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丈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大丈夫-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顿了顿,李景接道:“南面,安南,退罗,吕宋等国一向不安分,尤其吕宋。万历初年,占领吕宋的弗朗机人大肆屠杀我大明子民。嘿嘿,等老子腾出手来,要是不派兵灭了那些狗日的弗朗机人,老子就不姓李!”

猛然听到李景大爆粗口,曹文诏大惊。

认识李景这么久,在曹文诏的印象中,李景一向是个温文尔雅的人,有时曹文诏觉得李景根本就是个文天。不想李景骂起人来,比他们这些当兵的大老粗还粗。

不过曹文诏随即大喜,李景在他面前爆粗骂人,那自是不把他当外人。

另外,李景要对外动武,统兵将领必然会有他一个位置。

李景骂完人,不好意思地笑笑:“曹兄,我可多年不曾这么骂人了,让曹兄见笑了。”

曹文诏笑道:“大帅说哪里话,我辈武人哪有不骂人的?我在军中跟士兵们在一起,操爹骂娘乃是家常便饭。”

李景轻轻笑了笑,微微摇了摇头。

曹文诏这才醒起,李景可不光是统兵的将领,李景更多打交道的还是那些文人,要是被那些文人知道李景如此骂人,自然有失身份。

笑了笑,李景接道:“还别说,骂完人之后,我这心气顺畅了许多,过几日再把这股邪火撒在东虏的身上,心气就更顺畅了。”

曹文诏抱了抱拳道:“大帅这股邪火就让曹某帮大帅去撒,嘿嘿,不知曹某斩下一万东虏的首级,能不能去掉大帅的邪火?”

李景闻听,手抚下领沉吟了一会儿,然后笑了笑道:“一万首级给我去火,不知东虏知道以后作何感想?”

吉文诏笑道;“东虏要是知道原因的话,回去以后只怕得好好烧烧高香。”

说罢两人相视大笑起来。

曹文诏和李景看似在说笑话,实际上却是定下了这次会战杀伤东虏的人数就限制在一万人左右。

一万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要是大明伤亡一万士兵,恐怕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皇太极来说,已是近一成半的兵力,己经到了后金能承受的极限。

而且这一万人还不能全是女真人,要是全是女真人,那皇太极怕是上吊的心思都有了。

李景的打算是既要教训一下后金,还不能把后金打的元气大丧,显然,曹文诏完全领会了李景的意思。

崇祯七年五月,后金军从归化(呼和浩特)班师,到了呼兰察布以后忽然挥师南下,进逼宣大一线。

闻听东虏南侵,曹文诏马上行动起来。

得胜口堡校场,一万将士整装待发,只等曹文诏一声令下。

点将台,曹文诏和李景负手而立,身后则是大同一众文武官员。

见众将士肃立待命,曹文诏向李景抱了抱拳道:“请大帅训话!”

李jx闻听苦笑,他本想低调行事,谁知曹文诏偏要拉着他一起。

二李呆也知曹文诏把他推出来是为了让大同的军民知道这些兵的出处,因此只是稍一犹豫便答应下来,不想曹文诏竟然还要他训话!没见身后大同的一众官员一脸诧异么?

不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李景摇了摇头,终于还是上前一步。

清了清嗓子,李景高声喝道:“将士们!现在东虏马上就要打过来了!我辈男儿,杀敌报国乃是本份,我军名为济世,当不负济世之名!”

说到此,李景略转身体向后一指:“身后就是我们的家园,那里住着我们的妻儿老小,住着我们的乡亲父老。为了他们,此战我们一定要打胜,告诉我,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孙虎头和李定国率先大声应道。

“有!”随后众士兵呐喊道。

上万人齐声呼喊,气势直如山呼海啸一般。

李景摆摆手,待声音渐歇,转头对曹文诏道:“曹兄,下令吧!”

见李景寥寥数语便把将士们的士气调动起来,曹文诏大为钦佩,冲李景抱了抱拳,上前一步大声喝道:“亮旗!”

点将台前一名护旗手猛地将大旗展开,猎猎风中,只见旗面上书三个大字“济世军”。

冲李景抱了抱拳,曹文诏道:“大帅,曹某去了!”

奎景抱拳回礼道:“曹兄保重!”

曹文诏重重点了点头,一甩披风,霍然转身下了点将台,接过亲兵牵过的战马,扳鞍认蹬一跃而上,然后一挥手大喝道:“出发!”

便在这时,校场西侧一面大鼓“咚咚咚”敲击起来。

带鼓声渐响,士兵们猛地大声唱了起来:“傲气傲笑万重浪,热血”正是济世军的军歌《男儿当自强》。

歌声中,曹文诏一催战马,当先而行,诸将随后跟上,接着一队队士兵排着整齐地队伍向城外行去。

李景目送曹文诏率军远去,待鼓手收鼓,转身对身后一众官员抱了抱拳道:“诸位大人,曹将军率部前往迎敌,我等当看好门户,不可令东虏伺机而入。得胜五堡由李某负责防守,其余诸城就交给各位大人,战事无常,谁也断不准会发生什么事情,诸位大人当小心从事,不可误了大事。”

李景话音刚落,一名官员便指着李景喝道:“你不过小小一名参将,何故竟敢在这里指手画脚?曹总兵在此,我等看在曹总兵的面上不好与你计较什么,此时你还敢如此跋扈,真是不知所谓!”

李景定睛一瞧,说话之人乃是大同府同知。

李景正欲作答,其中一人接道:“曹总兵己走,这点将台岂是你站的地方?还不下去!”

这人话音刚落,接着又有数人连声呵斥,李景看了看,见刚才说话之人乃是大同副将,曹文诏一走,他便是这里的最高军事主官,而附和诸人也都是大同有头有脸的人物。

见众人指着自己不住训斥,李景冷冷一笑:“现在大敌当前,李某不与你们计较,但是李某告诉你们,谁要是失了职守,李某就对他不客气!”

说罢,李景一甩衣袖下了点将台。

台上诸人见李景如此嚣张,一时纷纷破口大骂。

见身边亲兵一个个怒目注视着一众官员,更有人把刀拔了出来,李景摆摆手,命亲兵别去理会这些人;自去布置防御去了。

得胜堡建于嘉靖年间,原名绥虏堡,初为土筑,万历二年重建时开始包砖,万历三十二年进一步扩修,外墙一律下砌石头,墙体包砖,堡名改为得胜。

得胜堡外墙周长三里四分,高三丈八尺,墙厚两丈。

如此坚城按说极难攻破,不过防御得胜堡的士兵人数极少,只有几百人,这么点兵力怎能防得住后金数万人的进攻,因此李景才跟曹文诏要了五千步兵,每堡安置一千士兵,而且这些人都配备了新式的步枪和火炮。

李景这次来大同共带火炮五百余门,曹文诏在官屯堡设伏,带了三百门火炮,其余两百门就被李景分置于五堡,每堡四十门。

有这么多新式火炮,后金想破城基本上是痴心妄想。

因此李景对这里并不担心,李景担心的是其余各地。

得胜堡虽是山西通往蒙古的门户,但并不唯一通道,要是那样的话,就不必再于别处修建城堡,更无须修建长城。

从蒙古能进入山西的地方很多,不过道路都不好走,不是山就是岭。

大明和蒙古进行通商贸易,自然要走平坦的道路,因此这里自然而然的成为大明和蒙古的贸易市场。

不过打仗的时候就不同了,没人要求打仗的时候非得在平原地带不可,就算是骑兵也没人要求他们非得在平坦的地形作战。

李景担心的是后金一旦在这里失利,就会另寻它途,李景的兵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大同的官兵必须防住别的城堡。

不想大同的官员竟然根本没瞧得起他这个山西参将,因此李景才对那些官员说了狠话。

实际上单从职务来看也怪不得大同的官员们,在大同,参将这个级别的将领实在太多,每个堡的军事主官都是参将,得胜五堡就有五个参将。参将在大同不说多如牛毛,但是起码十几二十来个是有的,李景的职务在这里还真算不了什么。

收起2楼2013…12…02 09:02 |

第275章 伏击

一抓不过要从实力来说,大同的参将所有的兵力加一起也没李景一个人多。

另处的官员不把李景的话当回事儿,但是得胜五堡的参将却知道李景的底细。

曹文诏来到大同以后,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这五堡中,李景到了这里以后,这几个参将可是亲眼看到曹文4对李景的态度。

从级别来说,大同总兵是正一品,参将是正三品,看似级别相差不大,实则天差地远。

总兵相当于军区司令,参将最多是要塞司令,参将跟总兵根本没法比。

大多数的参将熬一辈子恐伯都熬不到总兵的位置。

正常来说总兵在参将面前自然是颐指气使,但是这几个参将看到曹文诏在李景面前就跟下属没什么区 曹文诏的名字在大明的军中还没几个人不知道,曹文诏对李景是这种态度,这几个参将看了心里怎能不疑惑?

另外曹文虽是总兵,直属部队兵力却只有三千人,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大家都知道。

但是曹文诏这次来大同竟然带了两万多人,这些兵都是哪里来的,这几人仔细一打听,顿时吓了一跳,原来这些兵都是李景的部下。

一个参将竟然有两万兵马,比总兵还多,这李景到底是干啥的?

而且一个参将竞敢拥兵两万,皇上怎能容他?

有消息灵通的人打听了一番之后心里更惊,这个李景居然连皇上都仰仗三分,忌惮三分。

得知李景如此厉害,这几名参将哪敢大意,直把李参将当成了李总兵。

同级的参将如此恭谨,倒是让李景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所谓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李景认为,只要这几名参将在这次大同会战用心做事,那就不能让他们吃亏,曹文诏日后往朝廷报功,总得给他们报一份功劳。

次日,后金进驻宣大外线二十里处,以明边将扰其境,杀其民,匿逃人为名向宣大地区发动攻击。

听说后金以这样的借口入侵,李景忽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想了好半天才想起当年日寇入侵中国之时,用的就是类似的借口。

一时间李景感概良多,看来普天下不要脸的人用的套路都是一样的。

后金和日寇使用的伎俩相同,战术也差不多,传檄不久,便攻占了上方堡,旋即进攻宣府。

不过宣府防御森严,后金在城墙下撞了一鼻子的灰。

而此时,大同方向曹文诏以五千步兵在官屯堡设下埋伏,另置五千骑兵分置官屯堡南北两侧,同时命曹变蛟率三千骑兵前往邀战诱敌。

对于大明的军队后金向来是不大瞧得起的,另外后金的人口较少,打仗时后金军极少自己打前锋。见兰明军主动出茬后金以蒙八旗一部为先锋与明军接战。

曹变蛟追随曹文诏征战多年,深得曹文诏的真传,作战时把曹文诏那一套战法运用的淋漓尽致。

更兼部队列装了新式武器以后,战力得到质的提升,见蒙军前来,曹变蛟充分发挥远程优势,不待接敌,便是一通乱枪,当即撂倒数百蒙军。

待蒙军慌乱之际,曹变蛟挥军而上,一通大砍大杀,将蒙军打的抱头鼠窜。

明军的表现大出皇太极的预料。

在皇太极看来,大明最能打的部队只有关宁铁骑,不过这支部队人数不多,只有六千来人,其中大部布防于山海关,另外一小部分掌握在曹文诏的手中。

什么时候大明又冒出一支比关宁铁骑还能打的部队了?

仔细询问了一下这支部队的情况之后,皇太极决定吃掉这支部队。

皇太极认为:这么有战斗力的部队大明决不会多,可能只有这三千人。否则的话,大明岂能让自己从容平定漠南,统一蒙古诸部?

将一切危险扼杀于萌芽之中,不能任其发展壮大,皇太极几乎在第一时间便做出了决定。

随即皇太极迅速整顿兵马,抽调女真正蓝旗,镶白旗,镶红旗各一部为主力,蒙八旗三旗为辅,向曹变蛟所部发起攻击。

曹变蛟见敌上钩,略做抵挡便指挥部队撤退。

正常来说,明军来露败象便行撤退定然有诈,皇太极也不是傻瓜,岂会轻易上当, 只不过大同以北地区地势平坦,几无埋伏之所,就算有埋伏,在如此开阔平坦的地形,骑兵随时可以逃出埋伏圈。

皇太极略作考虑,便下令追击。

在皇太极想来,只要能吃掉这支部队,就算略有损伤也是值得的。

不过皇太极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景和曹文诏才施行了诱敌之计。

这段时间李景几乎每夭都在研究皇太极的性格特点。

皇太极继任以后,秉承布尔哈赤的遗愿,一心将要吞灭大明取而代之。

在这个过程中,皇太极先攻朝鲜,后攻蒙古,用意无非是剪除大明的羽翼,减少大明对自己的威胁。

另外在攻打蒙古之前,皇太极还趁皮岛总兵黄龙主力部队不在身边之时,采纳孔有德的建议,突袭旅顺。

黄龙猝不及防,数战皆败,弹尽粮绝,最后自刎。

在拔掉黄龙这根刺以后,皇太极方敢倾后金主力往征蒙古。

而且在此期间,皇太极打压异己,巩固权力,李景通过皇太极这一系列的行为,断定皇太极必不容对 他有威胁的存在。看到大明有此强军,必然要除之而后快。

正是基于此,李景才制定出这条诱敌之计。

对李景的分析判断,曹文诏深以为然。

曹文诏跟东虏作战多年,对这些半野蛮半开化的女真人非常了解。

东虏跟流寇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东虏有战略目标,而流寇没有,所以打流寇可以说既容易又不容易。

说容易是因为流寇由于没有目标,就不会集中全力为目标奋斗,战斗力自然要差上许多,官军只要是实力差不多,就可以打败他们。

说不容易也是因为他们没有目标,没有目标,自然就没有目的地,整天东一下西一下,官军根本搞不准他们要去哪里,只好四处围追堵截,这就造成兵力分散,一旦被流寇抓住机会就会被吃掉。

而东虏有战略目标,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大明突然出现一支善战之师,自然会妨碍他们达成这个目标,因此以这支部队诱敌,东虏必然上当。

实际上,两军对敌,计策大家都在用,路子也都是大同小异,关键是看计策的实施情况。

所谓因敌制宜,就是分析敌人的弱点,然后针对敌人的弱点下手。

以前曹文诏还从没有见识过李景实行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