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传奇- 第5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朝廷部门的裁撤,也引发了很多的议论,至少众人明白了一点,延续多年的言官制度,这次是完全消失了,代之的是都察院对官吏严格的监督,省府州都要派遣都察院的监察御史,这些监察御史要随时调整地方,在一个地方监督官吏不得超过三年的时间。

至于官吏的提升,更是体现了一步一步往上提升的规矩,一步登天的可能性基本消失,资历和经验已经变得非常重要了,原则上面说,只有担任过巡抚的才有可能进入到内阁之中。

随着议论的增加,对皇上钦佩之人愈发的多起来了。

如此制度之下提升起来的内阁大臣,以及朝廷三品以上官员,对下面的情况基本都是知晓的,就算是想着独断专行,也没有可能性了,且不说都察院时时刻刻的监督,就算是你有本事,在同一个职位上面任职的时间也不能够超过十年。

内阁首辅和内阁次辅也不过十二年的时间。

还有任职年龄的限制,一旦超过了年龄,那就必须要致仕了。

不少人开始计算时间,最终推断出来了诸多的可能性,那就是内阁大臣出任的时间基本难以达到八年,包括内阁首辅和内阁次辅,除非有特殊情况。

以此类推,朝廷三品以上官员,包括各省巡抚,任职时间同样难以达到八年的时间。

郑勋睿也听说了这些推算,他没有做出任何的评论。

第八百八十九章不可能心软

皇上与朱徽娖的大婚引发了天下人的关注,就连朝鲜都派来了使者表示祝贺。

作为内阁首辅,徐望华的心情很复杂,他与皇上之间的关系,可谓是水乳交融,在皇上身边十余年的时间了,他对皇上某些方面的了解甚至超过了自身,从睿智、自信和气魄方面来说,徐望华一辈子所遇见的人之中,无人能够与皇上比拟,不过从心态方面来说,皇上做得好像不是特别好,俗话说的好,慈不掌兵,朝廷之中也是一样,皇上若是对政局的复杂没有充分的估计,今后肯定是要吃亏的。

皇上心慈,对于下面的文武大臣乃至于百姓都是好事情,可是对于政局的推进,对于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是不利的。

朱慈烺的事情就是很好的例子,皇上想的太简单,或者说过于自信了。

还好皇上改变了初衷,做出了相应的安排,徐望华也数次暗示郑锦宏,一旦郑家军遇见什么战事,朱慈烺必定是需要出征的,至于说怎么运作,郑锦宏应该明白。

高起潜的自杀身亡,其实是第一步,正是因为高起潜拿出来所谓先皇的遗诏,束缚了皇上的手脚,最终皇上怕也是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皇上与朱徽娖之间马上就要大婚了,皇后娘娘本来是准备大肆操办的,不过被皇上制止了,理由也很是简单,大明尚未彻底稳定下来,北方老百姓的生活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个时候朝廷所有事情都需要厉行节约,大操大办于心不忍。

徐望华明确不支持皇上与朱徽娖之间的大婚,如此一来朱徽娖今后生下的孩子,也有可能成为威胁。毕竟谁也不能够断定今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不过事情到了这一步,徐望华不可能阻止皇上迎娶朱徽娖。

领侍卫内大臣洪欣瑜在具体负责操办皇上大婚事宜的时候,徐望华在想方设法算计朱慈烺,他很清楚,一旦朱徽娖被册封为皇贵妃了。皇上说不定会改变态度,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谁知道朱徽娖会不会在皇上面前说些什么。

机会很快就来了,谁也没有想到。

按说郑家军大规模的征伐,只有可能在辽东或者辽南出现了,大明现如今最大的对手就是后金的八旗军,以及皇太极,其余的都不值一提了。

不过这次的机会,出现了山西的大同。

李自成麾下的大顺军。在北直隶被基本剿灭之后,留在河南与山西境内的大顺军,绝大部分都选择了投降,也有少部分负隅顽抗,被郑家军三下五除二剿灭。

一部分被誉为大顺军精英的义军军士,逃到了大同。

大同是大明的边镇,历来都是军事重地,大顺军军士逃亡到大同。看上去就是找死,其实不然。越是为危险的地方越是安全,负责剿灭大顺军余孽的杨贺,根本没有想到大顺军余孽敢于到大同去,也就压根没有注意这一部分大顺军的余孽。

这一部分的大顺军余孽,潜伏一段时间之后,又开始作乱。且在山西等地引发了不小的震荡,内阁大臣、大都督、郑家军总兵郑锦宏立即派遣两千郑家军将士,赶赴大同剿灭大顺军余孽,而驻扎在大同的五千郑家军将士,接到的命令是暂时不要行动。等候京城派遣的两千将士抵达之后,再行展开清剿的行动。

这个命令让人奇怪,起身驻扎在大同的郑家军将士,完全可以主动出击,凭借着雄厚的实力,彻底剿灭这一股大顺军的余孽。

此番征伐的任务,由被任命为第二军区总兵的洪欣贵负责指挥。

跟随洪欣贵一道出征的还有朱慈烺。

朱慈烺既然进入到郑家军之中,那就需要在战斗之中磨砺,建功立业,否则身份总是非常的尴尬,对于此次的出征,朱慈烺没有丝毫的意见,兴致勃勃。

郑勋睿知道这个计划,但命令由郑锦宏下达。

八月初十,距离大婚还有五天的时间。

乾清宫,郑锦宏留在这里,领侍卫内大臣洪欣瑜亲自守在乾清宫外面,不准任何人进入。

“锦宏,这里已经没有其他人了,说说你的安排。”

郑锦宏擦去了额头上冒出来的冷汗,要说他不惧怕已经成为皇上的少爷,他非常了解少爷的脾气,在少爷手下做事情,你只要是忠心耿耿,老老实实,不要有什么歪心思,一般都是没有多大问题的,而且少爷的内心其实是仁慈的,不爱杀戮。

此番朱慈烺必死无疑,这方面郑锦宏以及做好了安排,而且执行这个任务的五十名郑家军将士,也不可能活着回来了。

这个计划听上去很是残忍,但没有办法。

郑锦宏扑通跪下,一五一十的说出来全部的安排,他没有提及徐望华。

郑锦宏说完之后,乾清宫里面陷入到长时间的沉默之中。

过了好久,皇上的声音传来了。

“此事徐望华也知晓吧。”

“徐大人知晓此事,不过徐大人也是为了皇上的。”

一声叹息传来了,郑锦宏顾不上额头上越来越多的汗滴,低声开口了。

“皇上不能够仁慈啊,事关重大,若是朱慈烺留在世上,不知道有多少人蠢蠢欲动,到时候他们会搅乱平静的局面,也会让朝中的文武大臣无所适从,给皇上增加巨大的麻烦,皇上下发圣旨,开始变革朝廷之中的诸多事宜,已经引发了一些议论,特别是裁撤给事中,禁止捕风捉影的弹劾,让不少人都有些无所适从了,裁撤地方上诸多的部门,空余出来的官吏一时间没有地方可去,他们内心也是有着很多怨气的,都想着找到机会发泄。。。”

改革就一定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郑勋睿明确要求大明只允许郑家军这一支军队存在,其余的卫所军队全部裁撤,包括地方土司拥有的军队也全部都要裁撤,大明最大的土司秦良玉早就来到京城享福,白杆兵也进入到郑家军之中,至于说一直都驻扎在福建的沐天波,也知趣的来到了京城,被敕封为太子少傅之后,安心在京城享福了。

秦良玉和沐天波等人可以享福,但诸多的都指挥使、卫指挥使、千户和百户等等,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还包括地方上原来三司的诸多官吏,被裁撤的也不少了。

这些人可没有那么好安抚,而且朝廷也没有打算安抚这些人。

万一这些人开始悄悄的接近朱慈烺,今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谁能够预料。

郑锦宏说的眼泪都出来了,他生怕皇上要求洪欣贵保证朱慈烺的安全,那样一切的安排都白费了,皇上的旨意,郑锦宏和洪欣贵等人绝不敢违背,包括徐望华也不敢违背。

“锦宏,朕从不做亏心事,也一向认为都是仁慈的,朕不迂腐,知道有些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可朕还是希望什么事情都是美好的,近段时间以来出现的诸多事情,包括被裁撤文武官员的怨气,朕都是知晓的,朕不强压他们,让他们自己去想明白,以前他们尸位素餐,贪墨朝廷的银子,想方设法的盘剥百姓,现在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朕不去惩戒他们,给他们平安活下去的机会,可惜朕的想法,有些人不一定明白。”

“该如何做,你和徐望华以及做出了安排,朕不会阻止你们,后面的事情如何的平息,想必你们也做出来了安排,风波不要闹的太大,想要天下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也是不可能的,朕展现出来的不可能总是和蔼可亲的,也不可能让某些人认为朕就是傻子。。。”

郑勋睿说完之后,郑锦宏再次跪下,哽咽着开口。

“皇上,此事完全是臣一手操作,有任何的问题,臣完全承担,与皇上无关。”

“这话就不要说了,锦宏,我们不能给将天下人都当作傻子,人家现在不开口说,历史上也会记下这一笔的,该是朕承担的责任,朕绝不会推脱。”

八月十四日,大同方面传来消息,大顺军余孽全部被剿灭,随军征伐的朱慈烺,在追击战之中,带领五十名将士奋力厮杀,寡不敌众,英勇捐躯。

负责指挥作战的第二军总兵洪欣贵已经率领军队返回京城,接受朝廷的惩处。

八月十五日,皇上与朱徽娖的大婚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只是在大婚的仪式之后,郑勋睿当即册封朱徽娖为皇贵妃,在皇宫之中地位仅次于皇后娘娘,册封英勇捐躯的朱慈烺为太师,领兵部尚书衔,责令将其厚葬在山西大同。

成为皇贵妃的朱徽娖,也给皇上提出来要求,自己的弟弟妹妹,不要求有任何的册封了,希望安安心心的平静的生活下去,一辈子不为官。

皇上答应了皇贵妃的要求,命令户部每年拨付一定的银两,保证皇贵妃亲人的生活。

也就在皇上和皇贵妃的大婚之后几天时间,皇贵妃再次提出来要求,取消所有藩王的称号和封地,让其成为普通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入朝为官,与寻常百姓一样。

皇上尽管尚未同意皇贵妃只请求,不过消息很快泄露出去了。

各地的藩王开始给朝廷上奏折,恳请撤销藩王的封号和封底。

到了九月底,皇上的圣旨终于下来了,同意裁撤所有藩王的称号和封地。

第八百九十章大清国的对策

皇太极的身体一直都有些虚弱,回到沈阳之后,他静养了足足一个月的时间。

八旗军明明已经占领山海关,却被迫撤离,眼看着就要得到的中原失去了,这样的情况皇太极难以接受,可是事实摆在面前,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为了避开郑家军犀利的火炮,皇太极只能够做出撤离山海关的决定,尽管这样的决定让他肝肠欲断。

郑家军驻守在山海关,虎视眈眈,锦州和宁远一样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驻扎此地的阿巴泰不得不耗费大量的精力在防守方面,这似乎与前些年的情况倒过来了,大清国开始驻守锦州和宁远等地,生怕郑家军突然发动进攻。

冥冥之中,皇太极已经预感到,大清国想要统一中原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悍勇的郑家军短时间之内根本不可能被战胜,甚至是永远不可能战胜的。

依照郑勋睿的能力和野心,不可能让大清国永远存在于辽东。

不过八旗军撤离山海关之后,辽东倒也平静。

这期间,范文程和洪承畴等人做出了不少的预测和评价,特别是在五月下旬郑勋睿登基之后,两人的判断更是愈发的明确了。

范文程认为,郑勋睿登基称帝之后,需要大量的时间来稳定各地,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在辽东和辽南两地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大明的读书人和士大夫,不一定接受郑勋睿这个皇上,他们内心是排斥的,如此情况之下,郑勋睿难以得到太多的支持,其统治力包括郑家军的实力。都有可能大幅度的下滑。

洪承畴的观点与范文程的基本一致,他认为郑勋睿登基之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一方面北方遭受了多年的灾荒,稳定北方的局面需要消耗大量的钱财,且大顺军也没有被彻底剿灭,残存的力量同样会对大明南北都造成不小的影响。郑勋睿此时此刻主要做的事情,还是稳定局面和自身的统治。

皇太极同样是枭雄,尽管范文程和洪承畴的分析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他不完全相信,要知道依照郑勋睿的能力,掌控权力轻而易举,人家在南直隶经营那么长的时间,实力不知道有多么的雄厚,之所以没有很早的进入北方。无非是不愿意承担某些不好的议论和名声,要不然郑勋睿早就剑指北方了。

大明王朝早就腐朽不堪,大顺军已经成为彻底压垮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郑勋睿不过是在大明王朝彻底垮塌的基础之上重建罢了。

皇太极重视情报的作用,可他更加看重的是实力,唯有实力才是决定一切的基础,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大清国的实力还是略显不足。特别是郑家军拥有的火炮,太过于犀利了。犀利的火炮已经成为八旗军最大的梦寐。

连续几个月的时间过去,辽东和辽南都没有出现什么战事,这让皇太极也开始疑惑了,难道说郑勋睿登基之后真的是遇见什么难题了,以至于没有办法在辽东和辽南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了吗,或者说郑勋睿登基之后就满足了。好不容易做皇帝了,必须要好好的享受,至于其他的事情暂时放到一边去。

经过了认真的思索,皇太极决定召集相关人员,认真讨论一番。现如今大清国究竟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或者说下一步发展的方向究竟在什么地方。

皇太极自身也有思索,大清国的发展方向只有两条,其一是朝着草原的方向发展,依托效忠的草原部落,不断的壮大实力,最终寻求与郑家军决战的时机,其二是从辽东或者辽南的方向发动进攻,试探郑家军的意愿,若是能够在这些地方打败郑家军,则能够更进一步的明确发展的方向,或者说更直接的能够占领中原。

皇太极很清楚,目前的情况之下,想着直接进攻山海关或者金州和复州等地,难度是很大的,郑家军的骁勇,满人权贵都是知晓的,也没有谁愿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