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是虽然让人感到麻烦,但还算无足轻重的事情包括以更加严厉的军令规定海船水军将士家属必须居住在宋朝本土,翊麾副尉以上的在海外私自纳妾生子,母子皆必须送回国内诸如此类
而另一种,则是看起来也许很有道理,但至少在这个时候的确给薛奕造成了极大麻烦的事情这些约束包括虎翼第二军实行轮戍制,其麾军战船、将士编成七个营,其中三个营驻守广州,三个营驻守凌牙门,一个营驻守归义城,三地每年必须有一个营进行轮换、每个营皆在海外驻守,不得超过三年;类似的措施还包括虎翼军将领不得兼任海外领地的都督,哪怕是暂代也不被允许;凌牙门与归义城都督各自掌握的那只拥有七八十艘战船、千余战士左右的军队,无论何种情况,皆不受虎翼军将领节制,反之亦然,只有广州知州在紧急情况下才被允许调遣虎翼第二军
曾布的奏章、朝廷的这些约束,目的只有一个:在封建南海的情况下,朝廷要加强对海船水军的控制,以防止出现割据、拥兵自重的情形
这原本是无可厚非的虽然若是朝廷的约束早点下来,薛奕可能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三佛齐吞并丹流眉但从道理上来说,朝廷虽然做出防范,但却并未干涉他的指挥权保证了这一点,薛奕已经知足
所以,如今的薛奕,只能自认倒霉
他早已经料定,如若那位“镇海侯”要发难,如若注辇国果然决定出兵干涉,他们当然会选择在陆月到九月东南信风,有利于注辇国的战船东来,却不利于大宋的海船南下
但薛奕却也没有胆子公然违抗枢府的命令,接到使者的命令后,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部下,乘着东南风起,返回广州那些在发了一笔财后得以回过的部下倒是欢声雷动兴高采烈,却是苦了薛奕要求将这些兵力调回,他必须上表请求枢府准许,即便是得到枢府的命令,待广州的战船南下,最快也已经是十月份的事情了
经过裁汰、整编、调防绍圣元年时,奉行精兵理念的虎翼二军一共只有五千水军,讨伐三佛齐时,薛奕并未倾巢出动,但也带了大部分的主力,但如今,他能动用的兵力,只有二千一百水军,二百多艘大小战船薛奕此刻不由得不生出后悔——他原本是可以将虎翼二军扩充至一人的
而更倒霉的是,权凌牙门都督谢本中,上任不满一年,居然染病不治,几天前一命呜呼等到薛奕的表章到了汴京,再由朝廷讨论任命新都督,若十月份新都督能到,薛奕都要谢天谢地而按朝廷最新的敕令,都督出缺,则由监察御史暂摄其职——如今这一任的监察御史,唤作陈克庄,虽然大抵来说,监察御史被打发到凌牙门来,那自是算不上什么好差遣,但这位陈察院却依然是出了名的不知变通、心胸狭小他原就与蔡确、狄谘、薛奕们不太对付,而讨伐三佛齐时,为了机密行事,又没有事先告知他,结果可想而知,他愤而上章弹劾薛奕等人未果,对薛奕们也更加怀恨原本薛奕也并不在乎他,但不料如今他却大权在握——陈克庄暂摄都督之时当日便特意来拜会薛奕,当面告诉他,若注辇国果然东犯,亦是由他薛奕“启衅”所致,他陈某的职责中,只要守卫凌牙门不受侵犯便可,其余一切免谈他还再三警告薛奕,凌牙门乃南海重地,不容有失,薛奕的虎翼军若再次“妄动”,导致凌牙门有失,他薛奕就必须承担全部责任
即便是注辇国果然兴师东犯,薛奕也不相信他们一年半载便能攻得下凌牙门——除了薛奕的经营,前都督曾布也不是没做过好事的,他在任上时曾经下令,凡在山上营建庄园的富室,必须在庄园四周建造城墙、敌此令一直延续至今;而曾布也曾经率人掘井取水,修筑蓄水池果然真有强敌进犯,海滨之民可以退居山上,与敌人周旋任何人想要攻下凌牙门,都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
但是,仅仅守住凌牙门又有何用?
三佛齐若敢作乱,则当趁机一鼓荡平之;注辇国若敢东犯送死,更应当乘此良机,不叫他片板西还在薛奕看来,这是良机难得之事
薛奕早先接到石越的信,李敦敏、狄谘、唐康,也分别寄来信给他,这些信件寄出的时间最远相差数月,说的事情却大抵相近虽然发行盐债顺利,而宋辽关系亦已缓和,但朝廷几年之内的重心未变,大宋本土之内,将奉行全面收缩之策略,对外不仅要维持与大辽的和平,更将积极与西迁之西夏修好,即使对西南夷,亦将以招抚为主、分化打击为辅众人的信件中,警告劝解之意甚浓,薛奕亦自知,虽然他迅速攻灭三佛齐,又向朝廷进献了大量的俘获,一则鼓舞了士气民心,二则于朝廷不无小补,三则侧面支持了封建南海之策,朝廷这才在面子上未追究他的责任,反而不得不做出姿态来,大家表彰薛奕虽然未能因此再进爵,但官职日高,家中荫赏亦算极厚但是,两府实际的想法,尤其是司马光的想法,却并非如朝廷对天下宣称的那样,反倒是忧心忡忡司马光担心薛奕的成功,会给边将们一个错误的信息,使他们乐于生事,从此国无宁日;更担心的是,薛奕在南海挟胜而骄,让南海变成另一个西南夷
而石越在此事上,与司马光的态度却全不相同石越同样也不愿意与注辇国发生冲突,但是,相比而言,石越比司马光对南海的历史更加了解,他知道六十年前,注辇国就曾经大举兴师东犯,击溃三佛齐水军,生擒三佛齐国王和他的战象,攻破三佛齐之大城,使此南海强国,从此彻底沦为注辇国之附庸,此后六十年间,三佛齐王之册立,必须得到注辇国之允许若说宋朝势力侵入南海,是还可忍,但如今宋军攻破三佛齐,擒其国王,分其国土,另立新君,若是如此这般,注辇国还无动静,那其在细兰海建立的海上霸权,一夜之间,便将崩溃因此,石越已经数次告诫薛奕,要他对注辇国绝不可掉以轻心、轻敌误国
朝中石越与司马光出现如此大的分歧,司马光力主要加强对海船水军与海外官员的约束,而石越则几乎是暗中纵容他们发动战争而海外事物,一向又是石越所主导,此番司马光插手过问,这自是石越难以接受的但是,从往来信中,薛奕却知道朝中局势亦十分微妙,自发行盐债以来,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极为顺利,但是各种弊端,也渐渐显露出来,最常见的事情就是强行抑配,地方官员为了政绩,强迫当地的富户与与中产之家购买,这中间最倒霉的就是中上之家——许多家庭,往往是被迫买了数百贯盐债后,便濒临破产,不得不低价将盐债抵押或者卖掉,而朝廷则处境尴尬,经常是在刚刚表彰过一个地方官员后,才发觉他的属地出现了抑配之事北方的地主富户对此尤其怨声载道,旧党的不满、台谏的恼怒,日渐月累,越来越大朝廷虽屡颁诏令禁止,但又如何禁止得了?想要严厉处罚,但地方官员却也同样觉得朝廷不近情理,反弹强烈,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此事反倒是王安石在南方干得有声有色,但王安石的成功,却只能更激起旧党的疑虑
可以说,自盐债以下,石越的种种理财之策,全都靠着司马光、范纯仁的个人威信与良好的人脉支撑着,朝中才没有形成再一次党争但司马光的牺牲亦极大,不断有旧党名臣自请出外,不断有故交好友与他断交,而旧党间的裂痕,亦越来越大——旧党中对司马光、范纯仁不满的君子们,以河北人为主,大批大批的聚集到御史中丞刘挚的周围,俨然自成一党,若非司马光威望犹存,旧党几乎立刻就要分裂在如此大的压力下,若非十月的政策确有效果,双方的合作早已破裂
因此,为了维持国内的稳定,为了安抚司马光,石越亦不得不作出妥协
曾布的奏折、两府的约束,不过是这种妥协手段的一部分而已石越必须让司马光相信他是诚心诚意带领宋朝走出困境,而一场外里之外的战争,却无助于让司马光这么想而若这场战争旷日持久,则更可能令司马光平生疑虑,怀疑他与新党究竟有何区别
石越的麻烦,其实就是薛奕的麻烦
朝廷削弱他的兵力,石越却要求他如果注辇国东犯的话,要以速战速决为利若做不到速战速决,石越亦要求薛奕确保周国与邺国的安全,帮助他们在这场战争中生存、壮大尤其是同姓诸侯的邺国
用兵之道,有一些最基本的原则——比如客军远来,利于速战因此即便不论实力对比,速战速决,亦应当是注辇国所期盼的,而宋军则应当高壁深垒、严阵以待,避开敌之锐气,消耗敌人之补给,松懈敌人之意志,然后再寻找时机,趁虚而击之,则可竟全功
石越并非不知兵之人,他率军征伐西夏之时,亦能放手给将领自主之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如今却向薛奕下达如此不知兵道之命令薛奕是个聪明人,自然能想到石越在朝中究竟面临多大的压力但石越毕竟算是个好上司,他知道自己的要求过于强人所难,因此又给了薛奕一个最低的目标
因此,虽然薛奕心里很想借此机会,一举消灭注辇水师,但他还是知道自己所面临的形势不容许如此所以,他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至少要保全周国与邺国,只不过,凭他眼下的兵力,即使想要达成这个目标,亦不容易他自然不会理会陈克庄,但他同样也没有说服陈克庄的信心
虽然薛奕心里亦非常希望能够利用上凌牙门的力量若是谢本中不死,他原本可以多出千余人的兵力,甚至还可以大举征召凌牙门的男子若能得此强援,薛奕甚至觉得即使没有广州与归义城的军队,他依然有战而胜之的可能
但是,假若是没有意义的
他必须熬过这一年,他相信石越不会真的坐视不管,最快冬月,最迟明春,凌牙门会有一个新的都督,而他也会得到他的全部兵力
只要他能在此之前,运用好手上的力量,维持住局势
但即使如此,薛奕亦知道他的任务有多困难——周国与邺国,这两国诸侯,都是他的大包袱
薛奕的目光扫过几员部将,落到宗泽脸上
“汝霖,新邺的情形如何?”
宗泽连忙欠身低头,但他仍然很明显的感觉到几道奚落的目光投了过来他抿了抿嘴,回道:“邺国公自得将军劝告,已令次子赵仲彩率一部分部众肯田、招徕部署,邺国公则自率长子赵仲珙以下,全力修葺城防新邺原有旧城,城寨营建,还算顺利城内粮草兵器,自有卢安甫、曹友闻供应,储备充足,以目下邺国人众来看,支用半年,绰绰有余”
但他方说了几句,便听薛奕厉声喝道:“某不是想听你这些废话”
“是”宗泽被薛奕这么大声一骂,更不敢抬头,他知薛奕的脾性,再不敢绕圈子,连忙说道:“属下亦曾训练邺国部众,然除原有禁军,教阅厢军外,自邺国公诸公子以下,大多娇生惯养叫此辈张弩拉弓,实实”
宗泽一面说着,一张脸早已羞得通红,恨不能找个地洞钻进去他在虎翼军被视为“将种”,许多人都认定他迟早接掌薛奕之位但宗泽亦知道,在军中,自也有许多嫉妒他的同僚他奉令协助邺国训练水步军队,早先却把事情想得太容易,在薛奕面前说了大话,要用两三月的时间,将邺国部众训练成一支不可小觑的部队,但如今的情形,却实实是个笑话
他自随赵宗汉至新邺,便立即将邺国部众中,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全部挑出来,除染疾在身者、残疾者外,一律与朝廷赏赐的禁军、教阅厢军一道,重新编队,组成一军然后又根据赵宗汉的要求,挑出一些禁军、教阅厢军武官、节级担任都头、队将,再在赵氏亲族中,挑选少年有潜质者,出任副都头、副队将如此安排之目的,一则利于指挥训练,二则亦是为了便于以后能将军队牢牢控制在赵氏亲族手中邺国公赵宗汉虽然遇事没有决断,但也并非愚昧无知之人,他也很清楚这支军队对于他邺国的意义
这样一支军队,是邺国的全部力量,亦是邺国的根基所在,他们将一面操练,一面肯田、修葺城墙
但是,这表面上看起来很妥当的安排,到了实际训练中,却出了问题
赵氏亲族原本都是天潢贵胄,即使是宗泽精挑细选出来的人,叫他们听宗泽的话尚还勉强可以,但叫他们听那些禁军、教阅厢军的武官、节级的话,对这些凤子龙孙来说,则简直是奇耻大辱而那些武官、节级们,心里面也根深蒂固的自卑,根本不敢命令姓赵的“部下”;但他们虽然对赵家的子孙奴颜婢膝,对宗泽却又不太放在眼里,这些人皆出身步军,有几个人还进过讲武学堂,在他们眼里,海船水军只是一只不入流的军队,哪里配指挥他们?
如此,邺军虽然规模不大,却是上下失位,谁也指挥不动谁宗泽有心要效仿孙武,杀几个赵家子弟立威,但他毕竟只是客将,邺军的都指挥使乃是赵仲珙这位邺国公的世子,乃是个忠厚老实的好人,诗亦读得不少,并不能算不学无术,叫他老老实实听话吃苦,他虽不见得乐意,但也咬着牙硬着头皮便忍了,但叫他下令去杀自己的兄弟子侄,那倒不如直接一刀砍了他来得容易些
因此,宗泽虽然在薛奕面前许下大话,但是,近四个月过去了,他也不算真正掌握了这支军队到了陆月份,邺军当中,有两成的人染上了各种疾病,还有两成的人至今无法拉开一张七八斗的弓更糟糕的是,三个多月以来,染疾而亡的人已经接近一百人,此事对于邺国部众的打击,尤为沉重
在邺国的挫折,实是宗泽从军以来,所遭遇的最大失败虽然越是如此,宗泽越不肯放弃,但是他也知道,邺军的情形,在同僚当中,多半已经传为笑柄
他此时不用抬头,也能知道厅中的其他袍泽,肚子里正在大声的嘲笑他的无能
但薛奕只是冷冷地看了一眼垂首欠身答话的宗泽,突然问道:“我听说邺国的疾病极为严重?”
“是新邺城内,几乎是每隔一日,便有人染病而死,此事对邺国士气之打击极大”
“我听说几乎没有人主动投奔邺国?”
“是”
“以今日新邺的情形,你觉得若三佛齐遣数百战象,他们能抵御几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