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吉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世吉祥-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乱七八糟的文契,一样不少。摆明了是把这个难题推给了朕,又何必自辩?非但如此,这厮只是随奏附呈了四百万两银票,就将朕当成叫花子给打发了!”

金子善顺着皇帝的题目,为杨致说了几句公道话:“皇上,设衙署官,厘税未征,杨致也有他的难处。三户商贾看似家资巨万,其实所囤货物、商铺宅邸、土地田亩占去大半,为求周转,浮财之中现银不会太多。此番抄没的资财,诸多物事很难界定估价标准,一时也难以变现。依杨致之智,既是有心将此事推与皇上为其担待,所呈银两定然不会过分欺瞒。”

皇帝沉吟半晌,失神的道:“小金,朕能作交心之谈的人,你是其中之一。你由李子宽说到恒儿,由恒儿而跳转到了福王,朕也算没有看错你。”

“《尉缭子》有云: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咱们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那便各自心照了吧!当儿处心积虑,一石数鸟,所谋者大啊!”

第324章绝非不究

直到皇帝失神一叹,金子善才恍然大悟。皇帝对济南风波的幕后真相,心中早有定论。召他来见,只是为了很不情愿的确认一个事实:宁王赵当在经过精心算计之后,通过福王赵行命人下手干的。没能算计到的,是苏子明的运气与干练,是杨致反击的迅速与凶猛。

在经典谍战剧《潜伏》当中,军统天津站行动队长李涯在余则成的设计下,揭穿了情报处长陆桥山损人不利己的内讧行为,事后对此表示难以理解,站长吴敬中随口道破了其中蕴藏的玄机:盖过你,取代我!有什么难以理解的?

这正是对赵当的动机与目的的最佳诠释。

凡是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善始者众,善终者少。皇帝也不例外,年纪愈老,疑心越重。宁王与福王在谋士丁石泉的撺掇下,谋划刺杀苏子明的初衷,正是想利用皇帝的这一性格弱点。

太子赵恒被废,本已意味着被判出局,同时也让当年立储的热门候选人赵当重燃希望。然而皇帝伐灭吴越之后,决意罢兵休战、与民休息,于朝堂高官而言已然不是秘密。不仅与卫肃发动政变的理由契合,还亲往探视了废太子赵恒。赵恒久居储君之位,本以文治擅长。虽已被废,根基犹在,至今仍在诸多正统文臣当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储君废而复立,不乏先例。如此一来,怎不令赵当百倍警觉?

打蛇不死,反受其害。杨致是挫败太子逆谋的头号打手,向他寻衅报复,大可以说得过去。选在济南下手,是为了不与杨致直接对阵,便于掌控事态。前任济南知府李子宽乃是故皇后李氏族人,屁股上本来就不太干净。把矛头往他身上引,皇帝岂能不会生疑?李子宽虽已升任刑部尚书,但因众所周知他是太子的人,每日如履薄冰。为了撇清干系、寻求庇护。说不定会主动来投!

越王赵启尚自年幼,还未到开府建衙的年龄,一直以来都是一副混吃等死的德性,暂时不足为虑。康王赵敢较之赵当只是人望稍逊。才干、班底与实力都相差无几,同样盯上了储君之位,堪称头号劲敌。在统率十万雄兵镇守幽州之时,倚仗雄关阻隔,把持了北燕通往大夏的陆上商路。因而不需要像赵当一样。从山东沿海与江浙一带暗中攫取钱财。雄厚的财力支撑,无疑是争夺储位的重要筹码。为求此消彼长,而将祸水东引,所以连皇帝都说赵敢的嫌疑更大。

赵当一系在山东与江浙两地均有重大经济利益,这一点当然瞒不过皇帝。正因如此,也为皇帝万一查究到他头上,埋下了死不认账与喊冤叫屈的伏笔。

这就是皇帝经过一番苦心思索,才予确认的“一石数鸟”。

落井下石的踩死赵恒,盖过赵敢,最终取代皇帝成为大夏的继任君主。这就是皇帝口称不解的动机与目的。

这一切的筹谋算计。都是出自宁王心腹幕僚丁石泉的手笔。不得不承认,丁石泉确实是顶尖一级的阴谋型人才。

虽然筹算周密,但杨致的狠辣狡诈与皇帝的赫赫威权,都令赵当甚为忌惮,之前并非全无顾虑。福王赵行却对丁石泉的看法十分认同,在二人极力劝说之下,几经犹豫的赵当才决定付诸实施。

随着山东的密报一道接一道的传来,赵当每日出府上朝之时都是装作神采奕奕的若无其事,散朝回到王府则脸色日渐阴沉。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个念头,一天比一天显得深刻。对出了这个馊主意的谋划者丁石泉。与极力敲边鼓怂恿的福王赵行,更不会有什么好脸色看。

杨致反击之迅猛,丁石泉确实始料未及。原以为杨致要做出实质性的反应,最快也得在事发十天半个月之后。甚至更久。按他的下一步计划,以调虎离山之计将杨致引到济南,再对金陵海关总督衙门的官吏下手,令杨致分身乏术,疲于奔命。

孰料尚未来得及指示下一步如何行动,便接到了济南与金陵两地的密报。居然都言之凿凿,一边确认杨致已在济南现身,一边认定杨致并未离开金陵。到底哪一份密报说的是真的?等到丁石泉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杨致的奏章已经呈送到了皇帝的案头!

丁石泉向来自视甚高,颇为自负,心底一直以为只是时运不济。此前曾听说过杨致的诸多事迹,在与宁王和福王密议时,二人都对此人不敢有丝毫小觑之心,认为是个轻易不能招惹的强势人物,丁石泉还只是信个六七成。可是此番交锋,杨致明明处于被动地位,一经迅猛反击便是攻守易势,彻底扭转局面,占据了绝对主动。不服不行啊!

皇帝在册立新的储君之前,对内一力求稳,太子刚因妄图篡逆被废,绝不会再度掀起或会导致朝局动荡、引发皇家丑闻的泼天大案,只能捏着鼻子摁下此事,必定不会深究。

正因为算准了这一点,况且宁王还没到卸磨杀驴的时候,所以丁石泉勉强还能摆出一副淡然笃定的姿态。面对宁王的满腹怨气,只是说了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至于是为了安慰宁王,还是为了安慰自己?就只有他知道了。

十一月二十三日,也就是杨致单人独骑悠然离开济南的那一天。黄昏时分,长安的宁王府迎来了皇帝的贴身内侍马成。

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马成一来,必有圣旨。赵当猛地的一个激灵,正想叫人伺候自己换上朝服接旨,王府主簿禀道:“王爷,马公公方才进门之时已经交代过了,他虽是奉旨而来,却并无旨意,只需面见王爷即可。”

“是吗?奉旨而来却无圣旨?”赵当不敢怠慢,稍一沉吟,吩咐道:“去温一壶酒,取三千两银票,不,取五千两银票来。”

只需面见,意思就是无需按照大夏礼制铺排繁琐的接旨官仪。赵当肃然整裣衣冠,常服出迎。

马成确实没有手持圣旨,而是捧了一大摞奏章。赵当一眼就看出,马成手捧的奏章并非原件,而是誉写的抄件。同样的抄件,随同马成前来的一名内侍手上还捧着一份。

强自收摄心神,昂首阔步的拱手一礼,拉过马成笑道:“马公公,这天寒地冻的累你奔走,快快请坐!且饮一杯酒暖暖身子再说!”

马成是早已成了精的老狐狸,堆起一脸圆熟的笑容道:“洒家多谢王爷厚爱!皇命在身,不敢饮酒,万望王爷见谅!”

随即将手里的一摞奏章奉上,笑道:“这是皇上命洒家交与王爷的,恭请王爷收纳。”

赵当顺势接过,随手递给马成一千两银票,问道:“有劳公公了。敢问公公,父皇既无圣旨,可有口谕?”

皇帝十分精明,马成无比谨慎,赵当也不是省油的灯。皇子的身份敏感,打赏历来比王公显宦更为烫手。倒是譬如王雨农、陈文远、徐文瀚、卫肃、周挺等重臣,不仅从未有过一文钱的打赏,甚至连正眼瞧他的时候都是极少,马成反而对这几位从心底敬畏不已。当然,杨致除外。

但是这一回马成场面上的客套都省了,熟练的将银票纳入袖囊,简略的答道:“亦无口谕。”

赵当嘿嘿一笑,索性将剩下的四千两银票一把塞给马成:“公公皇命在身,本王不便相扰。不知公公这就回宫复命呢?还是准备另往别处?”

银票马成照单全收,指着随行内侍手捧的另一份奏章,皮笑肉不笑的道:“回王爷,洒家奉旨还要去往两家王府。这一份奏章是要送往康王府的,另一家是福王府。福王府上,虽无圣旨,但有口谕。”

赵当顿时了然:皇帝迫不得已不能深究,绝不是不“究”!

第325章举轻若重

皇帝的处置举轻若重,可谓无声胜有声,有人欢喜有人愁。

关于杨致在山东外海诸岛着手修筑洞库、囤积军械物资的密奏,近来日渐增多。皇帝纵然心生警惕,也有些不以为然。俗话都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如今南唐、吴越尽皈版图,大夏辖内的海岸线大幅拓展,大夏目前无暇也无力顾及。江浙富庶之地的海上商路,索性装聋作哑放任杨致把控,岂不更好?

给杨致的密旨对济南的风波一字未提,回复简单利落:朕心甚慰。有朕为你撑腰,只管放心去做。

马成摸透了皇帝的脾性,也懂得宫中的规矩。平日朝臣觐见或是上门宣旨,三五几百两的打赏还是受之泰然,成千上万两则十分烫手,若无皇帝默许,断然不敢轻易收纳。

五千两赏银是毫不客气的收下了,无论赵当怎么拐弯抹角的追问,都不肯再多说一字:“多谢王爷厚赏,请勿让洒家为难。”

马成告辞出来到了康王府,做派与在宁王府一般无二,除了康王赵敢只打赏了三千两,等于是演了一遍回放。

到了福王府,则是另外一番场景了。

都说姜是老的辣,福王早已抱定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思。万一皇帝老兄深究起来,您的宝贝儿子才是主谋,老弟我充其量只是从犯。最坏的结果,无非是把那个自作高深的丁石泉推出去当替罪羊了事。眼下无凭无据又是大过年的,难不成您还真要下手整治自己的儿子与嫡亲胞弟?

福王自小在宫中长大,直到年满十六才封王开府,说与马成是发小都不为过。二人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关系非常熟络。

在诸多王公显贵之中,福王的身家最为殷富,出手向来豪阔大方。甫一见面,王府管家便很熟溜的给马成奉上一万两银票,随行内侍人人均有二百两的打赏。

福王绝口不问马成的来意,一把拉过马成干枯如鸡爪的手。直扯了他落座:“老马,本王府里好东西多的是,可惜你身处深宫,很难用得上。多攒几个银子留着养老。比什么都实在。你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先喝杯酒暖暖身子再说!”

福王如话家常一般的絮叨,令马成无从推拒,只得就势饮了一杯温热的黄酒。但毕竟正事要紧,刚一放下酒杯。便肃然起身道:“王爷,洒家奉旨宣达口谕!”

依据常理,福王应该跪听圣谕。赵行却是连身都不起,不慌不忙的抿了一杯酒道:“此间不是金殿朝堂,弄这些虚活作甚?皇兄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和光同尘,逍遥一世,果真如此么?马成心下暗叹,只面无表情的道:“皇上口谕:济南海关分署经略使苏子明遇刺未遂,事小而谋大。皇弟赋闲多年。以至满腔抱负不得施展。若是觉得日子过得太好而寂寞难耐,不妨亲往山东详查此案,为朕分忧!”

皇帝这番话说得极重。换做其他人,指不定会被吓出尿来。什么叫满腔抱负不得施展?什么叫日子过得太好?什么叫寂寞难耐?皇帝只差没有当面指着福王的鼻子斥骂了:我都做了近三十年的皇帝,你从来不服气,一直不消停。我可以惯着你,也可以踩死你!念在兄弟情分上,你最好给我放老实点!

福王心里很清楚,皇帝的口谕既是露骨的严厉警告,又是一个陷阱。绝对不容他冲动怄气。除了低头服软,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天寒地冻,年关将至,长安至济南路途遥远。且不说查案,仅是来回往返少说也得三四个月的光景。福王素来养尊处优惯了的,一大把年纪的人了,这个时候远赴山东“查案”,你丫开什么玩笑?但是福王同样也很清楚皇帝老兄的为人,只要他敢犟嘴顶牛。恐怕就真得去济南过年了!

马成与福王关系再是熟络,都绝不可能凭空为他捏造回复。福王屏息静气片刻,无奈的道:“皇上训诫,臣弟惶恐。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臣弟年老体弱,无力当此重任,万望皇上体恤。”

听到福王的回复还算中规中矩,马成不禁松了一口气。这位逍遥王爷的赏银不好拿,做完了官面文章,自觉说起了去宁王府与康王府的大致情形。福王似乎不甚关注,而是漫不经心的问起了皇帝近来的日常生活起居。

帝王的身体状况与生活规律,自古以来便被视为机密要事。福王与皇帝是同胞兄弟,马成念及于此,也不好推塞敷衍,只简略的答了几句,便匆匆告辞。

福王目送马成离去,眼神冷厉的狞笑着低声念叨道:“皇兄,托您的福,我这一世算是活得够本了。可你呢?看你到底能撑到几时!”

康王赵敢接到马成送来的奏章之后,照例是第一时间与心腹僚属李佐密议。

“看来父皇竟是对我起了疑心,以为是本王干的!”济南的风波,赵敢早有耳闻。原想事不关己,只是幸灾乐祸的作壁上观。此时却忧心忡忡的问道:“本王是否需要上奏自辩?”

李佐的机谋较之丁石泉未必逊色多少,没费多大功夫便大概理清了其中脉络。摇头道:“乍一看来,王爷确有嫌疑,也难怪皇上生疑。此番既无圣旨,亦无口谕,且马公公还去了宁王府与福王府,足以说明圣心烛照。清者自清,王爷如若上奏自辩,在外人眼里反而越描越黑,倒会让皇上小瞧了。”

赵敢犹不放心的道:“依先生之见,父皇到底是何用意?”

李佐沉吟道:“皇上一是为了让王爷安心,二是暗含敲打,为了让王爷安分。皇上升赏了娘娘不久,这一回又看穿了宁王与福王妄图嫁祸的伎俩。如今看来,王爷在皇上心目中已经略占上风。正因如此,王爷日后更需谨言慎行,切不可让人抓住半点把柄。”

“那……先生的意思是,本王就当没有这回事,什么都不用做?”

李佐点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