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怕,不过我就不明白了,皇上为什么没有处置他们。”
郑勋睿笑了笑,有些意味深长。
“淮斗,刘大人已经调到南京出任礼部尚书,这本就是贬斥,前面王大人已经调到了南京,出任南京右副都御使,这也等于是贬斥,你还想皇上怎么做。”
杨廷枢愣了一下,自嘲的笑了笑。
“也是,不过我觉得奇怪的是,张溥等人怎么没有什么事情,难道皇上就纵容他们在朝廷内拉帮结派吗。”
“那也不一定,淮斗兄,你想想,张溥至今不过是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张采就更不用说了,崇祯元年高中进士,出任临川知县,回到京城也不过是监察御史,吴伟业也就是礼部主事,可你我已经是什么职位了,真正做事情的人,皇上还是知道的,我可以断定,杨彝、吴昌时、龚鼎孳等人,还要在翰林院多年,就让他们在翰林院庶吉士的位置上面,多磨砺吧。”
郑勋睿的解释已经很不错了,不过杨廷枢还是不满意,摇了摇头。
“清扬,我承认你说的有些道理,可皇上以前不是这样的,这算是什么处理啊。”
杨廷枢端起了第二杯酒。
“清扬,淮安就等于是你我的家乡了,都在南直隶,你出任漕运总督,我是不敢相信的,按照朝廷回避的制度,你是不大可能出任漕运总督的,我在山西的时候,猜测你可能出任蓟辽总督,可见皇上是非常信任你的,这杯酒,我祝你在淮安再次做出一番事业。”
“谢谢了,我也祝你在应天府展现威严。”
端起第三杯酒,两人已经没有多少话说了,长亭送别三杯酒。
默默喝下这杯酒之后,郑勋睿走出长亭,没有回头,上马离去。
杨廷枢站在亭子里,一直看着郑勋睿等人离开,只到看不见之后,才转身慢慢朝着京城而去。
离开京城,郑勋睿首先需要回到陕西西安去,他已经出任漕运总督,家人不可能继续留在西安府城,必须要跟随一同搬到淮安府城去。
三个女儿,郑勋睿都还没有见过,这是他非常愧疚的,女儿都快要半岁了,尚未见过父亲,这在几百年之后,怕也是奇闻了。
再说他这次回到西安府城去,也不可能停留多长的时间,最多五日之内,也是要出发的,一个月之内要赶到淮安府城上任。
清闲的时间不多,郑勋睿已经习惯了,这么多年过去,穿越之后,他几乎就没有轻松过,这是他的职责,也是他为自己和家人需要做出的努力。
第三百一十四章搭建班子
分别抱起三个女儿的时候,郑勋睿百感交集,三个女儿一直都没有正式的名字,就在等着他回来,已经两岁的郑瀚宇站在他的身边,似乎对比自己小很多的三个妹妹很是好奇。
“女儿的名字我早就想好了,大女儿郑灵蕊,二女儿郑灵柔,三女儿郑灵岚。”
郑灵蕊崇祯九年四月十五日出生,母亲是冬梅。
郑灵柔崇祯九年四月二十二日出生,母亲是荷叶。
郑灵岚崇祯九年五月初二出生,母亲是杨爱珍。
郑勋睿丝毫没有体现出来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一点文曼珊等人是有着深切体会的,而且郑勋睿对小孩子表现出来的态度,与她们的感觉有着很大的不同,按说夫君已经是朝廷二品的高官,威严是不用说的,应该和朝中那些大人一样,在家人面前也表现出来非凡气度,这方面文曼珊有着不一般的感受,已经去世的爷爷文震孟,在父亲文谦康的面前,绝对的说一不二,文谦康唯唯诺诺,不敢有任何的反对意见。
可郑勋睿不一样,回到家里之后,异常的平和,就是将自己看作家里的一员。
文曼珊曾经也说过这件事情,但郑勋睿只是笑笑,说在家人面前,不需要绷着面子,更不需要表现的那么严肃,郑勋睿还用了一句话形容,说是家里就好比是宁静的港湾,回家之后可以放松,可以随便的说话,这才是家的真正体现。
郑勋睿的这句话,让文曼珊真正受到震撼,到了这个时候,她才真正感觉到。夫君和爷爷有着很大的不同,至少在如何对待家人的态度上面,截然不同。
郑勋睿暂住在巡抚衙门,不过家人已经将所有东西都收拾好了,等着出发前往淮安去,众人的情绪是高涨的。淮安府城的条件,远远强于西安府城,这是不容置疑的,再说郑勋睿的家人,绝大部分都是南方人,此次重新回到南方去,有回家的感觉,大家当然高兴。
文震亨前来拜访,郑勋睿在书房等候。
文震亨没有在郑勋睿刚刚回来的时候打扰。毕竟郑勋睿离开家很长时间了,家人团聚的时候,他不会来打扰的,但他必须和郑勋睿交谈,他知道郑勋睿有事情安排。
“清扬,恭喜你回到南直隶,我真的没有想到,皇上会任命你为漕运总督。”
“我也没有想到。三太爷,三日之后家人和我就全部搬走了。”
“真的有些舍不得啊。每每看见曼珊和瀚宇,我就是见到了亲人,如今你们都搬走了,就留下我一人在陕西了。”
“三太爷可以将家人接到西安府城来的,这样也能够解除后顾之忧,生活方面也好照顾。”
“算了。我和你不一样,你年轻,家人跟随在身边,不是很大的困难,可我不行。家人那么多,要是都到西安来,难度太大,再说我这把年纪了,怕折腾,家人在苏州生活习惯了,到西安来也不能够适应。”
郑勋睿点点头,文震亨说的是实情,他们之间的情况不一样。
“三太爷,郑家军留下五千将士,依旧驻扎在西安府城之外的军营,其余将士跟随我到淮安府城去,洪欣涛留在这里指挥郑家军将士,三太爷若是遇见什么紧急的事情,可以要求洪欣涛出面办理。”
文震亨点点头。
“这没有问题,巡抚衙门还要提供一部分的钱粮。”
郑勋睿微微摇头,他留下五千郑家军将士,重点是为了与蒙古部落的互市,这是郑家军粮饷的重要来源之一,尽管说到淮安府之后,可能想到其他的办法筹集粮草,但已经有了筹集粮草的路子,决不能够放弃了。
“三太爷,留下的五千将士,重点是负责与蒙古部落的互市,这是最为重要的事宜,三太爷也知道,与蒙古部落的互市,是郑家军主要来源之一,我出任漕运总督,在筹集粮草方面,能够想到一些办法,这也便于和蒙古部落互市,当然互市的规模还要扩大,茶叶、丝绸、瓷器等等,都在互市的范围之内,望三太爷予以支持。”
“清扬,这方面你就是不说,我也知道如何处理,你就放心吧,倒是你出任漕运总督,责任重大,身边需要有人手帮助,漕运总督府的事情,我也知道一些,很是复杂,特别是这些年,北方遭遇灾荒,南方的粮食难以运过来,导致了北方粮价的飞涨,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你身边若是没有人帮助,难以很好的做事情啊。”
“我知道,我正想着和三太爷商议,巡抚衙门的知事顾梦麟和曹驰,还有清涧县知县李攀龙,我都是准备带走的,跟着我到淮安去做事情。”
“人员你随便挑选,只要是看得上的,都可以带到淮安去。”
文震亨的支持,让郑勋睿很是欣慰,这就是自家人的好处。
不过有关人员方面的考虑,他还有更大的,这方面在离开京师之前,他已经和张凤翼私下里商议过,得到了张凤翼乃至于杨一鹏等人的支持。
“三太爷,延绥巡抚马士英,以及西安府知府史可法等人,我也考虑调到漕运总督府,毕竟漕运总督府的事情太多了,人手太少是忙不过来的。”
文震亨略微有些吃惊,马士英和史可法两人做的都很是不错,马士英身为延绥巡抚,一直都是严格执行当年郑勋睿定下的政策,几乎没有什么变动,这也让延绥各地一直都很是平稳,没有出现过任何的波折,从这方面看,马士英的能力是很不错的。
至于说史可法,在西安府知府的位置上面,也是尽心竭力,同样是按照郑勋睿的要求做事情,而且做的很是不错,让西安府成为了陕西最为富庶和稳定的地方。
将马士英和史可法两人调整走,从内心来说,文震亨是有些舍不得的,不过他很清楚,郑勋睿的位置更加的重要,这方面他必须要无条件的支持。
“清扬,刚刚我说过了,你中意的人选,尽管提出来,我都是支持的。”
“谢谢三太爷的支持了。”
“不用这样说,不过有关延绥巡抚和西安府知府的人员,我考虑了,延安府知府黄辉旭和庆阳府知府罗昌洛都是不错的人选,不过举荐方面,我的力度不够,还请清扬帮忙。”
“这没有问题。”
郑勋睿点头答应了,文震亨曾经在延安府担任知府,时间不短,黄辉旭和罗昌洛,可谓是文震亨信任的官员,而且两人得到提拔,也是文震亨从中做出的努力,文震亨已经是陕西巡抚,需要安插自己信任的心腹,这是很正常的。
看见郑勋睿点头答应了,文震亨转移了话题。
“清扬,此次朝廷之中的风波,是我没有想到的,刘宗周、甘学阔和王铎等人,也站出来弹劾你了,特别是刘宗周和王铎,他们与大哥的关系都是很不错的,可谓是惺惺惜惺惺,而且他们都曾经是你的恩师,他们突然做出来这一手,我很愤怒,更多的是担忧。”
“三太爷,这方面我早就做好准备了,不管他们如何的弹劾,我的初衷是不会改变的,更不会妥协,我对东林党人、复社和应社的印象不好,并非是完全出于个人恩怨,不过他们也不要以为我会每次都妥协,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会让他们知道厉害的。”
文震亨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开口了。
“我想到了姚希孟,虽然已经去世了,可他曾经的一些做法,让我都无法忍受了,大哥和东林党人的关系曾经是很好的,后来也逐渐恶化,甚至都遭遇到东林党人的攻击了,其实大哥什么都没有做,从这方面来看,我对东林党人是很不屑的。”
郑勋睿不再开口说到东林党人的事情,其实在他内心,已经有了主意,只是目前不能够说出来,毕竟自己要是动手,就会从根基上面动摇东林党人,若是想着从朝廷里面去打击东林党人,那是打不过来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只能够从根子上动摇东林党人的基础,而东林党人的根子就是南方的士大夫和商贾,一旦动摇了这些人,让这些人屈服了,东林党人失去了支持,也就难以蹦达了。
搭建班子是郑勋睿最为注重的事情,漕运总督职责重大,必须要有纯洁和有力的班子,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事情,若是被各方插手,在漕运总督府安排这样那样的人员,那很多事情都不好办了,所以郑勋睿必须要首先考虑班子的事情,重要的岗位上面,必须安排有能力和忠心的人。
这方面,东林党人肯定会反对,但反对也没有作用了,此次刘宗周被调整到南京出任礼部尚书,其实就代表了皇上的态度,对于东林党人的做法是不满意的,再说郑勋睿得到了张凤翼和杨一鹏等人的支持,保罗秉笔太监高起潜,有了这些人的支持,他就能够大刀阔斧的开展工作,整治漕运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第三百一十五章抵达淮安
九月十五日,郑勋睿和家人抵达淮安府城。
这一次他一路都和家人在一起,没有加快速度,时间上面来得及,多陪陪家人,也让他内心安宁一些,少了一些愧疚,讨伐流寇和抵御后金鞑子的时间太长,大半年的时间没有见到家人,虽说文曼珊等人不会说什么,但失落感肯定是有的。
郑勋睿陪着家人一道前往淮安府城,路上是很热闹的,文曼珊、冬梅、荷叶与杨爱珍等人,都是非常高兴的,每日里歇息的时候,围在他的身边叽叽喳喳,有说不完的话。
不过郑勋睿没有完全闲着,他一直都在思考漕运的事情。
漕运关乎大明王朝的兴衰,也是皇上特别关注的事宜。
隋唐时期开挖的大运河,一直以来都承担不俗的任务,将南方的粮食、丝绸、茶叶、瓷器等等物资大规模的运往北方,运送的最多的就是粮食,因为气候和土壤等的原因,北方粮食产量一直都很低,几乎就是南方亩产的一半,而北方作为历代王朝的政治中心,集聚了大量的官吏和军队,耗费巨大,特别是明朝,绝大部分的军队都集中在北方,辽东和边关更是依靠漕运输送的粮食支撑,如此情况之下,漕运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
京杭大运河经过历朝历代的开凿,到明朝的时候,全长已经达到了三千五百六十四里,南至浙江杭州府,北至京城,沿途经过了浙江、南直隶、山东、河南、北直隶等地,京杭大运河所经过的城池,无不是商贸繁华。商贾云集。
作为漕运总督府所在的淮安府城,那就更不用说了,漕运总督府在此,大大小小的官吏和卫漕兵丁也驻扎在这里,诸多的商贾更是齐聚这里找寻商机,导致了淮安府城的繁华和富庶。成为了南直隶仅次于南京的热闹和繁华之地。
漕运总督府在淮安府城的中心位置,处于作为繁华的地段。
到淮安府城上任,郑勋睿虽说没有宣扬,不过他抵达淮安府城的时候,凤阳总督吴振缨和镇守太监杨泽等人,还是率领大大小小的官吏,在府城门口迎接。
这是官场上的惯例,郑勋睿虽说不喜欢这样的形式,但也要表露对诸多官吏的感谢。他很清楚,自己就任漕运总督,牵挂了很多人的神经,特别是那些既得利益者。
所谓既得利益者,也就是依靠着漕运发财的官吏、士大夫、商贾,还有最底层的百姓。
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官商勾结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公开的事情,以商贾支撑起来的诸多漕运帮。依靠官府的保护存在,孝敬官吏的同时。左右漕运的兴衰。
郑勋睿早就有准备,他率领的郑家军,这个时候就成为了绝对的中坚力量,漕运之中的不少弊端必须要彻底废除,换句话说,打掉官商勾结的毒瘤。成为保证漕运兴旺的要务,该赚的银子,也是郑家军赚到手里来。
当然这需要过程。
进入淮安府城,迎面扑来的繁华,还是让郑勋睿颇为感慨。
其实在淮安府城之外。郑勋睿就有了不一般的感受,官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