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赵妍,多多少少感觉有点心虚。如今却是长长嘘了一口气:玲珑啊玲珑,你果然是人如其名!心思玲珑如斯,将来还怕搞不定沈玉与赵妍么?家和万事兴啊!
正自乐不可支心生感慨间,一位仆役来报:“少爷,秦公子遣人前来相请您过府一叙。”
哦?秦空云平日往来侯府如走自家后院一般随便,今日怎么专程遣人请他去秦府叙话?而且连一句“若有闲暇”的客套话都没有,可见不容拒绝。莫非又生出了什么事端?还是秦公有事找他商议?
杨致略一皱眉,淡淡应道:“知道了。”
第233章白笺无一字
秦空云素来心思细密行事谨慎,与杨致之间早已形成了一种难言的默契。平日徐文瀚与秦空云有事与杨致密议,多是主动上门。此前议事的基调都是着眼长远为求自保,不仅从未触及到皇帝的根本利益,而且大多是直接或间接帮了皇帝的大忙,因此三人内心深处多少有点有恃无恐的意味。
杨致略一细想,妥善处置太子及其一众党羽,迅速稳定朝局是皇帝当前的第一要务,短时间内绝不会向秦氏伸手要钱。秦公已顺水推舟的将秦氏粮行拱手相送,那老狐狸更不难想到皇帝为了震慑蠢蠢欲动的诸方势力,必定会将杨致滞留在长安一段时间,一时半会还不会有封他为海关总督的旨意。秦公心思深沉阴鸷,耐心向来好得很,即使有心与杨致商讨将来通商海外的合作事宜,也断不会急在这一时。更何况秦氏二公子秦骄阳眼下在山东托他杨致的福,不是早已在闷声发大财了么?
徐文瀚主掌举国钱粮,又奉旨主审太子谋逆一案,这段时间是忙得焦头烂额,白天根本无暇分身。秦空云如此这般遣人相请杨致过府叙话,不等徐文瀚夜间得空之时一同前来,想必事态紧急,事关重大!
“致儿,……致儿!”杨致正恍然出神间,老爷子杨炎摇头晃脑的道:“我对那位郡主儿媳很满意!什么时候带回长安让爹见一见?朱姑娘远来辛苦,你要好生安顿,留她多在长安住些时日。对了,记得定要重重赏她,切不可马虎了!”
朱灵儿没想到眼前胖乎乎的老头儿如此随和可亲,这么好打发,登时俏脸一红,心下暗喜。不等杨致接话,便伏首拜道:“奴婢代郡主叩谢老爷厚爱!禀老爷,奴婢行前郡主曾有吩咐。日后奴婢就留在长安伺候侯爷……还有两位少夫人了。”
“哦,你不走了?”老爷子笑眯眯的道:“也好。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嘛!丫头,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
老爷子与第一次见面的朱灵儿成为“一家人”的惊人速度。令杨致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老爹,幸亏您这辈子已经没了做官的机会,不然这世上又多了一个腐败透顶的贪官啊!
岔开话题道:“爹,我还是先带朱姑娘去见见玉儿和公主吧!”
杨炎十分爽快的挥手道:“应该,应该!快去吧!”
杨致领着朱灵儿还没走进内院。就听到老爷子杨炎扯着嗓子吆喝道:“来人啊!来人!人都他妈死哪儿去了?兜里有银子的出来吭气应个声,都到东院的暖阁去等着!——嘿嘿,今天让你们开开眼界,见识见识儿媳妇孝敬老子的宝贝骰子!”
朱灵儿忍不住噗嗤笑出了声:“呵呵,老太爷真有趣!侯爷,老爷真是你亲爹么?”
“废话!那还能是你亲爹啊?快点跟上!”
杨致快步领着朱灵儿来到内堂,不禁愣了一愣:沈玉与赵妍都是一身严整的宫装,穿着极为正式。虽然都是挺着大肚子,看起来仍是富态雍容仪态不凡,别有一番风韵。显然是拜阿福事先通禀所赐。专为接见朱灵儿而精心妆扮过的。
“夫君,你请这边坐吧!”赵妍一见杨致进来,便欲起身相迎。沈玉却拉住赵妍的衣袖轻哼道:“他肚里又没怀孩子,难道自己不会坐么?”
看来您这位深受大夏百姓景仰的镇国诰命夫人不省油啊!朱灵儿不禁怯怯的望向杨致。杨致略一皱眉,轻咳一声以询问的目光望向在门口侍立的阿福。阿福正两眼偷偷盯着朱灵儿在看,见杨致的目光扫过来,脖子赶紧一缩低下头去。料想这杀才在沈玉与赵妍面前没说什么好话!
杨致不以为意的笑道:“玉儿,妍儿,北燕的平宁郡主以前我也曾与你们提起过,当日玉儿还在金陵的醉香坊见过玲珑。这位朱姑娘既是我的部属。也是与玲珑情同姐妹的贴身侍婢,此番代表玲珑专程代从山东蓬莱赶到长安前来拜见,望你们好生相待。”
“我还要去二哥府上走一趟,就不坐了。一回生二回熟。反正都是自家人,你们与朱姑娘慢慢聊吧!”
他这番话说得轻却落得重,也没打算惯出沈玉动不动就吃醋的毛病,连看都没看她一眼,转身就走。走到门口停步拍了拍阿福的肩膀,皮笑肉不笑的道:“阿福。你近来表现不错,越来越有出息了。我听说越王宫中正缺一个管事的内侍,要不要少爷我举荐你去试一试?去伺候王爷总比窝在这里伺候我要好,好歹也能博个光宗耀祖的前程不是?你好好考虑考虑?”
越王宫中管事的内侍?……那地方岂是随便去得的?还光宗耀祖?那叫断子绝孙啊!杨致信口胡诌的小小警告,直接导致了阿福面部肌肉痉挛,他显然对阿福满脸大骇的表情很是满意。
杨致呵呵一笑扬长而去,朱灵儿打起精神向沈玉和赵妍纳头拜倒:“奴婢朱灵儿见过两位少夫人!代我家郡主给两位少夫人请安了。”
沈玉兀自神色愤愤,赵妍连忙起身扶起朱灵儿,拉着她在自己身边坐下,温言笑道:“朱姑娘快快请起!有劳平宁郡主挂念,累得姑娘长途跋涉,我们姐妹委实惭愧得紧。”
朱灵儿今日一早与刘二和常三两位义兄见面时,便仔细打听了两位少夫人的身世容貌与脾性,心知这位和蔼可亲又气质高贵的大肚少妇,便是大夏曾经的长秀公主了。
两位传说中的侯爷夫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令朱灵儿一时有些不知所措,她本不善言辞,只呐呐应道:“两位少夫人客气了。我家郡主有书信一封并些许薄礼,命我拜见之后呈送与二位少夫人。”
既是专程自山东远来长安拜见,备有“些许薄礼”原是意料之中。沈玉与赵妍对玲珑仅只闻名素未谋面,竟然还捎有书信?二人惑然互望一眼,静待朱灵儿奉上玲珑的书信与礼物。
礼物自然是一式两份,且略显俗气:一副黄金铸就的长命富贵锁,一副晶莹炫目的珍珠项链。显然长命富贵锁是送与两个未出生的孩子,而珍珠项链则是送与沈玉和赵妍的。
赵妍是皇帝之女,沈玉出身庐州望族官宦之家。杨致如今也可称得上是家资巨万,二人没有老爷子那种对财富狂热迷恋的特殊嗜好,这等礼物并无太大的吸引力。
沈玉对礼物只瞄了一眼,便欲伸手取信拆看。见赵妍微微摇头以目示意。又悻悻缩回手去。赵妍对朱灵儿笑道:“难为你家郡主有心了!我们姐妹十分感念郡主的情意,愧领厚礼了。姑娘远来劳顿,且安心在府中好生歇息,相信侯爷自会妥善安排。”
虽然郑重其事的此番拜见不冷不热,但有老爷子金口允诺成为“一家人”在先。又有杨致撑腰,记得启程前夜玲珑也是再三叮嘱“若有疑难之处,一切听凭侯爷安排”,朱灵儿心中笃定不少,就此告退。
待她离去之后,沈玉哼道:“不过是敌国的郡主罢了,有什么了不起?以为姑奶奶是她打发一个侍婢捎些劳什子礼物便能糊弄得了的么?——姓杨的一番话说得阴阳怪气的,就是偏心向着她!”
赵妍微微一笑不去理她,拆开玲珑的书信认真细看。看完出身半晌,禁不住连连摇头轻叹。沈玉好奇的问道:“你怎么了?她信中都说了些什么?”
赵妍答非所问的反问道:“你认为今日朱姑娘带来的礼物如何?”
“……并非什么罕有的珍奇物事。勉强过得去吧!”
“你可知夫君是何脾性?待你我又如何?”
“姓杨的是何脾性,我还不清楚么?就是块软硬不吃的臭石头!待你我……还好。”
“那玲珑郡主为何要千里迢迢遣人捎来书信礼物?”
沈玉想也不想就答道:“还不是想进我杨家的门?”
赵妍叹道:“夫君曾言他与玲珑乃是明媒正娶,你以为她至今尚未入我杨家的门么?即便她致以书信送来礼物,你我又能奈何?玉儿,你对朱姑娘那般相待,委实欠妥!”
“夫君看似狂放不羁,实则极是重情重义,绝非拈花惹草的好色之徒。你也知道他是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若想迎玲珑郡主进门,何须看人脸色?夫君与玲珑曾在大漠和北燕同经患难共历生死。玲珑不惜为夫君抛家弃国,这是何等厚重的情意?今生今世还有什么能将他们分开?”
“当今燕皇原是北燕定北王,乃是玲珑亲父。认真说来,玲珑如今的身份已不是郡主。而是货真价实的北燕公主了。我方才细想,抛开玲珑身份贵重不说,还身手不凡胆略过人,能亲率北燕死士远赴突厥王庭刺杀左贤王且一击得手,便是明证。她忍辱负重潜入金陵醉香坊不久便轻松博得色艺双绝之名,可见不仅身负惊世才艺。而且姿容绝世。你想想看,夫君奉父皇密旨只身远赴山东,因此番长安大变匆匆急赶回京,玲珑若如你我一般,夫君怎会放心任她孤零零的一个人留在山东?那是因为夫君认定,玲珑有代替他在山东掌控局面之能!”
“能娶得这等奇女子为妻,实乃相公之幸,杨家之福。更何况父皇曾经亲口允诺,玲珑若能不顾一切来投夫君,便答应为她做主,在杨家给她一个名分。玉儿,实不相瞒,我对这位玲珑郡主亦是敬佩万分,只恨不得早日与她相识相聚啊!”
沈玉性情爽利殊少心机,心地却是极为善良,本就是个有口无心的人。听赵妍这么一说,不由有些心慌意乱起来:“我……我确实没去想那许多。……既是如此,那玲珑又何必对你我刻意巴结?”
“这便是她的聪慧之处了。”赵妍把玩着玲珑的礼物,不置可否的道:“长命富贵锁寓意吉祥,或可伴随孩儿一生,甚至几代相传。项链上的珍珠单颗看来似乎不太稀奇,但最难得的是大小均匀,颗颗晶莹通透几无瑕疵,因而整条项链堪称极品。不知你可曾留意?这项链无论年岁几何、是何季节、何种场合,佩戴都甚为相宜。两件礼物看似简单,实则是玲珑精心准备。如你所言,她无须对你我刻意巴结。她一是希望日后我们一家长长久久相处融洽,二是主动放低姿态,以免令夫君为难。而我们那位夫君嘛……,则是真心待你我相敬相爱。若我们不能领会夫君与玲珑的一片苦心,反倒会让人小觑了。总而言之,家和万事兴,醋坛子是万万翻不得的!”
赵妍说得不错,在这个夫权至上的年代,杨致已经对她们很尊重了。她虽未说破,但已分析得很透彻:千万别给脸不要脸,否则大家都不好看,见好就收吧!
沈玉眼圈一红道:“其实我也知道相公与玲珑都是一片好意。你们一个是公主,一个是郡主,又都是那么出色。我……我这心里……。”
赵妍登时恍然,轻笑道:“傻玉儿!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何苦轻贱自己?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在夫君心目中的位置都是独一无二,无可取代!”
沈玉与赵妍这头是心潮起伏,秦府那头的杨致与秦空云心中也是极不平静。秦空云一将杨致迎进书房的暖阁,便立即神神秘秘的屏退左右。
杨致愈发觉得事态非同寻常,沉声问道:“二哥,你那么急着找我前来,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秦空云一言不发,只递过一封书信。
杨致疑惑的接过一看,非但信封并未用火漆封口,并且什么收信人、致信人啥都没写,只字全无。抽出其中的信笺展开一看,不由当即怔住了:信笺上居然也是空无一字!
摇了摇手中的空白信笺,苦笑着问道:“二哥,你这又是唱的哪一出啊?”
“这是飞扬的来信。”秦空云脸色沉重的道:“只要你我应对回复稍有偏差,四弟便要出大事了!”
第234章尽在不言中
在这纷争乱世,卫飞扬是大夏王朝继杨致之后涌现的又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传奇人物:家世显赫,出身名门。以一介微末校尉身份首度从军伐唐,却成为了数十万夏军中踏上金陵城头的第一人,足见其勇武非凡;为了金陵城破之后满城百姓免遭劫掠屠戮,不惜冒死斩杀顶头上司先锋重将郑天赐,在一夜之间成功弹压其部众哗变,足见其胆略过人。此举不仅为大夏将南唐纳入版图之后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且因此而得皇帝破格赏识重用。获封勇毅大将军统率十万大军镇守金陵之后,为免在万众瞩目之下徒遭疑忌,竟未向父亲卫肃和三位结义兄长捎回只言片字,足见其头脑清醒不骄不躁,颇具长远政治眼光……
对于这位堪称神奇天才少年的结义幼弟,杨致一直怀有一种特殊情结。
当初徐文瀚、秦空云、杨致结拜之时,卫飞扬不过是适逢其会,三人碍于卫肃的声名威望不便当面推拒,心底都仍将他当成少不更事的孩子看待。不想这位小老弟疏财重义,待人极为诚挚。更谦和稳重,勤奋好学。连卫肃都亲口承认,杨致与卫飞扬名为兄弟,实为师徒。杨致曾悉心教授过一些这个年代闻所未闻的军事理论和搏击技艺,也时常有意无意的向他灌输自己的处世立身之道。毋庸讳言,卫飞扬终其一生都绝难抹去杨致带给他的影响。卫飞扬的辉煌,何尝又不是杨致的成功?
事实证明,一位伟大的军事将领,并不一定同时就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卫肃的天真幼稚差点儿引发大夏内战,致使一个雄心勃勃的强盛王朝分崩离析,而且将地位本就不大牢靠的太子赵恒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不仅如此,还给皇帝与徐文瀚、杨致等人出了一个令人万分头痛的难题。当然,卫飞扬因为这位可悲可叹的父亲的缘故,原本一片光明的大好前途,也骤然变得黯淡迷离。
杨致帮助皇帝挫败太子集团的政变之后。虽感如释重负,但内心深处仍时有隐隐不安的感觉,或是卫氏父子命运堪忧所