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老营堡开发晚了些,现在种植麦子的田地只有几万亩,其中还有一小半种上大豆、甜菜、胡麻等物,但就算这样,今年秋收时,老营堡附近田地的收获,己经解决了老营堡将士们的温饱需求。
黄来福相信到了明年,老营堡及偏关堡之地,至少有几十万亩田地可以整理出来,都种上麦子等物。明年秋,这里肯定是一片丰收的景色。
虽说现在天气己经越来越冷,但黄来福在沿着关河两岸视察时,还是看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老营堡及偏关堡的各军户士兵们,在各屯长们的带领下,正紧张地忙碌着,安放大水车及大灌井水车,修整水渠之物,这些东西,到了明年开春后,将派上大用场。
由于两堡的开发,不但现在两地商人越来越多,也吸引了附近许多民户们前来劳作,特别是关外的一些穷苦的蒙古人也闻风而至,一起参与务活,赚些钱养家糊口,为自己家人增添些活命的机会。
本身老营堡外三娘子领的蒙古部落就和大明交好,再说黄来福的威名,也让老营堡外的蒙古人不敢打什么不良的主意,只能和汉民一样,用自己的辛勤劳作,换取糊口的口粮。
对这些蒙古人,黄来福还是宽容的,他吩咐五寨堡粮食局副局长顾世宝,对这些守规矩,努力干活的蒙古人,可以让他们享受与汉民一样的待遇。
当黄来福来到老营堡的时候,偏关堡参将及兵备官,也是赶忙来拜见黄来福,陪他一起视察两堡之地。本身黄来福治理二堡田地时,二人就获利极多,他们的利益,己经和黄来福连在一起。
特别是此次黄来福出征宁夏,他在石沟城大败蒙古援军,斩获极多的消息,早己经在偏关等地传得沸沸扬扬。眼见黄来福高升就在眼前,或许黄来福将来还会升任为山西镇总兵官,更是他们的顶头上司,此时和黄来福搞好关系,那是再明智不过了。
顺着关河,视察过老营堡及偏关附近,对于两堡的屯田建设事务,黄来福还是满意的。
来两堡之地,还有黄来福关注的一个事情,就是在老营堡及偏关堡境内的树木种植问题。以前两堡境内的树木种植,由于降水量少,境内干旱,所以树木一向难以成活。没有树木,反过来又留不住地表的水,形成恶性循环。
在年初时,黄来福通过查看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找到了后世的一种植树方法。那就是将树苗劈头剁脚成一个光杆,留芽,顶部抹上漆防止水分蒸发,然后将树根浸于一个空罐之中,以防止根部渗水。然后将罐中置水,连罐带树一齐放在树坑里种植。
在后世时,偏关县就是利用这种方法,使境内改变了光秃面貌,变成绿树成荫,河流满地。黄来福照搬过来,当时也不知道效果如何。不过此时看来,这种植树的方法,效果还是显著的。
不说眼前看到的树苗大多成活,负责此事的老营堡世袭千户石泽也是兴奋不己,满脸的皱纹都是舒展开了,他对黄来福道:“大人果然高明,往常我等种树,都是种一坡死一坡。使用大人的种树方法后,林苗成活在八成以上,如此以往,怕用不了几年,老营堡及偏关之地,就可以绿树成荫了。有了树,各地就可以有更多的水,有了水,农田就可以灌溉,这都是大人之功啊。”
石泽话一说完,周边的老营堡诸将刘正威、梁治平、谢庆奎,还有偏关堡参将姜明安等人都是一齐恭维,黄来福含笑地接受了他们的恭维。
开玩笑,自己来自后世,那是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又带着笔记本电脑,如果自己不能改变周边的一切,那也不用混了。
……
最后,黄来福还在老营堡官署内接见了一干经营塞外垦殖农场的商贾们,在年初时,黄来福曾和五寨堡商贾及各地商贾们,商议先开发塞外的清水河及准格尔旗两地,然后逐步推行自己的塞外殖民计划。
在年初黄来福和众商人的商议计划中,黄来福暗中出武力保护,并且大卖兵器,而那些商贾们力主屯田经营,最后的收益大家按几成几分帐。
眼下种粮收益极高,有了黄来福的保护,各五寨堡商人们都是争先恐后,招募人手,前往清水河及准格尔旗两地经营,经过近一年的经营,己经有许多人打开了局面,不但很多地方被侦测过,就是许多农田,也是陆续被开垦出来。
在清水河约有63万亩可耕之地中,沿着清水河、浑河、古力半几河等几条较大的河流旁,现在己经有数万亩土地被开垦出来,此外这里还有128万亩天然草场中,也有许多草场被开辟为畜牧农场,仿效五寨堡,大力饲养猪羊等物。特别是渠家及亢家,更是占了经营土地的大半。
而在准格尔旗,这里有可耕土地178万亩,现在也有近十万亩土地被开垦出来,明年就可以种植麦子等。这里的800万亩宜林宜草面积中,也有多处草场被开辟为畜牧农场,饲养牛羊等物。
单单这两地的耕地及草场,就可以为黄来福及众商贾们带来大量的利益,更不要说清水河境内还有18亿吨煤,6亿吨耐火粘土,20多亿吨石灰岩。更恐怖的是准格尔旗境内,不说这里的黄河水量每年过境248亿立方米,就是这里的矿产资源,更是非常惊人,煤炭储量有544亿吨,石灰石储量有50亿吨,铝矾土总储量1亿吨。
这些资源,将来当然都归黄来福所有。
单单清水河及准格尔旗,各种土地草场条件就非常丰富,可以养活众多的人口,而且相比更加富饶的河套地区来说,这两地的条件,还排不上前位。
有些黄来福想不明白,占着这么丰富的土地资源,为什么千年来那些占据该地的游牧民族还是养不活自己,还要经常进入中原抢劫?难道真是游牧民族有自己天然的劣根性?
商贾们对两地的经营,己经有近一年的时间了,事情进行到目前,还是非常顺利的,不知是否黄来福威震草原的缘故,在那些商贾们暗中放出消息,这些垦殖农场的大股东是黄来福后,不论是三娘子部的蒙古部落,还是河套部的各蒙古部落,眼下都没有对这些垦殖农场动手骚扰的迹象。
事情顺利,加上塞外之地极广,可以经营的肥沃土地众多,己经有越来越多的商贾们,加入到这一计划中去。
听了商贾们的汇报后,黄来福也很受鼓舞,他勉励商人们胆子再大些,步伐再放远些,他说道:“各位尽管放手去做,安全上决定没有问题,如果有不长眼的虏人敢来骚扰,我五寨堡及老营堡的天兵一到,定让他们的部落化成灰灰,男的抓来作农奴,女的抓来充军妓。”
众商贾们都是大笑,直道总兵大人说话真有趣。
黄来福也是大笑,说实在,他和这些商贾们在一起,感觉很放松,或许因为他后世是商人的缘故。
接下来的气氛更是欢快,渠家及亢家,都准备追加投资,开垦出更多的农田草场。而黄来福也答应他们,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武器,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安全保证。
不过眼下最大的问题是人手问题,单单经营清水河及准格尔旗两地,就需要大批的种地人手,眼下老营堡及偏关堡两地的富余人手,己经被一扫而空。但还是缺乏大批的屯丁。
商贾们谈起来这个事,都是叹气,眼下大明流民无数,南北有近千万人,但愿意到塞外的还是太少,黄来福也是沉思,为了吸引更多的大明百姓走塞外,更好地开发河套之地,看来大明版的《宅地法》要尽早提上议程了。
公元1592年12月8日。
从老营堡回来后,在三姐夫田大付的陪同下,黄来福又去视察了神池堡之地,这边有着神池堡大铁厂及神池堡大煤矿,在去年时,为了开矿之事,黄来福曾在这边血腥镇压。
事实证明了黄来福的做法是正确的。不说当地的民户及矿工们眼下都有了稳定的饭碗,过上了衣食周全的生活,就是眼下的铁厂及煤矿,事业也蒸蒸日上,每月都在稳步发展着。
算了算,一年下来,铁厂及煤矿,每年可以为黄来福提供最少二十万两白银的收入,各方分红后,落于黄来福的银库中,也决不是少数。
这还只是神池堡一地的矿产,将来如果黄来福治理下的数堡,还有塞外的矿产都开发起来,黄来福不知道会有多少白花花的银子等着他。
12月9日,黄来福在周边巡视一圈后,回到了五寨堡。
而这在这一天,叶梦熊,李如松等人统领的宣府镇,大同镇等数万援军才走到了五寨堡,他们押解着喅卸鳌承宠、喓榇蟮纫桓膳丫欤〉泪翅爸荻矗�9日上午,进入了五寨堡境内。
第141章 感叹
公元1592年12月9日。
天气越发寒冷,时不时一阵寒风扑来,夹着一些雪花,打在各人的脸上,带来一些刺疼的感觉。
不过走在路上的叶梦熊、梅国桢及李如松等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各人只是惊讶地看着路边的一切。从岢岚州而来,进入五寨堡地境时,叶梦熊等人就满是不可思议的心情。
和一路而来的各军堡相比,五寨堡显得太不相同了,富足,繁忙,生机盎然,这是叶梦熊的内心感觉。宽阔的路面,干净结实,看不到什么尘土,听当地人说这路是叫什么水泥路的。还有路边连绵的麦田,一座座如城堡般的农场,路上行走脸色红润的军户,欢快玩闹的小孩,让人看得如在梦中般。
几个月前,李如松领军从老营堡经过时,己觉该地生机勃勃,和很多军堡大不相同,不过和五寨堡一比,又有天上与地下的区别。
越近五寨堡,路上行人越多,叶梦熊还惊讶地发现,路上还不时走着一些身子长长的马车,似乎是从五寨堡城出来,通往城外的各个农场中,不论是谁,只要花几文钱,就可以乘上马车,来往城内外间,这让众人很是好奇。
其实关于这种马车行的出现,也是出乎于黄来福的意料之外,随着五寨堡及堡外各个农场的发展,相互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人员来往频繁。所以一些精明的商人看到商机,就开办了这个马车行,为了多赚钱,他们就将车身加长,每日从城内来往于各个农场中。马车乘坐的价格不贵,招手就停,有点类似后世的公交车。
说实在,五寨堡发展到现在,很多事物的发展,己经脱离了黄来福的想象,就类似五寨堡似一个活物般,己经拥有自己的生命力,会寻着合适的方向,寻找自己的出路。黄来福也乐观其变,只是默默地关注,并不怎么干涉,当然,那些新兴行业的商税可不能免。
叶梦熊就看到在一个水泥路口边,一棵大槐树下,建有一个茶肆,卖着热气腾腾的茶水,一群当地人提着大包小包,拥挤地坐在那里,一边喝着热茶。等一辆马车从前方而来,各人纷纷起身,向马车招手,然后马车停了下来,各人上了车,马车缓缓而去。
这是叶梦熊及梅国桢看到的一奇,此外,沿途农田中那些完善的水利设施,密密麻麻的深水灌井,还有河边那一轮轮林立的大水车,更是让各人看得兴味昂然。特别是五寨堡的标志性景物:黄来福大水车,更是让众人睁大了眼睛。
这些大人物都是如此,更不要说那些行军队列中的小兵们了,个个都是张大嘴巴,只觉眼前一切都是看得新鲜。而当地军户们富足的样子,也是让他们看得很是羡慕。
叶梦熊叹道:“早在以往之时,老夫就从邸报上听说五寨堡之事,初时还不相信,见到黄将军领军的将士时,也惊异于他麾下兵马的兵精甲利,此时老夫明白了。”
梅国桢也是叹道:“黄将军大才啊,只可惜他是个武将。”
他二人说话,策马骑在二人身后的李如松则是沉吟不语,五寨堡的情形,让他很是触动,想想自己掌控宣府之地,养几千个家丁,一直非常吃力,或许可以从黄来福这学到什么。
还有紧跟在李如松身后的李如柏、李如樟兄弟二人,也是一边新鲜地看着周边的一切,一边大声地讨论着,说着等会到了五寨堡,一定要向黄来福多讨要一些五寨堡午餐肉罐头。这种午餐肉罐头味道,他们可是一直念念不忘。
辽东镇,宣府镇,大同镇合路大军慢慢的离五寨堡城不远,此时就更是热闹,不时可以看见商人运货的车马,还有路边密密麻麻的作坊。各作坊中,进进出出的都是忙碌的工人。
随着五寨堡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军堡州县经济的发展,特别眼下是农闲时,就更多的周边人员前来务工。每天的时候,都从五寨堡内运出大批的粮米商品,销往大明各地,又从附近地区,输入了各种原料,形成了一个良形的经济发展圈。典型的就是岢岚州,因为羊毛收购,很多人都得到了谋生之路,当地经济,也因此发展起来。
让人惊讶的是,忙碌的工人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女工。看到大军前来,她们也没有一丝畏惧,似乎知道在五寨堡之地,她们都是决对的安全,各人只是飞快地忙着自己的事。这让路过大军各人心中产生一些奇怪的感觉,每过一地时,都是良家妇女飞快回避,关门闪户,只有这里不怕他们。
离五寨堡南门不远时,如一条长蛇般的大军停了下来,准备扎营,李如松特别强调军纪,不可骚扰五寨堡当地。虽说李如松高傲,但他和黄来福接触的这些时间,也明白黄来福的性格,自己没必要和五寨堡的军队发生什么冲突。当然了,大军路过的粮草,自己可要五寨堡当地负责。
黄来福早己得到消息,和马久英公公一起,前来迎接叶梦熊、梅国桢、李如松一行人。
……
“总督大人,监军大人,提督大人,一路前来辛苦了,下官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黄来福笑道上前施礼道。
马久英公公也是跟着上前迎接。
“黄将军客气了,黄将军兵马之精锐,真是出人想象,我军同行出发,将军却是先行数日到达,真是让老夫感叹。”
叶梦熊微笑地说道,他对黄来福还算客气,但对马久英公公却是神情淡淡的,或许在大明朝,文官和太监之间,天生就是有矛盾,相互看不顺眼。他这个神情,马久英公公怎么会看不出来,当下脸色就有些变了。
黄来福只当没看到,又对李如松旁的李如柏、李如樟兄弟二人打了招呼,笑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