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明天下一根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明天下一根钉- 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不错!”

过关了,田秀英大大松了一口气。

除了陈海平,包括向彩英在内,人人都有点发傻,不明白他们这位少爷今天玩的这是哪一出?

李平嘴咧的跟瓢似的,一阵秋风掠过,李平就是一哆嗦。

“好不好看?”陈海平对众人问道。

“好……好看!”众人的神色都怪怪的。

穿这个时代的衣服,剃个分头,就是陈海平看着都怪。

看着李平的一张苦瓜脸,陈海平笑骂道:“你小子嘴别咧的跟瓢似的,过几天本领政大人也剪发。”

一听陈海平也要剪发,李平的嘴立刻就不瓢了,他惊喜地问道:“大人您也剪发?”

陈海平道:“我不剪,你以为我有功夫逗你小子玩啊?”

随后,陈海平又让田秀英把几个侍卫的头给剪了,其中还有两个被剃成了板寸。

都弄完了,陈海平告诉这几个被剃头的侍卫,让他们这几天那儿也别去,就在院子里眯着,如果外出,必须坐在车里,总之是不能让人看见就得了。

众人散去后,向彩英和田秀英跟着陈海平到了书房。

现在的向彩英可不是一年前的向彩英了,陈海平说什么是什么。经过一年的历练,向彩英已经完全进入了自己的角色。更因为和陈海平特殊的关系,心里想什么就可以说什么。

听陈海平也要剪发,向彩英就大吃一惊,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叫易服色,这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落座后,向彩英严肃地问道:“少爷,你为什么要剪发?”

赞许地看了向彩英一眼,陈海平问道:“你们知道孔老夫子为什么会成为圣人吗?”

向彩英愕然,然后转头向田秀英看去,但田秀英和她一样,也是一脸的愕然之色。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但这个时代的人根本就不会去想这样的问题。知道两人回答不出,于是,陈海平自己解释道:“秦汉之前,孔夫子被目为迂腐,其地位远不如老子,但秦汉之后,老子还是老子,可孔夫子却成了万世师表,成了独一无二的大圣人。”

“孔夫子能成为万世师表,不是因为如今广为人知的那些微言大义,而只是因为一个‘礼’字。”

“‘礼’字?”向彩英惊讶地问道。

“是的,就是因为这个‘礼’字。”点了点头,陈海平道:“礼的核心就是森严的等级制,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女子三从四德这一套,而这个森严的等级制就是帝制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那这个世上现在也就不会还有皇帝,即便还有皇帝,那天下也不会是现在的这个样子。”

向彩英和田秀英两人都大瞪着眼睛听着,她们似懂非懂,好像有点明白,觉得陈海平说的很有道理,可往深了一想,却又是真的不明白。

陈海平说到这儿,田秀英忽然问了一句:“如果没有这个等级制,那现在会是个什么样子?”

田秀英问出口,也呆住了,陈海平温厚地笑了笑,道:“我也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样子,但至少女人的地位不会像现在这么低下。”

这时,向彩英问道:“少爷,那这跟您剪发又有什么关系?”

陈海平道:“等级制绝不仅仅是一句话,它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等所有的层面,而发式和服装就是这个等级制度具体而微的一个缩影。比方说,穿短衣和裤子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每天都要干活的平民百姓,而穿长袍马褂的一定都是些有地位有身份的人。”

“我们要废除帝制,如果不能把等级制这个帝制的根子给拔了,那就绝对会有死灰复燃的那一天。而要想拔掉帝制的这个根子,就是要普天下的老百姓都认为,帝制是大逆不道的东西,是绝不可以接受的。可天下太大,百姓太多,就是我们磨破嘴皮子,每天不停地说,也影响不了几个人。但是,易服色就不同了,它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影响到全天下的老百姓。”

向彩英吃惊地问道:“少爷,您还要改服装?”

陈海平点了点头,笑道:“想不想看看?”

向彩英和田秀英都赶紧点头,但陈海平却又道:“现在还不行,现在就让你们看了,到时候没什么震撼感了。”

不说向彩英,就是田秀英都把眼睛瞪了起来。

见两位美女都把眼睛瞪圆了,陈海平又赶紧摆手,笑道:“开玩笑,开玩笑,衣服还没做呢。”

这是一种奇异的感觉,对向彩英也是,少爷似乎是越来越随和了。

三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向彩英和田秀英起身告辞,但她们刚要转身离去,陈海平忽然对田秀英道:“秀英,我的那笔字见不得人,你是书法大家,有时间能不能指点我一下?”

田秀英一听,身子都木了,脑袋晕晕的,但就是没忘了点头。

机会来了就一定要抓住,这是田秀英告诉了自己无数遍的话。实际上,这等于是田秀英给自己催眠了,所以才会有这种反应。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一路上,田秀英都是迷迷糊糊的,等清醒过来,就看到向彩英眼中的笑意,田秀英大羞。

二百七十七章手笔

二百七十七章手笔

十月十一日,陈海平到了号称“一览众山小”的五岳之首-山东泰山。

在泰安城西北五里。一座恢弘壮阔的寺院已经初具规模。

这座新建的寺院不仅宏大,而且金碧辉煌。可以说,在任何一个方面,这座寺院都是拔泰山诸寺之冠。

这是一座喇嘛庙,也是整个山东的第一座喇嘛庙。

山东巡抚徐从治这次陪着陈海平一同到了泰安。

对兴建喇嘛庙,徐从治自然是赞成,这是经略藏地所必须的,但对于这座寺院的规模,徐从治多少有些意见,因为花的钱太多了,多的让人眼晕。

钱全部是由中央政府出资。

实际上,陈海平建的喇嘛庙不仅仅是山东这一座,还有北京和山西五台山各一座,它们的规模同样宏大,同样金碧辉煌,花的钱同样是天文数字。

没有人知道,陈海平之所以如此不惜工本,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理亏。

当初在归化,陈海平答应迈达里胡图克图、希迪图噶卜楚和罗桑吉坚三个大喇嘛,他允许黄教在藏地施行政教合一,但仅仅在西藏。其他地方绝对不行。

后来,陈海平才知道,原来这个时候政教合一的体制在西藏还根本没有出现。

如此一来,陈海平又怎么会让政教合一这种怪胎在自己的手里出现,所以这个信是必须要失的,不失也得失。

好在,当初就是那么一说,只要自己不予承认,那影响就有限。加之,自己采取的诸多措施,笼络黄教的上上下下,自然会把不好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是谋万世的大事儿,与之相比,钱又算得了什么?何况,他们有的是钱,而且这也是好事,投资促进消费,可以刺激经济发展。

说实话,陈海平不愿意来,但还是那句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即便以陈海平今时今日的地位,他同样也不可能免俗。

这次来,陈海平是来留墨宝的,是来给这座喇嘛庙题写匾额的,但陈海平对自己的那两把刷子实在是觉得惭愧。所以他极不愿留什么墨宝。

实际上,陈海平的字还算可以,至少算得上中等偏上,但他每日里接触的都是什么人啊?所以,经常看那些人的字,让陈海平不惭愧也惭愧了。

领政大人亲自来题写匾额,还有什么能比这更扩大影响的?所以,诸位高僧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他们把能安排的最强阵容摆了出来。

三里长街,超过三千的大小喇嘛肃立,迎候陈海平一行。

场面庄严肃穆极了,身处其中,任何人都会受到影响,陈海平也一样。

仪式繁琐之极,但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下,没人觉得繁琐。

巳时整,坐床大喇嘛贡丹僧布活佛把一支尺许长的大狼毫双手举起,恭恭敬敬交到了陈海平手中。

迎着朝阳,陈海平提笔在手,凝神片刻,一挥而就。在宽大的宣纸上题下“泰召寺”三个斗大的大字。

陈海平写毕,自己仔细打量,也不觉有些得意,这些日子的苦工没有白费。

两个黄衣喇嘛把宣纸高高举起,登时鼓乐齐鸣,欢声雷动,颂歌如潮,陈海平晕了。

----…

既然到了泰山,那不上去溜达溜达实在说不过去。第二天,陈海平登泰山,陪同的官员很少,大多都是和尚喇嘛。

对陈海平,喇嘛们就不用说了,就是那些和尚们,对陈海平之恭敬甚至都超过了来泰山封禅的秦始皇和汉武大帝。

之所以会这样,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陈海平掐住了这些和尚的命根子-钱。

当初那道将土地全部收归国有的政令,不仅没收了地主的土地,也包括寺庙的庙产,而寺庙的庙产数额也是极其巨大的。

把庙产没收了,和尚们自然极其不满,但没办法,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好在,随后,陈海平又公布,对所有寺庙进行补贴,给与种种资助。

这些补贴和资助有些是固定的,但更多的是随机的。完全由政府决定。所以,这样一来,政府对寺庙的掌控也就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新政府对寺庙的管理极其严格,严格限制和尚的人数,香客信众没有限制,但要出家成为正规的和尚,那就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政府核准之后才可以。

所以,也就可想而知,不管是怎么样的世外高人,在这样的世俗皇者面前,也不敢不低头。

----…

登泰山而小天下!

陈海平来过泰山,也登顶过,但上一次,和现在的感觉有很大的不同。

上一次,胸中豪气激荡,似欲一飞冲天,一拳能把天打碎,但这一刻,望着脚下翻腾的云海,陈海平觉得整个天地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

十一月初,陈海平悄然回到北京,之后。紧接着,军务院副总理陈启立悄然离京,去了归化。

十一月十四日,锦州总兵祖大寿突然出兵,攻占广宁;随后,袁崇焕亲自统帅大军出击,并迅速占领辽西全境。

十二月十三日,袁崇焕和皇太极各自统帅大军,隔辽河对峙。

转过年,一八五三年,元月二十一日。王佑礼统一万铁骑悄然从归化出发,进入翰海。而此时,皇太极也派出贝勒济尔哈朗,率一万铁骑,从沈阳出发,越过兴安岭,进入翰海。

两路大军堵住了察哈尔部逃入漠北喀尔喀的路。

随后,二月初一,皇太极亲统一万铁骑,越过了兴安岭,进入了科尔沁草原。

二月初七,陈启立率两万铁骑朝阿巴噶哈喇山挺进,兵锋直指林丹汗的老巢、察哈尔部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察汉浩特。

二月十三日,袁崇焕亲统一万铁骑,从宁远出发,经小团山堡、新力台,出长城,过六股河,进入哈喇慎,直逼察汉浩特。

陈海平在归化异军突起,尤其是占领山西和北直隶之后,林丹汗便处于了一个极其不利的地位,整个察哈尔部被四面包围了。

西面,归化挡住了察哈尔部通往青海草原的路;北面,是翰海,是漠北喀尔喀,而漠北喀尔喀三部都信奉黄教,与林丹汗的关系极为不睦;东面,是已经归降皇太极的蒙古各部;南面,西南是北直隶,东南是哈喇慎三十六家,哈喇慎后面是袁崇焕的关宁铁骑。

如今三方的大军整个把林丹汗给包了饺子,加之林丹汗疏于防范,而且这几路大军事先都没有知会蒙古诸部,都是到了之后,才命令他们起兵配合,所以林丹汗直到兵临城下。才知道大祸临头。

没有任何悬念,林丹汗早已众叛亲离,手下可战之兵都集中在一起也不过三万之众,仓促之间,又如何能挡得住这六万虎狼之师的合围进击。

林丹汗死于乱军之中,其妻妾部众星散逃亡。

除却金银财宝,陈启立和王佑礼对其他的人口牲畜一概不要,他们暗中耍手段,把察哈尔各部的大部分人口和牛羊都送给了袁崇焕。

袁崇焕和辽东众将自然极为感激,而皇太极则是有苦说不出,更无可奈何。

从元月二十一日,王佑礼从归化出兵,到战事彻底结束,不过一个半月。从察汉浩特撤兵之后,王佑礼并未回归化整军,而是掉过头来,杀入了青海。

杀入青海的不仅是王佑礼麾下的一万铁骑,陈启立统领的两万铁骑兵分两路,三路大军成品字形,一路在横无际涯的大草原上狂飙突进。

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是宗喀巴,但将其发扬光大的则是他的两大弟子贾曹。达玛仁钦和克珠杰。格勒巴桑。

贾曹。达玛仁钦和克珠杰。格勒巴桑两人都对格鲁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与创教祖师宗喀巴并称“师徒三尊”,或是“父子三尊”。

之后,格鲁派黄教就分为了两系,一系是贾曹。达玛仁钦,也就是后来的**系统;另一系是克珠杰。格勒巴桑,既是后来的班禅系统。

青海原本是克珠杰。格勒巴桑一系的势力范围,但在十几年前,后藏首领、噶马派的藏巴汗帅大军攻占前藏,推翻了帕主王朝,建立噶马王朝之后,在青海,本就敌视黄教的部落开始冒出头来。

不过,黄教在青海的势力根深蒂固,绝不是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就能撼动的。

早在起兵之前,克珠杰。格勒巴桑一系的喇嘛就开始到青海活动去了。当然,也少不了去藏地活动的**一系。

对汉人进兵青海,乃至藏地,黄教的高层都是相当忌讳的,但形势比人强,一来汉人强势,二来黄教受其他教派蹂躏的实在是太甚。何况,这个陈海平对他们实在是没说的,不仅大幅修缮了在山西五台山的喇嘛庙,还在北直隶和山东修建了两座更加宏大的喇嘛庙,而且每年还要拨发大量金钱供他们使用。

凡此种种,让黄教高层无可奈何也好,心悦诚服也罢,总之是认命了,竭力帮助陈海平进兵青海和西藏。

一方面军容鼎盛,信义素著,一方面又得到了黄教上下的全力支持,以致三路大军势如破竹,进展的极为顺利,几乎没有遇到大规模的较为激烈的抵抗。

在青海,唯一的硬仗就是对顾实汗图鲁拜琥的战斗。

顾实汗图鲁拜琥不是青海的部落首领,他属于漠西蒙古,是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的首领。

顾实汗是卫拉特汗哈尼诺颜洪果尔第四子,姓孛儿只斤,名图鲁拜琥,以勇武著称。

万历二十二年,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