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飞云诀- 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秋身形猛然一颤,连忙调整好自己慌乱的表情,扭过头不自然地笑道:“没什么,下了雨,山路太滑,昨儿巡夜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

云霄呵呵笑道:“你还怕我笑话你不成?看你这样子,比哭还难看,山路上摔个跟头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等会儿你自己瞧瞧,若是不见好,回头骑马的时候又要受累了。”

徐秋的嘴唇有些微微地发抖,点头应了一声道:“你先吃着,我出去看看这些家伙准备好了没有。你伤势若是能行,咱们等会儿就赶路,若是不成,再歇上一天也无妨。”

云霄点点头道:“不用等了,伤势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赶点路,不妨事。”

徐秋眼中闪过一丝寞落,微微颔首,转身走了出去。

云霄吃过东西,跳下供桌稍稍活动一下,这才发现,自己何止是好了个七七八八!自己的伤势不但痊愈,而且内力又大大增强,隐隐有了突破的征兆。云霄大喜之下也渐渐放宽了心:扩阔你的《龙象宝轮法》有无坚不摧的力,而我的《大周天录》则有不死之法,看看你是的矛厉害,还是我的盾够硬!

想到这里,云霄不由豪气万丈,整顿衣甲,走出了大殿。这时,众人已经准备妥当,正坐在破庙的庭院里休整。徐秋看到云霄出来,指着屋顶莞尔道:“你看!”

云霄抬起头,却看到屋顶上背光的地方居然生了一朵拇指大小的野菊,山里已经冷到这种地步,这朵野菊居然开得如此之盛,虽然只是这一朵,却给寂寞的山谷带来无限的生机。

“我要这花儿”徐秋站到云霄面前,红着脸低下头,如同小女孩儿一般,“上去摘给我”

云霄微微一愣,凭你自己的本事不一样能摘下么,干嘛要我来?好在云霄也不打算多问,想起自己受伤时,徐秋带着亲兵及时救援,自己也没什么好报答的,于是微微一笑道:“秋儿要的东西,就算是月亮,我也要摘下来。”说罢,一个纵身,如同鲲鹏展翅,在亲兵们的叫好声中摘下野菊落到地面,递到徐秋手上:“你要什么,我都给你!”

徐秋的盯着手上的野菊,头埋得更低,仿佛看这菊花看得很专注,良久才到:“整备战马,我进去看看有没有什么遗漏。”说罢,快步走进大殿。

云霄这才转过身,接过亲卫递过来的铁槊,去牵自己的战马。

徐秋进了大殿,连忙把门阖上,眼泪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自己当初对哥哥说:“反正男人都一样,只要说得过去,嫁谁不是嫁?”现在自己才知道,这句话不但错了,而且错得离谱。可是,走到这一步,自己又能怪谁去?原来这个当年整天陪着自己打闹,处处让着自己,时时被自己欺负的男孩儿才是自己心里埋得最深,最牵挂的人!

“秋儿,你再跟着你小达哥哥胡闹,小心云娃不喜欢你!将来他娶了别家丫头你可别哭鼻子!”当初自己的母亲这样恐吓自己。

“我才不嫁给云娃呢!我要嫁个大将军,不嫁放牛娃!”徐秋钻在母亲的怀里如是回答。

“你怎么偏偏当起了大将军呢!”徐秋流着眼泪,嘴角挂着凄凉的笑容,自言自语道。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徐秋这才下定决心似的丛怀里掏出自己沾满污迹的亵衣,走到火塘前,把这一夜的最后一件证物丢进了火塘。又仔细地将野菊放进怀里,抹了抹眼角,打开大殿的门。

“真麻烦被屋顶的灰尘迷了眼睛”徐秋期期艾艾地对云霄说道。

云霄不以为然地笑笑:“那不急,先去好好洗洗眼睛,你看你眼睛都红成这样!”

“嗯嗯已经洗过了”徐秋慌乱地答道。

“那好,上马吧!”云霄把缰绳递给徐秋,自己翻身上马,笑道,“我说今儿是什么日子?好端端的一个母老虎,怎么就突然便成母猫了?”说罢,一提缰绳,飞也似地策马跑开。

缓过神来的徐秋立即瞪大眼睛,远远地咬牙喊道:“臭家伙,你给我站住!”亦是纵马绝尘而去,后面跟着一群在马背上笑得东倒西歪的亲兵。

云霄和徐秋回到庐州大营的时候,急得团团转的徐达差点就派人出去找了。看到两人安然回营,徐达也松了一口气,随后便开心起来。这一仗下来,张士诚在淮西已经无法立足,夹起尾巴回去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没了张士诚野战部队的支持,庐州的陷落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而安丰镇那边能跟刘福通跑出来的,也就只剩下不足万人,至于粮草辎重、金银财物则是一点都没有。就在云霄和徐秋带兵出去的这几天,徐达早就举着大义的旗帜,到淮西各州县纳降,多数守将看到龙凤朝大势已去,自己又随时有可能被张士诚当点心吃了,更听说应天的这支兵马是来救刘福通的,二话不说便打开城门。至于那些已经被张士诚拿下的县城,在张士诚主力遭到重创之后,也很识相地选择了投降。一时间,徐达的进展可谓神速。

此时,在整个淮西,龙凤朝和张士诚的力量都已经被打残,只剩下几乎完好无损的应天势力。

按照规律,农民起义一旦建立了政权,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就不再是救国救民这么简单了。天朝的史学家都认为这种情况已经变成了地主阶级争权夺利的斗争,不过放在这里还是要仔细说道说道。若是起义军出征野战的将领,倒不怕日后没有封侯拜将的机会,可留在后方守城,尤其是淮西这种对龙凤朝来说后方到不能再后方的地方,则意味着从此徘徊在权利核心之外——以后天下大定论功行赏的时候自然没你的份儿了。这和三国如出一辙,随孔明六出祁山的多半青史留名,就连倒霉蛋马谡都有他的一席之地,虽然他只是个反面教材。可留守后方的那些个太守、县令却都淹没无闻。就连粮草大王赵子龙也在截江救阿斗之后,专心于伟大的运粮事业,彻底失去了和关、张平起平坐的资格。所以,每朝立国之初,怕死的将领很少见,他们当中的多数最怕的就是发配到后方的次要城池里去坐冷板凳。

而偏偏就是这些人,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往往最积极——既然在本朝我已经没了前途,那还不如到新朝闯出一片新天地。这些守城的将领们也清楚得很,自己投降应天之后,应天多半会让他们信得过的人过来守城,而对待作为降将的自己一般都是许个职位随军出征,而且这个职位应该要比现在的守城将的身份要高,不然以后还怎么招纳降将?自己一随军,也是给天下人看看——瞧吧!投降立刻得到重用,野战攻城就能立功封侯!到时候天下间被放到后方守城的将领们,除了那些个死脑筋之外,谁会跟着那些不长眼的主公一条道走到黑?

如是,望风而降绝对不是空穴来风。无论哪朝,忠臣良将只是少数,多数都是墙头草,否则一朝数百年之史书也不至于用最大号的字体印刷也不超过十斤。

徐达和云霄用来诱敌的兵马确实在淮西闹出了大动静。收复了将近全部的淮西路不说,张士诚的近二十万大军也被打得落花流水——连跟徐达正面交锋的机会都没有;元气大伤的元廷激进派孛罗帖木儿在自己的特使被云霄击毙之后,也明智地选择了退到河北按兵不动;扩阔帖木儿因为早有协定,干脆直接带兵回了自己在山西的封地。

淮西太平了。

都说脱毛的鸾凤不如鸡,而此时的刘福通则是脱毛的野鸡,而且还是那种摆在案板上,连爪子都剁了的那种。手上仅有的几千兵马被徐达以整编为由,全部安插了应天的将领;自己和韩林儿暂时被安置在滁州,可滁州上下官员根本就不鸟自己,也就剩下混吃等死的份儿了;想等到徐达撤走之后重新联络淮西各城的势力吧,放眼望去这才发现,整个淮西居然全部都是应天的新冒头的年轻守将过来熟悉军务,偏远一些的地方更全是一些上了年纪的拿不动刀枪做不得廉颇的老将,这等于是变相的荣归养老;而当初自己安排在淮西的守城将领,则个个喜孜孜地跟着徐达打算上前线立功。

(求收藏求点击哇~~)

第二百五十章八卦天下

2011…10…3017:12:58:3134

做人做到这个地步,刘福通也只能承认自己太失败了。他自己也没想到,大半年前那个在中原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王朝,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先是大败,后是被困,最后寄人篱下,而且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刘福通懊恼之时,陡然发现了这一场会战之中最大的赢家。会战之前卖粮卖军资,捞足了金银;会战之中出兵解救,捞足了民心;会战之后趁机攻略城池,捞足了地盘。

天下一局棋,朱元璋是高手啊!这个耿直的颍州汉子不得不叹息一声,恐怕自己下辈子都做不了他的对手!

而正在向洪都潜伏前进的朱元璋接到战报之后就连自己都怀疑徐达是不是带着本部全部主力去了庐州。如此大的战果让朱元璋也顿时信心百倍,原本他还担心,淮西一旦出了漏子,自己的战略意图也就全部暴露,整个计划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现在,若不是徐达的主力就跟着自己的中军前进,自己也要怀疑在安丰镇掀起滔天巨浪的徐达是不是把所有兵马都调了个精光。

徐达则是恨不得搂着云霄啃上几口,他知道,云霄仅仅凭着手上万余骑兵就圆满地完成了战役的预期目标,而且还把张士诚和刘福通两大势力来了个大小通吃。几万匹战马回来的时候连徐达都吓得以为是鞑子的主力南下,如今倒好,奢侈点一人双骑还能扩出两万骑兵来,节约些算上次等马能凑个五万,赚头大了。张士诚这次回去,恐怕连头“战驴”都凑不起了吧?徐达一个人躲在大帐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偷笑出声。

略作安排之后徐达和云霄就各留下一部会同一些急着立功的降将去收复汴梁和洛阳,云霄一盘算,就统归韩清和沐英指挥。徐达明白云霄栽培沐英的意思,这两座城池被鞑子糟蹋过之后早就和空城没什么区别,眼下鞑子又撤回了河北,收复汴梁和洛阳跟武装游行没什么两样,算来沐英也是朱元璋的义子,这个白捡的功劳让给他也算是拍拍朱元璋的马屁。反正这一趟自己兄弟两个立下的功劳已经是泼天大了,再立下大功,到时候反而不是什么好事。

徐达这么一琢磨,也就把自己部下里面常年坐冷板凳的手下都留下了,反正是立功,这些人跟着自己混了这么久,没功劳也有苦劳,这一次,便宜他们了。于是一支临时拼凑起的“立功队”开始一路吆喝着去“接收”洛阳汴梁,而徐达和云霄则带着野战部队迅速向洪都靠拢。

而此时江汉一带的局势十分微妙。继朱元璋公开发兵救援龙凤朝之后,让天下人大吃一惊的是,陈友谅彻底扔掉了“义军”的伪装,调集水陆大军六十万朝朱元璋治下的洪都开进。陈友谅背后捅刀子的做法与朱元璋雪中送炭的“国际主义精神”立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荆湘之地有句话叫做“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要说荆湘学子,端的是有骨气的读书人。几十年前鞑子南下时,岳麓书院的学子们,不惜以身试刀兵,最后与书院同毁于战火。原本,楚地学子觉着徐寿辉也好陈友谅也罢,和鞑子相比,怎么说也是中原血统,至于跟朱和尚相比,陈友谅更是有了正儿八经入学读书的经历,不知道强了多少,掰着指头算算,也算是条好汉了。

读书人在义军问题上有个奇怪的逻辑:若是赵氏有后裔,则赵氏为正朔,可惜的是,韩林儿从他祖宗那辈儿起就没用过赵姓,诈称赵宋登基称帝也不过蒙了一时,真相大白之后,天下间自然也没什么人鸟他;既然赵宋皇亲除了投降鞑子的就已经死绝了,那么谁攻陷大都谁就是正朔,结果,龙凤朝运气上又差了那么一点,直接被鞑子一拳打翻在地,又被张士诚狠狠地踹上一脚,永世不得翻身了,而陈友谅和朱元璋距离大都似乎还很遥远;既然大家都没攻陷敌都,那好,读书人的逻辑又起了重大作用:谁读过书谁就是正朔。

且慢!

这里的“读过书”还是有讲究的。要正儿八经的入过塾,拜过恩师的才叫读过书。用现在的话说,必须要是教育部门核准的具备办学资格的公办教育机构才算有效,你在自家屋子里陪着纯种汉族父母生活了几十年、说了一辈子中国话也不能承认你是标准的中国人,最后在厨房考了个方言标准的汉语四十级照样不能承认你会汉语,至于和尚庙里的夜校、扫盲班之类的肯定不算,某个光头在小黄山上和结拜兄弟们推演阵法,连军迷论坛都算不上,更不敢说是什么军校了。

最后,在读书人的反复筛选中,参加过皇觉寺扫盲班和小黄山业余军校培训的朱元璋首先出局,子不语怪力乱神嘛!和尚自然就是牛鬼蛇神的代表,和尚教出来的,吓!能有什么好!

盐贩子出身的张士诚也在第二轮三晋二的筛选中被一致淘汰:就因为你这样人,让天下百姓嘴巴里都能淡出个鸟来,你当了皇帝那全天下百姓还不都得打酱油去啊?(酱油不收盐税)你讲江湖义气?卖盐的时候讲不讲?参加过盐场夜校的,不要!

在总决赛中卖布出身的徐寿辉曾经一度领先,并且获得了参与到此次评选的观众朋友们的一致好评:这哥们虽然人老实点儿,可到底治理政务还是不含糊,跟着他混也不怕人使绊子。

但是陈友谅有杀手锏:爷可是正经公办学校出身!拜过孔夫子滴!虽然陈友谅拜过孔夫子之后没几个月就继续回家打渔了——也就是说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没结束就辍学回家,期末考试全零分。但对读书人来说区别就大了:在孔夫子那里注册了学籍的!就算到了几百年后,你丫丛剑桥回国满口的伦敦腔,手上没四级文凭,照样没人承认你会英语。

或许当年带着陈友谅在孔子那里注册学籍的那位老师名字可能叫“春”——三楚之地么,岳麓书院什么位置?什么奇迹不肯能发生?——让首轮差点败北的陈友谅立即原地满血满状态复活了,直截了当地带着评委们干掉了极具竞争力的徐寿辉,一举夺魁。

于是,读书人们就开始力挺跟“士”关系最靠近的陈友谅,包括力挺陈友谅干掉徐寿辉之后发售的那部以“大义”为年号的“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