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不到,这劝降书王元雅没看一百遍,也至少有八十遍,倒背如流是绝对没问题的。
一刻,幽暗昏黄的光影下,堂堂的一省巡抚,国家的封疆大吏,却凄凄惶惶如快要咽气的小鬼似的。
王雅魔怔了。
该想的问题已经想过了千百遍,每个都有明确的答案,但这丝毫也无助于他最终的决定。
问题一:鞑子势迅猛,所向披靡,而援兵又迟迟未到,遵化城看来是万难守得住了。
问题二:坚守不降!就是死了,也能名扬朝野,流芳百世;要是侥幸还活着,又守住了遵化,那不就赚大了!一定也会像袁崇焕固守宁远孤城那样,被朝廷看重,为世人瞩目。到时,就是戴不上督师的乌纱帽,但起码这蓟辽总督的位置也该轮到我王元雅坐一坐了。
问题三:鞑子破城即屠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拒敌之兵,悉以诛戮”,不降就只有死!
问题四:投降,自己解脱了,可三百多口家人必死。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跟着魔似的,王元雅小脸蜡黄蜡黄的,嘴唇哆哆嗦嗦,不停地嘟囓着。
忽然,喊杀声隐隐从东门的方向传了过来。
喊杀声越来越大,终于把王元雅从魔怔中给拽了回来。
跟火烧屁股似的,王元雅一蹦三尺高:鞑子攻城了!
“来人!快来人!”好像被鬼给拿住了,一蹦之后,王元雅就挪不动步了,而且他觉得自己喊的声嘶力竭,但实际上,就是有人把耳朵贴在王元雅的嘴巴上,也未必能听得见这位巡抚大人说什么。
似乎过了千万年,王元雅精神有些恍惚感到四周的一切都不一样了,都不是原来的模样了。面前有个人,他认识,是推官何天球何天球怎么这个模样了,一会扁一会儿园的,真是可笑。
他死了吗?王元雅大惊。
这一大惊倒让王元雅的感官恢复了正常,他看到了何天球那张异常激动的脸,还有,他也听到了何天球在说什么:“大人,救兵来了!”
什么?救兵来了!一瞬间,好像吃了一把抓的神仙大力丸,王元雅彻底恢复了过来,而且精神从来也没这么旺盛过。
一把抓住何天球的手臂元雅惊喜地问道:“真的,真的来救兵了?”
“是的,大人,是救兵来了,救兵真来了,是山海关总兵赵率教赵大人带兵到了。大人,您听,现在赵将军他们正和鞑子兵激战呢!”何天球激动的难以自抑。
腿一软即又站的笔直,王元雅精神大振,他一连声地催促道:“快!快!快上城楼去!”
东城外,赵率教和他的四千兄弟陷入了八旗大军的重重围困之中,但距离东门也已经不远了。
对赵率教这支突然出现的轻骑皇太极和范文程都感到非常意外,这是他们都没有想到的。
这一次的险冒的太大了只要有一处出现差错,他们就得万劫不复因而准备工作做到了细的不能再细,任何能做的准备他们都做了。
蓟镇三协、以及相关的各地的驻军情况怎样些驻军的将领为人如何、以及这些将领之间的关系怎样……等等这些情况他们都在事先做了尽可能详尽的了解。
了解了这些,他们就能对一些事做出预测,比如遵化被围后,那些地方的驻军会被派出援军,而那些地方不会。
最后,他们研判,唯一可能派出援军,而且也是唯一对他们有威胁的就是山海关的总兵赵率教。
他们预估,最坏的可能是,得到警报后,赵率教率领轻骑入三屯营,然后合兵一处,驰援遵化。
辽东最精锐的关宁铁骑有一万五千人,其中山海关有四千。由于山海关是大后方,所以没必要留人,赵率教必然会把这四千精锐全部带上。而三屯营在朱国彦治下,那八千守军是蓟镇三协最有战斗力的部队。
赵率教天下良将,四千精锐关宁铁骑加上三屯营的八千人,他们由赵率教来统领,那这就是一股决不可小视的力量。
制定计划之时,他们就曾大费思量,是同时攻取遵化和三屯营,还是集中力量攻取遵化?最后,衡量再三,他们决定还是集中力量攻取遵化最为稳妥。
情势如此紧急,他们之所以没有立刻开始攻城,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为了防备赵率教。为此,他们早就制定好了对策,就是要攻城,必须先打垮山海关和三屯营的援军。
但,他们万没曾想,还没等他们有所行动,赵率教就到了。
一听到禀报,皇太极就急了,这要是让赵率教冲进遵化,那就全完了。一边调兵,下死命令,皇太极一边百思不解,他不明白赵率教哪来这么大的胆子!
赵率教这个时候到,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他们昼夜兼程,把吃饭睡觉的时间都压缩到极限。但这怎么可能?赵率教是不是疯了?这么急驰几昼夜,士兵得疲惫到什么程度?那还会有战斗力吗?
一打眼,皇太极就知道这确实是赵率教统领的关宁铁骑,不是三屯营的军队。他向范文程看去,范文程也是满脸的惊之色。
战况越来越激烈,皇太极看的是越来越心寒:这些士兵明明已经疲惫之极,但每一个却都在做殊死的搏斗,纵然战死,也不肯后退一步。
因为集中在东城的狭小之地,兵力上的优势现出来。一开始,皇太极还在担心,要是遵化城里~出来,那十有**能把赵率教接进城去。
但很快,他的担心就变成了心寒,要是……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遵化始终没有动静,当最后剩下的千余关宁铁骑被最精锐的八旗给分割包围后,范文程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大冬天的位一心为“国”的范仲淹的后人发现自己的背心全都湿透了,两个手心里也全是汗。
和皇太极不一样,范文程是在不紧张之后才开始心寒的,他的脸色变得惨白……这一刻暂时失去了作为奴才的本能,没有去为心寒的主子宽宽心。
已经激战了一时辰,天早已大亮了。
赵率教已经忘了愤怒了伤痛,更忘了疲累,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杀!
“赵”字帅旗已;破烂不堪,但依旧在寒风中飘扬,始终坚定地追随在大将军的身后。一个掌旗官倒下,一个紧跟着顶上……
:在,除了杀人,赵率教已经没有了目标城是进不去了,逃?兄弟们都倒在了这里,他也要倒在这里陪着,要不兄弟们就太冷了。
哪人多,赵率教就冲向哪里;赵率教冲向哪里,哪里的八旗兵就会像波浪一般分开……
混战中,忽然,一根流矢飞来入了赵的咽喉……
“大将军!”一声乎,随后其后的一名护卫忘记了身前身后无数的刀枪,他飞跃而下,抱住了栽下马去的赵率教。
无数的刀枪落下,落在了护卫拱起的脊背上。
“大将军!”仅剩的十几名将士疯了们爆发出了最后的力量,他们把数十名八旗兵砍落马下。
八旗兵散而复聚他们的刀枪落在了跪在地上的儿郎背上。
战场复归宁静,那宁静太冷了到了王元雅的骨头缝里。
刚才,激战正酣时名部将请战,要出城去把赵率教接进来,但王元雅怕了,八旗兵太多了,援军太少了,他怕出城非但救不出赵率教,反而把遵化这点人再搭进去。
他,严令,不许出城!
比天更冷的是人的目光,从将军,到士兵,每一个人的目光都让王元雅冷到了骨子里。
崇祯二年,十一月初一,在初生的日光里,赵率教和麾下四千将士全部战死。
王元雅冷,皇太极也冷,比王元雅更冷。
为了不让赵率教闯进遵化,皇太极都没敢让蒙古兵当炮灰,他一开始就把最精锐的八旗兵派上去了。
一个时辰,一个赵率教和四千精疲力尽的轻骑兵,却整整拼去了他的两千八旗精锐!如果赵率教带领的是一支生力军,哪又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就是想想,皇太极都胆寒,如果今后……
赵率教到底出了什么事?三屯营到底怎么了?不能再等了,午时,皇太极下令攻城。
攻城战惨烈之极,皇太极的眉头越皱越深。
一个时辰后,范文程道:“大汗,这城不能攻了。”
不攻怎么行?皇太极转头向范文程看去。
“大汗,现在的遵化军民都憋着一股劲,这个时候攻城得不偿失。如果我们等一两天,等他们这股劲泻了,对王元雅的不满就会爆发,那样就会离心离德。那时我们再攻城,就会容易多了。”
皇太极点头。
遵化不攻了,但三屯营怎么回事一定要弄清楚,皇太极令三贝勒芒古尔泰率军攻取三屯营。
朱国彦从军近四十年,一个基本的道理却始终都没弄明白。相较其他带兵的将领而言,他更清廉,更爱护部下,但这还远不足以令麾下将士为他效死命,何况他的清廉,他的爱护部下也只是与其他将领相较而言,实际上,他还远未尽到为将者的本分。
能令麾下将士甘效死命,在危急关头也不离不弃的根本原因是统帅用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培育出来的士卒对自己近乎盲目的信心,其次才是士卒对统帅的感情。若没有对胜利的信心和希望,生死关头,即便亲如父子也难保不会离心离德,就又何况是朱国彦这等利欲熏心之徒!
朱国彦以为,他不像其他将领那样苛待部下,部下就一定会对他感激涕零,他的三屯营就是铁板一块。赵率教离去之后,他就开始不安,及至听朱彤说赵率教没有从原路折返,而是驰援遵化去了,不安顿时变成了羞耻和恐惧的混合体。
羞耻因为和赵率教比,他朱国彦简直猪狗不如,他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赵率教是怎么来的,有点脑袋的都知道原本以为赵率教会原路返回,即使不直接回山海关,也会回最近的村镇安歇。但赵率教没有率教带着这群疲惫不堪的士兵驰援遵化去了。
这么去遵化,结果如何可想而知,但不管什么结果,将来都没他的好果子吃。如果赵率教创造了奇迹,守住了遵化,那他自然难逃法网;如果赵率教死了,遵化也没守住,袁崇焕能饶得了他?
惴惴不安中转了大半夜,朱国彦这才恍恍惚惚地睡去。天光放亮的时候,他被朱彤唤醒,当听朱彤说,副将朱来同和其他几位将领跑了,然后就是士兵和百姓开始大规模逃亡,顿时睡意全无。
看着洞开的城门,看着人人脸上惶恐不安的神色国彦追悔莫及,他知道三屯营完了。
朱国彦脸如死灰,木然半晌后,他吩咐朱彤传令下去,打开库房将所有粮秣、物资全部分给将士和百姓,能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不走的就焚毁,而后便与夫人张氏双双投自尽。
详细询问过莽古尔泰派来的信使皇太极的脸上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真是太险了,以赵率教和麾下四千轻骑的表现果没有这个不可思议的意外,那他们就太危险了。
这真是天大的吉兆,而且,最令皇太极开心的是,前者朱国彦,后者王元雅。有了这些人,即便赵率教这些人再勇武十倍,也无济于事。他们此番冒险,求的不就是让王元雅、朱国彦这些人对付袁崇焕吗?
皇太极信心大涨。
初二,一整天,按照范文程的建议,皇太极令将士们吃饱喝足,然后围着遵化城纵马狂奔,同时时不时就派人高喊:不投降,破城就屠城。
这个口号本来就是他们一贯的行动指南,但在经过日前的两场激战之后,对范文程这个时候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个,很多人都有问,包括皇太极。
范文程笑着解释道:“大汗,这个不是给城里的百姓和普通士兵听的,而是给那些有权有势有钱的人听的。这些人是不经吓的,在目前的情势下,王元雅已经没了起码的威望,只要这些人闹起来,遵化非乱不可。”
十月二十八日,接到了山海关送来的警讯之后,袁崇焕便开始了密集的部署。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不是说带着人走就能带着人走的,因为这个警讯也有可能是假的,现在还不能排除这是皇太极为了谋取宁远而耍的一个大阴谋。
如果皇太极本人不在入关的八旗军中,或者说入关的八旗军实际上只有一两万人,而其余的多是蒙古人,那辽东精锐一走,建奴必然趁机攻取锦州和宁远,甚至是山海关。
不论如何,这一手都非常厉害。
一切都布置完毕,十一月初一,袁崇焕带着宁远的五千关宁铁骑到了山海关。与此同时,祖大寿率领四千铁骑则进了宁远。
初二上午午时,帝的圣旨到了山海关,但袁崇焕却没有立刻入关,他在等,在等赵率教的消息。
初二傍晚,消息终于来了。
赵率教在离开三屯营的候,他派了一名亲信将校回转山海关,说明情况。
这非常重要,们没能进入三屯营这个意外也就极大地意味着遵化和三屯营都守不住,身为统帅,袁崇焕势必要另谋对策,早作打算。
崇焕没能见到那名将校,他死了,死在了永平,他跟永平守将李三成说明了情况之后就死了,累死的。
永是受赵率教节制的关内城防,李三成不敢怠慢,立刻命人飞马去山海关报信。
知道朱国彦闭门不让赵率教入城,袁焕气的几乎目眦尽裂。听到这个消息,比听到建奴入关更让袁崇焕心惊,他太在意赵率教的安危了。现在,袁崇焕唯一的期盼是入关的不是八旗军的主力,而真是皇太极在跟他耍阴谋。
但这个可能……崇焕恨的心都要蹦出血来。
压下心头的忧虑和怒火,袁崇焕继续按兵不动,同时开始调整部署令祖大寿调集重兵,做好一切入关的准备。
如果皇太极真的入关了,如果赵率教战死,那不论在公在私都将是殊死一搏!
范文程看的很准,遵化确实乱了,但这也没什么奇怪的袁崇焕当年守宁远的那会儿也是这个样子。只不过,那时袁崇焕能够弹压下去,但这一刻,在遵化,别说王元雅没这个心,就是有这个心,他也没这个力。
望着城内冒起的滚滚浓烟,范文程道:“大汗们可以攻城了。”
皇太极这方面的经验还有限,他有些不解,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范文程笑了,笑的很开心,他道:“大汗,进城后您就明白了,一定会有人来跟您这儿邀功的。”
皇太极也笑了,笑的也很开心。
初三未时,攻城战开始了。
攻城战开始了,皇太极和范文程却笑不出来了,他们万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