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屠夫的称号在义军之中广为流传,就连最为骄狂的八大王张献忠,说到郑勋睿的时候,脸上的颜色也变化了,他当然不会忘记寿州之战,郑家军的骁勇和气势,让他内心产生恐惧感。
近二十万的义军,终于在荥阳再次聚会,可这一次的聚会,没有了上一次的声势,而且这次的聚会,前提不一样了,义军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他们都知道,朝廷已经任命左都御史、延绥巡抚郑勋睿为兵部左侍郎,全面负责围剿事宜,众人推举的总首领罗汝才被郑家军斩杀,两万精锐的骑兵全部被歼灭,寿州之战丢失了粮草和钱财,更加让众人恐惧的是,没有及时赶赴荥阳的革里眼贺一龙和左金王贺锦两部,在一天的时间之内被剿灭,五万大军全军覆没,贺一龙和贺锦两人被斩杀。
这说明郑家军的战斗力是令人恐惧的,而且郑勋睿对义军的行动,经过了认真的分析,每一次都能够抓住关键,一旦发动进攻,让义军无法招架,只有拼命逃窜的份,其最大的改变,就是紧追不舍,根本不会如其他的官军,对方逃窜之后就不理睬了。
闯王高迎祥、不沾泥张存孟、神一魁、紫金梁王自用、曹操罗汝才、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这些义军的首领,全部都是被郑勋睿斩杀,投降也没有用,郑勋睿根本不会饶恕,这说明郑勋睿比五省总督洪承畴更加的残忍。
荥阳州衙。
李自成、张献忠、老回回三人坐在上首,其余七名义军首领坐在下首,主持这次会议的是老回回马守应。
因为力量的空前壮大,也因为经历了多次的厮杀,闯将李自成的名声,在义军之中已经处在最前列,只不过从资历方面来说,还有欠缺,李自成崇祯三年才举旗造反,加入到义军的队伍之中,和老回回等人比较起来,差了很多。
可惜义军依靠实力说话。
罗汝才被斩杀之后,李自成麾下的军士,已经开始称呼其为闯王,这个称呼,也得到了其他义军首领的默认,而这种称呼的出现,也预示着李自成即将成为流寇的下一个总首领。
这一切都要看老回回马守应的态度。
老回回在义军之中的地位不一般,崇祯四年义军山西聚会的时候,老回回就是仅次于紫金梁王自用和闯王高迎祥的首领,那个时候李自成不过是高迎祥麾下的一名将军,老回回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团结义军各部首领,让众人形成合力,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不争权夺利,忍辱负重,为的就是让义军形成合力,更好的应对官军的围剿。
正月初六的荥阳大会之前,不少义军首领是想着举荐老回回为总首领的,老回回也是名至实归的,可惜这里面出现了变故。
老回回没有参与车箱峡之战,他当时杀出一条血路,进入了四川,这就导致了罗汝才、张献忠和李自成等人的结合,义军几支最为重要的力量结合,让天平出现了倾斜,敏锐察觉到其中问题之后,老回回主动做出了让步,拥护罗汝才成为义军总首领。
罗汝才成为总首领,不过几天时间,就被郑家军斩杀,义军必须再次举荐一名总首领,而且要明确下一步作战的方案,否则面对强悍的郑家军,恐怕只有被剿灭的下场。
按照道理说,总首领非老回回莫属,可惜在荥阳的这几天时间,老回回发现了问题,李自成以闯王自居,明显是想着成为义军的总首领,其麾下还有近七万的大军,占据义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实力是最为强悍的,老回回知道,自己若是成为了义军总首领,无法团结李自成,最终就是导致义军的分裂。
所以老回回下定了决心,举荐李自成为义军总首领,自己居中协调,为此他找到了张献忠,私下里交谈,可惜交谈的结果不好,张献忠对李自成不服气。
眼看着即将出现四分五裂的局势,老回回心急如焚,找到了其他的义军首领,反复说明厉害关系,而且他与贺一龙、贺锦两人的关系不错,只要两人率领部下回到荥阳,那么举荐李自成为义军总首领的事情,就能够顺利通过了。
可惜贺一龙和贺锦两人被郑家军斩杀,这个消息,让老回回痛心疾首,他隐隐感觉到,此次的荥阳聚会,怕是难以善终了。
州衙大堂的气氛很是严肃,来回回咳嗽几声,首先开口了。
“正月初六的大会,对各营义军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本来是做出了安排,可是郑家军的出现,打乱了计划,半个月的时间,义军损失十万人马,总首领罗汝才捐躯,贺一龙和贺锦也被官军残杀,所以今日的会议,必须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说到这里,老回回看了看众人,慢慢站起身来了。
“二十万的义军,必须有总首领,这样才能够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官军,否则四分五裂,更是同意遭遇官军的围剿,我个人的意见,举荐闯王李自成为义军的总首领。”
老回回说出这些话,大堂迅速安静下来,没有人跟着说话,要知道当初举荐罗汝才为总首领的时候,大家都是踊跃表态的。
老回回知道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闯王李自成经历了车箱峡之战,有着丰富的经验,知道如何应对官军的围剿,这对于义军下一步的作战,至关重要。。。”
老回回还没有说完,张献忠开口了。
“老回回,义军最为重要的问题,是下一步该怎么办,二十万大军,粮草不足,不可能维持很长的时间,我看还是先解决了粮草的难题,再来举荐总首领,我看义军马上攻打郑州,只要能够拿下郑州城,就能够得到补给了。”
张献忠刚刚说完,其余的义军首领纷纷附和,认为这个提议是正确的。
老回回的眼神变得暗淡,他知道这次的聚会,不可能有什么成果了,也许这个时候举荐李自成为义军总首领,为时过早,不过他刚刚称呼李自成为闯王,倒是没有谁反对。
李自成的脸上没有表情,也没有开口说话。
他和张献忠之间的矛盾,在寿州之战的时候就出现了,当时两人的意见不一,李自成认为必须要返回荥阳,考虑下一步的作战安排,义军毕竟是一个整体,可张献忠却打算北上进入南直隶的徐州,继续展开进攻。
最终还是李自成的建议得到采纳,那也是因为张献忠被郑家军的强悍所震惊,考虑到继续进攻徐州,若是遭遇到郑家军的围堵,结局会非常悲惨,可能成为下一个罗汝才。
抵达荥阳之后,因为粮草不济,张献忠再次准备拉着队伍进入南直隶,不参加荥阳的再一次会议,还要老回回反复的劝说,张献忠才留下来的。
李自成和张献忠之间虽然没有公开翻脸,可是张献忠刚才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两人之间的矛盾,实际已经爆发。
李自成想要成为义军总首领,老回回和张献忠两人同意,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老回回看了看李自成,咳嗽了几声,再次开口了。
“有关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我的看法是兵分两路,一路进入山西境内,一路经过陕南,进入到湖广和四川境内,义军对山西的情况熟悉,进入山西能够避开官军的追缴,至于说进入湖广,湖广地域辽阔,而且驻扎在湖广的官军,战斗力不强,这也有利于义军的发展。”
老回回的这个计划,是和李自成认真商议之后,才做出的,他们都认为,义军必须要避开郑家军的锋芒,最好的办法就是兵分两路,朝着北方和南方两个方向延伸,让郑家军不能够兼顾,义军之中实力较强的李自成和张献忠朝着山西方向撤离,他们熟悉山西的地形,能够有效的躲避郑家军的打击,其余各营人马,由老回回率领,杀出一条血路,朝着湖广的方向撤离,一旦进入到湖广,地域就变得广阔,而且官军重新调集人马围剿,他们还可以朝着四川的方向撤离。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计划,可惜遭遇到张献忠的质疑。
“山西遭遇大旱,义军的粮草补给存在很大的困难,要是郑家军和山西的官军前后围剿,那不是陷入到绝境之中吗,湖广方向就更不用说了,郑家军在禹州一带等着,要是义军朝着湖广的方向撤离,那不是自投罗网。。。”
商议持续了一整天的时间,最终没有形成什么共识。
老回回心灰意冷,他很清楚,义军之间的内讧已经形成,想要统一认识,基本不可能了,继续在荥阳开会,那是耽误时间,郑家军可不是吃素的,要是朝廷各路大军对荥阳形成了包围的趋势,谁都不要想着离开了。
看样子只能各自为战,义军此次在荥阳的大联合,以失败告终。
第二百一十七章不好的苗头
一切都在按照郑勋睿的预计发展,流寇再一次的荥阳聚会,没有取得任何的成果,相反力量最为强悍的张献忠和李自成之间出现了矛盾,若不是老回回从中的协调,两人怕是当即就要翻脸,出现了这样的局面,一些流寇的首领开始不辞而别,拉着自己的队伍离开荥阳,那些离开荥阳的流寇,也没有固定的前进方向,有的进入怀庆府辖地,有的进入卫辉府辖地,还有的进入河南府,但没有任何人愿意前往禹州方向,因为郑家军在那里固守。
所有的努力都化作了泡影,老回回异常的苦闷,他非常清楚,义军一旦陷入到各自为战的局面,那么就能够被官军轻易的各个击破,特别是那些麾下只有几千军士的队伍,只要陷入到官军的包围之中,基本就没有突围的希望了。
经历了多次的战斗之后,老回回、张献忠和李自成等人都不笨,到了如今这个情形,义军必须有得有失,必须保全一部分的主力,朝着山西的方向发展,牺牲一些弱小的力量,去和郑家军死拼,哪怕是全军覆没,也要争取到时间。
张献忠之所以反对,主要还是和李自成之间的矛盾,他不愿意李自成出任总首领,再说自身的实力也是强大的,在义军之中的资历也是不错的,说出来的话自然有人听。
九条龙和顺天王离开荥阳后,张献忠也发现情况不对,急忙找到老回回和李自成商议,总算是形成了统一的意见,按照老回回的布置,他和李自成率领大军进入山西,其余各路首领跟随老回回,朝着湖广的方向撤离。
流寇出现内讧,如此好的机会,郑勋睿应该是要抓住的,可惜他有心无力。
流寇集中在荥阳,接近二十万人,依靠不足三万人的郑家军和天雄军,想要彻底歼灭近二十万的流寇,那是痴人说梦,根本没有可能性,稍微不注意,自身可能陷入被动之中,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唯有调动方方面面的大军合围,才有成功的机会,可惜郑勋睿已经知道,他多能够依靠的力量少得可怜。
湖广、河南方面的军队,遭遇沉重打击,尚未恢复,就算是参与到战斗之中,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山西、陕西和山东方面的军队,固守要害之地,不能够轻易的撤离,否则山西、陕西和山东,都会成为空虚之地,流寇趁机进入这些地方,再要剿灭,难度就很大了。
唯一可用的是川军,但人数有限,总兵力还不到万人。
朝廷剿灭流寇的做法,就是大会战,调动各方面的军队,这好比是猫捉老鼠的游戏,大军跟在流寇的屁股后面拼命的追,可惜的是各路大军受到粮草供给的限制,不可能长时间的追击,导致流寇每次遭遇到包围,总是能够利用快速移动分散逃跑的方式,保全自身。
这是战略方面安排的漏洞。
最麻烦的还不是战略上面的漏洞,那都是可以补救的,最大的问题来自于军队自身。
参与剿灭流寇的各路总兵心思不一样,有的想着保存实力,有的观望其他的大军如何的战斗厮杀,甚至还有杀良冒功的情形,唯独在厮杀的时候,不会拼尽全力。
军队有战斗力的核心,来自于军纪,来自于军纪对军士的强烈约束,郑勋睿最操心的就是军队的军纪,现实的情况是,朝廷调遣的几路大军,军纪甚至比流寇还要败坏,河南以及山西等地的老百姓,情愿见到流寇,不愿意见到官军。
依靠这样的军队来剿灭流寇,最终的结果,就是流寇越剿越多,延绵不息。
郑勋睿以前没有关心这个问题,但被敕封为兵部左侍郎,负责全面剿灭流寇之后,他不得不关注这个最为严重的问题了,郑家军斥候侦查到的情报之中,甚至有大军屠杀整个村庄百姓的事情发生,这也是郑勋睿当初不让太多的大军进入到河南的缘故。
恐怕这里面的问题,朝廷不会清楚,包括皇上和朝廷里面的大人,只是奇怪流寇为什么总是不能够被剿灭,而且每次遭遇到沉重打击之后,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壮大。
荥阳方向的情报,摆在桌上,九条龙和顺天王带着各自麾下的流寇离开荥阳的事宜,都被流寇侦查到了,这说明流寇内部出现了问题,若是这个时候进攻,一定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可是郑勋睿有心无力。
卢象升进入屋里,看见正在沉思的郑勋睿,笑着开口了。
“大人,罗汝才、贺一龙与贺锦被斩杀,下官以为,集中在荥阳的流寇,末日也到了。”
郑勋睿看着卢象升,面无笑容的开口了。
“卢大人认为,如今该采取什么行动,如何围剿集中在荥阳的流寇。”
“大人可以调集山西、陕西的大军,从西面和北面合围,驻扎在开封府的河南方面的大军,从东面进攻,如此就形成了四面包围的态势,流寇是无路可逃了。”
郑勋睿的面容微微严肃了。
“卢大人这个想法是不错的,本官记得卢大人参与过车箱峡之战,当时陈奇瑜大人也是调集了诸多方面的大军,围剿流寇,那一次的战斗,本官迄今都记得很清楚,一切的安排部署都是非常到位的,计划也是精准的,可惜最终功亏一篑。”
郑勋睿说到车箱峡之战,卢象升的神色有些黯然了。
“本官不是说车箱峡之战的遗憾,而是想请卢大人实实在在的评价,当年除开陈奇瑜大人麾下的大军,还有卢大人麾下的天雄军,其余几路大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
卢象升看着郑勋睿,脸上的神色有些震惊,好一会才开口。
“大人担心的事情,下官明白了。”
“本官是有心无力啊,郑家军和天雄军,联合起来不足三万人,凭着三万人,想要全歼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