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西安府城的时候,郑勋睿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一句诗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是偶然的情况,西安府、延安府、平凉府、汉中府、凤翔府等地,流寇肆掠,整个的陕西几乎都乱了,士大夫以及士绅富户,凡是能够想到办法的,悉数都搬迁到西安府城来了,谁不想过上安稳的日子,作为陕西巡抚衙门和三司所在地,西安府城自然是收到严密保护的,府城之外驻扎的军士是很多的,流寇造反这么多年,不敢轻易进攻西安府城,就是最好的证明。
刚刚来到西安府城的时候,郑勋睿有些恍惚,若是外人来到了西安府城,绝不会相信整个的陕西,都陷入到无序和愁苦之中,巩昌府、平凉府、凤翔府、汉中府和西安府,到处都是流民,流寇肆掠的印迹还清晰可见,各地官府拿不出来粮食救济流民,只能够在流寇散去之后,大规模的镇压流寇,甚至直接将流民当作流寇斩杀。
郑勋睿在这个时候出任陕西巡抚,绝非是什么好事情,这和当年出任延安府知府的时候,处境是差不多的。
三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饥荒是最为严重的,尽管说繁华的西安府城,让人能够暂时忘记外界的事情,可真正的深入其中,就能够发现一些百姓集中的地方,悲苦的情绪是蔓延的,百姓一样挣扎在死亡线上。
陕西所辖的地方太大了,从辖区的面积来说,仅次于天府之国的四川,超过了湖广和南直隶,偏偏管辖的这些地方,都是穷山恶水之地,自然条件恶劣,仅仅从粮食产量一条来说,亩产只有南方的一半,这么多年过去,曾经无比辉煌和荣耀的古城西安,早就不见踪影了。
郑勋睿出任陕西巡抚,面临的第一个事情,就是如何处置流民的事宜。
距离冬小麦的收获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由于流寇的肆掠,很多地方的村镇,早就没有什么人了,大量的土地荒芜,甚至连那些最不愿离开家乡的乡绅,都先后搬走了。
这样的情形,预示着就算是冬小麦收割了,流民依旧是存在的,朝廷若不能够想办法救济,恐怕陕西境内会出现新的流寇首领。
郑勋睿解决这等的困境,的确是有经验的,可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必须要有钱粮,至少需要度过目前的难关,再来想办法。
郑家军有银子有粮食,可这些银子和粮食决不能够动,那是专门供给郑家军的,要是将这些钱粮拿出来了,且不说是不是能够真正的救济百姓,万一郑家军无法维持了,面临崩溃了,那一切的事情都免谈了,那样的损失郑勋睿无法承受。
郑勋睿不会有妇人之仁,轻重缓急他还是知道的。
解决目前的困境,有两个办法,第一是给朝廷写奏折,恳请朝廷拨付钱粮,解决陕西的问题,但这方面不要报太大的希望,陕西多次写奏折,要求朝廷救济,可以说朝廷对陕西的灾荒已经审美疲劳了,朝廷就算是救济,也拿不出来多少的银子,何况朝廷前不久才赈济了山西,拿出来的银子也不过十几万两,根本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第二就是募捐了,西安府城的士大夫和富户集中,这些人是有钱粮的,若是要求他们拿出来一些钱粮,那是能够起到很大作用的。
可惜募捐这件事情,在大明好像没有什么作用,朝廷缺银子,皇上无奈的时候,曾经向朝廷文武大臣募捐,募捐到的银子少得可怜,这些文武大臣都是秉承藏富于民的思想,自己的就是自己的,拿出来是绝不肯的,朝廷的困难,自然是皇上想办法,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
郑勋睿不过是陕西巡抚,想要在西安府城募捐,难度是非常大的,若是发出来这样的倡议,很有可能因为募捐不到钱粮,而成为笑柄。
因为西安府城位置的重要,也因为这里是陕西的政治中心,故而流民是不可能进入到府城的,周遭也是严密戒备的,就连府城之内过于贫穷的地方,都会时常遭遇到府县衙门的盘查,看看这些地方是不是会窝藏流寇,崇祯七年的车箱峡之战后,流寇在凤阳府和西安府大肆的劫掠,那段时间,西安府城高度紧张,府城内百姓居住的地方,官府多次清理,一些贫苦的百姓,被怀疑有勾结流寇的事宜,甚至直接清理出去,或者是关进大牢之中。
西安府城其实是处于表面的繁荣,内部的问题是很多的。
郑勋睿到巡抚衙门十天时间了,暂时没有任何的动作,这期间,府县衙门的知府和知县都专门来拜访了,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也都来拜访了,郑勋睿客客气气与众人见面聊天,没有商谈公务。
巡抚衙门和三司之间的关系就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明初的时候,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负责一省的民政、司法和军事,互相不统摄,直接对朝廷负责,各司其职,被称之为三司,但是这种格局,延续的时间长了,很多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如政令难以得到统一等等,后来皇帝派出京官出巡各省,被称之为巡抚。
巡抚位在三司至上,可以直接节制三司。
巡抚本是临时的设置,但到了德宗的时候,明确为定制。
也就是说,巡抚是一省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
所以朝廷一般将巡抚称呼为封疆大吏。
至于说三边总督、五省总督、蓟辽总督这些职务,是战时才设置的,临时统管多省的军事事宜,有些时候也可以管理民生事宜,事情完毕之后,一般都是回京复命。
从这个程度上面说,二十一岁的郑勋睿,成为了陕西最高领导人。
这样的安排,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是很合适,郑勋睿过于的年轻,在众人看来,是缺乏署理政务的经验的,治理延安府和延绥各地的时间不长,不可能有充足的经验,偏偏陕西和其他的地方比较起来,更加的复杂。
以兵部左侍郎负责剿灭流寇事宜的郑勋睿,在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候,突然被调整到陕西巡抚的位置上面,这本来就会引发众人的好奇,要知道若是真正能够剿灭流寇,那就不是一般的功劳了,年轻的郑勋睿,可能会凭着此等的功劳,直接成为六部尚书,进入朝廷高层的,这将是轰动朝廷乃至于大明的事情,但出任陕西巡抚,那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来到西安,郑勋睿是非常谨慎的。
其实在到达西安府城的第一天,郑勋睿就派出了郑家军的斥候,深入到府城各处,以及西安周边的地方去秘密调查,主要是了解西安府城目前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什么问题是最需要马上解决的,其次就是官府是不是存在问题,官吏是不是有压榨百姓的事宜。
郑勋睿的思路非常的清晰,想着一口气解决陕西所有府州县存在的问题,那是不现实的,必须要抓住重点,首先解决西安府城存在的问题,将巡抚衙门、三司治理好了,接下来才可能考虑解决其他地方的问题,解决问题必须有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派出斥候调查的同时,郑勋睿和徐望华两人几乎每天都会商议,面对斥候侦查到的诸多情报,反复的商议,看看用什么办法能够解决的最好。
徐望华幕僚的身份已经明确,当初郑勋睿想着为徐望华请功,但徐望华拒绝了,表示在郑勋睿的身边做幕僚,就是最好的安排。
徐望华这个幕僚,和一般的幕僚可不一样,郑锦宏、杨贺、洪欣涛、洪欣贵、洪欣瑜等郑家军的高级军官,都知道徐望华不一般,平日里就很是尊重,就连卢象升和刘泽清等人,也知道徐望华的身份不一般,见到之后都是抱拳行礼的。
和郑勋睿相处的时间长了,徐望华也知道郑勋睿是真正尊重自己的,这种尊重不是花架子,两人之间也会因为某个问题产生争论,甚至是互相怄气,但最终两人都服从一点,那就是谁说的是正确的,就按照谁的执行,徐望华和徐光启相处的时间很长,对徐光启是非常敬佩的,但在郑勋睿身边不到两年的时间,有了更多的感触,愈发感觉到徐光启的识人能力是不一般的。
第二百二十五章突破口
门框上方的狸汗图案,瞪大眼睛看着所有进入的人,进去之后,一排排低矮的房屋出现在眼前,房屋之间的甬道非常的阴暗狭窄,房屋看不见窗户,若是仔细看,能够看到屋顶上有一些缝隙,走过这些低矮的房屋,又是一堵墙和一道门,门框上面悬挂虎头牌,若是跨进了这道门,就是进入虎头牢了,这里是关押死囚和重犯的地方。
西安府的大牢,和其他地方一样,分为普通牢房和死牢,只不过因为流寇的肆掠,案犯集聚增加,官府投入了一些钱财,对牢狱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固。
普通的牢房分为男劳和女劳,每个牢房面积四平方米左右,里面关押着六人左右,只不过如今的情形特殊,每个牢房里面都关押十人以上,牢房里面终年不见阳光,空气污浊不堪,身体不好的犯人,往往等不到提审,就一命呜呼了。
死牢就更不用说了,不仅仅是终年不见阳光,而且阴暗潮湿,面积狭小,平均的高度只有五十公分,被关押在里面的死刑犯和重案犯,无法转身,无法伸直,只能够蜷缩在牢房里面,所不同的是,每间死牢仅仅关押一人。
进入大牢的时候,一股恶臭的味道传来,这是郑勋睿从来没有闻到过的味道,里面带着血腥味和难以言表的臭味,走在前面的狱卒对这一切都习以为常了。
郑勋睿首先来到的是普通的牢房。
在前面带路的狱卒,不知道郑勋睿和洪欣瑜的身份,他接到上面的指令,是提牢官直接说的,有犯人的亲眷,想要到牢房看看家人,提牢官没有特别的嘱托,狱卒也就不会有好脸色,当然这一次不一样了,两个进入大牢的家眷很是聪明,塞给他一锭白银,得到银子,狱卒脸上也就有了笑容。
郑勋睿第一个目标就是省、府、县的监牢,包括都指挥使司的监牢。
车箱峡之战,让西安府城高度紧张,被怀疑乃至于关进提刑按察使监、府监和县监的案犯急剧增加,就更不用说都指挥使司监了,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至今,斥候在西安府城暗查,得到的情报是各级的官吏,从这里面得到了大量的钱财。
提刑按察使司的司狱、府衙的司狱、县衙的典史,一般都是兼任提牢官,不要看司狱只是从九品的官员,典史甚至未入流,可他们的权力很大,已经让牢狱成为一条黑色的产业。
他们下面是刑房的司吏和典吏,这些人是具体操办的人员,秉承上面的意思,处置被关押到牢狱的犯人。
最底层的就是狱卒了,这些狱卒也不简单,若是没有人过问的案犯,他们可以让你生不如死,也可以让你在监牢里面很是舒服。
郑勋睿之所以将突破口选择在大牢,是因为斥候探查到了令他吃惊的情报。
流寇的侵袭,让西安府城的局势大为紧张,也让很多的士绅富户进入到城池之中,当然也包括乡绅和部分的百姓,这些人逃难到西安府城,携带了不少的钱财,于是有人将眼光盯到了他们的身上,开始发这些人的财。
具体的做法很简单,诬陷和莫须有,一旦官府中的某些人盯上你了,利用局势紧张和官府严查的机会,将这些人家的男主人关押到大牢里面,接下来的甄别阶段,就有人出面联系家眷,能够拿出多少的银子,就什么事情没有,若是想着喊冤,那等着你的就是死路一条了,想要捏造罪名还不简单,随便一个通流寇的罪名,就可以盖在头上,你不愿意招供,那就打的你招供,不仅仅是提牢官和狱卒打,还有牢房里面的犯人打。
更加令人恐惧的是,这条产业链上面,省、府、县的官员都牵涉其中了。
提牢官是不能够直接决定案犯的罪名的,包括大牢里面的诸多事情,真正做出决定的是提刑按察使、知府和知县,当然也有他们的佐官,譬如说提刑按察使司的副使、佥事,知府衙门的同知、通判,以及县衙的县丞等等。
为了想法设法的敛财,官吏和混混无赖勾结起来,沆脏一气,让太多无辜的人被关押到大牢之中,让他们受尽凌辱,将他们的钱财敲诈殆尽。
这已经成为西安府城一条黑色的产业链。
郑勋睿是非常重视这件事情的,且不说这里面的黑幕,单单这样的做法,就让西安府城的官场污浊不堪,连带着其他的府州县也上行下效,让官府在老百姓眼里的威信彻底丧失,让流寇在陕西大有市场,有着源源不断的兵源。
吏治的**是最为要命的,没有一支精干的官吏队伍,什么事情都不要想着办好,就算是朝廷的救济来了,就算是巡抚衙门找到了钱粮,老百姓也享受不到,最终会进入到那些贪官污吏的腰包里面。
所谓法不责众,官场已经处于这等污浊的状况之下,你上来就对所有官吏下手,那是不明智的,恐怕导致省、府、州、县各级官府都无法正常运转了,所以必须选择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惩戒那些病入膏肓的官吏,警醒其他的官吏。
斥候找到了一户人家,这户人家是从耀州搬迁到西安府城来的,是当地的一户富户,没有多大的背景关系,家中的男主人被扣上勾结流寇的帽子,被关押在府衙监牢之中大半个月了,家人已经消耗了数百两的银子,可还是不能够将人弄出来。
也幸亏有了几百两的银子,要不然人早就死在大牢了。
郑勋睿带着洪欣瑜进入大牢里面,就是想着看看这里究竟是什么情形。
斥候已经开始搜集诸多的证据,这件事情是秘密进行的,很多人三缄其口,什么都不愿意说,也什么都不敢说,导致搜集证据的进展非常缓慢,如此的情况之下,郑勋睿想到了从监牢里面下手,应该说从监牢里面是能够获取到大量证据的。
所有事情都是秘密进行的,郑勋睿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扮作家眷进入到大牢探监。
郑勋睿选择冤狱这个突破口,也是充满危险的举措,也是无可奈何的举措,若是不能够整顿吏治,他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当初到延安府的时候,没有全面整顿吏治,清算了清涧县知县赵牧,那是因为延安府太穷了,有本事的官员,几乎都离开了,留下的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