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吉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世吉祥- 第2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需命我军把陈准驱离火炮与重弩射程之外,适时遣军出城不让他们顺利构筑阵地,夏军便不会罔顾伤亡,冒然强行攻城。作这般部署,巴陵坚守一年半载问题不大。”

“也只能这么打算了。”文焕章颇显无奈,又说出了心头的另一个忧虑:“卫飞扬所部自从攻陷南昌以后,一直在休整募兵,至今尚无动静。届时即便留余两万兵力驻守南昌,少说也可抽出六万至八万兵力进攻长沙。但愿吾皇能诏令我军顽强守御才好!”

张博虎宽慰道:“前番皇上再度遣使请和,已被夏帝严拒。若不顽强守御,难道坐以待毙不成?即便沈重业已过江,夏军想要攻克巴陵,兵力尚嫌过少。想要攻取长沙这样一座重兵防守的坚城,杨致、叶闯、卫飞扬三部兵力相加也只十万有余,兵力明显不足。杨致野心太大,妄想两城兼顾,却已自陷僵局。文帅无须忧虑过甚!”

事实证明,文焕章与张博虎对战场情势的判断十分准确,战术运用极为得当。

十月二十九日,巴陵外围楚军向城南运动的同时,又遣军两万出城。陈准见楚军势大,以为如他先前所想,意欲与他在城外决战。一边与沈重联络两部合击,一边分作两个万人攻击军阵加紧部署。

直到十月三十日深夜,斥候来报,两部楚军正趁夜向巴陵收缩,陈准这才恍然大悟。立即下令全军尽皆舍弃火炮、重弩不用,倾力追击攻杀。战至天明,虽也斩杀楚军一万余人于城外,但大部楚军还是交替掩护撤回了城内。

陈准只得对原定的手续计划稍作调整,全军推进到巴陵城下。每日往东门与南门遣派三两千人的小股部队,携带几门火炮、几十具重弩,有事没事的向城楼、城门零零碎碎的轰上几炮、射上几轮。楚军一意坚守避战,也只用火炮、重弩适当还击,时刻警惕不让夏军靠近城下射击死角,不让夏军在射程之内构筑阵地。

在巴陵城北驻扎的沈重也是如此。一方面趁隙休整,一方面每日遣派小股部队叫骂挑衅寻战。

双方水师几经恶战,南楚水师虽已减员至三万人的规模,但仍保持两倍于夏军水师的绝对优势。张得胜精熟水战。当然不会傻到动不动就与楚军硬拼。在方圆数百里的湖面上与楚军打一打游击,隔三差五的偷袭烧毁些许运输船只,那还是小菜一碟。

楚军想要不惜代价击破陈准所部的预想没能实现,杨致与陈准想要歼灭巴陵外围楚军的计划也已宣告落空。就如张博虎所说。两军随之陷入僵局。

杨致自十月初二日传令作战的这一个月来,两军战损看似大致相当,实则力量对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截至十一月初二为止,驻守巴陵的楚军兵力,还有水师三万。城内守军七万,共计十万。夏军一方还有水师一万五千余人,沈重所部近四万人,陈准所部仍有五万人。陈准所部作为攻城的绝对主力,战损甚微。

夏军依旧兵力稍占优势,杨致亲自充当了楔入巴陵与长沙之间的钉子,布下了与叶闯夹击长沙的格局。五万新军正从江夏开来,卫飞扬也该派上用场了。

十一月中旬,楚军细作相继向巴陵传回探报,夏军五万后援新军已至咸宁。卫飞扬亲率九万大军兵出南昌。

文、张二人得报之后,张博虎沉吟道:“我们又到了必须作出决断的时候了。按理来说,自从得知杨致与陈准兵分两路,亲自领军往长沙方向进发的那一天起,我就该想到的。”

“杨致命沈重、张得胜从西北方向来攻,命陈准从东北方向来攻,却攻至外围便自止步,转而对巴陵围而不攻。当时杨致是担心……。”

文焕章打断道:“担心你我孤注一掷,弃城突围去长沙汇合。当时我们确实有这个机会,一面在长沙构筑防线坚守。一面力劝皇上迁都衡州暂避。那时衡州虽为叶闯抢占,但我们集结重兵仍可夺回,事有不济之时,保住了向云桂后撤的退路。这样的话。可保我大楚国祚延续几年乃至上十年。”

“军师,其实你早就想到了,只是没在老夫面前说出来,是么?”

张博虎反问道:“当时你我手握十数万雄兵,却弃坚城而不守,作出这样的决断。需要何等的决心与气魄?文帅会答应么?皇上与朝中众臣会答应么?我纵然向文帅面陈此计,又有何用?”

文焕章叹道:“如今悔之晚矣!说什么都没用了。杨致之才,老夫亦是深感佩服!为今之计,要么是趁夏军后援与卫飞扬尚未到位之前,强行突围。要么仍是坚守不出,战至最后一刻!”

张博虎劝道:“所以我们才要早作决断。杨致真若想要攻城,早就攻了。我敢以人头担保,此后杨致仍会用不低于八万的兵力,死死看住巴陵。不出一月,必会亲率大军与卫飞扬、叶闯两部人马,用二十余万兵力围攻长沙!一旦长沙陷落,巴陵便会不攻自破!”

文焕章戚然道:“强行突围无异于羊入虎口,坚守不出等于是坐以待毙。不管如何抉择,皆是两难!但老夫早已决意坚守。”

“军师身有残疾,率军从陆路突围多有不便,且容易被夏军认出。老夫早在半月之前,便在西门城外码头备有十艘快船,命五百水军随行护送,军师勿要耽搁,今夜就走吧!”

张博虎无比坚定的回绝道:“不!我不走!要走也是文帅走!长沙尚可与夏军一战,需要文帅坐镇指挥。我一介残疾之躯,文帅方才不是也说我行动不便?再说杨致与我乃是故交,即便城破,也不见得会取我性命。巴陵理应由我坚守!”

文焕章继续苦心劝道:“老夫业已年迈,儿孙满堂。累受两代皇上厚恩,尽人臣之全节以报,虽死无憾。军师乃是蓟州客卿,并非楚地人氏,且正当盛年,妻少子幼。后半生依旧大有可为,何苦……。”

张博虎毅然道:“文帅不必再劝了!我意已决,断不更改!”

第400章去者

文焕章苦劝张博虎早日脱身,的确是出于真心。张博虎可以走,但他是万万不能,也绝不会走。

文焕章乃是南楚前线统帅,如若一走了之,难免背负临阵脱逃之名。他还有何面目面对世人?楚帝与谭重元又岂能容他?

既是两难,那便索性什么都不做,事实上也是什么都做不了。只是从那以后,二人的话语都是日益见少,有时候甚至整日都不开口说一句话。眼睁睁的看着杨致在南楚大地上挥毫泼墨、任意挥洒,二人心中是何滋味,可想而知。

张博虎确有先见之明,对杨致战略部署的预判,不到一个月就变成了现实。

十一月下旬,江夏五万新军抵达临湘。陈准奉杨致帅令,分兵三万补充至沈重所部,自己帐下留用两万。

沈重花了十日左右的工夫重新整编之后,奉杨致帅令,领兵七万前往平江与杨致会师,再往长沙进发。

杨致严令必须看死巴陵之敌,陈准为此拉出了全副家当。在北门、东门两个方向,各自部署了一百门火炮,五百具重弩,军士两万。部署在南门的火炮多达四百门,重弩近两千具,亲率三万军士严防楚军突围。

十二月十七日,沈重与卫飞扬的两个重兵集团,加上叶闯所率的两万人马,共计二十万大军,成功实现对长沙的合围。

次日,杨致遣使入城劝降。带给南楚君臣的话,极是简单爽利:限三日之内开城纳降。三日之后,攻城。

十二月十九日,文焕章与张博虎得讯,顿时面如死灰,相对无言。

文焕章统军数十年,一直爱兵如子,从无克扣粮饷中饱私囊,以及赏罚不公之事,是以深受将士衷心爱戴。在楚军之中享有极高威望。正因如此,巴陵守军才未发生哗变,但在当日已公推两位将领为首,前来劝说文焕章向夏军纳降。

文焕章不再与张博虎商议。涩然笑道:“尔等自行与夏军接洽吧!老夫就不去了。”

两位将领满面羞惭的重重磕了三个响头:“我等多谢大帅体恤!”

待二将退下之后,文焕章对张博虎苦笑道:“事已至此,军心已失,何苦再造杀孽?放这数万将士一条生路,也算是老夫积德。军师。你现在走还来得及。”

张博虎挣扎着走下轮椅,跪倒拜道:“文帅,今生有幸相识共事,你我来生再见了。”

话音刚落,便缓缓歪倒在地。一柄匕首深入至胸,立时气绝。

文焕章两眼热泪夺眶而出,拔出佩剑道:“有老夫作伴,军师在黄泉路上也就不会寂寞了!”

随后自刎而亡。

十二月二十一日,长沙城门大开,楚帝亲捧国玺。率谭重元等文武百官于北门外向夏军统帅杨致纳降。

杨致对楚帝与谭重元闻名已久,今日终于得见真容。楚帝约莫四十余岁年纪,一脸病态的苍白,身形羸弱,显见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谭重元却是脸色红润,颇显富态,保养得极好。

不是每个人都有拼个鱼死网破、玉石俱焚的那个勇气。不战而降,可以有很多种好听的说法,诸如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忍生灵涂炭之类。但绝大多数人并没有那么伟大。或可保住官禄爵位,或可保住家财做个富家翁,最不济也可保住性命。若无半点好处,人家干吗要投降?这是一个非常简单而现实的道理。

既是降了。便不能虐待、滥伤、滥杀。至少现在不能,也不会在杨致手上出现。

杨致当即下令,命叶闯派兵将楚帝与谭重元等一众朝臣暂行看押,妥善安置。

命长沙城内守军尽数放下武器,到城外几处指定地点集结,由沈重所部负责受降。

十几万降卒若不尽快处置。多留一天,便一天是个不安定的隐患。愿意转投夏军的,另聚一处,分散编入诸军各部。不愿留在军中的,每人打发几个盘缠分批遣散。

命卫飞扬所部接管长沙城防,严令不得扰民,不得滥伤一人,不得擅闯任何民宅与官邸。

命叶闯所部接管南楚宫禁,严令将所有皇子、妃嫔、内侍、宫婢集中看押,不得滥杀滥伤。即日封存南楚国库,派兵驻守。宫内一应财物,不得擅取一文。

命长沙府尹暂时留任,三部各遣两名书吏领兵五百,协助维护城内秩序。

如此等等受降事宜,不一而足。

直到这日天色擦黑时分,杨致才接到陈准已早一天在巴陵受降、文焕章与张博虎尽皆自杀身死的战报。不禁暗自感叹: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默然半晌之后,传令卫飞扬,命他即刻派兵好生看顾文焕章的府邸,不得对其家人有任何惊扰。

又传令陈准,厚葬文焕章与张博虎,允许南楚纳降将士祭拜。

第二天一早,杨致便遣人与秦氏分号联络,不想只有秦如炬一人应命而来。

“秦三胖子呢?这个时候他总可以光明正大的亮出秦氏三少爷的身份了吧?”

秦如炬讪讪答道:“长风以为还是不亮明的好。早在一个月前,他便出城去了福州,这个时候应该已经身在夷州了。”

南楚已然灭国,夏帝却迎来了登基以来的第一个辉煌时刻。秦氏有秦氏的打算,秦三胖子爱去哪儿就去哪儿,杨致不再多问。

“张博虎的妻儿是怎生安置的?”

“接到杨帅密令后,我便命人持张博虎写于杨帅的书信一角,劝说谭氏带儿子离开,孰料谭氏执意不肯走,我只得暂且作罢。听闻杨帅亲领大军来攻长沙,无奈之下,只好用强了。我命人绑了她们母子,送往浏阳城郊的一处小镇。事先已为她们准备了一处三进的宅院,购置了一百亩良田,五十亩山林,留下十人扮作仆役看守。”

杨致唏嘘道:“谭氏若是能想得开,就此安家落户那是最好。我本想去看看她们的,还是不去了吧!”

“日后秦氏的长沙分号照开,长风走了,你不能走。军中诸将都知道我与秦氏关系亲厚,定会多加照拂。”

这一日午后,卫飞扬与叶闯陪同杨致巡视南楚皇宫。楚宫虽远不如大夏皇宫轩阔恢宏,但其富丽奢华却不知高了几个档次。三人徜徉其中,尽皆不胜感慨。

临走之际,卫飞扬瞥了一眼叶闯,说道:“大帅,此番兵不血刃的攻占楚都长沙,巴陵不战自破。如今大帅麾下将士已逾五十万众,统军伐灭南楚这等大国,堪称大夏开国以来第一人!有了偌大功劳,来日回京述职,皇上定有厚赏,或会晋爵封王都一定!”

杨致出任征楚大将军之前与皇帝的约定,只有皇帝本人、徐文瀚、秦空云三人知晓,并未与卫飞扬提起。只是摇头笑了笑,不予理会。

叶闯稍一犹豫,说道:“久闻大帅诗书双绝,如今得建不世之功,必会名留青史,何不作词以记之?”

卫飞扬立刻附和道:“是极,是极!叶大将军如若不提此节,我倒险些忘了。”

杨致略加思索,也不推辞:“也好。”

卫飞扬满心兴奋的命随行军士张罗笔墨纸砚,杨致径直来到楚宫大门外的宫墙上,文不加点的写下了一首前世刘欢的《去者》。

词曰:人鬼天地,万金似慷慨。浮生若梦安载道,唯苦心良在。红颜依稀,挥去还复来。生死命注休怨早,殇情暗徘徊。无奈何,青春逝去。无奈何,江山真易改。情谊无价亦无保,天降仇敌慨。无奈何,路回星移。无奈何,时运他人宰。钟鸣鼎食散一朝,空守昨日财。山水迷离,流花低雾霭。夙愿扁舟寒江钓,风掠须发白。

卫飞扬见并非他所期望的雄词壮句,稍感失望。叶闯看了却是心头一震,反复吟味,久久不愿离去。

杨致入城之后,把大将军行辕设在了南楚先前的禁军大营。全盘接管一国都城,不是小事。直忙了六七日,才大致理清头绪。

十二月二十六日,杨致传令诸军各部几位主将,于夏历隆昌五年的元月初一日,至中军行辕升帐议事。

十二月二十八日晚饭时分,杨致只身亲往叶闯住地拜访。

叶闯显然未曾料到杨致会来,登时一脸惊愕。杨致笑道:“眼看就要过年了,我今日特地踩着饭点,到叶兄这里来讨杯酒喝。怎么?叶兄不欢迎么?”

叶闯连忙将杨致迎进屋内:“大帅,这是从何说起……。”

不等叶闯说完,杨致夸张的皱眉道:“嗯?”

叶闯愣了一愣,马上回过神来:“在下求之不得,深感荣幸。杨兄,请入座!”

杨致这才展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