官,又是武将,但是只能出任一样职务,我给几个职务让你们选。

选文职的话,你们可以出任陕西,山西,河南布政使,以三位的能力胜任这个职务绰绰有余,日后入阁不在话下。

如果选武职的话,我这里还空着三个军区的大都督之职,咱们大明现在四邻不靖,数年内我必对外用兵,到时诸位扫平四夷,为我大明开疆扩土,日后必然青史留名。”

“这个……”洪承畴等人一时犹豫不决。

说实话,他们虽是统兵打仗的将领,但是由子是文官出身,骨子里还是瞧不起武人的,因此并不想出任武职。

不过李景只给他们布政使的职务,这个职务跟他们眼下的职务可差的太多,而且李景说日后会对外用兵,这个开疆扩土,青史留名的诱惑力实在太大。

见三人犹豫,李景笑了笑道:“我知道三位颇多顾虑,我可以告诉你们,日后国家选拔人才任用官员虽然仍需考试,但绝不会再以八股选才,也就是说日后再也不会出现靠写几篇文章就可以做官的事情发生了。几位大人用不着觉得文人如何了不起,觉得武人粗鄙。”

洪承畴等人闻言大惊:“不考八股那考什么?”

“考实学,考的是真才实学。”李景笑道。

见几人一脸疑惑,李景笑着接道:“三位大人,你们三位这些年或是经年与流寇作战,或是治理地方。请问,八股文能否帮你们平定流寇?能否帮你们治理地方?”

洪承畴等人毫不犹豫地摇头道:“不能!”

李景叹了口气道:“是啊!八股文除了写文章和联诗作对别的什么都干不了,那我们这些官员学八股文有什么用?难道让我们的官员整天写文章联诗作对么。

学子们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学这些无用的东西,就算考中了功名,最后也是一个庸才。看看大明满朝的官员们,他们除了会耍嘴皮子,还会干什么!出了事情,连个主意都拿不出来,要这些官员何用?”

洪承畴等人闻听顿时默然。

收起2楼2014…01…19 21:27 |

第322章 大明的象征

见众人不语,李景忽然挺身而起,昂然说道:“我知道此举可能得罪普天下的读书人,但是李某不怕;大不了李某不用这些读书人,我自己来培养人才。五年培养不出来,那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

而且我相信,心怀国家的人肯定是有的,愿意为民做事的官员也是有的,只要大明有这样的人,迟早有一天会中兴。”

见李景如此魄力,洪承畴等人大骇。

历来变法者,从没有李景这般有魄力的。李景不是不知道得罪普天下读书人的后果,李景此举,必然要被普夭下的读书人辱骂,被人大泼污水,很可能留下千古骂名。

沉吟了一会儿,卢象升忽道:“请问李将军准备如何考实学?”

李景笑道:“按职务考核。比如说户部选才,负责征税的要懂数学,负贵粮食的还要懂农学。管河道的要懂水利,管刑名的要。懂律法。

而且我打算实行两种选才方式,除了考试,还可举贤。因为我知道有些人可能考不中,对这些人才我们不能弃之不用。

当然,不是说别人举荐就肯定是贤才,对这些人依然要进行考核,考他们的实际能力。

另外,以后我们考核人才,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要有德,第二,要有能力。德才兼备,德要放在前面。

至子如何评判官员的能力高下,我在平阳府试行了考成法,效果不错,我准备在大明全国推广。

日后,官员是否可以升职或者是提拔重用,就根据他们考核的成绩来定,能者上,庸者下。我相信,数年之后,大明的官场便可为之一靖。”

听完李景的话,洪承畴等人忽地齐齐把目光转向朱由检。

这些人看向朱由检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朱由检是皇帝。

中国历朝不乏革新变法的,但是大多功亏一篑,即便成功,变法者最终的下场都不是很好,商鞅生前就被秦王五马分尸,张居正则在死后被万历皇帝反攻倒算。

在洪承畴等人眼中,李景这次变法能不能成功是要看皇帝的。

显然,朱由检明白这几个人目光中的含义。

朱由检心里轻轻叹了口气,脸上却微笑着说道:“几位爱卿放心,联既然授权给李爱卿,就不会过问李爱卿行事,而且联决定,以后将不再过问政事,联想过几年清闲的日子。”

顿了顿朱由检接道:“另外,肤准备颁下诏书,自联以后皇帝不再干涉政务,所有的政务一体由内阁和六部的官员处置。”

“啊!”

洪承畴等人闻听此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皇上这可是彻底地交权了。

洪承畴等人何等聪明,想到李景突然进宫,随后皇上下旨拿下一大批官员,接着又提拔一大堆以前根本没听说过的官员的名字,现在更是直接交权,几人心里略一琢磨,顿时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皇上正当盛年,而且英明神武,怎能就想着过清闲日子?”卢象升忽道。

朱由检苦笑一下:“英明神武?联怕是当不起这四字评语!”

摇了摇头,朱由检叹了口气接道:“联登基九年有余,九年来,联兢兢业业,可大明却无一丝改善。

你们看看联的头发,好多都白了,联才二十六岁,可是看上去却像四十六。联累了!”

卢象升呆呆地看了朱由检一眼,心里暗叹一声,终于不再言语。

卢象升等人的心里其实是很矛盾的,这些人熟读史书,更身居高位,深知历朝以来朝臣和皇帝一直在争夺施政的权力。

从心里说,他们是不希望皇上手中的权力过大的,但是突然间发现皇上丧失了权力,心里一时七上八下的,既欢喜又有些接受不了。

说欢喜是因为日后国家将由他们这些大臣们掌管。说他们接受不了,是因为他们自小读的书都教导他们要忠心事君,现在皇帝突然无权了,这让他们一时如何接受?

见卢象升等人突然沉默,李景接口说道:“皇上不干涉政务不代表皇上就失了威严,你们要记住,皇上永远是大明的皇帝,是大明子民的君王,是大明的象征!年时朝贺,一应礼数不可或缺。若是有人觉得皇上无权并因此轻慢皇上,休怪李某无情。”

说完,李景冷冷地扫了在座诸人一眼。

沈正等人迄今为止尚未开腔,听了李景此言,知道李景这些话是特意说给他们听,诸人急忙起身应道:“我等谨遵大帅令谕。”

李景点点头,挥手示意诸人就座。

待众人坐定,李景接道:“兵制说完了,我再说说士兵战斗力的问题。咱们大明空有百万大军,却连十来万东虏都打不过,传出去都是笑谈。为什么如此?谁来说说?”

洪承畴等人对视一眼,最后洪承畴起身冲李景抱了抱拳道:“在洪某看来,主要原因是大明国库空虚,常常拖欠士兵的军恫,因此士兵无心作战。”

李景点点头,挥手示意洪承畴坐下。然后淡淡说道:“洪大人所言并非一点道理没有,不过依李某之见,这并非主要原因,大明开国以前,太祖也没钱给手下的士兵发饷;没听说太祖的部下因为无饷就总吃败仗!”

说到这里,李景笑着接道:“当然,太祖打了胜仗以后,缴获的钱财也还是用来给士兵们发军饷的,不然士兵都只能喝风了。”

众人闻言都跟着轻笑起来。

顿了顿,李景接道:“但是靠缴获的钱财,肯定是不够给士兵发饷的,那太祖是靠什么鼓励士兵奋勇作战的呢?我认为,最主要的一样就是土地。

我们都知道,太祖起兵之时,跟随他的士兵大多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可以说己经活不下去了。太祖把占领的上地分给他的士兵,以此来鼓励士兵。得了土地的士兵,自然誓死奋战以报答太祖,而没有得到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